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海底撈集團計劃今年進軍香港市場,現已經在香港旺角地區尋得一間店鋪,並進入合同談判階段。海底撈集團表示,若是合同順利,海底撈集團在港首家旗艦店或將於3個月後試運營。
海底撈自2012年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以來,現陸續在已美國、韓國等開設了8家海外店。 香港成為海底撈瞄準的又一「新興」市場。
雖然海底撈官方給出的擴張的理由是:看好香港市場的發展前景。不過在我眼裡看著更像是,海底撈被大街小巷「一天一頭牛」的潮汕火鍋給「打壓」了。目前上海杭州北京差不多快1000家汕頭牛肉火鍋店,門口烏泱烏泱的全是人在排隊,頗有些當年海底撈的風採。
海底撈目前卻顯得有些黯然失色,以我個人舉例,這半年所有的火鍋都是在潮汕火鍋店吃的,曾經最愛的海底撈早被我扔在腦後了。
從海底撈旗下火鍋料獨家供應商頤海國際的財務數據,可以窺探出目前海底撈的狀況。海底撈2015年底在國內門店數量已經增加至142家,開店速度已是2011年前的6倍左右。
不過,門店的大幅增加並沒有帶來國內營收的明顯增長。2013年至2015年,海底撈中國市場總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9.9億元、50.85億元,2015年營收增幅較小。
但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營收的增幅緩慢,國外幾家店鋪的營收卻是高歌猛進。2015年海底撈海外7家店總收入為2.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8.4億元,相較2014年增長180%。
粗略的計算一下,海底撈海外7家店2015年全年創收約18.4億元,而中國142家店營收為50.85億元,粗略計算下來,海外每家店平均營收是2.63億元,而國內單店僅為3600萬元,海外單店是國內的7倍。
相比較國內,海底撈在海外的競爭對手就少了很多。當年在英國讀書,所在的城市一共就有三家火鍋店,都是自助形式,不僅味道怎麼樣,而且價格也不便宜。目前在海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外國人對中餐越來越感興趣,海底撈在海外還有增長的餘地和空間。
此次進軍香港,頗有些內地乏力,需要尋找新增長點的意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TVB的劇集裡,尤其是警匪片,主角們都很愛吃火鍋。無論是早年前的《陀槍師姐》、《法證先鋒》還是近年來的《雷霆掃毒》、《使徒行者》,阿sir和同僚們談事辦案慶功,總喜歡找間火鍋店。
吃火鍋算是香港美食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香港人喜愛打邊爐的程度,就像喜愛卡拉OK一樣,火鍋在香港很有市場。
事實上,海底撈並不是第一個開闢香港市場的內地火鍋公司。早在2003年,四川火鍋集團譚魚頭就曾打入香港市場,並曾擁有6間香港分店。但譚魚頭在2014年全線結業。2004年進入香港的小肥羊也在去年關閉多家分店,僅餘一間位於荃灣的分店。結業的最大原因當屬高昂的租金。
無論是零售百貨業還是餐飲業都飽受香港租金的困擾。在服裝和奢侈品行業不少國際大牌,都倒在了租金的門檻下。
不過根據報導,2016年香港的租金開始鬆動了。在銅鑼灣,尖沙咀,旺角和中環的商鋪租金在過去一年裡,同比下跌了22%。海底撈似乎也從鬆動的租金中獲益。
香港媒體《東方日報》引述香港地產商大鴻輝興業主席梁紹鴻稱,旗下彌頓道555號九龍行1至3樓已租予海底撈,最快兩個月將交付給租客裝修。所租樓面面積約1600平方米,每月租金50萬港元(約44萬元人民幣),較此前大鴻輝興業的放租意向價格低20%到30%。
英國地產諮詢公司萊坊房地產香港董事紀言訊表示,香港店鋪的租金已經見底,今年還有可能微幅上漲。從最大頭的租金成本上看,相比幾年前,掃除了店鋪租金的問題,的確是進入香港的好時機。
但是從市場的角度看,香港人愛火鍋,的確有不錯的前景。但海底撈也需要考慮,適合內地口味的火鍋,能否得到香港人的喜愛。在火鍋店布局比較密集的香港,要如何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