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邊境城市,周恩來總理親手種下友誼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2021-01-11 騰訊網

雲南邊境城市芒市是一座四季花開的城市,芒市市花雖是三角梅,但在芒市市中心最珍貴的花木卻是兩株緬桂花樹。這兩株緬桂花樹生長在芒市唯一的五星級酒店-芒市賓館內。

這兩株緬桂花並不普通,它們是象徵中緬友誼長存的兩株友誼樹。來到芒市的遊人都要來到芒市賓館瞻仰這兩株珍貴的緬桂樹。

緬桂友誼樹位於芒市賓館內部,這裡也對遊人免費開放,可以進入賓館園區參觀兩株友誼樹。進入園區便見到了中緬友誼樹的石碑釋文。上面記載著1956年12月16日周恩來總理與緬甸聯邦總理吳巴瑞親臨德宏州府芒市 參加了中緬兩國的邊民聯歡會,並親手種下了兩棵象徵中緬友誼的緬桂花樹。

這兩株緬桂花樹位於芒市唯一的五星級酒店芒市賓館之中,賓館建於1956年與這兩株緬桂樹的樹齡相當。兩株緬桂樹位於賓館中央綠道兩側,左右相對。

兩株緬桂樹已是參天大樹,樹幹粗壯挺拔,枝繁葉茂,春夏花開,潔白似玉,馥鬱芬芳。兩棵樹下皆修築了樹臺,上面記載了種植時間和兩國總理的名字。兩株緬桂都有了62年的歷史,象徵著中緬友誼長存,邊境友好。兩株友誼樹加深了胞波情誼,使得中緬邊境關係更加和諧。

芒市的南部多個村寨與緬甸接壤,自古以來不免日常交流與貿易往來,也有不少通婚習俗。成長在芒市賓館的兩株緬桂樹正是中緬友誼的象徵。

在日常生活中,中緬兩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往來就是友誼的體驗,在邊境城市。兩國人民的文化習俗、飲食習慣相互交融,形成獨有的邊境文化與飲食體系。兩地之間的文化交融豐富多彩。正如這香飄四溢的緬桂花樹一般滲透在芒市生活的細枝末節。

1996年雲南省政府更是將緬桂樹所在地設立為雲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每一個來到芒市遊人都該來到這緬桂樹下,見證象徵中緬友誼的常青樹香飄兩國的情誼,珍愛邊境人民和諧共融的相處之道。雖然植樹人早已離去,但這兩株緬桂樹記錄著中緬友誼的歲月長存,歷經62年的時間緬桂常青,友誼長存。

相關焦點

  • 在邊境,中越防長種下了三棵友誼樹
    (圖源:國防部發布)在越南高平省胡志明公路零公裡紀念碑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越南中央軍委副書記、國防部長吳春歷一同種下一棵棋盤腳樹,綠色樹葉伸向藍天。這是中越兩軍第五次邊境高層會晤期間,兩國防長共植的第三棵友誼樹。
  • 尼克森所贈北美紅杉「子孫滿堂」 見證中美友誼代代相傳
    (中國日報網 黨超峰 攝)中國日報網杭州9月7日電(記者 黨超峰)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一行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訪問杭州,並帶來了中美友誼的象徵——五株樹苗,分別是四棵紅松和一棵北美紅杉,後者種在了西湖邊的杭州植物園裡。44年後,這棵紅杉長勢如何呢?9月6日,記者來到杭州植物園一探究竟。
  • 江澤民在緬甸首都仰光栽下「神奇之樹」
    勤勞的仰光人把這座五百萬人口的城市打扮得無處不綠,外來的朋友們也入鄉隨俗,為他鄉再添一點綠。  四十年前,中國總理周恩來為仰光添了一點綠;三十六年前,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為仰光再添一點綠。  新世紀第一年,剛剛抵達仰光的江澤民主席,第二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人民公園種下一棵二十一世紀的樹苗,續寫中國對友好鄰邦的情誼。
  • 龍爪槐能長成參天大樹嗎?
    現在有人提出問題說龍爪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嗎?如果細心的網友百度一下就會發現百度上說龍爪槐能夠長到25米,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為歷史景點有比較古老的龍爪槐高度也不過是六七米,冠福比較大,有的達到了10多米,而筆者身邊經歷的種植的龍爪環,有的剛種的時候樹幹六七公分粗經過20年以後,樹幹有的長的粗也不過就15公分,高度幾乎沒有多大變化,也就是能長一兩米。
  • 雲南與緬甸交界這個小鎮,曾是中國最小城市之一,被稱為西南門戶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與緬甸交界這個小鎮,被稱為西南門戶,曾是中國最小的城市之一,邊境「袖珍城市」,本地人口只有1萬多人。跟著芒果去看看。這裡曾是320國道的終點,滇緬公路由此從雲南到緬甸,南洋機工由此將大批國際援華物資源源運往抗日前線,中國遠徵軍將士從這裡出境到緬甸抗日。
  • 相隔41年 尼克森外孫西湖邊再種中美友誼樹
    41年前,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帶著美國特產珍貴樹種——北美紅杉樹苗,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把樹種在了西湖邊的植物園裡,傳遞中美友好情誼。41年後,在尼克森誕辰100周年之際。另一位「尼克森」來到杭州,重走當年外祖父訪杭之路,也種下了中美友誼之樹。這位「尼克森」,全名叫克里斯多福·尼克森·考克斯,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外孫。
  • 為促進兩國關係,澳中友協提議:在澳大利亞首都種下「中澳友誼樹」
    為促進兩國關係,澳中友協提議:在澳大利亞首都種下「中澳友誼樹」 儘管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貿易等方面出現分歧,但還是有很多人希望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能夠保持友好,並且為中國兩國的友誼作出努力。近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的大使成競業和澳中友好協會的地區主席卡羅爾·凱爾共同種下一顆「中澳友誼樹」。
  • 與小苗一起長成參天大樹
    本報訊(通訊員 謝力 記者 熊豔)日前,浙江省林業廳與長江實驗小學開展「我與小樹共成長」活動,34名同學將30棵福建山櫻花種在了武林府校區空地上。孩子們還與小樹約定:你們快樂長,我們用心學,我們共成長。 為什麼種福建山櫻花?
  • 記溫家寶總理向馬來西亞總理贈送「特殊禮物」
    之後,兩國總理在西大廳共同見證籤署了《中馬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等雙邊合作文件。   就在籤字儀式結束時,納吉布總理得到了一個驚喜――他的父親已故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和周恩來總理1974年5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共同籤署中馬建交聯合公報的歷史性照片。
  • 被施了魔法的樹,誇張到極致的植物園;康提植物園,門票有些排外
    樹,奇形怪狀,高大得有些「離譜」~行在路間,縱使豔陽高照,被濃陰一遮也清爽自然。 說到這裡的樹,很多品種都是國外引進,甚至有一些還是國外領導人親手種植的,比如威爾斯王子,印度總理等等,我們中國的開國領導人周恩來總理也曾經到訪這裡,種下友誼之樹。這裡樹完全是「散養」狀態,只要不出現病症,植物園的管理人員都是任由它們生長,因此也就產生了「奇奇怪怪」的形態。
  • 李世民當年親手栽下的一棵樹,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怎麼樣了
    李世民當年親手栽下的一棵樹,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怎麼樣了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銀杏樹又名公孫樹、白果樹,屬於落葉喬木,而且也是我國現存的植物當中的「活化石」,是一種非常珍稀的品種。
  • 為促進兩國關係,澳中友協提議:在澳大利亞首都種「中澳友誼樹」
    為促進兩國關係,澳中友協提議:在澳大利亞首都種下「中澳友誼樹」儘管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貿易等方面出現分歧,但還是有很多人希望對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能夠保持友好,並且為中國兩國的友誼作出努力。近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的的大使成競業和澳中友好協會的地區主席卡羅爾·凱爾共同種下一顆「中澳友誼樹」。據了解,是澳中友協提議種下「中澳友誼樹」,並且在近日將這顆代表中澳友誼的海棠樹種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市中心的北京公園裡。澳中友協表示海棠樹的生命力非常強,很符合澳洲對中澳關係的美好期許。
  • 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首相籤署《中日聯合聲明》的談判逸聞
    當天,田中發表聲明說:「在動蕩的世界形勢下,應該加快實現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正常化,強有力地開展和平外交。」 第二天,周恩來召集外交部及有關外事、宣傳部門負責人開會,研究田中講話,商討推進中日關係問題,指定姬鵬飛、喬冠華、廖承志、韓念龍等人組成日本組。
  • 鹿回頭裡的故事:周恩來贈名畫 劉少奇王光美種椰樹
    文蔡明康周恩來攜贈名畫給椰莊1962年2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偕夫人鄧穎超,到崖縣視察政情、民生時,下榻在鹿回頭椰莊招待所,順便也從北京攜贈四幅名人國畫給椰莊周恩來所贈名畫,均在地尾軸邊貼上國家文化局裝裱籤條。閒情逸緻,怡然自得的懸掛在迎賓廳裡。這些尺幅萬裡,價值連城的珍品,集詩、書、畫、印「四絕」合璧,讓朋友們分享周總理一貫關心藝術家的珍貴友誼,和鑑賞中華傳統藝術,足見總理用心之良苦,難得的有心人。
  • 「花園城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
    登上伊斯蘭瑪巴德北面的馬爾格拉山的後山公園觀景點,鳥瞰伊斯蘭瑪巴德全景,映入眼帘的是鬱鬱蔥蔥的綠色,叢林翠茵掩映整齊劃一的城市建築,因此伊斯蘭瑪巴德也被稱為世界「花園城市」。伊斯蘭瑪巴德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城市之一,始建於1961年。1965年,巴首都從拉瓦爾品第遷到伊斯蘭瑪巴德。伊斯蘭瑪巴德由希臘建築規劃專家道格拉西厄迪斯確定了總體規劃,全市分為行政區、使館區、住宅區和商業區等,井然有序。
  • 中國邊境最大、最重要的關防,南疆國門第一關,國內九大名關之一
    憑祥自古就是桂西南的邊防要地,友誼關則是中越邊境上最大、最重要的關防,它位於憑祥市區西南18公裡處,兩邊高山矗立,形勢險峻,卡在峽谷通道上,它是一座城樓式建築,樓高22米,底層是厚實的城牆,中央為圓拱頂的城門,非常雄偉,鑲在拱門上的「友誼關」三個大字,是陳毅元帥親筆題書的。
  • 蒙古國出版《周恩來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一書
    原標題:蒙古國出版《周恩來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一書  新華網烏蘭巴託12月4日電(記者王寧)為慶祝中國與蒙古國建交65周年,蒙古國近日出版《周恩來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一書,圖文並茂地再現中蒙兩國領導人及人民的傳統友誼。
  • 「周恩來總理留日時期住所——東京中野華洲園」模型複製品回贈...
    1972年在恢復中日邦交的籤字儀式上,周恩來總理對日本記者說:「中野大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年輕時我曾經住在中野。」1992年5月,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緬懷為中日友好事業做出貢獻的先輩,創價學會東京都中野區青年部的新聞工作者,通過尋訪史料,分析出在距離現在中野文化會館很近的地方,即東中野5街的「華洲園」舊址的居民家中,曾住宿過許多留學生。
  • 中美建交時周恩來總理的「神奇」國宴
    當晚7時,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款待尼克森一行。2月27日由美方主辦的答謝晚宴上,尼克森在祝酒詞中熱情洋溢地說:「我們在這裡已經一周了,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周。」伴隨著碰杯聲,中美兩國的關係揭開了新的一頁。
  • 周恩來新婚之夜第一次醉酒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周恩來能喝酒,但往往只有高興的時候才喝,偶也有心情不佳時的應酬。周恩來飲酒一般很有節制,經歷過無數酒宴,喝醉酒的時候很少,且都發生在他高興愉快、情緒極佳的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