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丨草原「鎖」沙記!若爾蓋用高山柳治理風沙,發動農牧民...

2020-12-10 瀟湘晨報

從無人機上俯瞰,「第38號小班」的柳沙障已層層疊起綠意,護衛著內側大大小小的淺水和無邊的草原。

四川在線記者 何濤 徐中成 攝影 肖雨楊

「走,帶你們去看高山柳沙障」8月21日,跟隨若爾蓋縣林草局專家,百縣千村行的記者開始了追沙之行,也在行程中感受到若爾蓋縣10多年的治沙之難與治沙之喜。

10米/秒的風速用什麼擋?

根密枝韌的高山柳走進流沙地

乘著輛越野車駛離若爾蓋縣城,沿國道213往北行徑。沿途草原溼地連綿不絕,路經花湖,水波蕩漾,草色撩人。

我們不禁問,這樣的若爾蓋,哪裡有沙?同行的縣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和科技產業股副股長劉海金說,沙地主要在若爾蓋西北部。黃河流經若爾蓋,黃河故道的沙源非常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擴大可利用草場面積,人為對溼地挖溝排水,導致溼地和草地退化、旱化。 10多年前,若爾蓋沙化土地面積就達4000多公頃。

汽車向西,轉國道345繼續行駛,漸有遠山起伏,司機指著前方山腳說,對面就是甘肅省瑪曲縣了。從大路轉向牧場小道,前幾天的大雨在草地中留下一彎一彎積水,汽車駛過碾起一片片浪花。

一個急剎車,司機把車停了下來。下車一看,道路被水完全淹沒,我們被阻擋在一灣寬20米的淺水處。草深水況不明,司機也不敢繼續前行。從地圖上可以看見,再往西行進一段,便是黃河。

黃河附近,若爾蓋西北,正是沙化地多發處。

趁著司機前去探路的時候,劉海金向講起上世紀90年代若爾蓋向沙地宣戰的故事。

治沙最難治的是流動沙地。 一開始從外省引入草沙障,但若爾蓋的風速能達到10米/秒,常把這些沙障吹空。最終,土生於若爾蓋3500米海拔的高山柳進入專家視野。這種柳樹不僅能深扎沙內,而且葉密枝韌,其枝條製作的沙障。「將沙地分成格長4米、寬2米的格子,四個角插入大拇指粗的柳樁,在柳樁間交叉編織柳枝,這種網格能有效抵禦風力。」劉海金說,每個網格中,還要種植45-50釐米的柳樁,柳樁和柳枝都會發芽抽條,慢慢紮根沙土,「鎖」住流動沙。

放駱駝還是放牛羊?

農牧民們背著柳枝走向沙地

我們去的治沙點位於麥溪鄉,130多公頃的流動沙地覆蓋噶沙、查科、澤修三個貧困村。原本就不富裕的村,被流動沙地困擾,不僅帳篷上、鍋臺上常常起沙,沙地更是威脅到牧民們的生存根底——草原。

2017年,若爾蓋開始對這處流動沙地進行治理,並將這處治理點稱為「第38號小班」。採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的治理模式,阻風固沙、恢復植被,並設置網圍欄,進行3年封禁管護。

治沙點面積大,當地以120元/天開設公益性崗位,附近30戶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優先參加,建設期7個月,人均能靠此增收2萬多元。在後期管護中,這些貧困戶還有150元/天的收入。

不僅是貧困戶,更多的農牧民都被動員起來,「防不住沙就只有放駱駝,防得住沙,才能放牛羊。」為了守護自己的草原,周圍農牧民都背起柳枝向流動沙地走去。經過4年養護,高山柳現已有1米高,38號小班的流動沙地已完全固定住。

司機探路回來,水太深無法前行。我們不甘心採訪就此中斷,決定放飛無人機俯瞰。無人機飛翔在300米高空中,眼看就要飛成一個黑點,盯著操作屏的劉海金突然喊道,「就是這兒!」顯示屏裡,一塊棕土地上,已層層疊起綠意,護衛著內側大大小小的淺水和無邊的草原。「這些深綠色的小點,就是已經長大了的高山柳,淺一點的是樹下的草,再治理15年,就可初步修復。」

在我們遠眺38號小班柳沙障的時候,遇到牧民索科扎西,他說,以前沙土飛揚,現在環境好多了,草長得好,牛羊也肥,「只有草場保護好了,大家才能更好地生活在這裡。我們平時都很注意,不會把牛羊往治沙點放,村上每個組都會定期組織巡護柳沙障,還會在沙地鋪上牛羊糞便,改良沙地。」

截至2019年底,若爾蓋累計投入資金3.7億元,治理各類沙化草原,治理後沙化土地植被蓋度平均增加30%以上。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黃河情】高山紅柳編製成沙障 若爾蓋草原沙地「添新綠」
    中新網阿壩9月22日電(房家梁)走進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山坡上巨大的「棋盤」格外醒目。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塗勝介紹,這是用於治理草原沙化的高山柳沙障。山坡上呈網格狀的高山柳沙障。房家梁 攝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
  • 【中國夢 黃河情】高山紅柳編製成沙障 若爾蓋草原沙地「添新綠」
    中新網阿壩9月22日電(房家梁)走進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山坡上巨大的「棋盤」格外醒目。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塗勝介紹,這是用於治理草原沙化的高山柳沙障。  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
  • 「中國夢黃河情」高山紅柳編製成沙障 若爾蓋草原沙地「添新綠」
    中新網阿壩9月22日電(房家梁)走進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山坡上巨大的「棋盤」格外醒目。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塗勝介紹,這是用於治理草原沙化的高山柳沙障。山坡上呈網格狀的高山柳沙障。
  • 中國夢·黃河情②與流沙爭綠 是什麼「法寶」讓若爾蓋沙化草原重披綠衣?
    9月20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四川站採訪團走進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藍天白雲下,一群群犛牛在遼闊的草原上悠閒吃草,而在草原對面的山坡上,卻有序地排布了由樹枝組成的一個個網格。
  • 【中國夢·黃河情】若爾蓋大草原上的生態守護人
    【中國夢·黃河情】天蒼野茫,風吹草低,牛羊滿坡,熱爾大草原廣闊無垠。近日,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到達若爾蓋,走近這片美麗溼地上的生態守護人。依偎在黃河母親懷裡的若爾蓋兒女心懷這片土地,時刻保護著母親河的水源,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守護著同一片淨土。
  • 若爾蓋「活地圖」的治沙經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袁敏 蔣君芳 徐中成)若爾蓋的秋天,雲淡風輕,草原上星羅棋布的牛羊啃食著已經開始泛黃的牧草。8月29日,記者跟隨若爾蓋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工程師蒙嘉文,穿過肥美的高原沼澤,深入草原治沙的最前線。
  • 百縣千村行丨若爾蓋草原更美人更幸福
    四川在線記者 徐中成 何濤 肖雨楊「若爾蓋最大的財富就是生態。」8月21日,若爾蓋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餘開勇和記者說起這番話時,特地在「生態」兩個字上加重了語調。語調裡,既有自豪感,更有責任感。說自豪,餘開勇用了3個「大」。除了聞名遐邇的中華大溼地、川西大草原外,他還特別提到大森林——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和包座原始森林。這些「大」不僅孕育了豐富的資源,也讓若爾蓋成為長江、黃河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之一,是國家、省重點生態功能區。
  •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護航川報媒體團採訪報導50天
    自9月15日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發車啟動以來,從成都一路向西,先後經過茂縣、黑水縣、汶川縣、馬爾康、石渠、德格、稻城等甘孜、阿壩兩州的12個市縣,助力四川日報媒體採訪團圓滿完成了由炫界組成的「百縣千村行」採訪車隊,翻越了數十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317國道的鷓鴣山、318國道的折多山都是著名的險路,凱翼炫界依舊憑藉著紮實的產品實力保障了川報媒體團採訪工作的圓滿完成。
  • 百縣千村行·甘洛縣:四川日報今天最顯眼的是孩子的笑臉
    川報觀察特別報導四川日報重點策劃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今天記者們走進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深處,在洶湧奔騰的大渡河邊……去尋訪各地脫貧攻堅的經驗,記錄山鄉的變化。今天,8月7日,四川日報繼續以「1+1」的方式(即頭版一篇通訊+後面一個整版的文章),推出「百縣千村行·走進甘洛縣」特別報導,版面上大幅的照片——孩子們的燦爛笑容,令人眼前一亮。
  • 百縣千村行|「天堂秘境」裡的「秘境之湖」
    這是10月16日下午時分,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小分隊行駛在甘孜州境內,從全省海拔最高的石渠縣駛入被戶外運動愛好者視為「天堂秘境」的德格縣。汽車行至竹慶鎮,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小岔口,右拐而行。初起,景物是與國道317線並無二致的山體枯草、薑黃一片。
  • 百縣千村行|因地制宜讓房前屋後產出大效益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關鍵詞·五小庭院經濟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吳曉鈴 樊邦平8月7日,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4社,村民張仕明家的西瓜地裡,前來收購西瓜的批發商不斷。「萬源是高山地區,連片發展產業難度較大。」萬源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小庭院經濟」降低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補助準入門檻,大大提高群眾積極性。
  • 邂逅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轄曼鎮西倉村沙化治理,與沙化爭奪綠色家園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幹擾等生物因素影響,全縣草原沙化、溼地萎縮情況嚴重。
  • 若爾蓋將用一年時間整治草原旅遊環境 車輛非法開進草原要遭
    四川在線消息 (楊翔 四川日報記者 徐中成)9月16日,記者從若爾蓋縣政府辦獲悉,從今年9月到明年12月,若爾蓋縣將持續開展為期16個月的草原旅遊環境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旅遊沿線非法侵佔草原和溼地、修建永久性建築、破壞草原溼地植被、亂排汙染物、車輛非法進入草原等破壞草原生態的行為,全面清理規範藏(牧)家樂、騎馬點亂搭亂建及經營行為。
  • 【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澤爾登:若爾蓋為保護黃河下好「先手棋...
    中國網北京9月20日訊(記者 宋柏霖)若爾蓋溼地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涵蓋川甘青3省7縣,是黃河上遊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據悉,在豐水期和枯水期,若爾蓋溼地對黃河上遊水量的補給分別約達上遊來水總量的29%和45%,然而,近幾十年來,若爾蓋泥炭沼澤溼地退化,草原沙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功能下降。
  • 「中國夢·黃河情」邂逅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轄曼鎮西倉村沙化治理,與沙化爭奪綠色家園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幹擾等生物因素影響,全縣草原沙化、溼地萎縮情況嚴重。
  • 百縣千村行(307)|合江壩壩會上的「帶貨」大比拼
    當天,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報導行走進合江,在回洞橋村召開壩壩會。包括合江縣委書記李仁軍在內的縣、鎮、村三級黨委書記與村民們面對面暢聊脫貧攻堅成果經驗。特色農業產業是合江縣的支柱產業,也是各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 四川省若爾蓋縣:推行「三個三分之一」戰略 牧民腰包鼓草原溼地美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行動中,若爾蓋縣重點實施「三個三分之一」戰略,既促進草畜平衡,保護了生態,美了草原溼地,又實現了17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8459人脫貧奔康。若爾蓋縣委相關負責人說,若爾蓋認真落實十五年義務教育「三免兩補」等教育惠民政策,切實做到應免盡免,應補盡補。同時,大力宣講國家義務教育相關政策,引導農牧民重視教育。  若爾蓋縣教育局局長王青娜姆說,這幾年縣政府還投入500萬元資金,設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080人,發放救助金143.05萬元,有力地保障了貧困家庭的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 百縣千村行|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見證四川在線記者李秋怡陳昊程文雯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評審。
  • 20餘只藏原羚撒歡若爾蓋大草原
    4月6日,海拔3500多米的阿壩州若爾蓋大草原依舊是冰天雪地。在若爾蓋縣扎薩格峽谷,三五成群的野生藏原羚,悠閒地啃食著春雪融化後裸露出來的枯草。它們靈動的身影,在草原撒歡的情景,也給高原增添了生機。藏原羚又叫小羚羊,有「西藏黃羊」之稱,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動物,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經絨蒿等草類為食,常年棲息於青藏高原的大山草甸之間,體重只有15公斤左右。它尾部有一塊較大的白色心型臀斑,這也是它區別於藏羚羊最顯著的特徵。在若爾蓋草原雪地撒歡覓食的藏原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