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7日電 綜合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近日表示,臺灣整個冬季無寒流,平均氣溫為20.5攝氏度,比歷史平均值高2.2度,是1947年12月有完整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季。或許有人會問「冬天不冷不是很好嗎?」,臺灣民眾會用親身例子告訴你「真不是」。
臺灣嘉義市蘭潭水庫淹沒區的百年巫家古井浮現。(圖:臺灣《聯合報》/記者魯永明 攝)
太「熱」了,最暖冬季有多暖?
臺灣氣象部門觀測指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
由於氣候高溫,降雨量便隨之減少,對臺灣南部影響更甚。
據臺灣氣象部門南區氣象中心觀測,整個冬天台南累積雨量1.5毫米,創下自1898年開站121年來,冬天降雨最低紀錄,但原因無法推測。
臺灣氣象部門預報中心副主任馮欽賜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偏暖的海溫正逐漸減弱,預測3到5月臺灣氣溫偏暖;3至4月春雨各地雨量正常至偏少雨,5月進入梅雨季後,降雨量接近正常,但不確定性較大。
資料圖:茶葉。楊濤 攝
太「旱」了,農作物扛不住損失慘重
2019年臺灣暖冬少雨,農作物生產大受衝擊。臺灣「農委會」表示,截至3月6日傍晚5時,臺灣農業損失估計5.7242億元(新臺幣,下同)。
臺灣「農委會主秘」張致盛指出,2018年12月至今,臺中地區降雨量只有正常年的18%,臺南地區更只有正常年降雨量的2%。苗慄的高接梨、臺中的枇杷、雲林部分茶區等均已出現旱災。
不過,目前旱災損害最大農作物為大蒜,單項作物災損金額約1.3億元。其次是荔枝,災損1.2768億元,逼近大蒜的損失金額。
另外還有枇杷損失7132.5萬元,茶損失6599.6萬元,以及洋蔥損失5453.6萬元。
受久旱及暖冬影響,高雄荔枝產地開花率普遍不佳,高雄市農業局組成勘災小組。(圖:臺灣「中央社」/高雄市農業局 提供)
太「亂」了,果樹不開花、櫻花提前開
近日,苗慄縣泰安鄉、大湖鄉等地盛產的紅肉李,也傳出受暖冬影響,逾200公頃的紅肉李不開花結果,縣長徐耀昌6日會勘表示「第一次看到李子樹不開花的現象」。
大湖地區農會推广部主任胡智郎指出,2018年下半年至今氣候異常,高溫且久旱不雨,造成紅肉李作物休眠不足,開花與結果情形明顯不良,往年此時滿山遍野的李子花,2019年僅看到小花一兩朵,照現況來看,5、6月採收季恐將面臨無果可採,讓農民血本無歸。
此外,高雄荔枝產地開花率普遍不佳,好則4、5成,最壞的僅2、3成,高雄農業局日前已組成勘災小組前往產區確認農業損失。
高市農業局長吳芳銘還說,由於「農委會」天災農業損失補助並沒有暖冬這項,將向臺當局爭取農損補助,並朝旱災農損方向爭取現金救助。
這邊,農民為果樹不開花愁得不行;另一邊,又有櫻花因為溫暖的天氣提早開放。
臺灣觀霧森林遊樂區中的霧社櫻,本在3月中旬盛開,因受到暖冬影響,提前到2月下旬、3月初開花,近期已有不少遊客提前上山賞櫻。
石門水庫3月1日起打折供水,桃園市農民加緊趕工。 (圖:臺灣《聯合報》/記者曾增勳 攝)
太「渴」了,多地開展節水大作戰
臺灣暖冬致水情拉警報,臺當局經濟部門3月7日報告「全臺供水情勢及因應作為」指出,短期目標以3月中旬前協助主要灌區春耕插秧完成,長期以5月豐水期來臨前不進入分區供水為目標。
經濟部門指出,新竹地區自3月4日起水情燈號轉為黃燈,已實施第一階段自來水減壓供水措施,行政機關及公營事業單位停止使用,自來水供應噴水池等非必要或非急需性用水。
另外,高雄地區因降雨減少,高雄、屏東溪流量持續下降,水情燈號也同步調整為綠燈水情稍緊,已完成整備地下水與伏流水備援設施,隨時可上場因應。
臺南地區2018年12月至今雨量僅1.5毫米,臺南市政府加強抗旱水井整備工作。(圖:臺灣「中央社」/臺南市經濟發展局 提供)
而臺南地區因3個多月降雨量僅1.5毫米,市府已嚴密監控水情,加強抗旱水井整備。
臺南市經發局專門委員徐國清表示,市府已啟動節水措施,包含加強機關學校節水、抗旱水井整備,及開放水資源回收中心回收水取用次級用水。產業用水部分,建議企業強化用水管控,引入高效率低耗水製程,力行製程用水回收再利用。
他說,市府會持續針對用水大戶進行節水診斷輔導,並呼籲各加油站洗車業者、大賣場商圈及店家等廠商共體時艱,一起努力落實節水行動,積極配合執行相關節水措施,因應枯旱風險增加的情勢。
最新資料顯示,新竹寶山寶二水庫蓄水率僅21%、苗慄永和山水庫29%、臺中鯉魚潭水庫32%、德基水庫36%、臺南曾文烏山頭水庫38%。(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