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圖書館、海邊教堂,早已成為秦皇島最新的文藝標籤。
秦皇島海岸靜謐閒適的自然風光,與自帶烏託邦氣質的人文精神,在阿那亞社區薈萃,吸引著天南地北的文藝青年們樂此不疲地前來「打卡」。
如今,在同一片海灘的沙丘之下,又隱匿起一座洞穴式美術館,帶給人無限的想像。
這座充滿先鋒氣質的美術館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打造,OPEN建築事務所李虎、黃文菁主持設計。早在建成之前,這個設計方案就榮獲了德國Iconic設計獎「Best of Best」獎項。
美術館總面積930平方米、擁有7個室內展廳及3個戶外展廳的建築,面朝渤海,仿佛消失於沙丘之下。
一系列形態各異又互相連接的「洞穴」,構成了UCCA沙丘美術館裡豐富的功能,大小各異的展覽空間、活動空間、咖啡廳等,如細胞一般彼此相連。
經過入口隧道和圓頂接待廳後,參觀者可到達展區,透過館內的各個洞口,能看到四時不同的海景。
通往沙丘頂部的螺旋樓梯,則引領觀眾,由洞穴暗處通向視野平臺。
對於設計師而言,這一從內而外打造的洞穴式建築,也是一場對於遠古的回應——
億萬年前,軟體動物就開始以精妙絕倫的幾何結構,由內而外地建造它們的外殼;而洞穴,既是人類最原始的居住形態,也是最早的藝術創作場所。
不僅如此,預計在2019年,一條從美術館延伸出來、直通大海的長棧道將於海面落成。
海水低平回落之時,觀眾可以經此到達海上美術館,完成一次向藝術朝聖的儀式,這兩座美術館也將共同構成一場「海邊的對話」。
此次在阿那亞社區運營沙丘美術館的UCCA,是中國領先的獨立藝術機構。
成立於2007年的UCCA當代藝術中心,位於北京798藝術區核心地帶,每一年。都有超過百萬的參觀者來到這裡,欣賞最具前瞻性的中國當代藝術。
此次UCCA在打造完北京的文化地標之後,將國內第一座分館選擇在離北京最近的海邊,設立一座完全融進美麗自然環境之中、絕妙建築之內的全新美術館。
UCCA沙丘美術館現場圖,攝影:倪楠
目前,主題為「後自然」的展覽正在這裡開展。作為沙丘美術館的開幕首展,展覽囊括了九位/組出生於1942至1988年間,跨越數個代際的藝術家的創作。
這些作品探討人類是如何發現——或者從某種角度來說,如何發明——自然世界的,它們試圖喚起人們對自然的認知記憶。
展覽現已對公眾開放,具體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的10:30-17:00。
觀眾可以在UCCA官網進行購票參觀,學生和阿那亞業主可購買優惠票,憑購票成功的通知簡訊進入阿那亞社區。
當然,也可以先看看下面這個由@ActionMedia帶來的視頻,來決定要不要親自去打個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秦皇島市旅遊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