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的危機時刻

2021-02-19 文明雜誌

廣袤的非洲大陸,野生動物煥發勃勃生機,然而,危機卻在悄悄潛伏。非洲象,作為非洲大陸的基礎物種和整個非洲生態平衡的基石,正因遠東地區對於象牙消費的狂熱而面臨消失的危險;非洲人口的增長和對資源的需求,也正在引發人象之爭。非洲象何去何從,或許,答案就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撰文/裡奇·康寧漢

「停止象牙買賣」(Rich Cunningham /Stop Ivory)
攝影/馬丁·米德爾布魯克(Martin Middlebrook)

非洲象,這一在非洲大陸上曾經數量龐大的生物,種群越來越小,聚集地越來越分散。肯亞北部的勒瓦自然保護區是這些龐然大物所剩為數不多的棲息地之一。

廣袤的非洲大陸,擁有3千萬平方公裡土地,佔世界總面積的20%,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但是,這裡精妙的生態網絡正在被侵蝕。非洲象,作為非洲大陸的基礎物種和整個非洲生態平衡的基石,正因遠東地區對於象牙消費的狂熱而面臨消失的危險。

在整個非洲,據估計,此種消費導致每年大約有3萬頭大象的死亡。一些國家遭受的損失特別嚴重,令人痛心。在坦尚尼亞,僅在2009年到2014年之間,就有60%的大象死亡;短短五年,大象的數量從11萬隻銳減到4.3萬隻。同時期內,莫三比克大象的數量也同樣在減少,從大約2萬隻減少到1.03萬隻。

■ Oleyaso Lonyamal是勒瓦自然保護區反盜獵組織的突擊隊員。隊員每隔七天選擇一個制高點巡邏監察,觀察4.5萬公頃的非洲大草原是否有盜獵者出現,任何異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隨著亞洲經濟在過去30年的崛起,野生動物產品為中產階級市場所追捧,不僅用來作為時髦的裝飾品,也成為保值的投資對象。象牙、犀牛角和其他野生動物產品需求極度膨脹,黑市價格高漲。

滿足此種市場的非法盜獵行為正在破壞非洲的野外生態,也威脅著非洲最為獨特和珍貴的野生動物的生存。尤其是非洲象和黑犀牛因為人類消費它們的象牙和牛角而瀕臨滅絕。

2015年世界範圍內的海關截獲了32噸象牙,國際刑警組織提供的這一數據對於偷運成功的數量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非法捕獵已經捲入國際犯罪網絡,其中包括恐怖組織和非政府軍事組織。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指出,每年,非法的野生動植物走私帶來了將近200億美元的收入,這些非法收益全部落入犯罪組織之手。

■ 在安全區之外或者發生過盜獵行為的區域,大象變得分外小心翼翼,也特別容易被驚動。看到巡邏隊員,這隻雌性大象害怕地跑向相對安全的河對岸森林中躲避。

隨著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其他的人類活動也加速了野生動植物的滅絕,諸如非洲人口增長導致的農業用地需求、礦產資源開發等,都對非洲動物野外生境帶來威脅。習慣性的破壞,無論是直接的行為或是間接來源於氣候變化的影響,都使非洲大陸上的野生動物生存點越來越小,越來越分散。結果,野生動物不得不越來越靠近人的聚集地,與當地人為爭奪食物而展開競爭。「人-獸」衝突對當地社區和野生動物都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通常不是受傷就是死亡。

拯救非洲野生動物種群和維護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的需求從未如此緊迫。

■ 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KWS)的象牙庫存,大約有140噸,黑市價值10億美元。這些象牙是從自然死亡的大象身上獲取的,或者是從非法盜獵者那沒收而來。這些象牙佔滿了五個獨立的房間,每一根都有標記並記錄在案。最大的一根重達48公斤,該庫存也包括了世界上最後倖存的其他巨型動物的牙齒。

2010年,非洲國家領導人聯手,史無前例地為保護非洲大象而達成政治聯盟和合作,非洲象行動計劃由此開啟。這一計劃是具有遠見性的,它敦促每一個國家都通過緊密合作來改變非洲象的未來命運。

四年之後的2014年,在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倫敦會議上,來自波札那、查德共和國、衣索比亞、加彭和坦尚尼亞的領袖們強有力地推進了非洲象行動計劃,通過啟動「非洲象保護計劃」(Elephant Protection Initiative,簡稱EPI),各國開始投入資金支持和進入實施階段。

「非洲象保護計劃」的目的在於通過有效的行動和系統性的改變,為非洲象提供未來的生存空間。這對挽救非洲象的危機來說是一次綜合性的、聯合性的行動。「保護計劃」將遏制獵殺大象、禁止象牙非法交易和買賣,並以為非洲象和當地人民提供一個安全和有保障的未來為己任。而「停止象牙買賣」(Stop Ivory,簡稱SI)作為「保護計劃」的秘書——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參與「計劃」的各國行動的實施。

■ 來自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一名巡邏隊員舉著一根象牙。這名巡邏隊員身高1.8米左右,但是在這個重達30公斤的象牙下,卻顯得有些矮小了。

「保護計劃」的一個目標是關閉主要的消費市場,這也是保護非洲象被廣泛認可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2016年的世界環境日,安哥拉政府宣布加入「保護計劃」,關閉Benefica市場——非洲最大的象牙公開交易市場。除了促成在非洲大陸上形成保護聯盟,「保護計劃」還敦促其成員加強和簡化法律法規,無論是在法庭上還是在田野當中,增加從事非法貿易的風險。

「停止象牙買賣」的獨特之處在於通過特殊的工具和軟體,為這些成員國提供記錄和管理象牙庫存的技術和手段。每件象牙都被貼上記錄,可追溯其來源,因而可以防止洩露的象牙流回市場。這樣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的發生,防止象牙被用於經濟用途。在2016年,行動更進一步,肯亞將自己的象牙庫存付之一炬,那裡有超過100噸大約從6000隻被殺死的大象身上取走的象牙。此次行動是所有這類行動中最大的一次,焚毀的象牙佔世界非法流通象牙總量的5%。

還有更多的事情等待完成。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仍然是跨國有組織犯罪的一種有利可圖的形式,不僅使獨特的物種諸如大象瀕臨滅絕的邊緣,同時也破壞國家安全、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和法律。

■ 肯亞反盜獵組織的隊員每個月有四天休息時間,每年有一個月的假期。工作日程的繁重和對工作的全心投入,意味著他們只能通過手機與家人取得聯繫。這裡是隊員們使用的廚房,螢火蟲的微光留下印記,伴隨著巡邏隊員。

合作是「保護計劃」中為大象提供長久保護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要求來自大象所在國的領導人、夥伴國家、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當地政府和私人組織的精誠互助。成立兩年多來,「保護計劃」已經聚集起15個成員國和23個保護合作夥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支持團體。
「保護計劃」敦促各國家為解決大象危機而持續地投入資金支持。這意味著,為了遏止非法象牙貿易,非洲國家將自己的資源盡數獻出。沒有巡邏隊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協議和計劃是不可能實施的。「停止象牙買賣」正著手幫助各國建立「國家大象行動計劃」 (NEAPs),作為成功實施「保護計劃」的關鍵步驟。這樣,當每個國家籤署「保護計劃」的時候,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大象行動計劃」,以此將2010年籤署的非洲大象保護議程框架具體化。「停止象牙買賣」還幫助收集和發放每個國家的緊急援助資金,以實施由野外部門和各國大象行動計劃的非政府成員所提出的優先行動,比如巡邏員的訓練、緝私犬的訓練、緊急人-獸衝突轉移、數據集合等。

「各國大象行動計劃」主要致力於遏制象牙貿易,但同時也在維護大象生活環境、減少人-象衝突、提高社群保護意識和提供可持續資金方面發揮作用。與非政府組織成員一道,「停止象牙買賣」致力於保證「各國大象行動計劃」能順利實施,以及他們的行動符合更廣泛的非洲象保護計劃框架。

「停止象牙買賣」其中的一個在非洲的合作夥伴是「北方牧場基金」(NRT)。這是一個在當地政府和社區領導下,發展出的社區保護非政府組織,於2004年建立於肯亞北部。「基金」下設33個成員保護區,遍布4.4萬平方公裡的牧場。其工作集中於加強當地社區力量,維護和平和安全。在資源管理和與保護相關的商業管理上取得了突出成績。「基金」及其巡邏隊成員是肯亞處於非洲象保護前沿的工作者。「停止象牙買賣」最近和一個巡邏隊隊長Samuel Lekimaroro進行了一次訪談,談論了他們在當地工作的經驗。

■ 「北方牧場基金會」(NRT)反盜獵組織的成員和他們所工作的肯亞塞拉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這裡既荒涼又美麗,氣候炎熱,對於隊員來說是身體和心智的雙重考驗,沒有極大的工作熱情是難以堅持的。

「停止象牙買賣」(以下簡稱SI):你當巡邏隊員多久了,是什麼促使你加入這份工作?

Samuel Lekimaroro(以下簡稱SL):我加入巡邏隊將近15年了,以前屬於肯亞野生動物服務組織,現在屬於「北方牧場基金會」。我受到之前的肯亞野生動物服務組織的激勵加入巡邏隊,那時是在肯亞北部的桑布魯。我自小生活在野生植物生長茂密的地方,我喜歡野生動物。

SI:過去幾年當中,你工作中最艱難的部分是什麼?

SL:過去幾年,由於人類聚居地的建立、人口的增長和由此帶來的資源競爭,我們的最大挑戰是野生動物生存空間的減少,這造成了人-獸之間的衝突,這也是未來幾年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SI:日復一日地和野生大象以及其他不可思議的動物一起生活是什麼感覺?

SL:看到野生動物,就有說不出的滿足和喜悅。我喜歡它們巨大的身軀、優雅的行動,它們對人類並沒有真正的惡意。如果有衝突,也是人類製造的。

■ 在肯亞北部的大草原即將迎來旱季之時,肯亞國家公園的大象每年向南部穿越勒瓦自然保護區的遷徙就開始了。

SI:「北方牧場基金會」最近僱用了警犬幫助圍剿盜獵,效果如何?

SL:我們使用警犬不是用於防止盜獵者,而是用於應急反應。一些發生在盜獵過程中的緊急事件,或平時發生路障、物資被盜、突襲和其他跨區域犯罪,警犬都發揮了作用。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肯亞警方和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支持。警犬在這些工作中表現出色。

SI:盜獵者來自肯亞北部地區,還是來自該地區之外?

SL:盜獵者是罪犯,並不是本地人,這也是我們經常希望糾正的誤解。通常,保護區是被圈起來,不讓人進入的。盜獵者本身就參與其他犯罪,比如人口販賣和毒品貿易。他們都是些非常有組織的個人,與國際黑幫的中間人有緊密的聯繫。

SI:當地人對於盜獵怎麼看,他們會與你們合作制止盜獵嗎?

SL:是的,我們看到過很多社區中的人非常機智地向我們傳遞盜獵的信息。因為他們將自己視為這片自然保護區的主人。作為肯亞人,我們永遠都是自然之子。這也是生而為人的一個部分,因為盜獵者是社會中的罪犯,就像其他社會中的罪犯一樣,被社區所輕視。

SI:與你剛開始工作時相比,現在盜獵行為更加猖獗了嗎?

SL:並非這樣,我不是很肯定,情況時好時壞。比如,2012~2014年特別猖狂,在保護區內外,很多犀牛和大象都被殺害了,現在好了很多。當地人、政府和私人部門的聯手,在打擊盜獵上確有成效。我記得2012年的時候,政府聯合幾個安全部門組建了一個聯合體,包括私人部門,一起為反盜獵獻計獻策。這是一個很好地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反盜獵行動的案例。

■ 根據調查,恐怖主義組織AI Shabaab使用從非法盜獵中獲得的收入來支持其恐怖主義活動。在埃塞爾比亞和肯亞的邊界Somalia,有證據顯示他們使用一些跨國公路來發動襲擊。這些公路由無國界警察設下路障,督察恐怖主義的活動和非法野生動物的貿易。

SI:盜獵者一般是怎麼盜取象牙的?

SL:通常是使用獵槍射殺大象,還有的使用毒箭。

SI:除了防止盜獵,你們還怎樣保護大象的種群數量?

SL:很多方法:

·通過製造野外生態走廊來提升人-獸之間的親密度,減少衝突;

·加強在盜獵熱點地區的武裝巡邏,預防盜獵發生;

·不同利益主體的信息共享,包括肯亞野生動物服務組織、警察,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些野外地帶的當地人;

·鼓勵和支持創建社區領導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和避難所,以供人們最大可能進行自然保護區和自然資源保護;

·同時,政府建立地方法規,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嚴懲盜獵者,這將會起到巨大的威懾作用。

SI:那麼關於人-獸之間的衝突如何解決?

SL:提高人的意識——讓生活在肯亞北部的人都意識到大象的生存困境,以及為什麼我們必須努力保證它們的生存;提供可分享的野生動物的管理方法,以保證當地人在做出影響野生動物的決定時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 肯亞Leparua的私人學校。社區的建立得益於新型保護社區的理念。

SI:你聽說過人-象之爭中,以人或象死亡告終的故事嗎?

SL:是的,聽說過。近來在肯亞北部一個婦女被大象殺了,一個年輕的士兵也因此受傷。衝突的升級是因為持續乾旱引發的資源緊張,這就是說,有一個集中的地區是人和動物都需要從中獲得食物和水源的。和平共處仍然是防止此類爭端的關鍵。

SI:在國家保護大象的行動議程之下,你覺得社區中對於保護大象和野生動物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了嗎?

SL:當地人對於大自然永遠有很深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至今仍然能夠生活在蔥鬱的自然環境中的原因。這是我們文化的一個部分,組成我們自身,同時也構成我們的自然環境。肯亞北部的很多社區就是自然的產物。我很難想像,在肯亞北部,我的家鄉,失去野外環境的樣子。我們永遠是屬於大自然的,只是我們現在面臨新的挑戰,諸如象牙和犀角的高價而導致的野生動物的「商品化」。我們的人口也在增長,影響了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空間。這意味著,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必須將舊的和新的情況都考慮在內,通過教育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為下一代留下這片自然。

■ 肯亞桑布魯縣的外圍地區。桑布魯人希望在Seriolipi牲畜市場售賣自己的山羊和牲畜。在鎮子的偏遠地區,每個星期日都有一次市集,「北方牧場基金會」的成員藉此機會離開保護區到鎮上逛逛。

只要非洲象的生存威脅一天不解除,「停止象牙買賣」和「非洲象保護計劃」以及其他組織的行動就仍會繼續。野生動物不可能為自己的生存而戰,也不可能阻止盜獵,也無法解決人-獸之間的衝突,所以,我們必須擔負起作為人應有的責任。在未來的幾年,我們需要加強和保護非洲荒野,使它們產出經濟效益的同時使動物和人類雙方都受益。

中國最近宣布在2017年年底關閉象牙交易市場的承諾已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象牙消費國,中國的禁令無疑將促使象牙貿易走向盡頭。這一信息已經在市場上引起反應——由「拯救大象」組織收集的數據表明,中國市場上未加工的象牙價格從2014至2017年一路腰斬。中國禁止象牙交易的禁令無疑將是保證大象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

■ 反盜獵組巡邏隊的警犬。這些警犬被訓練來抓捕嫌疑犯,其他的警犬隨隊員行動,維護隊員安全。除了支持肯亞北部的反盜獵行動外,它們還被用來訓練驅趕強匪和牲畜偷盜者。

中國的影響力也延伸到象牙貿易之外。作為非洲發展的關鍵利益主體,中國應該保證在非洲大陸上的基礎設施和工業建設不對非洲的野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非洲荒野是最後的為人類發展和生存提供重要環境生態服務和出產的區域。這個地區資源豐富,需要它為非洲大陸的發展提供基礎,但同時它也需要得到保護。我們相信,非洲的野生動植物保護也是未來非洲和中國官方合作的一個部分。

隨著與非洲關係的不斷增進,中國擁有獨特的機會去幫助塑造非洲大陸未來的發展,不僅能滿足當地人民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尊重和保護不同野生動植物的生命和家園。

■ 每天晚上巡邏隊的隊員都來到塞拉自然保護區內野營。他們在一片沉寂中工作,沒有燈光,須仔細探聽盜獵者的動靜。除了與盜獵者遭遇,他們還會遇到蚊叮蟲咬和毒蛇的襲擊。

相關焦點

  • 非洲象趣味問答
    答1:這個數據是明顯惡意的虛構。在經得起引用的文獻中,沒有一篇提到1979年還有130萬頭非洲象。反過來說,哪個研究人員在正式文章中提1979年130萬頭,這篇文章鐵定被槍斃,真正做非洲象研究的同行不會認可1979年非洲大陸還有130萬頭非洲象。有趣的是,《非洲象自然史》中確實提到了130萬這個數字。
  • 媒體:危機時刻的「瞭望塔」
    媒體:危機時刻的「瞭望塔」  作者:張濤甫  普利茲曾有一個很經典的比喻:媒體就像海上航行的輪船上的瞭望塔,當它發現前方的冰山、暗礁時,能夠及時向人們發出警報。在安全的情況下,媒體的這一作用並不一定能夠凸顯出來,但是,一旦遭遇危機,媒體的瞭望功能就被放大了。因此,在危機時刻,正確發揮媒體力量是政府提升「抗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 亞洲象vs非洲象
    悄咪咪的告訴你是「非洲象」哦。雖然他們都是大象,那你們知道他們的區別嗎?小編這裡為大家列舉幾點,下次看到大象可不要叫錯名字了哦~直接上圖,小夥伴們看出區別了嗎。他倆的區別在外表上是最直觀的。耳朵:非洲象的耳朵大,上下可以達到1.5米長,僅一隻耳朵的面積都比它們的臉還要大,堪稱散熱神器呀,相比之下亞洲象的耳朵小許多。
  • 去坦尚尼亞國家公園遊獵看非洲象之家
    在坦尚尼亞的國家公園,生活著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非洲象。在塔蘭吉雷國家公園內,水塘邊飲水、嬉戲的象群發現了我們的到來。正在麵包樹下「蹭痒痒」的非洲象無暇顧及遊獵者們近距離的「偷窺」。象群家族「故意」擋住了我們的去路。
  •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系列二:亞洲象非洲象
    我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講解員葉曄,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亞洲象和非洲象的故事。咱們都去過動物園,動物園體型最大的當然就是大象了。從古至今,大象的家族一共出現過170多個成員,但是到了今天,地球上僅存的種類中只剩下非洲叢林象、非洲草原象還有亞洲象這三位成員了。 那麼有些小朋友會好奇,我該怎麼去區分亞洲象和非洲象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幾個識別它們的方法。
  • 6頭非洲象來常州定居
    中國江蘇網3月6日訊 記者5日從常州檢驗檢疫局獲悉,來自辛巴威的6頭非洲象經入境隔離檢疫合格後,有望於近日在淹城野生動物園與廣大遊客見面,這也意味著江蘇口岸首次迎來非洲國寶級珍稀非洲象。
  • 中國重拳遏制象牙交易 價格暴跌挽回非洲象生機
    而中國市場對象牙的需求,一度導致非洲象幾近滅亡。  非洲象的數量近幾十年來急劇下滑,35年前大約為120萬頭,到如今僅剩下40萬到50萬頭。坦尚尼亞的大象數量在2009年到2014年內下滑了60%。動物保護主義者認為,主要原因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對於象牙的需求急劇增長所致,據估計,全球每年被屠殺的大象數量可能達到兩萬頭。
  • 森林驛站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
    今天的問題是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大、小、一樣大。小夥伴們知道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是更大、更小還是一樣大呢?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森林驛站5月27日每日一題答案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森林驛站5月27日每日一題答案問題: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
  • 世界大象日|關於非洲象你應該了解的一些事實
    、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當然也是全球3種大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和亞洲象)中的體型之最。非洲象的鼻子非常強壯,有著4萬多塊肌肉和肌腱,一次能舉起400多磅(約181公斤)的物品。非洲象鼻的敏感尖端有兩個指狀的突起(註:非洲象鼻子上有兩根「指頭」,而亞洲象鼻子上只有一根「指頭」),可以用來「抓取」非常小的物體。它們通過鼻子把水吸上來,然後吹進嘴裡喝一口,或者把水吹到背上,變成一團涼爽的薄霧。
  • 與非洲同行|辛巴威:給大象戴項圈 看中國志願者如何參與非洲象保護
    這一天,志願者和辛巴威動物保護員們追蹤到一頭7噸重的非洲象,並將為它佩戴定位項圈。直升機、動力三角翼、衝鋒舟,中國志願者自2015年起為馬納普斯國家公園捐助反盜獵設備,長期開展水陸空聯動反盜獵行動。今年6月,中國志願者更是首次資助並直接參與非洲象定位項圈的佩戴工作,幫助辛巴威野生動物管理部門掌握大象行跡。如今,中國政府已全面禁止象牙貿易,並向非洲各個動物保護區捐贈設備、培養人才,為反盜獵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 區分亞洲象和非洲象,總共分幾步?上海野生動物園飼養員來揭秘!
    說起現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大象,那同樣是大耳朵長鼻子,亞洲象和非洲象怎麼來區別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到上海野生動物園,通過科普講解活動一起找找答案。這裡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象群聚集地,亞洲象和非洲象隔街為鄰,共同生活。那怎麼區分亞洲象和非洲象呢?大象展區的飼養員吳巍毅介紹,主要看這幾點:體型:非洲象的背面是一個S型的形狀,而亞洲象的背部是一個弧線形。同時,非洲象是目前陸地動物當中最大的哺乳類食草動物,相對於亞洲象體型要更大一些。
  • 武漢動物園裡,非洲象用暖氣,河馬泡「溫泉」……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探訪得知,非洲象、長頸鹿、河馬等熱帶動物的館舍,已經全天候開放「暖氣」,讓動物們溫暖過冬。動物園工作人員調試鍋爐給動物供暖。 記者 許魏巍 攝來到第一站狒狒館,只見兩隻山魈坐在一塊木板上,梳理著毛髮,對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的到來反應不大。該館飼養員王利紅笑著說:「供暖的電油汀在木板正下方,它們坐在那裡最舒服。」記者一看,果不其然。
  • 史上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個頭堪比4頭非洲象,就生活在我國大地上
    大象中以非洲象個頭最大,成年非洲雄象高約3.5米,最高可達4.1米,體重約為4~5噸,已知最重的一頭約7.7噸,還有資料說非洲安哥拉有一頭大象重達13.5噸,但消息來源存異。 天山副巨犀又稱天山準噶爾巨犀,屬哺乳綱奇蹄目犀超科巨犀屬,是現在的犀牛的近親,這種動物主要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我國內蒙古、甘肅和新疆一代,體長可達9米,身高7米多,肩高5米左右,重約15噸,較大者體重可超過20噸,大約相當於如今4頭非洲象的重量
  • IUCN非洲象專家組就波札那大象神秘死亡發表聲明:大規模死亡調查...
    IUCN非洲象專家組就波札那大象神秘死亡發表聲明:大規模死亡調查需多團隊合作 2020-08-08 2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馬拉威人工遷徙500頭非洲象,人口增長擠壓生態環境
    視頻|馬拉威人工遷徙500頭非洲象,人口增長擠壓生態環境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6-07-26 19:50 來源:
  • 德甲「撞牆時刻」回顧史上危機
    新華社柏林4月19日電(記者 劉暘)新冠疫情使德甲停擺月餘,聯盟處在非常艱難的「撞牆時刻」,各方人士正在想盡辦法挽救岌岌可危的聯賽。歷史上德甲曾數次面對棘手難題,有的危機甚至影響到德甲聲譽和生存。如果本賽季第四期版權費用不能支付,將有多支德甲、德乙球隊面臨「破產危機」。然而,這不是德甲第一次面臨轉播商的斷供難題。德國基希集團曾拿下德甲2000年至2004年的賽事直播版權,但2002年公司宣布破產,將德甲聯賽「晾在天台」。當時德甲各俱樂部和現在表現得幾乎一樣,將「團結」放在首位,紛紛縮減開支,熬過寒冬,沒有一個俱樂部破產。
  • 與非洲同行|辛巴威:給大象戴項圈 看中國志願者如何參與非洲象保護
    這一天,志願者和辛巴威動物保護員們追蹤到一頭7噸重的非洲象,並將為它佩戴定位項圈。直升機、動力三角翼、衝鋒舟,中國志願者自2015年起為馬納普斯國家公園捐助反盜獵設備,長期開展水陸空聯動反盜獵行動。今年6月,中國志願者更是首次資助並直接參與非洲象定位項圈的佩戴工作,幫助辛巴威野生動物管理部門掌握大象行跡。如今,中國政府已全面禁止象牙貿易,並向非洲各個動物保護區捐贈設備、培養人才,為反盜獵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 晨禱|心靈危機時刻,耶和華伸手保護
    我不禁思量自己生命中何時身處試探,卻有祂出人意外救拔與保護的時刻。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多危險與試探的時刻無非是性命攸關狀態下的遭遇。只有這樣的時刻,才會讓人銘記終身。在我大學初畢業找工作時,沒經驗更沒辨別力,大海裡撒網總會碰到詐騙,甚至傳銷。
  • 人生危機時刻,《老子》能給人怎樣的啟發?
    在我看來,這也應對危機的戰略,就是提前打了預防針,提高了應對各種突發危機狀態的處理能力。有空靈至誠之心又心又能包容他人,這種狀態是陰陽平衡狀態,也是能隨機應變各種危機的狀態。無為,也是在對待危機要早做準備,未成形之前撥動之熄滅之。人在未得病之前、沒發生危機前多鍛鍊早應變,自然可以接近無為無不為境界了。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可能會說虛懷若谷和上善若水有那麼好嗎?你可以看看周圍那些遇事從容不迫、不驕不躁、機智靈活的人一般都很厲害,做生意或者處事都有主張有處理辦法,不慌不忙,而且掙了很多錢做慈善事。
  • 危機時刻,反而要警惕「英雄式領導」
    越是危機時刻,人們越需要英雄。這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心理需求。在很多財經媒體的報導中,商業時代的英雄人物通常是這樣的:一個具有領袖魅力的人,他們在公司陷入絕境時出現,制定了宏偉的拯救公司的計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運籌帷幄,力挽狂瀾,讓公司重新煥發生機,他一個人拯救了公司。商業世界很複雜,而媒體喜歡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因此習慣於把企業的成敗歸結於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