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街巷很多,像錦裡啊,寬窄巷子啊等等,都成為了成都的特色名片。
而除了這些知名的街巷,成都還有很多背街小巷。
所謂背街小巷,就是說城市主幹道後面的小巷子。雖又「背」又「小」,卻是社區居民生活的「大舞臺」。這些小巷對外是城市的「裡子」,對百姓則是自家的「面子」。背街小巷的乾淨與否,都展示著一個城市「細節」的顏值。
成都整治背街小巷的工程一直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2017年,成都完成整治背街小巷1339條,打造示範街巷22個。據成都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在2018年將再完成整治背街小巷1918條,打造示範街巷22個。
而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成都的背街小巷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錦江區
新開街
▲整治前
新開街道兩旁商家以經營花鳥、觀賞魚類為主要業態,是成都知名的「花鳥魚蟲」一條街,也是鬧市中心一道獨特風景線。
但在近年來,由於商家傳統的店鋪銷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萎縮,失去了年輕消費群體。由於店家汙水直排路面、經營佔道等,造成街道環境「髒亂差」、交通「腸梗阻」等問題。
▲整治後
據了解,新開街整治中,除了對臨街的建築做了立面整治,還發生了以下變化:
臨街商招、店招,進行了整理規範,每個商家的排水系統進行了改造,使汙水有序排放到排水系統。更換人行道路磚,使其在暴雨時不會出現積水。增設了慢行自行車道。臨街的小區住戶,安裝了雙層隔音玻璃。整治後的新開街面貌煥然一新,新增了許多綠化景觀,店鋪的牆面還繪製了可愛的熊貓圖案。
今年73歲的馮愛麗在這條街生活了近二十年,看到街道變化一新,她高興地說:「以前這條街很老很舊,現在很漂亮,住在這裡很有幸福感。」
青羊區
支磯石街
▲整治後
說到支磯石街,就想到青磚牆、柏油路、銀杏樹,這條文藝的小街已有上百年歷史。文藝的不止是街道,還有名字。
支磯石街的得名,源於一個古老神話,傳說如今仍立於街道入口花園內的石頭,原是天上織女用來墊織機的,稱為「支磯石」,街道因此而得名。
據這條街道的老住戶反映,最近幾年,街道出現了髒、亂、差的情況,「街上車子亂停、牆面髒亂等問題頻頻出現,一度變得很糟糕。」
▲整改後
支磯石街道在整改之後,除了街道變得乾淨,多了很多綠化植物,還多了一些景觀牆。
▲整改後
街道的牆面上有立體美觀的綠化植物,在電箱上還繪製了小朋友的畫作,整個街道變得五彩繽紛。
▲整改後
經過整改後,街道兩旁有許多充滿文藝氣息的店鋪,有茶藝館、古琴社、戶外俱樂部、私房菜館等,店鋪裝修極具特色,富有文化韻味,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遊玩「打卡」。
來這裡吃飯休閒的遊客王女士說:「街道乾淨漂亮,店鋪很文藝,我們來這裡玩覺得很舒服。」
成華區
培華西路
▲整改後
成華區培華西路是一條含有濃鬱的文化氣息的街道,在約400米長的街道中容納了國家級重點初中「石室中學」、成都市培華小學及成都錦電幼兒園。
▲整改後
這些歷史牆繪,使老舊的背街小巷「搖身一變」成了有情懷、有品位的文化長廊,成了打造「文旅成華」、奮力建設「中優典範區」進程中最具情懷的「顏值擔當」。
▲整改後
如果說一條背街小巷能顯現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的印記,那麼這蛻變後的一牆彩繪就是成華區文化底蘊的「縮影」。
踏水橋北街
▲整改後
在成華區踏水橋北街街道兩旁,以往的舊牆被畫上了各種壁畫,引得路人駐足欣賞。從火鍋到川劇;從蒸汽機車頭到高鐵動車;從東郊工廠到森林熊貓......
▲整改後
這些以成都為創作素材的壁畫,彰顯著天府文化特色。雜亂老舊背街小巷被彩繪扮靚,道路變得乾淨平整,市民楊德明讚不絕口,「真是大變樣了,現在大家都喜歡來散步!」
武侯區
玉林街
▲整治前
「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小鋪子」是玉林昔日的形象寫照。而現在說起玉林小巷,想到的就是網紅背景牆、自拍聖地。
▲整改後
在推進背街小巷整治過程中,玉林以「街道—重點片區—社區—院落」為鏈條,鎖定「四級網格單元」,將轄區細分為56個網格片區。並結合玉林的歷史傳承、資源稟賦和文化基因,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形成玉林片區整體設計,啟動「花開玉林」特色治理工程。
▲整改後
現在的玉林街真的是「花開」的姿態,牆上有栩栩如生的蘭草、帶著音符的小提琴、創意表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
▲整改後
在不同主題點綴下,精巧細緻的圖案,讓遊客頻頻舉起相機。從北京來成都遊玩的陳彤說,網上都說玉林是酒吧街,沒想到更是彩繪一條街。「彩繪精美絕倫,有點像北京的798。」
劉玉蘭67歲,在玉林街生活了30年。「以前街上公共廁所髒亂差,現在非常乾淨。」在她眼中,街道最切實的變化是公共衛生間。「現在有專人管理,不收費,環境像五星級。」
金牛區
為民路
▲整改後
「縫紉機、收音機是我們那一輩的記憶。」居民冉阿姨回憶起舊時的為民路。
▲整改後
漫步於金牛區現在的為民路,有青磚紅瓦、文藝牆繪、輪胎裝飾,四處可見的滾滾,憨態可掬的模樣,給這條背街小巷增添了新生的活力。
高新區
火燒堰巷
▲整改後
高新區火燒堰巷,綠樹成蔭、曲徑通幽。其實,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你很難想像,8年前,這裡堪稱是成都最差街道之一。
火燒堰原是城市洩洪渠,由於上遊來水減少,河道蚊蟲滋生,臭氣燻人,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活。
▲整改後
而經過多年的不斷整改過後,在2017年下半年最美街道評選中,近9萬市民為它投票,專業評審和市民滿意度隨機調查均在95分以上,成功入選最美街道。
一些戴紅袖套的城管志願者回憶起原先火燒堰那個臭水溝模樣,忍不住皺皺眉頭,「路都不敢過」,而現在「真捨不得走!」
▲整改後
「鬧市中尋得一處寂靜、清幽之地,實屬難得。」市民胡成雲對火燒堰巷很滿意。
除了主城區這些區域和街道,還有很多小巷正在努力變美當中。
連小小的背街小巷都變得如此的美麗,我大成都,更加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