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理性的工科生(呵呵,理性存疑;工科也存疑),把裝備分成了四部分:必要的安全相關裝備(衝鋒衣褲、登山鞋、保暖排汗內衣、防風保暖頭套、雪套、手套、登山杖、頭燈、備用乾糧)、不必要的安全相關裝備(冰爪、雪鏡、工具刀)、必要的其他裝備(大登山包、小登山包、雨衣、路餐)、不必要的其他裝備(相機、望遠鏡、kindle、藍牙音箱),最終為了平衡安全與負重,帶上了所有的安全相關裝備和必要裝備,捨棄了不必要的其他裝備。
作為一個爬過幾次武功山、韭菜嶺的戶外初級愛好者,自知體能還是有點弱雞,開始了每周的例行訓練,一次跑步、一次遊泳、一次登山,臨時抱佛腳。
由於在青海湖高反過,所以高反是我比較緊張的點,也是要命的點,應對措施是提前7天吃紅景天,保持良好的睡眠(呵呵),適當做一些無氧運動
雖說不能現場偵查,但是現在有很多好的工具,比如Googleearth,可以提前看到一路上的大概情況。
一句話評價:這一路真是坎坷,首先是高速因泥石流封路,改走傳說中的213國道過映秀、臥龍到日隆,一路上泥石流封路,等一個小時、滑坡封路,繞道、修路封路。。。下面的視頻是被泥石流衝毀的兩棟房屋,地基裸露在外面,整座房子被衝到江裡去,而這裡在11年前也是汶川地震的震中,不由得感嘆這裡的多災多難,我問嚮導,他們為什麼不搬離這個地方,如果是我,提心弔膽的住在這裡,要擔心地震、擔心滑坡、擔心泥石流,我早就走了;嚮導說,他們祖輩生活在這裡,震倒了,再修起來,去別的地方,生活不慣。
最終繞到巴朗山埡口(海拔4485),終於可以看到目的地了,過去巴朗山埡口就是小金境內,小金——四姑娘山的所在地,也是夾金山的所在地;夾金山(海拔4930)是紅軍長徵翻過的第一座雪山,在這之後的路程中,我不止一次想到這些穿著單衣、背著武器、餓著肚子翻越雪山的先輩,我們有充足的補給,我們有衝鋒衣防水防寒,我們有溫暖的羽絨睡袋,我們有熱情的嚮導;而他們什麼都沒有。。。
到達日隆鎮(海拔3200)後,便開始了三天不洗澡的日子,為了了解一下自己對高原的適應性如何,我開始在鎮子上溜達,人年紀大了喜歡花花草草,一家小院種了很多美麗的花,敲門進去拍了照,主人說開得最豔的粉色花名曰「大麗」象徵大吉大利;我一直相信,能把門前花草,打理的這麼漂亮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主人熱情的為陌生人介紹著她的花,一定是個溫暖的人。
溜達了一圈發現,高原上全身乏力,爬個小坡就氣喘籲籲,有些擔心是否會高反,回酒店又吃了兩粒紅景天壓驚,當天晚上10點就睡了,第二天醒來神清氣爽,沒有絲毫不適,接受客棧藏族老闆的哈達,準備出發,一路上都把這個哈達帶著,即使在登頂的時候把能減的負重都減掉,也沒有取下這個哈達。哈達,象徵吉祥如意,有它的庇佑,我們都會順利登頂歸來。
到四姑娘山登山管理處籤完生死狀後,開始登山,今日要從日隆鎮(3200)行進至大峰BC(4365),全程16公裡,海拔上升1200米;這一路還算輕鬆,高山草原、雪山融水、物華天寶都是自然的饋贈,辛勤背物資的馬兒、登頂幾十次的狗子、初生不怕人的牛犢與善良勤勞的藏族同胞,與步履堅定的旅人,與空中盤旋的鷹,在這廣闊天地共生。飄揚的經幡,訴說著虔誠;矗立的尼瑪堆,昭示著信仰;背包上的哈達,象徵著希望。
愉快的心情很快就隨著手機信號一起,消散如煙,跟隨這絕望而來的,是走不完的爛泥路和沼澤地,避無可避,所幸就在這爛泥地裡艱難的跋涉吧,此刻凸顯出一雙防水的登山鞋+防水襪+雪套的功勞,沒有這些裝備,簡直不敢想像要如何通過長達十多公裡的爛泥地。
下午三點,順利抵達大峰BC,在這裡我們又撿到4個隊友,至此7人大峰小分隊開始準備向頂峰進軍,到達BC後,我開始滿山找信號,在海拔4365米的地方,走到山脊頂,依然難找到信號,好不容易在一個懸崖邊找到信號,打了幾分鐘電話,報了平安,便開始近乎與世隔絕的一晚,從下午五點到晚上九點,要在沒有信號的地方熬4個小時,我們開始聊天,天南海北;我開始打坐,坐席冥想;聽帳篷外的風聲雨聲,聽自己的心跳,聽自己的內心。與世隔絕,不一定是壞事,它會讓你明白,你之於世界,如滴水之於大海。
一晚上的風雨聲,一晚上無眠,凌晨三點起床登頂,回望大本營BC,更覺納蘭之詞絕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是啊,故園永無此聲。
剛出發沒多遠,就聽到有人嚴重高反退出,不過我的狀態尚可,邊走邊避滑石,還能給隊友加油打氣。人最害怕的是黑暗,因為黑暗帶來未知,未知帶來恐懼,要在這黑暗之上,再加上高寒、高反、勞頓、陡坡呢?我知道會怕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要怕,要用燈火刺破黑暗,要用鐵鞋,把一切攔路虎踩倒。回望登山隊伍的星星燈火,想起紅軍翻越雪山時的之字形向上延伸的火把,紅軍士兵笑稱「我們頂著天了」;是啊,我們頂著天了!
到達埡口後,才發現,出發時的大隊人馬已經變成了小隊,更多的人,選擇了下撤,到了埡口又有很多人下撤,其實埡口已經海拔4800米了,距離頂峰,只剩225米的爬升,很多事都是毀在了這最後的225米。到這裡的時候我開始出現高反,頭痛,劇痛,走兩步得休息一下,深呼吸,再深呼吸,按回快跳出來的心臟,再深呼吸,跟著步伐,再深呼吸,竟然調整了過來,高反也輕微了很多,抬頭一看,峰頂就在眼前!6點14;3點40出發僅用時兩個半小時,成功登頂!
下撤的路上一路開掛,一個多小時下撤到大本營,整裝後8.30出發,11點半下撤到海拔3300米的山腳下,3個小時16公裡,高度下降1065。回到鎮子上,恍如隔世,兩天,35公裡,5025米,一身泥濘,終於回到人間。
登雪山,並不同於一般登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不怕!很多事,不去做,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做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