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月,如果要問中國網際網路的焦點是什麼,社區團購絕對有他的一席之地,短短的一個月間,美團,阿里,滴滴,拼多多,甚至連字節跳動也都先後進軍了社區團購的領域,足可見社區團購這一概念的火爆。
1. 起源
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了。2016 年發跡於二三線城市的社區團購,最早是基於微信群裡做相關的團購業務,採用了預購+自提的模式,逐步向鄉鎮和農村滲透。整個行業在幾年來都是處於不溫不火狀態。因為最初團購的訂單大多都是微信群裡的成員進行報名,然後由代理人,也就是現在業內普遍的叫法是「團長「,手工一單一單記錄下來的,然後去和對應的店鋪老闆談判。一方面,團長積極拉攏參加團購的成員,另一方面從各大商超爭取到最合適的商品團購價格。這門生意生意就這樣悄然展開。
起初的社區團購局限於模式的低效,團長相對較為分散,而做社區團購的公司也沒有一手的用戶數據,無法進行動態的調整運營策略。2019年,一直在社區團購掙扎的呆蘿蔔,由於經營不善宣布破產;而寶能生鮮也由於自身原因宣布退出社區團購。跟很多領域一樣,社區團購的模式並不算掙錢,模式也十分有限,而且由於其運營,宣傳等與傳統電商不同,導致其擴張乏力。
2. 發展
社區團購模式中用戶,團長,社區團購公司之間的聯繫有限。到了2018 年七月份,微信小程序升級了後臺數據分析和插件功能,通過小程序可以看到小程序的用戶數等新的方式,讓社區團購迎來了一波爆發。團長只需要在小程序上架相關團購信息,用戶通過小程序就能下單,而社區團購的公司也能與團長進行多方面合作,從更多的維度去做數據分析,用更多的運營手段去吸引用戶,從而促進社區團購的發展。
不僅如此,社區團購還遇上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瓶頸期。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中國網際網路踏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爆發式增長的網民群體為網際網路企業提供了一片廣袤的藍海,而如今這一紅利面臨消耗殆盡,獲客成本節節高攀,網際網路企業面臨的情況由用戶的獲取到用戶的存量,不僅僅是整體格局穩定,甚至在細分領域都出現了固化的現象。而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 年中國拼購電商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2017 年中國拼購電商用戶規模超過兩億人,增長率達到 117.5%,2018 年用戶規模料已突破三億人,到 2020 年會接近五億人。龐大的拼購用戶讓網際網路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社區團購這一無主之地。
除此之外,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深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借著居家的契機,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以生鮮電商為切入點的社區化服務,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而社區團購作為社區化服務的擴充,區域規模急劇擴張,通過利用小程序作為運營載體,社區團購商業模式開始平臺化運營,而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巨頭也聞風趕來,開始布局市場,大量資本開始投資。
3. 爆火
那麼如今社區團購的第一是誰呢?如果是在半年前,大家一定會說是興盛優選。但近兩個月的時間,隨著巨頭的入場,社區團購賽道,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的社區團購賽道上,盤踞著兩股最為強勢的力量:一是以興盛優選、十薈團、同程生活為主的老牌社區團購頭部平臺,他們都是成立時間早,也是早期社區團購競爭的倖存者,普遍體量大,覆蓋區域廣、供應鏈配套完善。二是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例如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等。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背靠著網際網路巨頭,擴張速度快,敢於補貼,燒錢能力毋庸置疑。
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加入社區團購,局面將重新洗牌,社區團購市場份額的搶奪趨於白熱化。阿里方面投資了老牌「十薈團」、騰訊也入股了原先的頭號玩家「興盛優選」,社區團購大戰一觸即發。
4. 降溫
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了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少有的提出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隨後相關媒體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和追求,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報導。相關媒介的披露,一定程度上澆滅了看上去火爆而瘋狂的社區團購市場熱情。
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只做業務,不做研究的一貫風格,在之前的發展中可見一斑。從早期的O2O,網約車,再到千團大戰,共享經濟等,國內網際網路一貫的風格基本上就是兩種,一種是成立相關的事業部,利用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在短時間內開發出類似的功能,並進行瘋狂補貼,用錢砸出用戶,搶佔市場份額;另外一種則是通過收購,注資行業賽道發展較為穩定的頭部企業,扶持並拉攏相關的賽道玩家。最終形成巨頭兼併,多足鼎立的局面。而在獲取到足夠份額的同時,減少補貼並抬高價格,掌握線上流量和話語權,實現獲利。
而從相關官媒的評論上看,網際網路企業在社區團購上大概率會大幅度收斂,改變目前的燒錢模式,但這個業務並不見得會停止。
5. 延伸
那麼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幹涉社區團購,會不會對原有的菜農造成影響?答案是會,但是影響有限。對於一線城市來說,社區團購的需求實際上並不高。一線城市生活著大量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以美團,餓了麼為主的外賣平臺和以各類速食品為主的便利店,佔踞了一線城市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處於四五線城的地方,大多數是年紀稍長的老年人,接觸網際網路的機會較少,並且買菜恪守「新鮮」,對於社區團購這種其實並不感冒。只有處於二三線的城市,生活節奏不算快,並且也接收到網際網路的充分輻射,對於社區團購這種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高,同時並沒有太多自產自銷的菜農競爭,為社區團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而從長沙起家的老牌玩家興盛優選,從早期的社區團購中殺出重圍,也從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點。
除此之外,對於菜農來說,賣出的農產品普遍在「幾毛錢」,而消費者購買到的,往往都是「幾塊錢」,中間的差價實際上都是被各種菜販子和中間渠道方分走了。社區團購所做的,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線下零售業與線上服務業的資源,如果國內網際網路巨頭能夠進行社區團購的合理布局並減少中間商的浮動差價,那麼對於菜農與消費者,均是一件喜事。
6. 結語
截至目前,社區團購的未來暫時還是無主之地,社區團購的戰爭,短時間內沒有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