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馬上要到了
今年「五一」可是連休5天!
許多人已經是「身未動,心已遠」
前段時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還披露,「五一」出遊人數預計將達到清明的2倍以上,達到9000萬人次,疫情之後首個真正的旅遊小高峰即將出現。
今年這個特殊的「五一」假期
我們可以出去玩嗎?
但是!大家千萬別忘了,疫情可還沒結束呢。
一
就在前兩天,各省市的五一放假通知下來了!
「全體師生不得離開本市」成為這些地方統一的防控節奏!
不論是已經複課的,還是等待覆課的,在寧的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即日起不得離寧(包括所有節假日)。確有非常特殊的情況,學校領導向所屬區縣教育局主要領導報批,各單位教職員工、學生向學校主要領導報批。經過研究後方可外出離寧,絕不允許私自離寧。除此之外,學校還緊急通知:請所有人員關注這些中、高風險地區!以上7個省市地區回寧的人員(師生本人及同住人員),要及時向社區報到,並按要求做核酸檢測和隔離。學生原則上非必要不要離開蘇州,確需離蘇的請履行請假手續,經批准後方可離開蘇州。離蘇後再返蘇,須執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的措施。請所有學生假期不要參加聚集性活動,不要接觸重點地區來蘇人員。專此通知。學生如果五一離蘇請假,先和班主任書面請假。假期期間,原則上學生和教師不出市域,學校校長要引導、倡導家長不出鄭州市,降低風險,確保復學後師生安全返校。學校要落實好值班制度,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學校。高三、初三外地生原則不離校,學校妥善他們在校學習和生活。假期結束學生返校前,學校要針對重點人員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防疫要求,分類化解,落實隔離、檢測等相關措施,學生入校前,統一檢驗,合格後方可入校,務必將風險排除在校園外。針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要求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師生實行家校「點對點」閉環管理,各學校要引導學生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跨區域流動,特別是五一假期期間,原則上不得離開焦作市轄區(含六縣市);凡離開焦作市轄區的要向學校報告備案,所有教職工家裡如有來自武漢或境外返回人員,要按規定及時上報。要不是各個地區緊急出臺五一管控措施,很多人都以為疫情已經過去了,都開始計劃去全國各個景點打卡、遊玩!而這些景點往往也是聚集性最嚴重的地方,一旦出現一例確診,後果不堪設想!其實,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很多人都開始放鬆警惕了。
不僅開始摘口罩,連聚餐、掃墓,甚至是泡吧蹦迪都開始了!
發生在黃山的這一幕,更是讓人感到揪心。
先來看看畫面,現場人人從從眾眾……
是的,黃山景區,差點就被遊客擠爆了,2萬人扎堆上黃山,最後逼得景區緊急閉園!
我們再細看看遊客的照片,就可以看到,還有不少遊客不帶口罩,或者帶口罩,但卻露出鼻子。。。。
這這這。。。
看來大家真是宅在家宅太久了,好不容易遇到清明小長假,就報復性出遊了,再加上清明假期黃山免費,跑去湊熱鬧的就更多了。
但這實在太危險了,試想想,如果人群中不小心混入了幾個無症狀感染者,那該怎麼辦?
最近,很多人是真的鬆懈了。不僅開始摘口罩,連聚餐、掃墓,甚至是泡吧蹦迪都開始了!網絡上隨便一搜,就有很多曬聚餐的照片。還有酒吧開業的消息,讓一大批年輕人摘了口罩,直衝進蹦迪的人群!來看一下,夜場聚集的盛況,這簡直就是病毒的「培養皿」,但凡當中出現一個感染者,最終結果就是一鍋端!有人說,酒吧開業,說明肯定符合當地政策要求,每個人都會測完體溫才允許進入。但是,很多人忘了考慮這次疫情防控中一個最大的漏洞:無症狀感染者!這些沒有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如果不加重視,就會造成疫情反撲。而事實上,反撲已經發生了!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現在的一時大意,很可能就會釀成大錯!二
隨著中國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很多人把防疫的目光放在輸入型病例上,認為只需做好「嚴防輸入」,就可以高枕無憂。
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據報導,3月25日的中歐抗疫視頻會上,鍾南山院士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應保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同時嚴格外防輸入。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3月27日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提到:「保持警惕,防控措施要緊,但是方向與第一階段有不同。」
兩位醫學專家的雙重警鐘之所以在此時敲響,皆是因為「內生風險」仍在虎視眈眈!
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亞峰將導致二次疫情復發的內在風險總結為四點:
治癒患者病毒轉陽:這類病例之前已經有過報導。
假陰性病人:由於核酸技術敏感性不夠,導致沒有檢測出來,其實體內還殘留著病毒,等體內免疫力下降後,病毒又開始大量複製,從而成為病毒攜帶和傳播者。
無症狀病毒攜帶者:已經證實新冠病毒的攜帶者有不發病,沒有任何高燒、肺炎等臨床症狀的,這些人不排除可能存在。
全新的新冠病毒患者:由於目前的病毒溯源工作還沒有定論,由於沒有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中間宿主,理論上不排除再次形成新的病毒攜帶人或人群。
其中,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問題,張文宏認為它是「我國進入疫情防控「下半場」的一類重要監測目標。」
因為,這類患者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周,具有傳染的可能性。
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所以,即使國內的防疫形勢向好,大家也千萬別放肆!
三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最近,全國各地防疫措施,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加緊!
3月28日,國家電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
在很多地方,原先出入聚集場合已經取消了驗證健康碼,現在也都緊急恢復了,進出小區也開始重新量起了體溫!
北京今天更是坦承:當前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不可掉以輕心,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狀態。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原本已經逐漸放鬆的防控措施,現在又重新擰緊、加壓了?
1、全球疫情加速蔓延,導致境外輸入性病例在國內各地陸續出現,不得不防!
今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了全球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07萬例,死亡突破21萬!
隨著全球疫情迅速蔓延,中國也出現了大量輸入性疫情。
2、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也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挑戰,提醒我們仍然保持警惕,不可麻痺大意!
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說明病毒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開始把自己偽裝隱藏起來,它變得溫和、柔軟,不給你帶來任何發熱、乏力的不適感。
它悄悄地潛伏在你體內,讓你像個正常人一樣,毫無症狀,就像隱藏在健康人群中的移動病毒傳染源。
各大商場的體溫檢測對他們形同虛設,就在你鬆懈地摘下口罩的一剎那,它立刻隨著飛沫噴射出去,尋找下一個宿主。
不得不說,新冠病毒實在太狡猾了,堪稱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稍有不慎,就隨時有可能造成疫情反撲!
3、淮安一洗浴中心1人傳8人,也說明:新冠病毒不懼溫熱潮溼,國內氣溫升高,並不會直接帶來病毒消失。
很多人盼望著,隨著夏季到來,在高溫之下,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會減弱甚至像SARS一樣消失。
最近發生在江蘇淮安市一家洗浴中心,一起新冠聚集性感染事件,似乎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江蘇省淮安市一家洗浴中心,一名新冠患者可能在洗澡時,將病毒傳播給了其他8人,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溫熱高溼的環境中傳播並引起感染。
其實,即使淮安洗浴中心沒有發生這事,就說印度出現那麼多新冠肺炎感染者,就可以看出,這種病毒看來是冷熱不吃。
要知道,印度很多地方可是常年處於40到50度的高溫,這種高溫都幹不掉新冠病毒,想靠夏天氣溫,讓新冠病毒團滅,看來是不可能了。
所以,那些想聚餐的,想旅遊的,想唱Ktv的,想看個電影的,都先忍忍吧!
現在還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刻!
三
艱難的時刻,可能還沒有過去!
今天,鍾南山院士再度站出來,提醒大家:不管是在居家、公司或者是公共場所,保持一定的距離非常重要。當前不要參加集會,也不要聚餐:
面對複雜的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表示:到今天為止(我們對新冠病毒)也是只了解了一點點,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早在半個月前,李蘭娟院士和張文宏教授在面對媒體時就談到了這個問題。
其中李蘭娟對所有計劃外出遊玩的人提出幾點警示:
可以適當的到人員聚集不多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但必須避免人群太多的匯集,儘量選擇國內遊,中國才是最安全的!
當心無症狀感染者,外出必須帶上口罩!
張文宏教授在近期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也談到了五一遊玩的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他就建議大家五一假期外出時,儘量選擇室外場所,人群聚集時需要戴上口罩。
同時對於家長們,他也提出了一點警告:
孩子不會成為零號病人,因為孩子不會跟外界主動接觸,他們的接觸都是大人帶給他的。如果家裡有孩子要去上學,家長就應該進入一個「戰鬥狀態」,身為家長就得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而作為普通人,面對情況複雜的防疫環境,張文宏給了大家一個簡單粗暴的「不感染」秘訣——不接觸!
張文宏認為:傳染病裡面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接觸。沒有接觸,就沒有感染。在疫情暴發非常厲害時,我們發現,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觸傳播開來的。
總結這些專家的阿耀店,歸納一下,就是三點!首先,去人少的景點!到了景點不扎堆,與人交談、排隊、候車時儘量保持一定距離,自帶乾糧,儘量別去餐廳吃飯,因為餐廳吃飯,人人都摘口罩,又是室內場合,非常容易感染!其次,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噴嚏禮儀,不摸眼口鼻,合餐注意使用公筷公勺。第三,國內才是最安全!!!堅決不出國,儘量不出省,選擇私家車出行。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堅持到能夠看到以下三條新聞中的任意一條為止:COVID-19的特效藥研發成功,類似達菲之於流感的那種。是的,請記住:就目前而言,自由的生活還遠未到來,我們仍要繼續戴口罩、勤洗手、少集聚、多通風!這不僅是保護自己、保護親人,更是保護這個國家,保護這片土地上的千千萬萬人!!班主任研究會
班主任研究會,我們共同的家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交流、合作請加主編微信:xiaoxiaobanzhang
投稿請發送至:20663945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