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十強城市最新榜單:重慶逼近廣州,天津跌至第十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3月29日武漢經濟年報出爐,2019年中國GDP十強城市終於落定。

相較2018年,城市TOP 10陣容未發生變化,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和杭州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普通地級市蘇州。

區域分布上,僅北京和天津位於北方,其餘均為南方城市。而從城市群來看,長三角3個,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各2個,武漢則代表長江中遊城市群上榜。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不過,十強城市內部座次再度發生變動:繼2017年被重慶超越滑落至第六位之後,天津排名再度下滑至第十位。此前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天津2018年GDP已被大幅下調近5000億元。

另外,排名第五的重慶GDP已逼近廣州,二者相差不到23億元。此前傳言的「武漢反超成都」則並未實現,兩座城市分別以7.8%、7.4%的增速領跑十強,差距則從前一年近500億元擴大至789.44億元。

十強城市2019年具體表現如何,增長動力來自哪裡?城叔將從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分析一二。

渝穗:此消彼長,差距縮小

相比2018年,去年GDP排名前五的城市座次完全一致,但廣州與重慶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

2018年,廣州與重慶之間的GDP差距還在2500億元左右。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已被大幅縮小至不到23億元。這背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第四次經濟普查將重慶經濟總量大幅提升。

進出口貿易上的此消彼長,是兩地差距縮小的一個縮影。

2018年,廣州進出口總額9810.15億元,增長1.0%,淨出口額1405.01億元;重慶進出口總額4794.37億元,增長15.9%,淨出口額1567.94億元。

到了2019年,在全球貿易環境更為複雜背景下,重慶實現進出口總額5792.78億元,繼續維持兩位數增長(11.0%),淨出口額仍然達到1633.06億元;而廣州進出口總額為9995.81億元,增長1.9%,淨出口額則「退潮」至僅約520億元。

此前,在分析重慶2019年外貿表現時,重慶海關方面提到:這主要得益於重慶經濟運行情況總體穩中有升、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重慶開放平臺和開放通道支撐作用增強以及重慶成熟的電子信息產業貢獻突出。

去年8月,連通重慶、成都到北部灣的「陸海新通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繼長江沿江通道、中歐國際班列西部通道之後,西部地區第三條「大動脈」。

數據顯示,在產業互補及陸海新通道帶動下,2019年,東協超越歐盟成為重慶第一大外貿合作夥伴。今年前2個月,重慶對東協實現進出口136.7億元,增長2.3%。

當然,在許多人看來,重慶作為直轄市,在級別、人口以及面積上,都比廣州高出許多。因此,單純比較GDP,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

所以,我們不妨再通過2019年兩座城市人均數據來比較一下兩地的發展質量。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可以看出,不論人均GDP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重慶都大約只有廣州的一半。此外,廣州擁有107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5萬億元;而重慶只有54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到7000億元。

此前,有不少猜測認為,2020年或2021年,重慶GDP大概率將超越廣州。不過,GDP只是衡量城市發展的一個指標而已。重慶要想真正趕超廣州,仍然有不小的距離。

廣深:投資領跑,基建加速

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十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是廣深兩座「雙子星」。去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18.8%,廣州也達到16.5%。

如今,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爐已有一年多。隨著建設步伐加速,廣東多座城市在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礎設施領域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

今年1月15日,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葛長偉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透露,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2019年主要推進了大灣區內地九個市之間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2018年底,「深圳市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正式成立。《南方日報》當時在報導中稱,「基金的設立旨在有效發揮好政府投資槓桿作用,提高政府投資效率,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去年,深圳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3.6%。今年,深圳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超過8000億元、增長15%。

再來看廣州。最新發布的廣州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6.5%,達到五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廣州民間投資從2018年的負增長9.1%轉為正增長,增速更是領先總體增幅,增長達27.8%。

2015-2019年廣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圖表來源:廣州市統計局

投資三大領域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4.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4.8%,工業投資增長9.1%。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投資比上年下降27.7%,先進位造業投資則下降15.6%。

成都:社零領跑,消費升級

從消費來看,GDP前十城市中,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最快,達9.9%。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具體而言,成都消費增速主要體現在升級類消費上。中西藥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速都在10%以上,可穿戴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增速超過100%。

從消費業態上來看,網絡零售增長速度較快。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5.0%,拉動全市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2.9個百分點。

如今,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動力。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更早之前的去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我國要在5年內,建設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繼上海、北京之後,成都也明確將大力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以「兩店」經濟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成都有非常好的消費文化基礎。」在國研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看來,這樣的「文化基因」,也為成都消費性產業高度集聚、新消費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撐。

數據顯示,2019年落戶成都的首店數量達473家,增速達到136.5%,僅次於上海、北京。其中,全球首店、中國首店57家,同樣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可以預見的是,如何促進消費回補、釋放消費潛力,將成為各個城市接下來發力的重點。

天津:失速掉隊,混改增收

十強城市中,最「失意」的要數天津。

此前,天津統計局發布說明,把2018年GDP大幅修訂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轉變發展理念,淘汰一批落後產業;二是嚴肅查處統計造假,擠出積累的「水分」。

也是因此,其GDP排名從第六位直接掉到第十位。而從2019年GDP增速來看,天津是GDP前十城市中,唯一一個在6%以下的城市,僅為4.8%。

經濟增長放緩,同樣可以從進出口數據上體現出來。

從2014年至2018年天津進出口情況來看,作為重要的進口口岸,天津進口額一直高於出口額,進口額與出口額之比常年維持在1.2-1.5左右區間。

圖表來源:天津市統計局

在過去一年中,天津進口和出口都有相當幅度下滑。全年進出口總額7346.03億元,下降9.1%,其中進口下降11.2%,出口下降5.9%。

不過,略顯意外的是,雖然經濟表現不佳,但天津財政收入卻由連續兩年負增長轉為增長14.4%,在十強城市中排名第一。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數據顯示,2019年,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10.3億元,完成年初預算121.7%。此前,天津市財政局曾預計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為「降幅收窄至-6%左右」。也就是說,此次公布的數據大幅高於預期。

此前的2017年和2018年,受非稅收入大幅下降拖累,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兩年分別下降10.4%、8.8%。而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天津財政收入增速由負轉正,正是來源於非稅收入增長——2019年,天津非稅收入776.1億元,增長61.2%。

對此,天津市財政局解釋為:非稅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我市盤活變現政府資產,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混改,轉讓部分國有企業政府持有股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大幅增長。

截至2019年底,天津共13家市管企業完成混改,涉及資產4984億元,涉及職工78730人,共引入社會資本447.50億元,帶動二級及以下混改企業480餘戶。

日前,天津市國資委又推出60個精品國企混改項目,涉及金融服務、醫藥、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合作方式包括產權轉讓、增資擴股等。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2019全國GDP十強城市出爐 全國gdp十強城市排名如何?
    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和天津。  截至目前,2019年GDP十強城市數據均已揭曉。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各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和官方資料,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和天津。
  • 上半年城市GDP排名出爐 重慶超越廣州晉升第四
    與此同時,全國各城市的經濟地位或也將經歷「洗牌」。截至8月3日,除武漢外的全國主要城市基本均已曬出2020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隨著二季度復工復產推進,各城市主要經濟指標相比一季度均出現較大改善。根據整理出的10強榜單,記者發現,傳統的北上廣深四強中出現了變化,廣州經濟總量在近年被深圳超越後,再次被重慶超越,跌出四強。上海、北京、深圳則繼續穩坐頭三把交易。
  • 城市GDP十強排名大洗牌,南京取代天津,重慶超越廣州!
    最近,202年第三季度城市GDP排名新鮮出爐,大家普遍比較關注的前十強迎來大洗牌。其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重慶超越廣州,南京取代天津,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 重慶崛起超廣州 一直以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幾乎都是綁定地出現在各大排名榜單上。可現在,重慶強勢崛起,GDP總量一舉超越廣州兩百多億元,排名第四,硬生生地將「北上廣深」變成了「北上深渝」。
  • 全國GDP十強城市落定:重慶緊追廣州,武漢居第七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各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和官方資料,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和天津。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去年11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稱,依據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
  • 2019年我國十大城市gdp數據初步出爐:天津和廣州最失落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天津可能迭出十強城市格局,其次廣州經濟總量被重慶追平,而武漢成都與杭州南京之間差距拉大,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情況。一,上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就一直是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一直延續至今,仍不落下風。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上海經濟實力不僅僅在我國城市中具有很高地位,放眼整個亞洲,也是僅次於東京的存在。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2020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行榜:重慶趕超廣州 天津跌出前十
    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GDP總量超萬億,重慶GDP總量趕超廣州,天津跌出前十。 上半年GDP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GDP總量超萬億。疫情使重慶彎道超車,GDP總量反超重慶。當前,深圳GDP總量比重慶高1424.47億元,成為重慶下一個追趕的對象。
  • 中國GDP十強城市落定:深圳第三
    來源: 澎湃新聞網隨著3月29日武漢經濟年報出爐,2019年中國GDP十強城市終於落定。相較2018年,城市TOP 10陣容未發生變化,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和杭州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普通地級市蘇州。
  • 20年中國城市排名東北城市全面「淪陷」南方城市迅速崛起
    (深圳1978年改革開放20年間從一個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漁村崛起為擁有百萬人口與上海、北京、廣州齊名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速度)第五天津經濟總量1639億元。第六重慶經濟總量1590億元。第七蘇州經濟總量1541億元。
  • 1990年GDP十強城市:有兩省各佔兩席,無深圳、武漢
    下面是1990年的全國GDP十強城市:1990年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十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全部上榜,且排名居於前列,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天津第四;三大直轄市之外,廣州高居第三,重慶第五,蘇州第六,瀋陽第七,大連第八,杭州第九,成都第十。
  •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出爐 武漢GDP1.34萬億排名第九
    澎湃新聞訊 1月19日,上海、北京、天津陸續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中國前10強城市的排名也逐漸清晰。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依次排在上海之後。最大的「意外」落在天津身上,由於天津2017年經濟增速腰斬,大概率將被重慶超過,跌出全國前五之列。
  • 上半年城市gdp全國排名2020 上半年gdp各省排名2020
    幾個看點:重慶超越廣州、南京首進前十、武漢跌出十大、天津僥倖第十、鄭州北方第一省會。  長沙反超鄭州,合肥、西安、濟南亂鬥。   武漢為預估數字  上半年最大的意外是重慶超越廣州,躍居第四位。  廣州GDP繼17年被深圳超越之後,2020年全年GDP大概率被重慶超越。
  • 上半年城市GDP排名出爐 深圳GDP為12634.3億元,增速為0.1%
    與此同時,全國各城市的經濟地位或也將經歷「洗牌」。截至8月3日,除武漢外的全國主要城市基本均已曬出2020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隨著二季度復工復產推進,各城市主要經濟指標相比一季度均出現較大改善。根據整理出的10強榜單,記者發現,傳統的北上廣深四強中出現了變化,廣州經濟總量在近年被深圳超越後,再次被重慶超越,跌出四強。上海、北京、深圳則繼續穩坐頭三把交易。
  • 2018年上半年主要城市GDP排行榜:天津重慶增速放緩(附榜單)
    中商情報網訊:這兩天,全國絕大部分城市2018年上半年成績單紛紛出爐,各區域各城市競爭異常激烈。一線城市GDP總量均超1萬,其中上海突破1.5萬,達到15558.15億元,同比增長6.9%。深圳趕超廣州,兩城GDP總量均突破萬億。
  •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南北方城市經濟差距拉大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城市(大陸)GDP前50強名單終於塵埃落定。南京首次擠進前十強,天津降至十一位。全國共有11個城市前三季度GDP突破萬億,雖然天津前三季度GDP突破萬億,但是首度退出前十強,被武漢,南京等強市趕超。重慶超過廣州,北上廣深格局將變成北上深渝。
  • 前三季度gdp2020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
    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各地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陸續發布,西南和東北成為對比最為顯著的兩大板塊,也成為南北方差距擴大的標誌:東北板塊基本呈負增長,在傳統七大經濟區中表現較差;而西南板塊加快崛起,經濟增速都在2%以上,則成為七大經濟區中增長最快的板塊。
  • 15個新一線城市gdp最新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12日訊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由《第一財經周刊》根據經濟、政治和教育多方面因素評選出來的15個新一線城市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東北的核心城市大連被江蘇的萬億級別城市無錫所取代,退出了本年度新一線城市榜單
  • 2020中國城市百強榜在上海發布:杭州奪得第五城 成都竟跌至第十
    那麼這份連續多年發布的城市榜單為啥如此風靡呢?歸根揭底,其實很多人都想通過這樣一份榜單來看看自己的家鄉或者所在的城市在全國處於什麼位置,哪怕這並不百分百權威可信。由於是百強榜,這裡只有100座城市上榜,很多發達程度較低的城市可能榜上無名。當然,城市排名這個東西爭議很大,只有參考性,沒有絕對準確的。
  •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十強:杭州第4,重慶第10,蘇州領先成都!
    證券時報作為目前我國金融主流媒體,通過全面研究分析我國各地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發展現狀與潛力,得出了這份權威的榜單。據悉,該研究院通過四個維度進行了全面分析,分別是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以及資本市場活躍度。公開資料顯示,四大維度又分了29個核心指標,並且基本都是可以量化的數據,所以比較起來讓人更加信服。
  • 2018年至2019年中國人均收入十強城市,江蘇有三個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期以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水平情況的基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2018至2019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排行榜的「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