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20年的韓國最大零售集團新世界旗下的超市品牌——易買得(E-mart)最終將以轉讓門店的方式離場。
韓國《每日經濟》最新報導稱,易買得已將上海的5家賣場賣給了泰國正大集團(卜蜂集團)。知情人士透露,易買得已與正大集團籤訂了合約,預計將於下周公布這一消息,剩餘1家出售給其他企業,將在2018年之前退出中國。
今年5月,退出計劃就被韓國新世界集團副會長鄭溶鎮證實,他表示易買得在中國的6家超市門店也將在年底關掉。
雖然卜蜂蓮花和正大集團官方未就接手易買得做出回應,但上海易買得瑞虹店在大眾點評網的評論中,有消費者表示已經聽聞了瑞虹店即將賣給卜蜂蓮花的消息。很可能,卜蜂蓮花接受易買得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易買得的中國官網http://www.e-mart.com.cn/已經無法打開,大眾點評網顯示,易買得在中國運營著6家易買得門店,其中上海4家、無錫1家、崑山1家。不過易買得在天貓國際的旗艦店仍然照常運營。
易買得自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選擇上海九百和天津泰達作為合作夥伴,因此門店主要集中在天津和華東。但由於長期虧損,易買得在上海的中方合資方上海九百早早拋售了易買得股權,並在2014年11月徹底退出易買得。
即便在中國零售業最美好的時代(2000年-2010年)這家韓資超市也沒有取得迅速發展。易買得在中國的店鋪數量一直到2011年達到最高峰的27家,而同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沃爾瑪、家樂福門店數早已超過二三百家。而且,此後易買得便走入關店的下降通道,關店,是易買得止損的唯一途徑。
2011年11月,易買得將其在寧波、常州、杭州、台州的6家賣場售賣給中國本土零售企業新華都,在北京的一家易買得門店則被永輝超市以400萬元的低價買走。2013年,易買得再次關閉3家,出售2家門店。2014年底,易買得位於天津的5家門店因長期虧損而被全部關閉。
外界分析認為,易買得本土化做得不夠,例如在裝修賣場、商品布置等方面都照搬韓國模式,並不符合中國消費習慣,而且開店成本極高,在用人方面也以韓國人居多,人力成本也無法下降。
其實類似的境況也發生在其他韓資超市身上。9月初,英國路透社報導稱,韓國樂天百貨(Lotte Shopping)正考慮出售旗下位於中國的超市」。樂天集團曾表示,薩德風波以來,樂天瑪特在中國已損失5000億韓元,如果停業狀態持續到年底,那麼損失金額將達1萬億韓元。即使在薩德風波之前,包括樂天瑪特、易買得在內的韓資超市經營狀況也遠不如家樂福沃爾瑪等。
對於接盤方卜蜂蓮花,其表現較好的門店多布局於華南地區,在競爭激烈的華東地區表現並不出色,此次接盤華東5家易買得,加強華東門店布局的布局顯而易見。
但財務數據顯示,卜蜂蓮花在過去的2012年-2016年的5年間虧損超過了11億元(其中2016年虧損了5.38億元),好在今年上半年,卜蜂蓮花終於扭虧,在採取了「改善商品組合及供應、加強供應商合作關係、提升運營效率」等措施之後,該公司上半年獲得淨利潤1.05億元。
未來能否玩得轉這個虧損已久的韓資零售品牌,對於剛剛盈利的卜蜂蓮花,挑戰即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