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在國內是很常見的慢性疾病,而且最近這些年高血壓的人群不斷上漲,18歲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壓發病率在27%,也就意味著每4個人當中,可能就有1個人存在高血壓,而且如果已經患上了高血壓,就需要常年與降壓藥為伍,但是很多人吃降壓藥的方法都錯了,也難怪自己的血壓始終高居不下。
降壓藥什麼時候吃比較好,早上還是晚上?或許很多人都做錯了
1、早上吃降壓藥
有很多人是習慣於早上吃降壓藥的,因為在清晨四五點的時候,血壓就開始上升到八九點的時候,大約到了峰值,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增高比較容易出現心梗腦梗的情況,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個時候吃降壓藥,可以很好的降低血液的黏稠程度,有效的預防併發症的出現。
2、晚上降壓藥效果更好
因為早上的血壓是非常高的,但是服藥之後藥物需要在身體當中代謝,產生藥效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不是說吃了藥之後馬上就見效,所以晚上吃降壓藥可以有效的抑制早上血壓飆升。
而且晚上附加藥會讓自己人體當中的低密度蛋白質顯著降低,對腎臟的傷害相對比較少,而且在心腦血管方面研究表示,吃藥之前服用降壓藥,會讓自己心腦血管死亡的風險降低5%,腦出血的可能性降低61%。
所以在睡覺之前服用降壓藥對人體更加的有好處,除了可以很好的預防自己的血壓飆升之外,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但是這次的研究對象全部都是白種人,所以無法確切的判斷對國人是否同樣適合,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是有很好的借鑑價值的。
除了吃藥之外,兩個方式也可以幫助很好的穩固血壓
1、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心理平衡,在膳食方面要控制自己食鹽的攝入量,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而且同時要吃含鉀量比較豐富的食物,堅持散步以及有氧運動,控制自己的體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太過的恐慌,也不要大悲大喜,這對於降低血壓都有很好的幫助。
2、限煙限酒
菸酒對於身體的損傷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酒精攝入過高,就會增加血液循環的速度,讓血管收縮過快,進而會導致血壓不穩,而且有非常多的高血壓患者,都是常年在服用藥物,在吃藥的時候又喝酒,是比較容易產生副作用的,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自己出現腎衰竭等危險。
高血壓既然無法幹預,那麼是否就需要常年吃藥,這個答案也不是肯定的,因為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自己控制的非常得體,血壓始終非常平穩,就可以諮詢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的進行斷藥,畢竟是藥三分毒,長時間吃對於身體也有很大的弊端,但是不要自己擅自停藥,血壓或高或低,對於身體的健康隱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