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 據韓國消息人士透露,韓國新世界集團旗下超市品牌易買得(E-mart)近期向泰國正大集團出售其在上海的5家門店,最後一家門店也將於年底前整理。從此,易買得在華經營20年後將全線撤出中國市場,僅2016年,其在華虧損就達216億韓元(約合1.23億人民幣)。
據了解,易買得在1997年進入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全國分店一度逼近30家,E-mart也成為除樂天外第二個在中國站穩腳跟的韓國零售品牌。然而好景不長,長期的業績赤字,E-mart在中國不得不面臨結構調整,導致2017年其在中國的實體店只剩下6家。
易買得的經營失敗,是否如它「前輩」樂天撤線一樣的原因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韓國零售業龍頭老大樂天百貨(Lotte Shopping Co.,Ltd.)在中國的全線撤出始末。
早前報導稱,韓國樂天瑪特在中國業績慘澹、不堪重負,最終決定出售在華超市業務。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樂天瑪特在中國陸續停業,112個門店中有87家關門歇業。據推算,6個月間,樂天瑪特的損失達5000億韓元,若目前的情況持續到年末,損失額將達1萬億韓元。
我們來看一下樂天瑪特在中國失敗的原因,難道真如媒體報導所言,與「薩德」有直接關係?
1.樂天自身經營不善
據報導,在業內,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經營困難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進入中國10年的樂天瑪特銷量並不穩定,且在2013年後一直呈下降趨勢。樂天長期擴張計劃無法最終落地,並且盈利能力在較低水平徘徊,各種創新業態也沒有最終實現,這些都證明它在中國是長期經營不善的。究其原因是其對中國市場不了解、戰略定位不準確,所以一度的擴張只能縣露出其實力的空虛。
2.歐美零售行業的擠壓
眾所周知,全球零售行業市場向來是歐美市場的天下,2016年、2017上半年排行前十的零售品牌被美國、德國、英國等一些老牌零售界「大佬」所壟斷,而在全球市場中,韓國兩大零售廠牌「樂天」和「易買得」僅僅排在四十多名和八十多名。
3.中國實體與電商的崛起
2015年7月,樂天瑪特關閉山東省的5家門店,當時就有分析認為,這是由於樂天在與中國本土流通企業和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子商務企業之間的競爭中被淘汰。
再回到全球零售商排名,京東已經超過樂天的排名,而中國在100強裡面也開始穩步的的拓展它的疆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某些品牌也可以躋身TOP10,成為突破亞洲、引領全球的高口碑零售品牌。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薩德」的促成並不能成為樂天、易買得等零售產業氣候不景氣的主要原因,而「薩德」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其撤出中國的藉口,是掩蓋自己長期經營不善的遮羞布而已。然而如果樂天、易買得等韓國品牌不知道再次改變經營策略的話,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其在亞洲的經營市場也將會被三振出局。
(來源:中華網、站長之家、中國經濟網)
附錄:2017年度全球100強零售商排行榜
2017年度全球100強零售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