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樹移栽有「三年活不算活,三年死不算死」的說法。
有些銀杏即使死了,它的葉子還能展開,甚至第二年、第三年還能發芽,但是葉子很小,待樹體內的營養消耗光,它才不發葉了,這就是銀杏的「假活」現象。
而有些銀杏樹移栽後第一年不發葉,甚至第二年也不發葉,如果掐破樹皮,會發現皮是新鮮的,枝條也不幹縮,這種樹不一定是死的,可能第三年就能發出葉子來。這種現象又稱為銀杏的「假死」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銀杏樹的根系屬於肉質根系,生根時間相對來說需要的比較長,同時它的根系以及植株中儲存的營養物質相對來說也比較多,由於銀杏樹生長緩慢,每年需要的營養並不多。所以確定銀杏「假死」還是「假活」,不能光看葉,主要應看根。
銀杏大樹栽植,最好在秋季進行。因為銀杏樹屬於肉質根系,受損的根系較難癒合。而在秋天樹體基本停止生長,營養消耗較少,樹根的負荷量相對於其他季節要小很多,更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銀杏樹移栽前,要將坑中灌滿水,待坑中水滲完後,將大樹栽入坑中填實,讓坑中的水返上來滋潤根部。再次澆水宜在坑邊挖引水溝盛滿水,讓水慢慢滲透到銀杏的根部。
千萬不可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銀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乾死的,而是泡死的。因為銀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發不出新根,根系逐漸腐爛。
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高溫季節,可以對樹體噴水。
另外,在栽植時,一般栽植的深度要比原本的深度高出5釐米,並保持樹盤乾淨,利於根系呼吸,這樣更有利於根系的生長。
在銀杏樹完全成活前,要疏花疏果,減輕樹體負載,減少養分消耗,更有利於樹體成活。
由 史丹利技術中心 王二永研究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