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由鄭倫和王麗坤主演的電視劇《封神演義》正好在湖南衛視熱播。網絡上面的評價是讓人看的雲裡霧裡,豆瓣的打分很不理想,比較低,可是另外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觀眾一邊罵,可是放棄的追劇的觀眾卻不多,正所謂是一邊拼命罵,一邊不斷的追。
這一部《封神演義》,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王麗坤飾演的妲己,在以前的《封神榜》中,她本來是被狐狸精附在身上的,也就是上狐狸精和她是由一個人物飾演的,而在這一部劇中,蘇妲己只是藉助九尾狐仙子虛的幫忙,妲己是妲己,狐仙是狐仙,兩個人物完全是分開的,狐仙為何願意幫助妲己,其實更是在於子虛愛妲己。而妲己黑化的過程,並不是因為狐仙附在身上,而是確實紂王對於冀州城百姓以及蘇護的百般盤剝和為難,失去了楊戩,妲己對於商王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復仇,而在這個復仇的過程中,她和子虛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係。
過往的《封神榜》,那時候其實妲己是沒有自己控制權的,她的所有所作所為,都是因為她的肉身被狐狸精給控制了,而真實的妲己,其實已經被狐狸精吃掉了。所以,在那一部劇中,狐狸精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黑化角色。哪裡像今天這部劇中的鄭倫這麼清純,這麼看起來是楚楚可憐,那一部劇中的狐狸精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滅商,她的所有所作所為,都是因為當初聽錯了女媧娘娘的指令,偶爾在醉酒狀態下,還會露出原型,把狐狸尾巴給露出來了,這時候最緊張的一件事情,當然就是要掩蓋住狐狸尾巴,不給紂王看見。
其實筆者一直狐狸精的一個現象有點興趣,為何中國古代的深愛故事中,狐狸精成精的比例那麼高呢,還有,狐狸其實也一樣分公母,可是為何基本成精的都是母狐狸精呢?今天有些人罵女人,開口就是狐狸精,這裡面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帶著這些疑問,也在網絡上面查詢了一些資料,總結大概有以下幾點,狐狸確實是比較常見的動物,在中國的各個地方都能見到,另外,狐狸毛茸茸,在動物中間臉相較好,而且又有狡猾,騷這些特徵,會讓人感覺有點點害怕,所以狐狸成精的故事就比較多了,蛇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封神演義》中鄭倫飾演狐仙,也就改變了狐狸精基本是女性角色的傳統,不過狐仙好像和狐狸精又有點不同呢。估計也是為了照顧鄭倫的清純形象。話又說回來,這一部《封神演義》,它的主線索是武王伐紂不錯,但是編劇還是重點在往愛情線,宮鬥線上發展,畢竟,這兩種戲,也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電視劇種類。而由鄭倫分飾狐仙,讓妲己和狐仙子虛談起了戀愛,並且讓妲己和羅晉飾演的楊戩,爭論飾演子虛陷入三角戀的劇情,也正是編劇人的苦心安排。
可能對於我們很多觀眾,讓狐狸精附身在妲己身上這種方式,是比較傳統也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畢竟,在鄉村的很多傳說中,都有狐狸精附身的影子,它的影響也比較深遠,而今天《封神演義》的編劇人對這種狐狸精上身的方式進行大膽改革,也是一種較好的嘗試,成功與失敗,都只能去等待觀眾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