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建國70年大慶。北京市正在開展「祝福祖國.祝福北京」群眾攝影文化活動。前天,我們有幸參加了北京攝影愛好者協會組織的懷柔外拍活動。整整一天時間,看了兩個村子,看了兩個小鎮,去了雁棲島。整個過程,新鮮、生動、愉快,真有點目不暇接的感覺,收穫頗豐。作為這次活動的首篇,先說說懷柔渤海鎮北溝村。
北溝村傍山而居,村域面積以山場居多,近9000畝的山地為板慄種植提供了先天優勢,板慄種植也就成了北溝的支柱產業。夏天的山坡上板慄樹慄花綻放,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慄花香味。而我們現在去的時候,板慄樹的枝頭上長滿了渾身毛刺的果球。北溝村另一個優勢,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慕田峪長城腳下,離長城不到2公裡。由此就引出了北溝第三個特色,京郊乃至全國頗有名氣的「洋範兒」最美鄉村,吸引著中國、外國遊客紛至沓來。
早在2006年,一對美國夫婦薩洋和唐亮,就與慕田峪長城腳下的村落結緣。他們看中了村裡一處廢棄了的琉璃瓦廠,由薩洋親自操刀,改建成了一個鄉村精品度假酒店,這就是有名的「瓦廠」。後來不斷有老外加入,目前形成了13個極具特色的別致小院,為北溝的環境之美增添了一抹異域風情。不同種族,不同皮膚,不同風俗的人們在這裡和睦相處,儼然一個山村裡的「聯合國」。這裡的村民王永明老人說:「多年前,我們這山旮旯就是個窮鄉僻壤,無人問津的地方。沒想到,現如今遠近聞名,中國人、外國人都來旅遊。您說這一個山旮旯子,咋就這麼招人呢?」不管老人想沒想通,散落各處的精品民宿為北溝增添了生機活力。瓦廠那些遺存下來的琉璃瓦構件,為我們構築了一處與眾不同的生活空間。這裡有中國人熟悉的視覺元素,又有外國人欣賞的中國味道。
看過了瓦廠,接著帶您去看三舍民居。這裡可不是外國人設計的,純粹本鄉本土的味道。在這裡,最打動我的,是它沒有按照中規中矩的四合院布局,房屋高低錯落,朝向也不拘正南正北。磚頭砌牆,灰瓦鋪頂,仍然保留著本地建築的獨特韻味。正是這種看似雜亂無章的布置,讓我在一處民居院落裡找到了背街小巷的錯落感。
最後看的叫慕隅小築(這是我根據一張村內的地圖大致估計的,名稱不一定準確)。這個小院的特徵就是生活氣息的濃鬱。一看就知道主人是個極富生活情趣的,把個家收拾的乾淨利落,把個院子侍弄得生趣盎然。作為客人,即使不能常住,能待上個三五天,亦是享受。
如果說798是屬於流浪的,那北溝村就是屬於思鄉的。如果說後海是呈現浪漫的,那北溝村就是呈現塵世的。如果說國貿是用來奔波的,那北溝村就是用來靜享的。北溝村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村民謙和禮讓,讓你不由自主地被感化,恍惚中走進了現實版的「桃花源」。正因為有這樣的一方福地,北溝村才得以安放歲月和凡塵。短短1小時時間,匆匆看了3家精品民宿,意猶未盡。我喜歡北溝村,我喜歡北溝村的精品民宿,什麼時候能「二進宮」痛痛快快地待上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