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鳳山公園(一期)年底開園 摩崖石刻為省內首例

2021-01-17 閩南網福建

昨日,位於海壇古城對面的鳴鳳山公園(一期工程)已步入項目收尾階段,預計今年12月開園。歷時一年多,這裡即將「舊貌換新顏」,從過去的採石場到如今成為以閩越、唐宋融合變遷文化為主題的「露天歷史博物館」。

石刻上故事、手法不一樣

展示平潭的大融合歷史

鳴鳳山公園位置

平潭市政開發有限公司業主代表鄭晨煒介紹,相比平潭其他公園,架空棧道與牆上石刻是這裡的一大亮點,其中摩崖石刻還是省內公園建設首例。

從正門步入公園,便是樓梯主幹道,入口綠化帶已種滿了仙人掌等綠植,而另外一側則是可容納20~30輛機動車的停車場。向上走可看到架空棧道,兩側原有的樹木大部分被保留,走在其中,仿佛置身叢林之中。

蜿蜒的小棧道伸至遠處的風景,可眺望壇南灣、海壇古城,而形似蝸牛、鯉魚等的奇巖怪石也在公園裡保留下來,掩映樹林其中。「公園內有形似鳳凰的奇巖怪石,當風從中吹過時,有類似鳳鳴的聲音,公園以此為名。」鄭晨煒解釋。

棧道下方是摩崖石刻,巧妙地利用原有採石坑地貌進行美化,展示平潭幾次的大融合歷史,如閩越生活演化、白馬尊王為民除害、唐末入閩遷徙圖、唐宋牧馬圖等多個板塊內容,為公園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可發現石刻不僅故事不一樣,手法也不一樣。它們工藝上以陰刻為主,局部關鍵部位用陽刻手法雕刻,讓畫面的主次關係和層次更加豐富。而石刻下面還建有古代用以祭祀、拜祭神明的祈福臺。

採用生態透水混凝土鋪設

擁有完善配套設施及多種景觀

石刻下的小路縱橫交錯,曲徑通幽,呈輻狀通向園內,配備了相應數量的景觀路燈以及監控設備。

這裡處處有驚喜,小路採用藏藍、水藍色的生態透水混凝土鋪設,不僅色彩層次豐富,更能像「海綿」一樣,對雨水滲透收放自如,一側由天然石材雕琢而成的休閒坐凳已安裝完成。

三角梅等花蕊點綴兩旁,悄然地綻放,不少蝴蝶環繞四周,漫步其中,花朵混合著泥土的芳香撲鼻而來。

公園除了能感受厚重的歷史外,還有兒童迷宮,讓兒童享受穿行其中的樂趣,不遠處還特別配置了公共衛生間。

公園開園後,將是大家業餘休閒之地,帶來的不止是舒適配套和美麗的景觀,更是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林愛玲)

相關焦點

  • 鳴鳳山公園要開園啦!彩色生態路、架空木棧道……
    備受市民關注的鳴鳳山公園日前已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工作將於今年年底前投用兩大主題坑展示平潭大融合歷史作為平潭十大公園之一,牆上石刻是鳴鳳山公園的一大亮點,其中摩崖石刻還是省內公園建設首例。在設計時,公園巧妙利用山體原有的採石坑地貌,並就地取材,將採石坑裡的花崗巖和崖壁,通過石刻和石雕的方式進行美化,展現平潭不同歷史時期的相關人物和故事。
  • 平潭鳴鳳山公園要開園啦!彩色生態路、架空木棧道……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平潭網報導 備受市民關注的鳴鳳山公園日前已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工作,將於今年年底前投用對市民開放。此外,公園內還建設有彩色迷宮,讓兒童享受穿行其中的樂趣,不遠處還特別配置了公共衛生間。舒適配套與美麗景觀,為市民提供了業餘休閒之地,也提供了另一種健康快樂的娛樂方式。
  • 玩樂丨平潭鳴鳳山公園要開園啦!彩色生態路、架空木棧道…
    備受市民關注的鳴鳳山公園日前已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工作將於今年年底前投用對市民開放從正門步入公園,一側巖石上的「鳴鳳山公園」映入眼帘,以木棧道與石梯搭配而成的主通道直通園區,此時,入口綠化帶旁的仙人掌等綠植早已茁壯生長
  • 探秘平潭十大主題公園:鳴鳳山摩崖石刻「真面目」初展露
    近日,記者從鳴鳳山公園一期項目部獲悉,隨著閩越、唐宋兩大主題坑的加快建設,摩崖石刻也逐漸露出「廬山真面目」。究竟都雕刻了哪些內容呢?春秋末,楚滅越國,部分越人遁入福建,並在閩中傳播吳越和中原文化,史稱這個時期的福建土著為「閩越」。
  • 即將正式開園!平潭十大公園之一!架空木棧道+石刻等
    備受市民關注的鳴鳳山公園日前已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工作將於今年年底前投用對市民開放作為平潭十大公園之一,牆上石刻是鳴鳳山公園的一大亮點,其中摩崖石刻還是省內公園建設首例。在設計時,公園巧妙利用山體原有的採石坑地貌,並就地取材,將採石坑裡的花崗巖和崖壁,通過石刻和石雕的方式進行美化,展現平潭不同歷史時期的相關人物和故事。唐宋主題坑和閩越主題坑便是通過這種方式,展現出唐宋、閩越等不同時期與平潭相關的人物和故事,如閩越生活演化、白馬尊王為民除害、唐末入閩遷徙圖、唐宋牧馬圖等多個板塊內容,為公園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 自然為底文化為筆 平潭鳴鳳山公園打造城市「露天博物館」
    「鳴鳳山公園還沒對外開放,但是已經吸引了很多人,經常遇到一些旅遊團想入園觀光遊覽。」平潭鳴鳳山項目負責人施航如是說。作為平潭「十大公園 」建設計劃 之一,鳴鳳山公園的建設情況備受關注,它以「平潭之窗,鳴鳳歸巢」為建設核心,力求展現平潭的歷史文化,打造城市的「露天博物館」。近日,記者走進鳴鳳山公園,感受這座文化與自然相生相融的生態之園。
  • 仙字潭的摩崖石刻是當時福建的土著居民所為
    就在這距水面1米以上、東西約20米左右的石壁範圍內,或分散、或聚集、或獨處,自東向西分布著約10處的摩熊石刻。根據最新的統計,已發現的摩崖石刻個體約有50個以上。這些石刻似畫但過於抽象變形,似字卻又有別於古漢字。這就是近年愈來愈引起專家學者關注和興趣的仙字潭摩崖石刻。因自古以來摩崖石刻人多不識,故當地人稱石刻所在地為「仙字潭」。
  • 貴陽東山公園 竟有這麼多摩崖石刻
    除了小有名氣的黔靈公園和花溪公園,貴陽還有一個地方也有不少摩崖石刻,就是相對來說遊人罕至的東山公園。東山也是一處文物保護單位從棲霞路盡頭的公園大門處沿石階路上山,上行幾十米便可見到第一組四幅摩崖。從右至左依次為「一路福星」「忠孝」「天然奇妙」「雲深處」。「天然奇妙」四個大字,每字1米見方,蒼勁有力,是清代名人皖桐史培書寫的。
  • 蘇州寒山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33處石刻已拓片(圖)
    作為搶救保護工作的第一步,相關部門對已發現的33處寒山摩崖石刻製作了拓片。虎丘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也提出具體保護方案。  無人管理,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蘇州高新區境內,現存大量摩崖石刻,位於寒山嶺的寒山摩崖石刻就是其中較有名氣的一處。  寒山嶺位於天平山北,支硎山西。幾百年前,趙宋王室後裔趙宧光在此買山葬父,守孝終生。
  • 「輕閱讀」有名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不僅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於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 鳳凰山「長徵摩崖石刻」向我們講述……
    不久前,記者接到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陸昌友反映,稱位於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鳳閣」與「醉月山莊」之間岔道旁的一處長徵摩崖石刻,缺乏有效管理。  隨後,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部門也獲悉了此事。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主任佘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對其進行全面清理,並做好周邊環境的日常管理和維護。
  • 由摩崖石刻想到的
    來到這裡才發現,讓人敬仰和尊崇的,除了儒家文化之外,還有另外一部隱於山野,卻又恢宏於世的煌煌巨製——北朝摩崖刻經。   初夏雨後,光風霽月,萬物明淨,我與鄒城市書法協會主席、金文專家殷延祿先生一起來到位於城北的鐵山,拜謁鐵山摩崖石刻。   馮雲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
  • 探秘福壽山摩崖石刻
    福壽山摩崖石刻位於平川區水泉鎮小黃灣村南黃河西岸的紅砂巖崖壁上。石刻分為「捧燈照岸」、「太上混元宗派」、「福壽山初績」三個區域,呈「L」形分布在黃河西岸長50米、高20米的紅砂巖壁上。主要內容分別為《建創修福壽山逍遙宮南北塔募引》、《創修福壽山記》、《購買地契文書》、《修建磨針觀記》。
  • 鐵剎山古蹟摩崖石刻遍體鱗傷 文物「120」火速出診
    ,不僅書法藝術水平較高、其幅面之闊、書體之工、內涵之豐,省內罕見,更從不同程度記載了東北龍門派道教興起及傳布的歷史。四個月前本溪市撥專款,由省拓片專家和市拓片工作者組成鐵剎山摩崖石刻拓片專業工作隊,進行搶救性實地拓片,如此巨大的整體性摩崖石刻拓片工程在全國尚屬首次,目前鐵剎山摩崖石刻拓片預期工程已經圓滿完成。
  • 有人認為摩崖石刻上的這個連體字是「山青海岸,你覺得對不對
    湖南不二門森林公園位於永順縣城南1.5公裡的猛洞河畔, 總面積達5032.03公頃, 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9°47′—109°55′, 北緯28°49′—29°13′, 是猛洞河風景區的北大門
  • 陽華巖摩崖石刻
    洞內有井水溪流,洞壁有摩崖石刻40餘方,清晰可辨認者有38方。這是一處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石窟國寶!石窟最為有價值的是摩崖石刻。其中唐朝大詩人元結的《陽華巖銘並序》,石刻長290釐米,寬93釐米,為此處最大碑刻。其題刻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永州地區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其開創了湘桂兩地自唐後摩崖石刻盛行之風。
  • 雨中遊摩崖石刻,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廈門中山公園魁星山
    趁著小雨天氣涼爽,撐傘徒步走入中山公園的西門。公園西門緊鄰廈門市的口腔醫院,距離廈門的富人別墅區華新路也很近。公園南門園內湖水一眼見底,道路兩旁枝葉繁茂,榕樹伸著它長長的鬍鬚為我們遮風擋雨納涼,亭臺樓閣、石橋錯落有致。
  • 寶塔山摩崖石刻
    讀懂寶塔山,最有力的歷史見證就是寶塔山下的摩崖石刻。寶塔山下,延河之濱,有一整塊的巨型石崖,長約二百多米,高有六、七米,其上布滿了歷代名人摩崖石刻,記載了一段段延安光輝的歷史故事,現在免費供遊客遊覽。 在現存的寶塔山摩崖石刻群中,最典型的兩組就是北宋石刻和紅色革命石刻。
  • 揭秘中國古代的摩崖石刻
    中國古代的摩崖石刻。中國摩崖石刻的集大成者,為敦煌、泰山、武夷山等地。登名山,看摩崖石刻,是其他國家的登山者們所少有的遊覽體驗,而在中國,則是再平常不過了。
  • 甘肅境內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提起刻於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仇靖所書的《西狹頌》,國人莫不嘖嘖稱讚。因為《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而《西狹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至今一字未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