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師郯子:為郯國國君 用鳥名命名百官(圖)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郯城縣城南8公裡處,歸昌鄉郯廟村,一棵遒勁古槐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這株植於明朝的古樹,歷經400餘年風雨,樹幹因雷擊而中空。古樹連同樹下的土臺,是郯子廟現存的遺蹟之一。據鄉人回憶,建於此處的郯子廟原有大殿三間,殿內供奉郯子、孔子、老子三聖像,像上高懸木質橫匾一塊,上刻「其超一也」。匾額落款時間民國四年,意在讚頌郯子超凡,位列聖賢,和孔子、老子是一樣的。

  「郯子是春秋時期郯國的國君,也是孔子的老師。然而他被後世所稱頌的,並不是他的政績,而是他仁孝的品德和淵博的學識。」山東孝老愛親文化研究中心總顧問楊洪彬說。走近神秘的古郯國,故城猶存殘缺城牆遺址,有關郯子的傳說更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

  鹿乳奉親——

  國君親民勵志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元代郭居敬輯錄《二十四孝》,第六個典故「鹿乳奉親」,寥寥數筆勾勒出郯子至孝的形象。

  這一傳說有很多不同版本,後人的潤色各有千秋。大意是,春秋時期有位叫郯子的人,極為孝順。郯子年邁的父母同時染上了一種眼疾,以致雙目失明。他奔走各地為雙親求醫問藥,但兩位老人的眼睛卻始終不見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郯子得到了名醫的一個藥方,但需要珍貴的野鹿乳做藥引,他決定拼力一試。

  為了獲得鹿乳,郯子絞盡腦汁,終於想出裝扮成鹿的辦法。他從獵人那裡買來鹿皮,風餐露宿,趕到野鹿出沒的深山老林等待時機。不知過了多少日夜,才成功地擠到新鮮鹿乳。

  一次取乳的過程中,郯子突然發現獵人正瞄準自己,顯然是把他當成了真鹿。他慌忙掀開鹿皮站了起來,將取乳為雙親治病的實情告訴了獵人,才得倖免。獵人們感佩郯子的孝順,將他護送出山林。

  楊洪彬教授多年搜集資料,他所述說的故事,結局顯得更為親民和勵志:郯子在為父母治療眼疾時,身為郯國國君,而他最後獲得的鹿乳來自獵人的饋贈——獵人被國君的孝心所打動,從自家養的母鹿那裡擠奶給郯子。

  郯子父母的眼睛被鹿乳醫好,他向獵人道謝,獵人只說:「用不著謝,您只需把國家治理好就行了。」郯子從此更加勤政為民。

  百鳥名官——

  「鳥官」效法自然

  與眾所周知的齊國、魯國不同,郯國是春秋亂世中的東夷小國,史籍記錄不多,因而顯得更為神秘。

  在郯城縣城北,「郯國故城」的西牆和北牆有遺蹟可考。牆基寬40米,頂部寬15米,殘牆高4米。這座珍貴的古城址,對於研究山東地區東夷古國史和秦漢時期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以至中華民族統一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春秋時期,郯國為魯國的附屬國。據郯城縣史志工作者介紹,由於早期郯國國君與魯國等中原大國交往較少,乏善可陳,故少有事跡記入諸如魯國的《春秋》等史書。直到魯襄公七年,郯子朝魯,郯國與魯國的外交才作為魯國的重要事件,首次記入國史。

  魯昭公十七年,郯子再次到魯國拜訪,受到昭公的盛情款待,留下一段佳話。

  今天的人們稱「鳥人」,含戲謔嘲諷之意,但在古代,確實有「鳥官」存在。郯子在魯國的一番高論,證明了古人效法自然,以鳥名劃分官員司職的一段歷史。

  魯昭公宴請郯子席間,大家談起前代掌故。因為魯國所封之地為古帝王少皞之墟,郯國人又正好是少皞後裔,魯卿叔孫昭子就問郯子:「少皞氏得天下時,用鳥來命名各部官員,是什麼原因呢?」

  郯子回答他:「少皞氏是我的祖先,我當然知道。」

  「古代帝王當立,便有祥瑞之物出現:黃帝時出現雲瑞,所以用雲來紀事,命名百官;炎帝神農氏時出現火瑞,所以用火來紀事,命名百官;共工氏時出現水瑞,所以用水來紀事,命名百官;太皞伏羲氏時出現龍瑞,所以用龍來紀事,命名百官。我的遠祖少皞氏得天下時,鳳凰正好飛來,所以用鳥紀事,命名百官。」

  不同官員對應不同鳥名,郯子一一列舉。如鳳鳥氏,負責掌管曆法;玄鳥氏負責確立春分、秋分時辰;伯勞氏負責確立夏至、冬至時辰;其他像青鳥氏、丹鳥氏,負責確立立春、立秋的時辰。還有祝鳩氏、鴡鳩氏、鳲鳩氏、鷞鳩氏、鶻鳩氏,分別擔任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事之職。之所以用「五鳩」命名,取意為能鳩集人民也。還有五雉、九扈等職事,分別主管工程、器用、度量衡、農事、教化等事責。自從顓頊高陽氏以來,開始就事命官,之所以會這樣,是不再有祥瑞出現的緣故。

  滿座賓客聽後,都為郯子淵博的學識所折服。

  郯子所提到的祖先少皞氏,名鷙,己姓,相傳是黃帝的長子。他出生於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北),建都於曲阜,是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少皞後裔中包括炎族的首領,周武王統治時期實行「分封制」,他們便被分封到炎地,稱炎國。炎,古音亦讀tan。楊洪彬教授認為,這裡鳳文化盛行,用百鳥命名百官,是遠古時期圖騰崇拜的一種表現。

  1990年以來,考古學者在郯國故城內採集到大宗以陶器為主的遺物,在春秋戰國和漢代的各類器皿中,一件鳳鳥紋半瓦當印證了古代郯國人崇鳥的習俗。

  取道東夷——

  聖人無常師

  正是郯子這場有關官禮制度的解說,引來了勤學好問的孔子。

  魯昭公十七年,當時孔子年方27歲,在魯國做個小官。他聽說了郯子這番話之後,認為周王朝和魯國的官僚機構臃腫而瀆職。《左氏春秋傳·昭公十七年》載:「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他來到郯國,向郯子請教「少皞之國」的官制建置等方面的學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孔子問官於郯」。

  韓愈《師說》中「孔子師郯子」這句即出於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廟內的《聖述圖》內,有一幅插圖名為《學於郯子》,講的也是這個故事。「問官」這個與郯國有關的歷史典故,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遠古民族演變的重要資料。

  孔子「問官」之後,不久就告訴別人說:「我聽說天子創製了古代官制,但由於現在天子身邊的人才流失和制度的破壞,有關古代官制的學問都保存在四方的蠻夷小國了。這話很對。」《論語》中還有一段記載,孔子曾經認為東夷不同於南、北、西「三方」,有「仁貴之化」,注重禮儀。所以,他要帶弟子子路到東夷居住。

  孔子周遊列國時,也曾到郯國。後人為紀念孔子來郯,稱其所登山峰為孔望山,峰頂石樓為望海樓,還有紀念孔子問郯子的問官臺。明代海州刺史張峰在考證孔望山的由來時寫道:「孔子問官於郯子,曾經登山望海,世傳其崇山峻岭為孔望山。」

  從後世的評價來看,郯子的賢能不及孔子,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郯子對「禮」的見解和對「孝」的踐行,給孔子帶來了至關重要的啟發。《論語》中有很多關於「禮」和「孝」的論述,先賢的言行為孔子創立自己的學說提供了珍貴的參照。

  郯子逝世後,後人建起了郯子墓、郯子廟、問官祠等,歷代重修,供人憑弔。郯子墓位於郯子花園北側,即郯城縣歸昌鄉郯廟村北約1公裡,高峰頭鎮西曹村西南200米處,又名郯子林。墓地具有一定規模,後又經捐樹再造,歷經滄桑。1976年,該墓封土被挖平,下挖兩米多深,發現鐵汁澆灌的棺槨,無法打開,僅在靠近棺槨處挖出青磚、銅鏡、石人等物。現僅存一塊向北傾斜的石碑,立於清乾隆年間。  □ 本報記者 卞文超  實習生 楊嘉昕 本報通訊員 徐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有龍師,火帝,鳥官,人皇之說?
    但這種歷史內容,到春秋之時,已鮮為人知了,所幸《左傳》昭公十七年中對郯子談話的記載為我們保留了它。昭公十七年是公元前525年。這一年的秋天郯國之君郯子到魯國來朝見。魯昭公設宴款待。在宴席上魯國的執政大夫叔孫昭子向郯子請問道:「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
  • 孔子師郯子
    上圖篆文「郯」的右側,「口」表示領地、城池,下方是跪著的人,表示治下的人口,合起來就是「邑」的本意。郯子是少昊後裔,春秋時期郯國國君。那麼,問題來了,郯子何時稱王的?談春秋自然少不了「春秋五霸」。《史記》中的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 【探索】郯子後裔在江蘇省興化縣被找到
    這項發現,又為《百家姓》上添了一個郯姓。郯姓是否還會存在?郯城文史界的人士,困惑了多少年。《郯城地名志》介紹上海有姓郯的,為了證實這句話,筆者研究了十幾年,每逢去上海出發,多方查找郯姓人氏,結果都很失望。筆者在《郯城市民論壇》發表《郯城上古史學研究》一文後,尋找郯子的後裔郯姓人氏的話題,倍受大家關注。
  • 面試官:狀元怪詩《百鳥歸巢圖》有幾隻鳥?博士計算了一下被錄用
    像下面這些類型的問題就是面試官為了考察面試者能力而想出來的問題:面試官:如何在一個小時內買完一車桃子?面試官:閉著眼睛怎麼分辨黑紙和白紙?面試官:否字加一筆是什麼字?這些冷門的問題,面試者剛接觸實在是難以在短時間進行回答。
  • 春秋時的一小國,依附於魯國,國君曾是孔子的老師!
    春秋前後,國名多加「邑」字,炎國演化為郯國。對於春秋時期的郯國,長期依附於魯國這個姬姓諸侯國。並且,郯國的一位君主,還曾是孔子的老師。 根據史料的記載,郯子(生卒年不詳),己姓,郯國郯城(今山東省郯城縣)人,少昊的後裔,春秋時期郯國君主。二十四孝「鹿乳奉親」故事主人公。孔子周遊列國時到郯國,曾以郯子為師。
  • 孔子將史書命名為《春秋》,後世史書也用春秋之名,春秋什麼意思
    「春、夏、秋、冬」是我們現在一年四季的名稱,那孔子在編纂史書《春秋》的時候也是用季節來命名的嗎?其實對於春秋這本書命名的最簡單解釋是說魯國的史官在書寫當時諸侯國的事件的時候,書寫順序是季節來記錄的,所以史官把書名稱為是《春秋》。
  • 古官名曾用飛鳥命名
    龍袍十二章紋 一件衣服承載江山 文武官服補子 一隻禽獸分出高低  古官名 曾用飛鳥命名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皇帝和官員的服裝可是不能隨便亂穿的,一紋一飾都有著特殊的含義。龍則是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也比喻皇帝,十二章紋中選取龍,正是因為取其善變化,象徵人君有應急之能。龍袍上的華蟲並非兩物,而是專指雉。華蟲取其文理,「華」通「花」,意為「文採」,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就認為:「所謂華蟲也,在衣,蟲之毛鱗有文採者。」  宗彝,就是宗廟彝尊之飾,有虎、蜼兩獸,虎兇猛,蜼取其智慧,以表示有深淺之知,威猛之德。
  • 子路秉性剛直,果敢決斷,然而老師孔子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
    子路長期跟隨孔子,遊學四方,護佑其側,是孔子身邊十分活躍的人物。在七十二賢人之列。年齡上,他僅比孔子小九歲。人們對子路大多抱以推崇和喜愛的態度,然而,孔子對子路這個學生卻是褒貶有加,毀譽參半的。子路秉性剛直,果敢決斷,俠義守信。這一點,頗受孔子讚賞,以至於孔子為自己理想不能實現而浩嘆,表示要乘坐木筏漂泊海外時,他認為能與他隨行的只有子路。
  • 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輯錄欣賞
    清 郎世寧 錦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欣賞古代名家筆下的這些作品,別有一番快意在心頭!清 沈銓 百鳥圖以下圖片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1、清 汪承霈 春祺集錦清 汪承霈 春祺集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幅集四時花卉於一卷合繪,包括李花、梅花、水仙、月季、玫瑰、紫藤、繡球、萱花、鳶尾、蘭、牡丹、辛夷 、百合花、海棠、茉莉、蓮荷、菊、天竺、茶花、桂花、石竹、西蕃蓮、牽牛花、秋葵等,凡四十餘種。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歌德,全名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年出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是德國最偉大、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最為著名的作品有:《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相信這2本著作,絕大部分人都讀過吧?】所以德國採用了歌德來命名文化傳播學院。
  • 孔子聖跡圖:36張「連環畫」講述孔子一生大事(組圖)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聖跡圖》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連環圖畫,也是我國歷史上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最早一部連環畫。《孔子聖跡圖》的問世,經歷了一個漸次完整又日趨成熟的過程。1、尼山致禱: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母親顏氏在尼丘山上祈禱後,第二年(前551年)生下孔子。
  • 從蘇軾的詩作裡推算出一百隻鳥?復旦五浦匯老師的數學課別具一格
    ,蘇軾曾為其畫作「百鳥歸巢圖」題詩「歸來一隻復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問題來了——整首詩沒有一個「百」字,為何題目叫做「百鳥歸巢」?讀古詩、賞古畫、品古韻,然而,你想得到嗎,這並不是一節語文課,而是如假包換的數學課堂!執教老師為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科研室主任劉宗三,從教30多年來,他嘗試將古詩引入初中數學課堂,開展「詩教」探索,帶領同學們走入一個別具一格的數學和文學世界。
  • 通州村民偷偷記下百餘首官夯號子 嘗試譜曲難壞樂理老師
    通州官夯號子資料圖。由於學徒時王亮年僅12歲,同門師兄弟也都差不多年紀,很多生僻詞不會寫就用圈圈叉叉代替了。 也幸好是這一舉動,才讓百餘首官夯號子保存下來。 聽村裡的老人說,距今約二百多年前,西后街村一名叫楊富喜的村民,在北京興隆木廠為皇家做土木工程,雖然辛苦但是酬勞也十分可觀。有心的楊富喜在此期間學會了土工打夯時唱的夯號,回家時便教與鄉親們,自此,西后街村做土工活的土工們便唱起了夯號。因來源於官家工地,故此得名「官夯號子」。至於楊富喜是和誰學的官夯號子,已無從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