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蘭優秀不遜華蘭!從《知否》如蘭的成長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2020-12-10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以2019年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簡稱《知否》)中的王大娘子為例,講了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影響。

電視劇《知否》中盛家的當家主母王大娘

劇中的王大娘子是一個又蠢又笨,脾氣又暴躁的母親,但她的孩子,不論是華蘭(長女),還是長柏(長子),或者是如蘭(幼女),都個頂個的優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知否》中蠢笨暴躁的王大娘子,憑啥養出華蘭長柏這樣優秀的孩子

王大娘子的三個孩子:華蘭、長柏、如蘭

文章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其中就有部分網友提出了「華蘭和長柏確實很優秀,但他們都不是王大娘子自己(教)養的,一直養在王大娘子身邊的如蘭並不優秀」

華蘭和長柏的優秀,確實不是王大娘子一個人的功勞,我在文章中不但沒有否認這一點,而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寫家塾(學校教育)、老太太和盛紘(家裡的其他人)等其他因素對華蘭和長柏等盛家子女成長的影響。

但是,對於「一直養在王大娘子身邊的如蘭並不優秀」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如蘭的優秀,並不遜色於曾經被老太太教養過一陣子(華蘭只是被老太太養在跟前一段時間,並不是出嫁前一直養在祖母身邊)的長姐華蘭!

首先,如蘭不貪戀權勢富貴。小公爺齊衡,不論是人品、家世、樣貌,都是一等一的好,王大娘子、林小娘都動過結親的念頭(盛老太太和盛紘不是沒動過這個心思,而是理智戰勝了情感,知道這事不可行),墨蘭更是多次主動往上湊,但如蘭卻不曾對齊衡動過心(原著中如蘭也曾打扮的漂漂亮亮,試圖引起齊衡的注意。那時候年紀還太小,還談不上男女之情,並且除了打扮並無其他舉動,只不過是小孩子博關注罷了。王大娘子把如蘭罵了一頓,並把其中利弊說給了女兒聽,教女兒要自重,同時嚴格把關,儘可能減少女兒和齊衡接觸的機會。這正說明了王大娘子給女兒的教養很好)。

文炎敬原本是盛紘給墨蘭選的姑爺人選,林小娘和墨蘭都看不上,覺得文家門第差,家底也薄,但是如蘭卻絲毫不嫌棄文炎敬的家世,就是看上了他這個人,甘願「下嫁」。婚後夫妻倆互敬互愛,夫唱婦隨,收穫了恰到好處的幸福。

其次,如蘭有主見且善於從生活中總結經驗。齊衡的母親平寧郡主以「讓齊衡認盛家女兒為妹妹」的方式,委婉地表達了不願與盛家結親的意思,王大娘子就想把如蘭嫁給娘家的侄子,但如蘭明確指出「王家表哥並非良配」。

從夫婿候選人王家表哥本人出發,王家表哥也是個不可靠的(如蘭的評價是:我那王家表哥自小就唯唯諾諾,一味地孝順,我素來就瞧不上!)。從婆家的環境出發,婆母王舅媽不是個好相與的(如蘭說:你是沒見過舅母,厲害的什麼似的,也只有外祖母還壓得住。)。

如蘭很有自知之明,並且懂得從姐姐華蘭的婚姻中總結經驗。她對王大娘子說:

當初在登州時,每年我都得隨母親去外祖家。舅舅是疼我,可用處能有多大?你看大姐姐,姐夫也算不錯了,會心疼媳婦,忠勤老伯爺人也好,可屋裡還是叫塞了許多通房姨娘。哼!婆婆要為難媳婦容易,可媳婦要掣肘婆婆,那才是難!娘是沒吃過婆婆的苦頭,怎會知道?」

當如蘭和王家表哥的婚事被康姨媽「截胡」時,王大娘子氣得不得了,可如蘭卻一派淡定。她說自己早就知道王家不是一個好去處。唯唯諾諾的表哥,在內護不住妻子,在外幹不成大事。再加上一個處處想刁難兒媳的婆婆,嫁過去有得是苦頭吃。因此,她在聽說自己不會嫁給王家表哥,也不會面對王家舅媽時,心裡還挺高興。

再次,如蘭懂得感恩,以大局為重。顧廷燁喜歡上了明蘭,卻非要拿如蘭當幌子。顧廷燁惡名在外,侯府裡的一群人又一個比一個奸詐,惡毒,可以說嫁入顧家,那就好比進了虎狼窩。偏偏顧廷燁又位高權重,這樣的人家,盛家得罪不起。

如蘭在哭過、鬧過之後,跟母親說「爹娘養我一場,我總不能只考慮自己,連累全家受罪。而且,顧廷燁是個記仇的主,如果自己不答應,難保他以後不會找敬哥哥(文炎敬)的麻煩」。她不能拿自己心愛之人的前途和全家的性命去賭,所以她最終選擇了放棄自己的愛情,答應嫁給顧廷燁。

最後,如蘭知進退,有手段。很多人總覺得如蘭整天咋咋呼呼的,事實上,如蘭可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驕橫、任性,尤其是成婚之後,如蘭是越發的穩重、知進退了。如蘭的婆婆是個鄉下婦人,沒什麼文化,也沒多少見識。可是自從兒子娶了如蘭,她便越發的囂張了,又是要往兒子的房裡塞通房丫頭,又是讓如蘭站規矩,兒子謀了外放,她還想把如蘭留在自己身邊(兒子不在跟前,就更能「放開手腳」收拾兒媳了)。

面對這樣一個不明事理的「惡婆婆」,如蘭的處理可謂進退得當。不想丈夫被塞通房(婆婆的行為比較噁心人,但母親給兒子房裡送人,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甚至在那個時代還能佔上幾分「理」),如蘭沒吵沒鬧,只是示弱,裝可憐,用行為告訴丈夫「我很傷心,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丈夫就自己出手把婆婆送來的人打發了。

婆婆不論天晴下雨都讓站規矩,如蘭也能忍耐退讓(畢竟,那個時代,婆婆讓兒媳站規矩,說到哪裡去,也不過是不夠寬厚慈愛,兒媳反抗才失了禮數)。一旦有機會脫離婆婆,就瞅準時機讓丈夫想辦法解決(文炎敬找到丈母娘,讓丈母娘去鬧了一通),並且在啟程之前小心侍奉,不出一絲差錯,讓給婆婆找茬的機會。

這樣的如蘭,你能說她不夠優秀嗎?和華蘭不同,如蘭從生下來到出嫁,一直養在王大娘子身邊的,如蘭的優秀和王大娘子的悉心培養是分不開的。如蘭能被教養的如此優秀,王大娘子佔了絕大部分的功勞!

很多人總覺得如蘭不夠優秀,吐槽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脾氣暴躁,文化素養不夠高。這兩點和王大娘子何其相似!但是,細細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

先說文化素養的問題。盛家有專門的私塾,並且請了知名大儒莊學究坐鎮,墨蘭、如蘭、明蘭(華蘭是否人塾不確定)都是跟著學了的,女子不參加科舉考試,但這樣的教學標準,達到「明事理」的水準是足夠了。

墨蘭自恃能詩善畫,曾經譏諷如蘭和文炎敬說不上話。但是她卻忘了,琴棋書畫這些技能,不過是用來錦上添花的,優秀如華蘭,最大的優點也是「會管家」,而不是「擅詩詞」。

那些世家名門在培養女子的時候,也是送入閨塾(比如:原著中「薛大家」的閨塾)或者請教養嬤嬤(比如:孔嬤嬤),學習規矩禮儀、待人接物,女紅茶道之類的。

如蘭上過自家的高等私塾(能請到莊學究這樣的大儒執教的私塾並不多),讓孔嬤嬤培訓過規矩禮儀,就算學的不是很用心,這個水平和一般的大家閨秀(盛紘只是一個四品官而已)比起來,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再說脾氣暴躁的事。相比華蘭一貫的端莊穩重,明蘭未出閣之前的謹小慎微,如蘭確實顯得急躁任性了一些。但是,自從出閣之後,再沒聽說如蘭如何「暴脾氣」了,還在之後與文炎敬的婚姻中,變得越發遊刃有餘。就連曾經不太看得上如蘭的王舅媽,也在遺憾:「聽說如蘭如今愈發穩重了。唉,當初討了如蘭也不錯,偏叫那可惡的毀了兒子姻緣。」

都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如蘭又如何那麼輕易的就能做到一出嫁就突然「轉了性情」呢?事實上,不是如蘭婚後「轉了性」,而是如蘭的脾氣並非大家想的那麼壞,她只有在針對墨蘭的時候,脾氣才會特別的差。自從墨蘭出嫁之後,如蘭的「暴脾氣」就消失了一大半,和明蘭相處的也越發友好融洽了,連下人們都說自從墨蘭出了閣,如蘭和明蘭兩個就親密多了。

再好脾氣的人,被氣急了,都是會發脾氣的。華蘭一向端莊穩重,可是生氣起來也是暴跳如雷。墨蘭和梁晗的事情曝光,華蘭趕回娘家協助長輩處理這個事情,在祠堂外面華蘭被墨蘭氣得跳腳,大罵墨蘭「老天怎麼不降個雷,劈死她」,哪裡還有一絲穩重端莊的模樣?

由此可見,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脾氣好壞,是和他當時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的;而一個人的性格,則是和他成長過程中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王大娘子是低嫁,盛紘初入官場,沒少受嶽父家的提攜,正對王家感激不盡呢。新婚初期的夫妻倆自然相敬相愛,美滿和諧。華蘭是王大娘子和盛紘的嫡長女,不論是老太太,還是王大娘子夫妻倆,都對華蘭投入了最多的關注,集全家人的寵愛於一身。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華蘭,自然是自信大方、溫婉賢淑的。

但是,到了如蘭出生的時候,因為林小娘的介入,王大娘子和老太太之間有了嫌隙(林小娘算是老太太的養女,和盛紘有了首尾之後,老太太為著盛家顏面考慮,強行讓林小娘成為盛紘的妾。);而因為林小娘是老太太屋裡養的,又是老太太開口抬的妾,輕易打不的罵不得(普通的妾主母要收拾或者打發就容易的多了);盛紘又遺傳了盛家「寵妾滅妻」的「老傳統」(盛紘的大伯寵一個青樓女子,搞的傾家蕩產;盛紘的探花郎老爹寵從小服侍的通房丫頭,搞得夫妻反目,嫡子夭折,家破人亡),夫妻倆離心,時常吵的不可開交。

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如蘭,是被所有人忽視的。大娘子讚譽華蘭懂事嫻淑,為盛家爭了臉面。盛紘又把寵愛都給了墨蘭,盛老太太把底氣都給了明蘭,根本沒有人誇過她,甚至沒人看見過她。不僅如此,王大娘子始終以華蘭為傲,用華蘭的標準要求如蘭,如蘭做不到,就要被責備和嫌棄。

如蘭作為嫡女,又是小女兒(比明蘭也就大幾個月),本應被老爹盛紘寵愛才對,可盛老爺(盛紘)寵妾滅妻,對墨蘭的偏愛,讓如蘭不快。如蘭總是和墨蘭過不去,除了性格脾氣不合之外,更多的是如蘭想要爭奪墨蘭得到的寵愛。她渴望被老爹看見,渴望被理解和呵護。然而,每次看到如蘭和墨蘭鬧矛盾,盛紘都是幫著墨蘭。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如蘭,自然對墨蘭恨之入骨(如蘭除了蹭一蹭明蘭的針線活,從未欺負過明蘭),而看著母親王大娘子對林小娘破口大罵,自然也有樣學樣,脾氣能好才怪!

但是,自從墨蘭出嫁了,林小娘也被送到莊子上去了,兩個「眼中釘」都被「移走」之後,如蘭的脾氣就越來越好了。等到出嫁以後,丈夫文炎敬對如蘭體貼又關愛,願意護著她,如蘭再也不復之前的壞脾氣,變得越發穩重起來了。

順便說一下,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王大娘子之所以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她雖然不夠聰明,但本性善良,品行端正。於是,就有網友提出,康姨媽那麼惡毒的一個人,但她的長女康允兒卻是個善良孝順的好孩子,明蘭說這是「爛竹出好筍」。

康允兒既沒有康姨媽陰險狠毒,也沒有妹妹康元兒(就是截胡了如蘭的婚事,嫁給王家表哥的那個)囂張跋扈,嫁給盛長梧後,一開始小兩口日子過得十分的滋潤(後面為康姨媽求情的事情另說)。

陰險狠毒的康姨媽,為什麼養出了允兒和元兒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因為康姨媽是門第高貴的王家的嫡長女,康允兒是康姨媽的長女,那時候康姨媽新婚不久,夫妻正好的蜜裡調油的時候出生的。那時候康姨媽必然是一副優雅高貴、端莊賢淑的當家主母風範,根本用不著使那些卑劣的手段去對付丈夫的妾室和庶子庶女們,在這種環境下出生的康允兒,自然不會有什麼惡毒心腸。

歸根到底一句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一個孩子性格和三觀的形成初期,正是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候,所以一個家庭相處的氛圍,無時無刻的都在影響著正在生長期的孩子。即便給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或者物質條件,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是會影響孩子最好的方式。

相關焦點

  • 知否:墨蘭如蘭對掀簾而入的齊衡動心,並最終影響了她們的婚姻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所有的情感紛擾,都起源於一個齊姓少年——齊衡掀簾而入的一個上午,彼時,盛家的女兒們:盛墨蘭、如蘭、明蘭都還剛剛進入少年,齊衡這個麗色少年,笑容溫潤、唇紅齒白、目朗眉秀,身姿如一叢挺拔的青竹般清秀,盛墨蘭和如蘭一見齊衡立刻情竇初開,連穿越而來的盛明蘭都暗暗告誡自己「色即是空」來抵禦這個翩翩美少年強大的殺傷力。
  • 《知否》如蘭最後嫁給了誰?盛如蘭和文炎敬在一起幸福嗎?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如蘭嫁給了文炎敬,盛如蘭雖是盛家的嫡女,但是對自己另一半並沒有過多的要求,她希望自己能夠嫁給愛的人,而不是為了家族榮耀犧牲自己的幸福,最終盛如蘭成為盛家四姐妹中唯一一位嫁給愛情的人。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蘭最後嫁給了誰 如蘭喜歡小公爺齊衡嗎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蘭最後嫁給了誰  在《知否》中如蘭最後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文炎敬。劇中文炎敬其實算不上什麼大戶人家,因此家人一開始很反對如蘭嫁給他,但是兩人真心相愛,經過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後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 知否文炎敬愛如蘭嗎 文炎敬身世背景是什麼和如蘭結局幸福嗎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文炎敬是真的很愛盛如蘭,在原著小說中,盛如蘭婚後一直受到婆婆的欺負,但是文炎敬一直都站在盛如蘭的前面保護她,不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受到一點的傷害,這讓下嫁的盛如蘭非常幸福,和文炎敬的感情一直甜蜜恩愛。
  • 《知否知否》原著沒心機的盛如蘭,下嫁給文炎敬,婚姻甜中帶苦!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作為高門嫡女,盛如蘭對窮書生文炎敬一見鍾情,她沒有貪戀榮華富貴,而是心甘情願地選擇了下嫁,這讓母親王大娘子一度抓狂不已。盛如蘭雖然看著有些「呆傻」,但是她實際上才是活得最通透的女子。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蘭墨蘭明蘭,三姐妹結局誰嫁得好
    日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以夢為娉也在一直在追這部電視劇。劇中雖然盛家三姐妹自小一同長大,如蘭作為嫡出,身份自是最珍貴的;墨蘭呢,身為盛紘的寵妾林小娘之女,最是受寵,且美貌有才華;而明蘭從小喪母,在祖母跟前長大,爹爹也不是很重視。
  • 《知否》盛家四姐妹華墨如明結局如何?如蘭結局最幸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要講述了官宦盛家的家長裡短,盛家有四姐妹,盛華蘭、盛墨蘭、盛如蘭和盛明蘭。她們的結局如何?一直是觀眾們熱議的話題。那時盛紘身邊還沒有林姨娘、衛小娘等妾室,盛紘和王氏還處於恩愛階段,盛宅還沒有爭風吃醋、勾心鬥角之事,所以說華蘭的成長環境非常和諧,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身心是健康的。盛家給華蘭的人生定位是將來的豪門主母,盛家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請了很多賢人名士,高標準、嚴要求的培養華蘭。在盛家的精心栽培下,華蘭各方面都是很優秀的,可以說琴棋書畫、禮儀規範、理財持家樣樣精通。
  • 看過《知否》原著才知道,如蘭在認識文炎敬前,就有了低嫁的念頭
    《知否》原著中,盛家四個女兒,三個高嫁,只有嫡出的五姑娘如蘭「低嫁」到了文家。這樣的婚姻選擇,和如蘭一向高傲,要爭先的性格並不相符。雖然如蘭堅持自己「低嫁」入文家,給文炎敬當老婆,是因為愛情,但看完全《知否》原著之後,你會發現,如蘭早在認識文炎敬之前,就有了「低嫁」的念頭。
  • 知否:文炎敬帶如蘭搬遷,墨蘭得知去處後悔落淚,網友:自作自受
    知否:文炎敬帶如蘭搬遷,墨蘭得知去處後悔落淚,網友:自作自受《知否》現在的劇情已經到了盛老爺嫁女兒的階段,華蘭一開始就已經出嫁,雖說嫁得人家也挺好,但是華蘭在婆家也是受盡了委屈,為了自己的女兒能夠過得幸福,盛紘自然也是極其上心的。
  • 知否如蘭:不靠美貌,不靠才情,自己拎得清也能過上好日子
    活得通透換句話說就是拎得清,具體怎樣不如看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嫡女盛如蘭的一生。盛家有四女,華蘭雍容大方,墨蘭才情斐然,明蘭聰慧機靈,到了如蘭這也只剩個可愛了,偏偏她又是四姐妹中容貌最差的那個,性情也不是最好,跟她母親一樣沒有心機城府,是個直性子。
  • 知否:盛如蘭的結局是什麼?嫁給文炎敬是她最正確的選擇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代社會家庭題材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盛家的幾個姑娘誰最幸福?大姐華蘭,為人聰慧,卻在婆家也是受盡了婆婆的氣。
  • 《知否》被評價「痴情又蠢笨」的如蘭,過上了我們都想要的人生
    《知否》裡的如蘭,是盛家的嫡女,但她是所有子女裡最不受父親盛紘待見的人,因為她出生時父母感情不和,林姨娘正值盛寵,王氏雖然疼愛她,可忙著管家,忙著和林姨娘爭寵,自然不能像照顧華蘭那樣全身心地投入。但如蘭並不傻,看過了王氏低嫁給父親過得不快樂,長姐華蘭雖然高嫁給了伯爵府,但每天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那還不如嫁給一個普通人,一個愛自己的人,那樣日子才能過得舒心。事實證明,如蘭的眼光不錯,夫家的家庭人口簡單,丈夫不糊塗,婆婆偶爾會使絆子,但一點不影響他們夫妻恩愛。
  • 《知否》華蘭十年艱辛,如蘭歷經磨難:高嫁低嫁都要學會經營婚姻
    這並不完全是明蘭主角光環太盛的緣故,實在是,原著中的盛如蘭倔頭倔腦,口無遮攔,真的是不討人喜歡。電視劇裡的如蘭真的是美化了之後的小可愛。這兩絲毫不相同的小姐妹,在婚姻中,卻各有各的緣法,姐姐的人生對妹妹的人生也起到了不少啟示的作用。
  • 知否:墨蘭和如蘭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妃子從來不比妻子好,即使有寵妃毀妻的人,妃子在社會上的地位也不被承認,在三妻四妾的時代,妻子總是高於妾,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個主人那就是妻子,而妾說得好聽點就是主人的女人,說得難聽點不過是地位較高的奴婢,妃子可以隨便處理,在《知否》中盛紘作為盛家的一家之主,寵妾毀妻混淆妻妾身份,甚至將盛家的後宅交給一個妃子打理
  • 《知否》:原著中他被墨蘭嫌棄,最後娶了如蘭,婚後生活甜美
    在《知否》中,林噙霜和盛紘想要為女兒墨蘭找一個好女婿。剛開始,盛紘看上的是文炎敬,但是卻遭到林噙霜的反對,她認為窮書生家裡沒多少錢,所以墨蘭嫁過去也不會幸福。
  • 知否:盛家三姐妹中如蘭看男人的眼光最準,看上了墨蘭不要的男人
    知否:盛家三姐妹中如蘭看男人的眼光最準,看上了墨蘭不要的男人大家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當前熱播劇,大家都非常喜歡,小編也經常追劇今天給大家繼續講述知否。明蘭因為賀弘文和曹錦繡的事情鬧得心裡不太舒服,有些睡不著就準備起來走走,一個人去院子裡面看月亮,米蘭站在走廊下發現假山那邊有人在說話,明蘭好奇心發作打算過去看看,沒想到卻被人發現了,在夜裡私會外男的是如蘭,如今二嫂嫂管家把那院看的緊緊的,可還是沒防住,讓如蘭鑽了空子。
  • 《知否》:如蘭下嫁文炎敬,是女人一生做的最傻的事
    《知否》裡面,盛老爺生有4個女兒,取名分別是華蘭、墨蘭、明蘭和如蘭。姐妹4個當中,論婚姻質量,如蘭是最低的。如蘭嫁給了文炎敬,是如假包換的下嫁。我們知道如蘭是帶著豐厚的嫁妝下嫁的,生活水平短時間內,沒有啥太大的變化,但是日子長了,就保不齊了。3姐妹可以買得起LV、如蘭估計只能背著幾十塊錢的包包了。
  • 知否,同樣私會外男,盛紘為何罰墨蘭跪祠堂,給如蘭白綾?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知否,同樣私會外男,盛紘為何罰墨蘭跪祠堂,給如蘭白綾?首先,墨蘭和梁晗私會:這件事對於死要面子的盛紘來說就是天大的事。退一萬步講,就算真是如蘭沒了娶了明蘭,婚後在他和明蘭之間還得有如蘭之死這道坎。從明蘭的角度說,如果她猜到顧廷燁的計謀,那他就是間接害死姐姐的兇手,還能再嫁嗎?嫁了她會不恨不怨嗎?所以如蘭還是會平安嫁得如意郎君啦。
  • 知否:原著中如蘭被婆婆趕回娘家,海氏用一招就讓文炎敬跪地道歉
    《知否》這部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盛家的女兒的婚姻都嫁得不錯,雖然如蘭是下嫁,但是過得也很幸福。
  • 知否原著:墨蘭和如蘭都想嫁給齊衡,看看兩個母親是如何處理的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和原著裡,小公爺齊衡都是一個討喜的人物,他門第顯赫,家世優越,為人和煦溫厚,是裡面名副其實的第一美男子。齊衡第一次到盛府讀書,掀簾進入學堂,就吸引了三個「蘭」的目光,不過很快,明蘭清就醒的認識到兩家門第懸殊、齊大非偶,及時的收住了心。墨蘭和如蘭卻深深地陷在齊衡溫煦的微笑裡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