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暖冬季「熱」情過頭:果樹不開花、農作物減產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7日電 綜合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近日表示,臺灣整個冬季無寒流,平均氣溫為20.5攝氏度,比歷史平均值高2.2度,是1947年12月有完整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季。或許有人會問「冬天不冷不是很好嗎?」,臺灣民眾會用親身例子告訴你「真不是」。

臺灣嘉義市蘭潭水庫淹沒區的百年巫家古井浮現。(圖:臺灣《聯合報》/記者魯永明 攝)

  太「熱」了,最暖冬季有多暖?

  臺灣氣象部門觀測指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

  由於氣候高溫,降雨量便隨之減少,對臺灣南部影響更甚。

  據臺灣氣象部門南區氣象中心觀測,整個冬天台南累積雨量1.5毫米,創下自1898年開站121年來,冬天降雨最低紀錄,但原因無法推測。

  臺灣氣象部門預報中心副主任馮欽賜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偏暖的海溫正逐漸減弱,預測3到5月臺灣氣溫偏暖;3至4月春雨各地雨量正常至偏少雨,5月進入梅雨季後,降雨量接近正常,但不確定性較大。

資料圖:茶葉。楊濤 攝

  太「旱」了,農作物扛不住損失慘重

  2019年臺灣暖冬少雨,農作物生產大受衝擊。臺灣「農委會」表示,截至3月6日傍晚5時,臺灣農業損失估計5.7242億元(新臺幣,下同)。

  臺灣「農委會主秘」張致盛指出,2018年12月至今,臺中地區降雨量只有正常年的18%,臺南地區更只有正常年降雨量的2%。苗慄的高接梨、臺中的枇杷、雲林部分茶區等均已出現旱災。

  不過,目前旱災損害最大農作物為大蒜,單項作物災損金額約1.3億元。其次是荔枝,災損1.2768億元,逼近大蒜的損失金額。

  另外還有枇杷損失7132.5萬元,茶損失6599.6萬元,以及洋蔥損失5453.6萬元。

受久旱及暖冬影響,高雄荔枝產地開花率普遍不佳,高雄市農業局組成勘災小組。(圖:臺灣「中央社」/高雄市農業局 提供)

  太「亂」了,果樹不開花、櫻花提前開

  近日,苗慄縣泰安鄉、大湖鄉等地盛產的紅肉李,也傳出受暖冬影響,逾200公頃的紅肉李不開花結果,縣長徐耀昌6日會勘表示「第一次看到李子樹不開花的現象」。

  大湖地區農會推广部主任胡智郎指出,2018年下半年至今氣候異常,高溫且久旱不雨,造成紅肉李作物休眠不足,開花與結果情形明顯不良,往年此時滿山遍野的李子花,2019年僅看到小花一兩朵,照現況來看,5、6月採收季恐將面臨無果可採,讓農民血本無歸。

  此外,高雄荔枝產地開花率普遍不佳,好則4、5成,最壞的僅2、3成,高雄農業局日前已組成勘災小組前往產區確認農業損失。

  高市農業局長吳芳銘還說,由於「農委會」天災農業損失補助並沒有暖冬這項,將向臺當局爭取農損補助,並朝旱災農損方向爭取現金救助。

  這邊,農民為果樹不開花愁得不行;另一邊,又有櫻花因為溫暖的天氣提早開放。

  臺灣觀霧森林遊樂區中的霧社櫻,本在3月中旬盛開,因受到暖冬影響,提前到2月下旬、3月初開花,近期已有不少遊客提前上山賞櫻。

石門水庫3月1日起打折供水,桃園市農民加緊趕工。 (圖:臺灣《聯合報》/記者曾增勳 攝)

  太「渴」了,多地開展節水大作戰

  臺灣暖冬致水情拉警報,臺當局經濟部門3月7日報告「全臺供水情勢及因應作為」指出,短期目標以3月中旬前協助主要灌區春耕插秧完成,長期以5月豐水期來臨前不進入分區供水為目標。

  經濟部門指出,新竹地區自3月4日起水情燈號轉為黃燈,已實施第一階段自來水減壓供水措施,行政機關及公營事業單位停止使用,自來水供應噴水池等非必要或非急需性用水。

  另外,高雄地區因降雨減少,高雄、屏東溪流量持續下降,水情燈號也同步調整為綠燈水情稍緊,已完成整備地下水與伏流水備援設施,隨時可上場因應。

臺南地區2018年12月至今雨量僅1.5毫米,臺南市政府加強抗旱水井整備工作。(圖:臺灣「中央社」/臺南市經濟發展局 提供)

  而臺南地區因3個多月降雨量僅1.5毫米,市府已嚴密監控水情,加強抗旱水井整備。

  臺南市經發局專門委員徐國清表示,市府已啟動節水措施,包含加強機關學校節水、抗旱水井整備,及開放水資源回收中心回收水取用次級用水。產業用水部分,建議企業強化用水管控,引入高效率低耗水製程,力行製程用水回收再利用。

  他說,市府會持續針對用水大戶進行節水診斷輔導,並呼籲各加油站洗車業者、大賣場商圈及店家等廠商共體時艱,一起努力落實節水行動,積極配合執行相關節水措施,因應枯旱風險增加的情勢。

  最新資料顯示,新竹寶山寶二水庫蓄水率僅21%、苗慄永和山水庫29%、臺中鯉魚潭水庫32%、德基水庫36%、臺南曾文烏山頭水庫38%。(完)

相關焦點

  • 4月又是下雪又是霜凍,對果樹有什麼危害,會減產或絕收嗎?
    不只是降雪,一番番,一次次發生在不同地方的低溫冷害,讓不能不看天吃飯的農民的心在滴血!4月4日晚到4月5日凌晨之間,山東省平度市、萊州市、萊陽市等地突發嚴重霜凍,正處於盛花期的梨樹、櫻桃、桃樹以及花露紅期的蘋果花嚴重受害。尤其是櫻桃和桃子受害更重,幾乎全軍覆沒,大面積減產或者是絕收已成定局。4月9日,山東省濰坊地區飄起鵝毛大雪,各種農作物都受到了低溫傷害。
  • 甘肅四月飛雪,對開花的果樹會造成哪些影響?
    甘肅4月份下雪了,似乎下的還很大,抱著賞雪心情的人來看雪,那自然是美妙的,可是農民們卻要哭了,這對果樹和莊稼來說,簡直是致命的一場雪,此時可稱不上是「瑞雪」了,那就是一場瘋狂的「掃蕩雪」,把已經開花的果樹和正在分櫱期的莊稼全摧殘了。
  • 颱風對黑龍江農作物的影響,避免農作物減產,災後要做好田間管理
    颱風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很大的風,所以颱風出現時一定是伴隨有大風的情況,而黑龍江地區的農作物,如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等,此時正處於成熟階段,當颱風過境施出現的大風天氣,一定會造成黑龍江地區農作物出現倒伏的情況,影響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以及運輸,造成果實膨大營養不良,出現弱小果極大地降低了黑龍江地區農作物的產量以及果實品質。
  • 黃益豐:讓果樹四季開花的臺灣農民
    故事還得從黃益豐種植的果樹說起。   1999年,黃益豐從臺灣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果樹。這種果樹結出的果實形狀有些像梨,上面小下面大,可是果實顏色又像番茄,渾身通紅。掛在樹上一串一串的就像葡萄,非常好看。吃上一口,口感清脆,果汁濃厚。口味偏甜。果實裡既沒有核,也沒有籽。整個果實都可以食用。這在當時的海南可成了一個稀罕物。
  • 平均氣溫20.5攝氏度 臺灣遭遇最暖冬季
    但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過去這個冬季臺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高於歷史平均值2.2攝氏度,為臺氣象部門自1947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暖冬季,預估3月至5月臺灣氣溫持續偏暖,春雨量正常至偏少。臺氣象部門的觀測顯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
  • 暖冬少雨致臺灣農作物不開花 蜂蜜產量或70年來最差
    中新網5月24日電據臺灣《旺報》報導,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等威脅,對農作物產生極大影響,尤其對蜜蜂的傷害更大。據臺當局「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全臺2015年蜂蜜年產量仍有1.17萬噸,之後逐年遞減。
  • 平均氣溫20.5攝氏度 臺灣遭遇72年來最暖冬季
    但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過去這個冬季臺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高於歷史平均值2.2攝氏度,為臺氣象部門自1947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暖冬季,預估3月至5月臺灣氣溫持續偏暖,春雨量正常至偏少。臺氣象部門的觀測顯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氣象部門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海溫偏高的趨勢正逐漸減弱,對臺灣下一季氣候的影響減少。
  • 果樹霜凍危害有多嚴重?不幸發生時,果農如何讓損失減小到最低?
    冬季儼然已經來了,走訪果園過程中經常會聽到一些老果農念念有詞的說「果樹冬季安穩否,關鍵看『三害』否」。「倒春寒」危害,全省預計蘋果減產5-10%,獼猴桃減產5-10%,櫻桃減產30%,梨減產50%,桃杏減產20%,葡萄減產20%(數據有陝西果業局發布文件查詢得來)。
  • 斯洛維尼亞夏季旱災嚴重,今年農作物或減產一半以上
    斯洛維尼亞一向雨水充沛、氣候宜人,但是今年天公不作美,高溫少雨,乾旱不斷,斯洛維尼亞的水果、蔬菜、牧草等都將因乾旱而減產。對於一向生活在宜人氣候條件下的斯洛維尼亞人來說,超過35攝氏度的氣溫令讓他們覺得異常炎熱,難以忍受。
  • 臺灣暖冬不雨 近半世紀首見蜂蜜及荔枝減產逾半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暖冬重創臺灣農產,臺灣養蜂協會理事長鄭金昆17日表示,2019年蜂蜜產量恐剩1成,逾60年首見。臺當局「農委會」也稱,荔枝、龍眼開花率剩2成,蜂蜜、荔枝減產過半,近半世紀來首見。資料圖:荔枝。
  • 果樹冬季修剪技術 果樹冬季管理大全
    冬季果樹進入休眠期,相對果樹的生長活動很微弱,所以冬季管理的要點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冬初殺蟲滅菌,要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使果樹不受病蟲害侵襲,促進果樹茁壯成長。1、噴藥滅菌,可使用植白金兌水5kg噴施。噴藥時要噴細、噴勻,隨配隨噴施。值得注意的是,雨後噴藥效果更好。最好是在上午8-10點,下午3點以後噴施。
  • 暖冬對農作物的影響及對策
    1997年冬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對避免作物遭受凍害大有好處,但也給農作物帶來負面影響。  一、暖冬會使原本應在越冬期休眠的作物繼續生長發育。這就會使一些作物,特別是早期播種的作物生長發育超前。
  • 多項數據確定:臺灣閩南迎來史上最暖冬季
    進入3月以後,對於我國來說氣象意義上的冬季就已經結束了。在過去的這個冬天裡,儘管我國全國的氣溫大致處於正常略偏暖的狀態,但因為全國不同地區冷暖差異大,有的地方非常暖有的地方則非常冷。比如臺灣和閩南地區,就迎來了氣象記錄史上最溫暖的冬季!
  • 2019年臺灣暖冬少雨 旱象已衝擊多項農作物生產
    中新網2月27日電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臺灣入冬以來天氣溫暖、各地降雨量少,旱象徵兆已開始影響農作物生長。臺灣「農委會」統計,包括高接梨、李子、桃子、枇杷、荔枝、茶葉等農作物,紛紛傳出災情。
  • 臺灣水果產量驟減價格高企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吳曉燕 文/圖)素有水果王國美譽的臺灣如今卻遭遇了水果減產、價格昂貴的尷尬。自去年夏天以來,臺灣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發,引發多種農作物大範圍減產,直接導致市面上的水果量少價高。業內人士表示,因極端天氣引發的大面積農作物歉收,是幾十年來罕見的現象。
  • 果樹只開花不結果的原因有哪些?怎麼預防呢?
    過不了多久,許多果樹就會繁花滿樹。然而,即便是繁花滿樹,但總有一部分果樹會出現「只開花,不坐果」的現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現象呢?又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呢?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倘若樹勢中庸,不是太弱,則不需要大量施肥,並且是不需要施入大量氮肥的。倘若樹勢很旺,就不需要施肥,讓其自由生長就行了。-----其實,這就是科學施肥的原則。如果沒有依照果樹科學施肥的原則進行施肥,對本來樹勢就過旺的果樹施用了大量的氮肥,就會造成「只開花,不坐果」的現象。
  • 冬季農作物該如何安全越冬?大棚作物和露天作物管理上有什麼不同
    冬季生長的農作物並不是很多,除了大棚作物外,露天作物基本上很少,常見的有小麥、油菜、豌豆等,另外,一些果園裡的果樹也可以算上。 不同的農作物,在冬季防寒的重點上會有一定的差別,下面小幫手分別和大家說說。
  • 為什麼有的農作物不能重茬種植?
    在同一個地塊上連續種植同一種作物,比如今年種植西瓜,明年還在這地塊上種植西瓜,這樣的的連續種植,會造成輕者減產,嚴重的直接不掛果,尤其是經濟作物,連續種植其危害是不可想像的。說真的,種地也不是那麼輕鬆的。
  • 浮光掠影美國遊-56 果樹都開花了
    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宅在家裡種花種草,去年種的果樹都開花了。 果樹都開花了一景  2020.5攝  果樹都開花了一景  2020.5  果樹都開花了一景  2020.5攝 果樹都開花了一景  2020.5攝
  • 掌握果樹管理的小技巧,果樹開花坐果多,更容易獲得高產?
    果樹能不能獲得足夠的產量,是與果樹的坐果率高低有很大關係,有的果樹,不怎麼管理,坐果率卻蹭蹭的往上長,而有的果樹,卻生長得枝繁葉茂,就是做不了多少果實,開花少,結果少,以後的產量可想而知,種植果樹,如若是都像後者,那還不就完了,賠本賺吆喝都嫌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