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小野: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2020-12-17 騰訊網

「辦公室小野」絕對是個曠世奇女子。

她一改美食短視頻清新、禁慾的鐵桶套路,以一種貝爺般強大的生存技能將辦公重地變成天然廚房。憑藉超越正常人類的清奇腦洞,和堪稱泥石流的烹飪畫風輕鬆撬走「第一網紅」的頭銜,在微博、Facebook、YouTube上迅速圈粉。

本期全媒派(qq_qmp)專訪「辦公室小野」和她幕後團隊,帶來最另類美食短視頻操作案例解析,知識點啊朋友們!

新型職場人: 辦公室的「詩與遠方」

在辦公室穿拖鞋、家居服、養狗養貓已經讓很多人豔羨不已,但是跟辦公室煮火鍋、烤羊肉串、蒸包子……還養豬的「辦公室小野」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且據坊間傳言,其實這頭豬才是公司真正的「老闆」。

好玩就是態度,走紅是場意外

說起在辦公室做飯,小野和其團隊不以為意:「我們公司(洋蔥視頻)本來就是個創意公司,氛圍很輕鬆,所以我們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比如加班到深夜的時候在辦公室講鬼故事之類。所以,在辦公室烹飪也不算什麼。」

說到這些視頻的走熱,小野也略感意外:「剛開始純粹是為了好玩,自己吃。後來發現社交網絡上很多關於美食的視頻節目都是一本正經的教你做菜,覺得太無趣了,乾脆就把視頻錄下來傳到網上,沒想到就突然火了。」

創始人聶陽德也表示,「辦公室小野」完全是無心插柳:「剛開始的時候,視頻是由小野另外一個同事兩個人配合,用iPhone 7拍攝,比如熨鬥燙羊肉、飲水機煮火鍋。後來才是團隊的策劃。」

作為視頻的主人公,小野成為粉絲好奇心的焦點之一:「拆得了主機,織得了毛衣」的小野究竟是何方神聖?難不成是藍翔來的?

其實,小野專業是影視劇編導,但因為喜歡烹飪,同時動手能力強,所以和同事策劃拍攝了幾則視頻。對於「辦公室小野」的定位,小野十分明確:「我不想當什麼『烹飪老師』,既不希望教你怎麼做菜,也不想科普什麼烹飪知識,我只想給大家展示一種生活態度——無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反差引爆流量,年輕化才是根本

小野的視頻為什麼會短期獲得如此多粉絲的追捧?在洋蔥視頻創始人聶陽德看來,這與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和行業背景分不開。

「第一,公司文化普遍倡導的是『KPI文化』、『狼性文化』、『結果文化』,很多白領每天此疲憊不堪,小野構建了一個『烏託邦』式的場景,賦予辦公室一個嶄新的符號,治癒了加班狗的內心。同時,對於尚在象牙塔裡的大學生群體,小野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對辦公室的美好憧憬。一句話,小野做了很多人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於是她成了全民偶像。

第二,中國的95後、00後的父輩可能是70後,他們早已經擺脫了溫飽問題,他們對『辦公室』的期望開始變成『從愛好出發』,他們更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小野這種任性、自我的表達方式能擊中他們。」

聶陽德介紹到:目前為止,這些視頻的推廣成本幾乎為零,僅限於「購買微博粉絲頭條」。「辦公室小野的流量爆發點是《飲水機煮火鍋》那期,全網播放量應該接近一個億吧,幾乎各個平臺都刷屏了。」而這一期也為團隊打開了新的思路。

「首先,飲水間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辦公室物件,每天都會和它打交道,一個熟悉的物件突然產生一個及其反差的作用,會引發大家的關注。還有就是『火鍋』這個點,火鍋本身就是要在店裡吃,然後在辦公室出現,就是一個巨大的反差,能夠讓大家一下子就產生強烈的關注點。所有看過這期的人,都會告訴自己的同事——這有一個奇葩妹子,在辦公室吃火鍋,會壓抑不住自己分享給同事的心情,會產生病毒傳播。」

拒絕標準化:清流中的泥石流

相比「日食記」、「美食臺」等強調「品質」、「精緻」的美食視頻,「辦公室小野」的美食視頻簡直就是「清流中的泥石流」。前者帶領著辦公室白領們暫時逃離繁忙又狼狽的辦公室,享受「有品質的生活」;而「辦公室小野」則就地取材,在一片狼藉的辦公室裡打造美食。「創意」和「顛覆」成為小野視頻的重要特色。

美食短視頻2.0時代:精細化、差異化

當濾鏡、輕音樂、文藝短句成為美食短視頻標配的時候,小野團隊看到了機會:「市面上已經有諸如《日食記》《美食臺》等大量美食節目,但這一類的節目普遍是小清新、高品質路線,內容定位是『菜譜視頻化』,有『同質化』和『泛濫化』的傾向,網友已經產生了一些審美疲勞。小野的出現,完全顛覆了大家對美食視頻的認知。」

2016年《企鵝媒體平臺視頻自媒體研究報告美食篇》數據顯示,美食類視頻自媒體成為垂直視頻自媒體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中烹飪教學是主流,評測類和推薦類也逐漸多了起來,而一些頭部視頻自媒體面臨轉型瓶頸。

將本身已經夠「垂直」的美食視頻繼續細化成「辦公室美食視頻」,加入這一意想不到的場景,成為「辦公室小野」突圍美食視頻的利器。

而看似即興的視頻背後,創作過程仍然少不了大量投入。「雖然在拍攝之前要大量驗證,做實驗。但是視頻並不是一氣呵成,都需要反覆測試、拍攝。有可能一個場景拍攝好幾次。從策劃到發布,大概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腦洞雲資料庫」:臨時創意工廠

對於烹飪類視頻來說,「辦公室」無疑是「意料之外」的場景,對視頻的傳播性也大有裨益,容易形成話題和病毒性傳播。但同時,場景的固定化也容易成為視頻創作的限制。小野團隊說,不怕,我們有「腦洞雲資料庫」。

所謂的「腦洞雲資料庫」並不在雲端,而是多人協作的一個「表格」——「每個同事每天都要往裡面填充新的條目,每個條目都對應新的創意點。比如神技能——乾電池正負極對接——單靠個人是很難想到的,所以發動大家一起創建,目前已經有上千個條目。」 聶陽德介紹到。

從小野和另一個同事的兩人作戰,到視頻火爆後的團隊協作,「辦公室小野」的視頻在技能上下的功夫明顯越來越多,發布的時間也愈發規律:基本穩定在一周一次。

「我們團隊分工非常細緻。主策(負責IP策劃和人物設計)、策劃(對單期內容進行策劃)、文案(主要負責各個平臺發布、消息推送)、編劇(進行劇本化創作)、導演、後期、發行、運營推廣……」

但是這種全靠辦公室員工填表格或者策劃人員頭腦風暴的方式,顯然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於口味挑剔且選擇眾多的觀眾來說,視頻的數量和質量缺一不可。所以在UGC上,小野團隊談到了初步的構想:「希望構建用戶參與的平臺,目前還沒有進入用戶的深度運營,還沒有開始搭建,但是接下來會做這件事情,讓粉絲貢獻創意。建成類似於『關八』的形式。」

去冗餘:美食本身就是世界語言

除了辦公室,沒有旁白和配音也是該系列視頻的一大特色。在創始人陳佼看來,這一「默片」形式成為跨語言、跨地域傳播的關鍵:「美食是一個世界語言,小野的視頻從頭到尾沒有任何對白或者旁白,所以它能跨越文化和語言的藩籬,讓全世界的網友都能關注到。」這或許也是小野在Facebook等國外社交網站上能迅速收穫50萬粉絲的原因之一。

但這種無旁白配音的視頻對娛樂類的美食視頻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觀者能夠高度集中於其手中所做之事,但是另一方面,這種高度集中對精力的消耗,未必與用戶的娛樂需求相符。

默片消失後,這種「卓別林」式的表演形式能否讓「辦公司小野」在眾多短視頻中拔得頭籌,獲得觀眾的長期認可,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後PAPI醬時代:能否打破8個月魔咒

短視頻火了之後呢?小野要走哪條路?是作內容IP還是個人IP?「目前papi醬已經開始從網紅轉型走明星路線,所以我們期望能夠塑造辦公室小野是papi醬的接班人、2017年第一個現象級網紅。」而顯然,目前「辦公室小野」的體量並不能滿足小野團隊的野心。對於「生命周期超不過8個月」的言論,小野團隊也已經有了自己的計劃。

場景化+家族化:建立競爭壁壘

「看過《編輯部的故事》嗎?我們就打算做成那種形式。」除了小野,團隊中其他「身懷絕技」的員工也將逐漸被開發出來,以「場景化」+「家族化」的方式拉長小野的生命周期,同時在「辦公室視頻」這一領域不斷深挖。

對於這「兩化」的布局,小野團隊認為:「場景化」緊扣辦公室場景,雖然熟悉但是在視頻中會讓人感到新奇、陌生;「家族化」形成一個矩陣,矩陣中的IP相互互動,形成故事,形成矩陣效應。

「主要的考慮是:第一,家族化矩陣能夠擺脫對單一IP的依賴,通過人設之間的互相推動、互動,延長IP的生命周期;第二,目前的內容產業,很難說某個IP或MCN公司能夠建立起競爭壁壘,內容行業更常見的是百花齊放。比如廣告主要做廣告的時候,很難明確告訴你要選誰。這種處理方式,能夠幫我們建立新的壁壘,能夠讓C端和B端的客戶建立積極的認識,一旦進入辦公室、針對辦公室人群進行營銷,就能立刻想到我們。集團軍作戰有更強的客戶議價能力。」

短視頻行業的「漫威英雄世界」

聶陽德從小野系列視頻中看到了英雄的意味。「小野其實帶有『英雄』屬性在裡面,當有一種儀式出現,她就像個英雄一樣,有超能力。」而家族化之後,一個類似「漫威英雄世界」正在招手。

「在小野之外,還有一些別的人物形象會陸續上線:老闆、秘書、程式設計師等。他們是辦公室場景中常見的人物,但是他們也都有異於常人的特點。比如即將上線的『辦公室小作』:同樣動手能力強,但是在手工方面。還有一個妹子,165身高只有80斤,是一個渴望增肥的大胃王,會在辦公室裡吃很多零食。而老闆是一個亦正亦邪、可愛呆萌又小心眼的形象(看來並不是視頻中的豬)……這是一個讓人看了很減壓的老闆——不同於往常嚴肅、嚴厲的老闆,讓大家看到原來老闆也可以這麼可愛。」

「像漫威系列 一樣,不只有正派,還有反派人物。比如boss,因為員工和boss之間的『鬥爭』很常見。等加入外敵——甲方大魔王后,boss又會帶領大家抗敵。以後會逐漸豐富正反面人物形象。」

未來的野心:進軍影視業

聽到「家族式矩陣」布局後,我們似乎嗅到小野團隊進軍影視劇行業的野心。而創始人聶陽德也承認,他們確有進軍影視劇行業的打算:「會進軍影視劇行業。後續有考慮將其變成劇本,以『網大』、『網劇』的形式出現。會介紹這家公司的員工怎麼走到了一起,發生了什麼故事等。」

對於「小野家族」中其他人的出場方式,聶陽德表示仍會立足辦公室這一場景,但是人物性格和表現方式會有所不同,「家族其他的人不一定會也和小野一樣不說話」。

而小野目前作為團隊的「門面擔當」,其形象塑造和維護成為重點。對於很多綜藝節目的邀約,他們都表示婉拒。「綜藝節目不太適合小野這種『只做不說』的人物設定,目前還是希望小野能夠沿著短期規劃往前走。」

由小野的辦公室美食視頻,能否生發出搞笑短視頻界的「漫威英雄世界」,並進而對短視頻行業有所改變,這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命題,同樣也令人期待。

====================

本文系騰訊新聞旗下媒體研究平臺全媒派原創稿件。授權轉載請聯繫全媒派小助手(微信號:qmp_001)。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辦公室小野」聶陽德:從辦公室走向國際,小野背後有哪些「IP野...
    所以,現在才有大量UGC(用戶生產內容)團隊要麼轉型PGC(專業生產內容),要麼加入到各大機構,通過一個組織來進行突圍。包括從國外市場反饋來看也是這樣。辦公室小野現在在海外非常火,我們分析其中內在原因是:海外的用戶大量是UGC團隊,辦公室小野是PGC的打法,打造出UGC的感覺,所以在海外有非常好的發展。
  • 揭秘「辦公室小野」:只有辦公室美食,沒有辦公室政治
    小野用電腦機箱攤煎餅果子。 圖/搜狐網小野是一個標準的成都妹子,一直喜歡做菜,好奇心很強。甚至有網友說:「小野肯定是居家過日子的好媳婦,你看人家麵團揉得多好,會做飯的姑娘不多了。」很多人覺得辦公室就是一個束縛人自由的地方,但小野想表達的是,即使坐在辦公室,除了可怕的KPI、狼文化和結果文化,也有詩和遠方、美食和快樂,只要放飛想像力,就能擺脫束縛,無所禁忌。在小野的視頻中,從不說話的小野更像在構建一個烏託邦式場景,賦予了辦公室一個嶄新的意義,治癒了加班狗憂傷的內心。
  • 辦公室小野是誰真名叫什麼 辦公室小野哪裡人怎麼火起來的
    辦公室小野是誰?辦公室小野是幹嘛的?一時間這個名字刷爆網絡,辦公室小野是微博網絡紅人一名,因拍辦公室視頻走紅,下面一起來看看辦公室小野個人資料微博介紹。辦公室小野是誰真名叫什麼  辦公室小野是微博網絡紅人一枚,主要是拍視頻走紅。辦公室小野真名叫做周曉慧。
  • 「辦公室小野」團隊已解散
    9月18日,「辦公室小野」的表哥代表小野與兩名女孩的家長經過多次溝通協商達成和解。據其介紹,「辦公室小野」團隊已經解散。在自製爆米花燒傷事件發生近20天後的9月10日,擁有819萬粉絲的「辦公室小野」曾在微博作出回應:「過去這些天,是我一生中的至暗時刻。」9月1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辦公室小野」的表哥李先生處獲悉,9月16日,「辦公室小野」團隊中的一名工作人員與李先生一同來到山東棗莊,與哲哲和小雨的家人進行溝通協商。
  • 辦公室小野:「辦公室設備來做菜,美食屆的泥石流」
    辦公室小野因一條在辦公室用飲水機煮火鍋視頻走紅。在這條視頻中,小野嫻熟的卸下飲水機桶,去到休息間,打開冰箱,燙火鍋的食材一應俱全;倒入水插上電放進火鍋底料和蔥姜蒜,拿出玻璃碗和面,隨手拿起桌上一個花瓶擀麵,水果刀切麵條,最後還擺了個盤;剪刀剪蔥花和香菜末,花瓶碾蒜成末,走到樓下熟食店索要了辣椒麵......成系列的動作一氣呵成,香噴噴的飲水機火鍋不遜外面的火鍋店。
  • 超級網紅「辦公室小野」背後的男人
    「……」回想起小野剛開始操作這個IP時,聶陽德還是會以「我是個黑心老闆」來自嘲。即便小野已經走紅,她至今依然用自己的手機拍攝視頻。辦公室小野的走紅也曾被認為是一場有「預謀」的營銷事件,聶陽德有點委屈。這個「冷啟動」的項目如此受歡迎,聶陽德多數會向別人表示「靠運氣」。
  • 辦公室小野團隊解散了?!!
    有媒體報導稱「辦公室小野團隊」解散,辦公室小野團隊對此回應稱消息不屬實,團隊當前的工作已經全部暫停,正在復盤整改,未來將不會再做涉及安全隱患的內容,但具體內容形式尚未確定。企查查數據顯示,成都洋蔥新未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辦公室小野是其品牌產品。我覺得這件事太好笑了 家長就是孩子的監護人 自己才是孩子身邊的人 沒有好好看好孩子就算了 還把責任推給自媒體製作人 這邏輯教育出的娃會是什麼樣?
  • 小野闢謠團隊解散 辦公室小野團隊解散是真的嗎
    近日,小野闢謠團隊解散引起很多網友關注,前段時間,辦公室小野陷入短視頻自製爆米花引發酒精爆炸事件,隨後有傳聞說小野團隊解散,今天小野發文闢謠,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小野闢謠團隊解散  9月20日,小野闢謠團隊解散登上熱搜,今天上午,針對網傳小野工作室解散的新聞,小野工作室回應稱,團隊解散不屬實。
  • 「辦公室小野」真的火了嗎?
    奇女子小野辦公室小野確實火了,頭條千人萬元優秀原創作者就有她!目前粉絲600多萬!看到是四川老鄉,菜鳥先點個讚!辦公室小野會火是必然小野動手做美食的能力這不是吹的,是真正的有實力!可以這樣說小野自己就是個美食家,在加上在辦公室做飯,做菜,有一期甚至用空調熱包子,這樣的創意是吸引大家的,火之必然!
  • 一年帶火辦公室小野,背後推手有什麼秘訣?
    至于洋蔥集團的爆款方法論,聶陽德將其總結為」搭積木「:先定主題,再定故事脈絡,最後再加一些反轉和創意,「比如說做美食節目,先確定做什麼,在確定怎麼做,最後想想有沒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可以替代這些工具的物品。」
  • 《嚮往的生活》辦公室小野要來做客了,那麼小野會在哪一期出現?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開播以來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如今第三季節目也要開播了,除了何老師等固定主持人,新生代演員張子楓的加入為節目注入了一絲活力,除了張子楓,據說最近在網上很火的網紅辦公室小野也要來做客,那麼《嚮往的生活》辦公室小野哪一期出現呢?
  • 女孩自製爆米花離世 辦公室小野:模仿的不是我
    但在@辦公室小野 的設計中,只用了一個易拉罐,並且選擇了「相對安全「的酒精燈。   此後,多位自稱是其粉絲的網友站出來說,@辦公室小野 此前發布類似視頻時,一般都會在開頭寫明「專業操作請勿模仿」,但爆米花這條,沒有寫。不過目前@辦公室小野 的微博及Youtube頻道上的「辦公室自製爆米花」及其他類似危險視頻已經被刪除,無從查證。
  • 作為新一代網紅的「辦公室小野」,為什麼會「銷聲匿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手工網紅「辦公室小野」,說她銷聲匿跡並不是她現在真的退出了大眾的視野,而是她之前所做的辦公室手工主題「銷聲匿跡」,這個轉變的過程伴隨的是一個家庭的悲劇。為什麼辦公室小野會突然火了起來呢?
  • 辦公室小野團隊否認解散,短視頻內容該怎麼做?
    9月10日上午,@辦公室小野發布聲明表示,受害女孩並不是模仿辦公室小野的視頻,是模仿其他博主的視頻,但她願意為受害者提供幫助,承諾將全面自查整改視頻內容。但據燃財經報導,事故中的另一個女孩小雨表示,她們模仿的,的確是來自「辦公室小野」發布在都印上的一段短視頻。並且,原視頻中只有一個抖音平臺的標誌,沒有任何來自作者和平臺的相關風險提示。
  • 辦公室小野涼涼了,創意短視頻到底錯在哪裡?
    但是隨著網絡上的創作者增多,短視頻質量卻參差不齊,有很多視頻還存在著某些安全隱患問題。這不,最近的網絡紅人「辦公室小野」就涼涼了,創意短視頻到底錯在哪裡?辦公室小野團隊可以說製作的短視頻在國內外網站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們團隊工作的場景在一間充滿格調的辦公室裡,在辦公室裡製作一些創意零食就是他們的視頻主題。
  • 辦公室小野團隊回應並未解散,只是暫時整改
    這幾日關於辦公室小野的爭議一直沒有亂,事情的起因是辦公室小野製作的自製爆米花視頻被兩個女孩模仿,結果兩個女孩出現意外,一死一傷,對於這兩場悲劇,辦公室小野團隊進行了補償。網上有傳言這件事情讓辦公室小野團隊一蹶不振,已經解散。
  • 女孩自製爆米花去世,是辦公室小野的責任嗎?
    這條新聞下面,評論基本可以分為三種:有可惜憐憫小女孩年紀輕輕的、有提醒大家危險動作請勿模仿的、有聲討平臺應該杜絕這類視頻的。辦公室小野也被cue到很多次,有人說早就覺得她的視頻不靠譜、有人質疑她為什麼不放安全提示、甚至還有人說她就是這種危險視頻的傳播者,也應該受到處罰。
  • 辦公室小野開口說話,揭露持續生產爆款短視頻的秘密
    如果你還不了解「辦公室小野」,簡單概括一下:愛奇藝號@辦公室小野,被稱為最硬核的創意美食博主,擅長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辦公室花式烹飪。截至目前,小野的全網粉絲已超過8000萬,視頻累計播放150億+,海外粉絲超1200萬,在YouTube中國區粉絲數排名第一,被稱為首個成功出海的全球現象級IP。
  • 辦公室小野事件責任落誰家?
    這幾天辦公室小野一直備受爭議,原因是兩名未成年因模仿網上自製爆米花視頻,從而引起爆炸,導致兩名未成年一死一傷。值得注意的是,14歲的孩子是否擁有自己的手機,如果有,家長卻沒有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以及提醒,甚至沒有監督孩子所在手機上瀏覽的內容。如果沒有,問題就更嚴重了,因為這些事實幾乎可以說是可以避免,因為家長可以通過瀏覽記錄進行相應的推測,從而阻止。第三,推卸式教育。
  • 「辦公室小野」的粉絲快趕上周杰倫了?她背後的男人說這還不夠
    作為職業經理人,他幫助入駐園區的個人和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從場地租賃到店鋪運營,再到政府資源對接,聶陽德戲稱他開了一個「淘寶大學」,孵化園也成了國家級示範園區。聶陽德做電商有一個訣竅:特別會講品牌故事,挖掘品牌內涵,而且注重社群運營。原因很簡單,早年,他曾做過媒體記者,也做過雜誌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