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四口之家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中被摧毀的故事。父親為了救姐弟倆死去,姐姐方登與弟弟方達同時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上生命都危在旦夕,他們的母親在痛苦的抉擇下選擇了救弟弟方達。方登在震後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從此與母親弟弟天涯各一方。
《唐山大地震》的劇情很符合馮小剛導演創作的一貫手法,即先苦後甜,過程很曲折艱辛,結局很幸福美滿。在影片中,方登長大後因為母親當初沒有選擇自己,所以留在記憶中的一直是揮之不去的痛苦,即使生活幸福,心中還是蒙著深深的陰影。與母親相認之初,三十二歲的方登始終沒原諒跪下來對自己懺悔的母親,放不下當初母親給自己照成的陰霾。
她對母親闡述自己的經歷時對男朋友的評價是:「他都不要我了,還找什麼啊。」在影片中,這不單是對男朋友的評價,更是這些年來方登對母親與弟弟的內心寫照。直到去給父親掃墓,看到墓中母親給自己準備的書時,封閉壓抑的內心紡線才終於被親情所擊垮,與母親重歸於好。
馮小剛作品的心理定勢很趨向這種以大團圓結局為收尾。電影的藝術風格溫馨、節奏緩慢,主打親情,以暖色調為主,讓人看過之後很是治癒。大團圓結局很符合中國人的觀影習慣與心理趨向。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母親、方登與方達,三人都經歷了那讓人失魂的唐山大地震。母親的性格很執著,很有耐心,對孩子是慈母對丈夫是賢妻,對生活的一切都能打理有序,經歷得起大喜大悲,堅強地撐起了破碎的家。在災後,母親對女兒方登一直有負罪感,意志消沉。
為了贖罪一直讓自己活得很清淡,她覺得活得太花紅柳綠的很對不起方登,所以方達有了出息她也沒有將自己放到幸福的日子中,只守著房子為了等待方登。我認為方登是這次地震中最大的受害者。在地震前她是一個很灑脫的小女孩,性格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在災後她變得沉默寡言,心靈遭到了巨大打擊,這受到傷害不比身體上的殘缺小。
即使在長大成人後,方登的性格也沒有小時候的歡脫,變得很文靜給人一種憂鬱的氣質。方達在小時候是方登的跟屁蟲,一副弱不禁風的小男孩形象。在災後,方達轉變成自強自立的形象,他為了母親去了別的城市闖蕩,並從一無所有闖蕩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人的幾種需要主要是指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這個理論是由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在影片中,很多人在地震後變得無家可歸,母親背著受傷的方達看著一堆災民在搶政府分發的物資,每個人都如狼似虎的搶著水與食物,這便是人對生理的需要。方登在地震後醒在一堆屍體旁邊,眼色迷惘充滿了絕望,她在雨中沒有目的的走著被一個解放軍抱走,最後被一對好心的夫婦收養。
這對夫妻給了方登穩定的生活環境,也給予了她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這是影片體現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是友誼與群體的歸屬感。方登在上大學後遇到了一名學長,這個學長在方登大學期間給了她很多的的安全感,與她談心解她心結給她幫助,這讓方登得到了社交上的需求與滿足。同時,學長對方登的處處關懷也讓方登感受到了別人的尊重,讓她內在的自尊心得到了釋放。
自我實現需要在影片中的主要體現是方達的奮鬥史,他經過自強不息的自我奮鬥,從一個在杭州蹬三輪車的苦力變成了一家旅行社的老總。方達可謂是從無到有,而這份為了美好生活的努力便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唐山大地震》中最令我為之震驚的場景是地震發生中的那一段。特效非常逼真,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在這段場景中,房屋高樓各種格式的建築物都在崩塌,人們在地震面前顯得很渺小無力。大家都在驚慌失措的逃跑,如同過街老鼠般狼狽,那血腥的場面讓人失去勇氣,將人內心深處最無助的恐懼深深的表現出來。這一刻,人性的懦弱、膽小、無助、痛苦、恐懼的心理狀態被描寫得有聲有色,人的心裡想法毫無保留地體現在神情中、動作上、聲音裡。
《唐山大地震》中讓我感觸最深的片段是方登與母親相見的那一場。在方登到來之前母親在廚房洗西紅柿,方登進屋後站在屋裡,李元妮對方登說:「西紅柿洗乾淨了,媽沒騙你。」這一幕讓人很動容,就像這三十多年來的誤解與仇恨,都隨著這西紅柿的到來有所緩解。但是方登沒有吃。
隨後,李元妮緩緩地走到方登面前顫抖著日漸衰老的聲線說:「媽先給你道個歉,媽對不起你。」然後跪在方登的面前痛哭不已,方達怎麼拉也拉不起她。這一場景無論是誰都無法忍住眼中的熱淚。在中國最講究的就是對長輩的尊重,一個母親給自己的孩子下跪,這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很難接受的情感。
母親李元妮將自己的過錯擔負在心中,她這輩子也不會原諒自己對女兒方登犯下的錯。對方登這一跪體現出了李元妮對傷害方登感情耿耿於懷的懺悔,更是體現出了對方登濃厚的母愛,她這一跪或許想證明她對方登與方達是同等的愛,她對方登的愛絲毫不少於方達。
這個飽受生活風霜的老太太,用盡了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來懺悔自己的過失,實在是令人恨不起來。在方登心中,李元妮跪下那一刻無論心中有多少委屈多少恨意,都無法在對母親冷漠下去。馮小剛對這種愛恨交織的場景把握很有功力,將人物的性格走向完全貼合的安排進影片中,使得場景拍攝出來的效果逼真、感人,觸人心弦。
看完《唐山大地震》後,受益良多。雖然是一部災難片,但影片中的許多內容引人深思,馮小剛展現出來的人性裂痕值得我們去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地震持續的時間只是短短的十幾秒,給人留下的餘震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