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十強城市落定:深圳第三

2020-12-16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澎湃新聞網

隨著3月29日武漢經濟年報出爐,2019年中國GDP十強城市終於落定。

相較2018年,城市TOP 10陣容未發生變化,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和杭州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普通地級市蘇州。

區域分布上,僅北京和天津位於北方,其餘均為南方城市。而從城市群來看,長三角3個,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各2個,武漢則代表長江中遊城市群上榜。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不過,十強城市內部座次再度發生變動:繼2017年被重慶超越滑落至第六位之後,天津排名再度下滑至第十位。此前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天津2018年GDP已被大幅下調近5000億元。

另外,排名第五的重慶GDP已逼近廣州,二者相差不到23億元。此前傳言的「武漢反超成都」則並未實現,兩座城市分別以7.8%、7.4%的增速領跑十強,差距則從前一年近500億元擴大至789.44億元。

十強城市2019年具體表現如何,增長動力來自哪裡?城叔將從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分析一二。

渝穗:此消彼長,差距縮小

相比2018年,去年GDP排名前五的城市座次完全一致,但廣州與重慶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

2018年,廣州與重慶之間的GDP差距還在2500億元左右。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已被大幅縮小至不到23億元。這背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第四次經濟普查將重慶經濟總量大幅提升。

進出口貿易上的此消彼長,是兩地差距縮小的一個縮影。

2018年,廣州進出口總額9810.15億元,增長1.0%,淨出口額1405.01億元;重慶進出口總額4794.37億元,增長15.9%,淨出口額1567.94億元。

到了2019年,在全球貿易環境更為複雜背景下,重慶實現進出口總額5792.78億元,繼續維持兩位數增長(11.0%),淨出口額仍然達到1633.06億元;而廣州進出口總額為9995.81億元,增長1.9%,淨出口額則「退潮」至僅約520億元。

此前,在分析重慶2019年外貿表現時,重慶海關方面提到:

這主要得益於重慶經濟運行情況總體穩中有升、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重慶開放平臺和開放通道支撐作用增強以及重慶成熟的電子信息產業貢獻突出。

去年8月,連通重慶、成都到北部灣的「陸海新通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繼長江沿江通道、中歐國際班列西部通道之後,西部地區第三條「大動脈」。

數據顯示,在產業互補及陸海新通道帶動下,2019年,東協超越歐盟成為重慶第一大外貿合作夥伴。今年前2個月,重慶對東協實現進出口136.7億元,增長2.3%。

當然,在許多人看來,重慶作為直轄市,在級別、人口以及面積上,都比廣州高出許多。因此,單純比較GDP,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

所以,我們不妨再通過2019年兩座城市人均數據來比較一下兩地的發展質量。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可以看出,不論人均GDP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重慶都大約只有廣州的一半。此外,廣州擁有107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5萬億元;而重慶只有54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到7000億元。

此前,有不少猜測認為,2020年或2021年,重慶GDP大概率將超越廣州。不過,GDP只是衡量城市發展的一個指標而已。重慶要想真正趕超廣州,仍然有不小的距離。

廣深:投資領跑,基建加速

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十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是廣深兩座「雙子星」。去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18.8%,廣州也達到16.5%。

如今,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爐已有一年多。隨著建設步伐加速,廣東多座城市在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礎設施領域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

今年1月15日,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葛長偉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透露,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2019年主要推進了大灣區內地九個市之間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2018年底,「深圳市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正式成立。《南方日報》當時在報導中稱,「基金的設立旨在有效發揮好政府投資槓桿作用,提高政府投資效率,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去年,深圳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3.6%。今年,深圳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超過8000億元、增長15%。

再來看廣州。最新發布的廣州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6.5%,達到五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廣州民間投資從2018年的負增長9.1%轉為正增長,增速更是領先總體增幅,增長達27.8%。

2015-2019年廣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圖表來源:廣州市統計局

投資三大領域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4.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4.8%,工業投資增長9.1%。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投資比上年下降27.7%,先進位造業投資則下降15.6%。

成都:社零領跑,消費升級

從消費來看,GDP前十城市中,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最快,達9.9%。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具體而言,成都消費增速主要體現在升級類消費上。中西藥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速都在10%以上,可穿戴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增速超過100%。

從消費業態上來看,網絡零售增長速度較快。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5.0%,拉動全市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2.9個百分點。

如今,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動力。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更早之前的去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我國要在5年內,建設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繼上海、北京之後,成都也明確將大力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以「兩店」經濟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成都有非常好的消費文化基礎。」在國研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看來,這樣的「文化基因」,也為成都消費性產業高度集聚、新消費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撐。

數據顯示,2019年落戶成都的首店數量達473家,增速達到136.5%,僅次於上海、北京。其中,全球首店、中國首店57家,同樣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可以預見的是,如何促進消費回補、釋放消費潛力,將成為各個城市接下來發力的重點。

天津:失速掉隊,混改增收

十強城市中,最「失意」的要數天津。

此前,天津統計局發布說明,把2018年GDP大幅修訂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轉變發展理念,淘汰一批落後產業;二是嚴肅查處統計造假,擠出積累的「水分」。

也是因此,其GDP排名從第六位直接掉到第十位。而從2019年GDP增速來看,天津是GDP前十城市中,唯一一個在6%以下的城市,僅為4.8%。

經濟增長放緩,同樣可以從進出口數據上體現出來。

從2014年至2018年天津進出口情況來看,作為重要的進口口岸,天津進口額一直高於出口額,進口額與出口額之比常年維持在1.2-1.5左右區間。

圖表來源:天津市統計局

在過去一年中,天津進口和出口都有相當幅度下滑。全年進出口總額7346.03億元,下降9.1%,其中進口下降11.2%,出口下降5.9%。

不過,略顯意外的是,雖然經濟表現不佳,但天津財政收入卻由連續兩年負增長轉為增長14.4%,在十強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數據顯示,2019年,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10.3億元,完成年初預算121.7%。此前,天津市財政局曾預計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為「降幅收窄至-6%左右」。也就是說,此次公布的數據大幅高於預期。

此前的2017年和2018年,受非稅收入大幅下降拖累,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兩年分別下降10.4%、8.8%。而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天津財政收入增速由負轉正,正是來源於非稅收入增長——2019年,天津非稅收入776.1億元,增長61.2%。

對此,天津市財政局解釋為:

非稅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我市盤活變現政府資產,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混改,轉讓部分國有企業政府持有股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大幅增長。

截至2019年底,天津共13家市管企業完成混改,涉及資產4984億元,涉及職工78730人,共引入社會資本447.50億元,帶動二級及以下混改企業480餘戶。

日前,天津市國資委又推出60個精品國企混改項目,涉及金融服務、醫藥、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合作方式包括產權轉讓、增資擴股等。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2019全國GDP十強城市出爐 全國gdp十強城市排名如何?
    截至目前,2019年GDP十強城市數據均已揭曉。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各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和官方資料,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和天津。  因此,在2018年數據修訂的基礎上,2019年GDP十強城市各自的總量和位次也發生了一些變動。其中重慶已經逼近廣州,武漢反超成都,天津退至第十。
  • 全國GDP十強城市落定:重慶緊追廣州,武漢居第七
    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心城市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帶動引領作用,這些城市也在不斷邁向新臺階。截至目前,2019年GDP十強城市數據均已揭曉。
  • 1990年GDP十強城市:有兩省各佔兩席,無深圳、武漢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貧窮落後變得繁榮富強,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升肉眼可見,城市建設也是日新月異,走在了世界前列。下面是1990年的全國GDP十強城市:1990年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十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全部上榜,且排名居於前列,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天津第四;三大直轄市之外,廣州高居第三,重慶第五,蘇州第六,瀋陽第七,大連第八,杭州第九,成都第十。
  • 2020中國百強區排名出爐 廈門GDP不敵深圳一個區(附完整名單)
    2020中國百強區排名出爐,廈門GDP不敵深圳一個區。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白皮書》從經濟實力、內生動力、消費活力和區域能級四個維度,18個核心指標,30餘個支撐參考指標評選出全國百強區名單。其中深圳南山區、廣州天河區、深圳福田區位居榜單前三名。
  • 20年中國城市排名東北城市全面「淪陷」南方城市迅速崛起
    我們來看一下近二十年有哪些城市崛起哪些城市沒落。2000年中國前二十強城市排名:第一上海經濟總量4551億元。第二北京經濟總量2479億元。第三廣州經濟總量2376億元。第四深圳經濟總量1665億元。(深圳1978年改革開放20年間從一個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漁村崛起為擁有百萬人口與上海、北京、廣州齊名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速度)第五天津經濟總量1639億元。第六重慶經濟總量1590億元。
  • GDP十強城市最新榜單:重慶逼近廣州,天津跌至第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隨著3月29日武漢經濟年報出爐,2019年中國GDP十強城市終於落定。相較2018年,城市TOP 10陣容未發生變化,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和杭州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普通地級市蘇州。
  •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出爐 武漢GDP1.34萬億排名第九
    澎湃新聞訊 1月19日,上海、北京、天津陸續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中國前10強城市的排名也逐漸清晰。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依次排在上海之後。最大的「意外」落在天津身上,由於天津2017年經濟增速腰斬,大概率將被重慶超過,跌出全國前五之列。
  • 中國十強旅遊城市出爐:上海第三、杭州第六、南京第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旅遊行業也得到突飛猛進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最新的2019年中國旅遊收入排名中長三角有三座城市進入全國十強,分別是上海、杭州、南京,成為中國旅遊十強城市最多地區
  •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面積是深圳的1/6,人均GDP卻有20萬元
    但是也有一部分例外,一部分省的省會城市趕不上這個省的其他地級市,比如濟南,今天的小編大家對於中國的最小的省會城市,其面積雖小,但是人均gdp達到了20元,然後這個城市還在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世界城市的一個研究機構根據世界的一線城市被評價。
  • 2030中國十大城市GDP預測
    2019年中國十大城市GDP 城市 GDP(億元) 增速(%) 1上海 經歷18年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今年全國十大城市格局陡然生變,北京、上海GDP大幅上調,與後面的追趕者深圳拉開了差距,繼續維持中國雙城的地位。而本來19年有望進入2萬億區間的天津因GDP大幅縮水至14000多億,僅排在第十名的位置。 如果各大城市維持19年的增速,到2030年這些城市又會呈現出怎樣的局面呢?
  • 中國「最有錢」的副省級城市,南京第三、廣州第二,深圳最亮眼
    副省的城市,中國的許多城市中,突出代表副省15個城市,目前中國的經濟扶持政策的,為了自己的先天優勢現在這些城市的發展非常迅速,它們中已經有一半左右是gdp超雄辯的大城市,今天的我們大家,中國最富裕的三座副省的城市,成都,武漢的缺乏中,其次是去看看吧!
  • 上半年中國城市GDP排名25強大匯總 廣東、江蘇、山東穩居前三
    江蘇、山東位居第二和第三,GDP總量分別為46722.92億元、33025.8億元。此外,浙江、河南、四川GDP總量超2萬億。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湖北GDP同比下降19.3%,因此排名下滑,其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9.9個百分點,部分指標月度開始轉正,經濟運行總體復甦態勢持續向好。上半年,福建、湖南GDP總量超1.9萬億,與上年同期相比,福建以微小的差距趕超湖南。
  • 前三季度gdp2020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
    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各地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陸續發布,西南和東北成為對比最為顯著的兩大板塊,也成為南北方差距擴大的標誌:東北板塊基本呈負增長,在傳統七大經濟區中表現較差;而西南板塊加快崛起,經濟增速都在2%以上,則成為七大經濟區中增長最快的板塊。
  • 中國首個沒有「農村」的城市,百分百城鎮化,GDP總量超過香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如今已擺脫「落後挨打」的困境,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那以後,綜合實力、國際地位、國民生活質量都大幅提高,城市化也迅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上升到65%左右,雖然與歐美國家還沒有太大差距,但國內一些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發達國家
  • 中國各城GDP排行:前十名大多來自長江經濟帶,你家鄉排第幾?
    中國各城GDP排行:前十名大多來自長江經濟帶,你家鄉排第幾? 2019年末,我國的GDP萬億元城市共有17座,而近期有學者做了相關的預判發現,中國2020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並在三季度增長4.9%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 中國「最隱富的」城市,城市人均GDP達到6位數,僅次於廣東和深圳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快速,各省裡面貢獻最大就是廣東省了,外省人應該都認為廣東省都很富有,但實際上廣東很多的土豪都集中分布在廣州深圳這附近地區,當然除了這兩座一線城市還有一座城市也是相當的有錢相當的土豪,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廣東的隱形富豪,看看有錢又低調的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 2020年城市人均GDP排名,江蘇三市進入全國十強,南京位居全國第二
    答案是江蘇,GDP百強當中唯一正增長的就是南京等江蘇城市。通過近三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前列的城市,可以看出江蘇各市表現良好,尤其是蘇南地區,人均GDP高於比鄰的第一大城市上海。2018年—2020年第一季度人均GDP前十強設區市中,江蘇就穩定佔據三席,而且江蘇整個省的人均GDP也位居全國省份第一,可見蘇北地區並沒有太拖後腿。
  • 深圳人均gdp多少美元?深圳人均gdp世界排名2019
    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就一直是中國最引人注目的城市,經過近40年的發展後,深圳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已經是世界一線城市的水平了,那麼深圳人均GDP多少美元?深圳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多少?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2019年我國十大城市gdp數據初步出爐:天津和廣州最失落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天津可能迭出十強城市格局,其次廣州經濟總量被重慶追平,而武漢成都與杭州南京之間差距拉大,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情況。一,上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就一直是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一直延續至今,仍不落下風。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上海經濟實力不僅僅在我國城市中具有很高地位,放眼整個亞洲,也是僅次於東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