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原產地》國產紀錄片「出海」助力美食文化交流

2020-12-21 信網

原標題:專訪《風味原產地》製片人:甘肅羊雜讓墨西哥觀眾想到自家烹飪

(記者 秦金月)今年11月20日,由陳曉卿團隊傾力打造的美食系列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正式登陸奈飛(Netflix)平臺。這也是繼「潮汕」篇和「雲南」篇之後,該系列再度「出海」,將優秀的中華美食文化推介給全世界的網友。

登陸奈飛短短一周時間,「甘肅」篇就衝進香港排行榜第10名,新加坡排行榜第8名,也獲得了北美地區推薦首位。

近日,中國網文化頻道記者專訪《風味原產地》系列紀錄片製片人李潔,探討「甘肅」篇的創作理念以及主創團隊對美食文化的思考。

「甘肅」篇食材與地域特性的結合愈加明顯

中國網文化:與《風味原產地》系列中的「潮汕」篇、「雲南」篇相比,我們發現「甘肅」篇食物與地域的結合更為巧妙,這主要出於哪方面的考慮?

李潔:氣候的多樣性,地理地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是甘肅的典型特點,這些地貌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視覺表現力。通過調研,我們也看到很多食材的選擇、烹飪方式的選擇與其出現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之間,有極強的對應性。所以,「甘肅」最後呈現的食材和食物與地理地貌結合也更加明顯。

中國網文化:除了片頭,《風味原產地》「甘肅」篇的升級與前兩部相比,還有哪些體現?

李潔:嚴格地說,不是「升級」,而是基於《風味原產地》系列的製作準則,對「甘肅」這個地區的風味呈現,及其所依託的風物風貌,背後形成的原因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氣候的多樣、地貌的差異、民族混居帶來的豐富飲食文化,以及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河西走廊、黃河等具有代表性的甘肅歷史文化符號等,都或多或少出現在甘肅系列之中。這也是在之前的系列,特別是「雲南」這一季播出後,觀眾反饋比較多的,希望在一個系列中看到對一個地區更全面的解讀。

在聲音設計上,在延續《風味原產地》主題音樂的基礎上,甘肅篇加入了一些西北的聲音元素,包括配器、變奏相較潮汕、雲南有變化。也嘗試加入一些當地的聲音元素,但《風味原產地》還是一個比較嚴謹的美食節目,所以沒有過多使用市井採訪等本地聲音,而是在部分小片頭中加入當地方言念食物名稱,蠻有趣味性的。

中國網文化:一個地方總會有幾種經典的風味美食。以甘肅為例,節目組在確定每期的內容主題時,依據的是什麼樣的標準?

李潔:「在地性」是最重要的原則。這個原則之下,還會有幾個細分的維度,比如食物風味、地理環境、風俗文化、生活智慧等。

與拍攝相比,發現食物烹飪的細節更難

中國網文化:《風味原產地》系列節目在國外大獲好評,有外國網友稱其為「food porn」,即「食物色情學」,用感官全面擁抱食物而獲得簡單的快樂。您對這個評價這麼看?

李潔:這個評價挺潮的,內容創作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視覺、聽覺給觀眾們提供了一個浸入式的觀影體驗。為此,我們在攝影、剪輯、聲音設計等每一個環節都不會懈怠。能有這個評價,我的理解是觀眾確實在觀看《風味原產地》時有比較愉悅的觀看過程。

中國網文化:很多觀眾都好奇地鍋裡的烤土豆、十五分鐘羊肚高壓鍋等這樣近距離拍攝食物烹飪過程中發生變化的鏡頭是如何做到的,我們也注意到攝製組發布了相關的拍攝花絮,為觀眾解密。拍攝這樣有趣的細節難點在哪裡?

李潔:正如有些觀眾對節目的評價:「food porn」,這些平時生活中不太注意,或者正常視角下看不到的食物細節,對觀眾是頗具吸引力的,同時也是對創作者很大的挑戰。

如何實現這些細節的拍攝一直是挑戰導演和攝影的問題,但相對於廣告等拍攝,我們紀錄片的拍攝還是比較容易的。不過,更具有挑戰的是如何發現這些細節,觀察、調研,甚至跨學科請教專家,很多時候,我們的難點在於發現,而不是實現拍攝。

對「甘肅」篇的遺憾與期望

中國網文化:《風味原產地》系列讓解說退居二線,讓鏡頭掌控全局,即旁白相對較少,觀眾可以更多地沉溺於鏡頭。製作團隊在這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李潔:僅就《風味原產地》這個系列而言,作為十分鐘左右的短片,其實我還覺得目前的解說詞還有點偏多,如果能把更多的空間留給聲音,甚至留白也許會更有作品感。

但我們很強調影像的敘事,在創作中不會解說詞先行,節目剪輯完成後,根據畫面進行解說詞的寫作,所以在觀感上確實是「讓解說詞退居二線,讓鏡頭掌控全局」。

中國網文化:「甘肅」篇期待達到什麼樣的播放效應?

李潔:作為創作者,我們希望觀眾在甘肅篇裡看到與潮汕、雲南完全不同的食材選擇、烹飪方式,儘管地區之間的飲食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們希望觀眾感受到食物之間並沒有高下之分,並且這些差異的背後恰好是各地風物風土之美。

國產紀錄片「出海」 美食是很好的文化交流大使

中國網文化:《風味原產地》在全球範圍內播出,也表明以紀錄片為代表的中國原創內容正一步步走向海外。我們注意到,這一次的「甘肅篇」與前兩季聚焦南方美食的主題不同,深入到了中國的西北內陸,通過探索「甘肅」這一絲綢之路重要路段的飲食文化,展現當地隱藏在食物背後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變遷,也打破了人們對於甘肅的常規印象。您認為在這之前,海外觀眾對於西北美食是了解的嗎?

李潔:應該是比較陌生的。不僅是海外觀眾,即使國內觀眾也會對西北食物比較陌生。世界上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食材食物選擇,中國也不例外。很多時候,我們對海外其他地區的風味了解也是片面的。

中國網文化:片中出現了許多當地美食的特有詞彙,在外網播出時,會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李潔:從網上的反饋看,這不是問題。其實當我們看國外的美食節目時候,也有同樣的情況,但並不影響對節目的理解。

中國網文化:用美食吸引觀眾,然後將他們的目光引向當地的生活、自然環境,對於這種文化傳播的手法,您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李潔:從內容製作的角度,「教育觀眾」從來都不是我們節目製作的目的。《風味原產地》其實是通過食物去了解一個地區的風物之美。從海外觀眾對節目的反饋看,美食確實是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大使。

中國故事其實也是世界的故事,海外觀眾從這裡能看到多種多樣的中國美食,或多或少看到這些食物的根系和流變。同時,他們也會有不同的個體體驗,比如泰國的觀眾說雲南食物非常熟悉;墨西哥觀眾看到甘肅的羊雜處理想起了小時候的家庭烹飪情境等;也有美食家評論,看到了西方人視角解讀下的中國食物。

中國網文化:《風味原產地》下一個系列將考慮中國哪個地區的美食?未來是否有走出國門,向中國人推介國外美食的計劃?

李潔:這個系列很有意思,我們對它的整體設計更像一個拼圖的過程。不同地區是拼圖的一小部分,下一小塊會拿到哪個部分,這個小塊會在整個拼圖中佔多大的面積比例,其實都有一定的未知。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積累,逐漸把風土和風味的拼圖逐漸連結完善。國內國外,我們都希望逐步完善。

[來源:中國網 編輯:三人目]

相關焦點

  • 專訪《風味原產地》製片人:甘肅羊雜讓墨西哥觀眾想到自家烹飪
    中國網北京12月4日訊(記者 秦金月)今年11月20日,由陳曉卿團隊傾力打造的美食系列紀錄片《風味原產地 甘肅》正式登陸奈飛(Netflix)平臺。這也是繼「潮汕」篇和「雲南」篇之後,該系列再度「出海」,將優秀的中華美食文化推介給全世界的網友。
  • 講好中國故事 國產美食紀錄片「飄香」海外
    中國是美食大國。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餐品,各具特色的美食流派,令人流連忘返的獨特風味等等,都成為紀錄片表現的主題。 從《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到《老廣的味道》《風味原產地·潮汕》,再到近期《風味人間》第一季成功發行至全球多家電視臺,覆蓋亞太、北美多個國家和地區,國產美食紀錄片不僅將鏡頭聚焦當代中國人的美食文化、生活習慣,同時也嘗試將中國文化進行海外輸出,用紀錄片打開了一扇扇窗,讓全球觀眾更加理解當代中國。
  • 「牛大」「手抓」香飄「雲端」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24日起...
    7月23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22日記者獲悉,由騰訊視頻出品、陳曉卿擔任監製、「舌尖」原班人馬打造的系列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將於24日起在騰訊視頻獨家推出《風味原產地·甘肅》,每周五21時更新兩集。此次,作為該紀錄片系列的第三部,「甘肅篇」將繼續秉持「硬核」美食的風格,力求為全網觀眾獻上一場最具民族特色、最令人嚮往的隴上美食盛宴。
  • 網飛首部中國美食微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講了啥?
    由《舌尖上的中國》第一、第二季導演陳曉卿打造的20集微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今年2月正式上線Netflix,面向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雖說每集紀錄片時長僅有10分鐘,每集內容也僅夠介紹一款潮汕專屬小吃,但這部劇集還是成功喚起了全球吃貨們對於潮汕美食的注意力。
  • 《風味原產地·甘肅》今日開播 美食視角解讀西北之美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陳曉卿團隊傾力打造的全新美食系列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將於今晚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作為「風味原產地」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本片一反前兩季聚焦南方美食的路線,將深入中國內陸,通過探索「甘肅」這一絲綢之路重要路段的飲食文化,展現當地隱藏在食物背後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變遷,打破人們對於甘肅的常規印象。製片人李潔表示:「很少有人關注甘肅的美食,這是熟悉的地域,卻是陌生的風味。我們希望給觀眾一個新的角度去了解甘肅。」
  • 尋訪地道風味美食 《奶奶最懂得》探尋美食紀錄片的美感與文化性
    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聯合製作的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自10月9日上線以來,在豆瓣上獲得8.9分,在騰訊視頻上的專輯播放量也達2132.7萬次。該片以英國主持人大米為第一視角,在尋訪多位中國奶奶旅程中,開啟了一次風味原產地的探尋歷險。大米的這趟旅程,魅力在於未知。
  • 《風味原產地・甘肅》高分收官! 觀眾:期待全世界都看到西北美味
    《風味原產地·甘肅》實力「撩人」 強勁口碑拿下系列豆瓣最高分作為國內罕見的以西北作為絕對主角的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紮根土地」,通過呱呱、胡麻、牛肉麵等樣式常見、取材簡單的民間風味,將甘肅美食的魅力娓娓道來。
  • 視頻網站「出海」有新姿,騰訊視頻WeTV的穩健成長與持續升維
    作為華語內容與海外雙向文化交流的重要流媒體服務平臺,WeTV不僅是連接平臺與用戶的關鍵線索,更是騰訊視頻構建出海新格局的重要引擎。中國內容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熱度不斷攀升,騰訊視頻WeTV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推中國視聽內容的國際化傳播,與全球用戶一起共享好時光?在國產內容產品「走出去」中,騰訊視頻又有著怎樣的方法論?
  • 一些美食節目與紀錄片的大集合
    所以帶來了:N部阿球喜愛的美食節目/紀錄片大集合。在床上看著紀錄片,吃著零食,等著外賣,腦子裡什麼都不用想,就是逍遙!國產的是最饞的,一日三餐+夜宵都給你安排地妥妥的/圓桌派·美食專題系列/每期節目還會有名廚現場烹飪美食而與《風味人間》同期播出的《風味實驗室》,阿球也很喜歡。網羅一眾美食界大咖圍坐在桌前,暢聊世界各地美食背後的「冷知識」。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美媒《時代周刊》近期專訪對話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能用美食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架起彼此溝通的橋梁。報導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創始人陳曉卿是中國熱門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和《風味人間》的創作者,在他的鏡頭裡,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變得十分上鏡。如今,質樸的烹飪正經受著工業化的廚房、食品加工製造行業的威脅,但在陳曉卿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鏡頭中,卻看不到一家快餐店或是一條工業生產線。
  • 收下這份地表最強攻略,拯救對潮汕美食一無所知的你
    作為Netflix購買並播出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系列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開創了國產美食紀錄片出海的先河,讓身處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足不出戶共享潮汕大餐。、極具誘惑力和美學價值的視覺效果,使《風味原產地·潮汕》收穫了「硬核美食紀錄片」的稱號。
  • 舌尖打造,《風味原產地·甘肅》定檔24日,各色美食齊上陣,酒泉糊鍋...
    陳曉卿團隊繼《風味原產地·潮汕》《風味原產地·雲南》又一精品美食力作,將繼續以食物為窗口,探尋中國各地豐富的物產,以美味為媒介,展示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理念。
  • 《風味原產地》版權賣奈飛 針對海外觀眾調整解說詞
    片中,陳曉卿團隊深入雲南當地,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美食體驗。新京報專訪該片製片人李潔,獲知《風味原產地》已經走過潮汕、雲南,目前計劃還將拍攝甘肅等地。在李潔看來,「原產地」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用以聚合同一個地域中的食物,「更重要的,它是我們做節目的出發點,我們做的是挖掘食物風味和原產地之間的因果關係。」由於該紀錄片版權賣給了奈飛,在解說和音樂方面也相應做了調整。
  • 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尋味東莞》則立足東莞地道的美食風味,從順應天時、依山傍水和遷徙交融三個角度展現當地美食風貌,以美食勾勒出當地鮮活的人和事,進而管窺廣東美食文化的原貌,展現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在「網際網路+紀錄片」的創作和播出模式下,美食成為一個重要題材。
  • 走紅的美食紀錄片,燒烤江湖又回來了
    文化環境成熟,市場前景廣闊,正因如此,即便爆款寥寥,紀錄片依舊沒停下大規模進軍「吃貨」的徵程,網生領域發起的攻勢更是越來越猛烈。 今年,一直將美食記錄片視為重要布局點的騰訊視頻,截至目前,已經接連上線了《風味原產地·潮汕》《中國早餐》《老廣的味道第四季》《宵夜江湖》四檔美食類紀錄片。據悉,《中國早餐2》,《風味原產地·雲南》也將在今年內陸續在騰訊視頻上線。
  • 優酷《探世界》出海北美,文化、紀錄片節目創中國故事國際新表達
    《探世界》並非孤例,「文化走出去」正從娛樂出海迭代成人文出海,呈現莊雅文化與國際視野相結合、中國方案與世界文化相結合、原創IP符號與全球媒介相結合的特點。優酷總編輯張麗娜介紹,伴隨中國經濟特別是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為全球所共享,文化與紀錄片等人文節目,日益受海外用戶追捧。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吃貨:都是下飯神劇!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吃貨:都是下飯神劇!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飲食是非常講究的,而且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過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現如今,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逐漸頻繁,中國的美食也走出國門,走向了全世界,並且受到了許多外國人的喜愛,對於中國吃貨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說道我們國家的美食,相信大家張口就能說出一大堆,但是如果說道我們國家的美食紀錄片,相信很多人都說不出幾部。
  • 紀錄片「組團出道」,美食也能有「江湖」
    2018年,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季在騰訊視頻上一經推出,便撩撥起了觀眾的味蕾,播出僅3小時累計點擊量就成功破億,豆瓣至今仍有9.1的高分。截至目前,兩季《風味人間》總播放量已經接近了20億。由於多數內容只有會員有權觀看,甚至有觀眾為了這部紀錄片第一次開通了視頻網站的會員。
  • 對標奈飛,比拼網感的《早餐中國》能撬動網生美食紀錄片新領域嗎
    在早年《舌尖上的中國》系列掀起國內美食紀錄片高潮後,《新疆味道》《老廣的味道》《尋味順德》《小海鮮》《水果傳》等電視美食紀錄片蜂擁出現,在電視螢屏中不斷湧現高分美食紀錄片之餘,網絡小螢屏中同樣開始出現眾多網生美食紀錄片的身影,從《人生一串》《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潮汕》再到《早餐中國》,網生精品美食紀錄片不斷出現爆款之作。
  • 《風味人間》——看陳導的美食紀錄片永遠都是享受與煎熬並存
    對每一位「吃貨」影迷來說,美食紀錄片在心目中的地位絕不亞於美食本身,一個膏滿黃肥的大閘蟹特寫,勝過臺詞的萬語千言。前者的創新呼應了臺詞中「全球同此風味」,後者則讓我們看到了美食細微的變化和紋理,既有科普作用也能大增食慾。最吸引人的看點之一,就是在內容上加入的世界視角,使同一種食材在不同的語境中得到多樣化的呈現,這在以往以描述食物為主的紀錄片中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