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總是那麼讓人難忘,總能勾起我們的無限回憶,其實不只是我們,古代那些平日裡舞文弄墨的文人們,也總是難忘那份童趣,他們不吝筆墨,寫下一首又一首的生動活潑的童詩。
在那些難忘的日子裡,我們放學時如高鼎在《村居》中所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放風箏不亦樂乎;無聊時我們如楊萬裡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所寫:「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一隻蝴蝶都能讓我們這樣快樂;我們學大人釣魚,正如胡令能在《小兒垂釣》所言:「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釣得那麼認真。這些經典兒童詩,總能將我們帶回那純真的歲月,讓我們會心一笑。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全唐詩》中一首有趣的放牛詩,來自唐代詩人李涉,在詩中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清新的語句,為我們展示了牧童真實的生活,刻畫了一位勇敢可愛的牧童形象,其中7個字令人忍俊不禁,不由地感嘆:這孩子必成大器。
《牧童詞》
唐. 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這是一首雜言古詩,是模仿民歌所作,朗朗上口,一氣呵成。詩的大意是:牧童早晨去放牛,一路沿著彎彎曲曲的江岸而行;晚上也去放牛,一路經過幾個村莊山谷。下雨時,他穿著蓑衣在樹林中出入,春雨浙淅瀝瀝打在他身上;天晴時,他躺在草叢中吹著蘆笛,吹律了兩岸片片青草。他在身上插上蓬蒿,只當是一支支利箭,這樣還怕什麼猛虎欺凌黃牛犢!
詩的一、二兩句,疊用4個「牧牛」,一朝一夜,是牧民生活的艱辛,卻也別有一番樂趣。早晨時,他們依江而行;入夜時分,他們再經山谷村莊。這兩句既有著民歌的朗朗上口,也有著別樣的詩情畫意,十分巧妙自然。
詩的三、四兩句,截取了兩個片段,描寫了牧牛的場景。「荷蓑出林春雨細」是春雨時,小小的人兒披著荷葉做的小蓑衣,穿梭在樹林中,這時的牧童就是自然中的一員,這5個字如詩如畫地記錄了這一美好的一幕。「不怕猛虎欺黃犢」是天晴時,又是另一番愜意,他吹著蘆管,臥看兩岸春綠。
最後兩句是妙語,「亂插蓬蒿箭滿腰」7個字令人忍俊不禁,牧童把蓬蒿的莖插在腰間,一支支利箭,他就像一個衛士,守護著對全家十分寶貴的牛犢。這是一個勇敢、機智的可愛孩子,令人讚嘆。這首趣詩清新自然、自然而又接地氣,大家喜歡嗎?歡迎和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