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古都的歷史記憶是留給北京這座城市不可抹去的文化古韻,在這裡有許多數不完的胡同和街巷,它們都在用自己的過去傳遞著曾經的故事,今天給大家介紹六條最具代表的街巷,閒來無事的時候,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
菸袋斜街
興盛於清八旗子弟的菸癮,當時這裡周邊一帶都是旗人,菸草的生意特別好,後來在這條街上陸陸續續的掛出了很多菸袋形狀的煙鋪幌子,再加上這條街的形狀也很像菸袋的樣子,於是菸袋斜街的名字就這麼叫開了。現在的菸袋斜街有各式各樣的商鋪,從這裡一直走就是北京有名的什剎海,這是一處充滿了歷史韻味的地方。
國子監街
在這裡充滿了儒家的文化氣息,在這條街道中有孔廟和國子監,其孔廟的建築規模在全國眾多的孔廟之中僅次於曲阜孔廟,它也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拜孔子,舉行國家祭典的主要場所。國子監是元、明、清三朝國家的最高學府,乾隆皇帝曾來此講學。
大柵欄
這條街可以說是北京最古老,也是唯一還基本保留著原貌的商業街,大柵欄街原名為廊房四條,是京城中最為繁華的街市,在明朝中期的時候就形成了商業圈的格局,在清朝的時候,北京城不少街巷為了防盜賊,安裝了很多的柵欄門,這其中廊房四條的柵欄品質最好,保存的也長久,於是便稱這裡為「大柵欄」了,現在在大柵欄街還可以看到眾多的老字號。當然這個名字念Dàshílànr,不要念錯哦。
琉璃廠
這個地方在清朝的時候,是眾多文人雅士流連忘返的地方,乾隆皇帝要修四庫全書,當時參與翰林學士們便紛紛來琉璃廠找書、買書,這些翰林學士們的到來,也帶動了琉璃廠的繁榮,和書有關的筆墨紙硯、古玩字畫也逐漸繁榮了起來。在民國時期,琉璃廠被劃分為了東、西兩條街,當時的眾多文化名人也喜歡來這裡「淘寶」,魯迅先生就先後逛琉璃廠480次之多。
南鑼鼓巷
這片街區的胡同裡曾經住著達官顯宦,從明朝到清朝,從民國到近代,這片南北長約800米的南鑼鼓巷現在已經成為時尚年輕人最喜愛的一處街區了。現在的南鑼融入了現代風格,與古老的歷史相結合,巷裡各種時尚的商鋪、酒吧和美食店,吸引了眾多小資情調的人們,甚至很多老外都喜歡來這裡的酒吧喝酒聊天。
史家胡同
從明朝歷經民國直到今天都沒有改過名字,有人這樣形容史家胡同:「700米的長度,700年的光陰」,在20世紀初期,史家胡同裡曾設過考場,錄取赴美的留學生。很多文化名人都曾經在史家胡同中居住生活過,在史家胡同的24號院,有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北京胡同的演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