昨天(11月16日)上午,象山舉行第四屆象山柑橘文化節暨紅美人開摘儀式。在象山曉塘鄉甬紅果園,40歲的「中國第一棵紅美人」掛牌了,這背後還藏著一個美麗的故事。
「紅美人」品種是如何從日本漂洋過海來到象山的?甬紅基地農場主顧品對記者娓娓道來。
1994年10月,象山縣與愛媛縣宇和島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2000年3月,年僅21歲的顧品被派去日本愛媛縣吉田町。「當年一起去的,有學做罐頭的,有搞水產養殖的,有學橘子種植的,一共19個人。」顧品回憶道。
2001年1月,顧品他們回國後,每個學員都帶些當地的品種回來。顧品也挑了幾個品種,其中就包括在日本剛嫁接培育出來的紅美人、晴姬、甘平等。「紅美人在日本的學名叫愛媛28號,俗名也是一個美人的名字」,顧品用日語念給記者聽,他自己也不會寫。
「從日本坐船回來,枝條都用保鮮膜保護好,不能讓它們失去水分。」顧品說,回到家裡,他就將這幾個枝條嫁接在父親的橘園裡。
此後,從日本學師歸來的顧品成為了當地的種植能手。
顧品的紅美人,一開始掛果也不好,再加上性情嬌貴,當地農戶並不願多種植。後來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支持下,改用大棚種植,產量大幅提升,自2012年起,當地大戶開始種植,2年後,在象山全面鋪開,國內其他地方也紛紛來取經,目前全國種植面積已達50萬畝。經過顧品的嫁接培育,其實愛媛28的基因已經改變,成為象山本地的新品種。象山縣也給它取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紅美人。以紅美人為龍頭的象山柑橘品牌開始風靡海內外。
記者在甬紅基地農場看到,這棵年近40歲的紅美人橘子樹依然枝繁葉綠,掛滿了紅燈籠一樣的果實。
「現在這裡成了網紅基地,橘子成熟時,來這裡的遊客和顧客絡繹不絕。所以這裡的果子不會賣,專門給大家品嘗,到過年的時候,吃吃也差不多了。」顧品笑著說道。
象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海榮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由於今年雨水少,陽光充沛,象山紅美人收成比去年好,品相和口感也更好,目前處於需大於供的狀態,不愁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