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兒童醫院凌晨3點收治了一名13歲10月孩子小天(化名)。他是某校初三學生,被父母帶到了醫院時,他面色蒼白、神情恍惚、傻笑面容、譫妄狀態,並伴有四肢乏力、吐字不清等表現。
從家長處了解到,小天吃了40顆暈車藥,急診醫生立即給予催吐、洗胃、補液、利尿等處理後,收治到消化內科病區住院治療。
熊孩子一口氣吃了4盒暈車藥
經詢問,小天的父母說出了事情經過:好奇的小天不知從哪裡得知,吃了「暈車藥」會有非同一般的神奇功效,所以去藥店謊稱家庭要出去旅遊,一次性購買了6盒。
當天晚上,小天一口氣吃完了4盒藥,「效果」果然不同凡響,那感覺就像要飛起來了一樣,他一邊大笑,一邊手舞足蹈的。小天的父母也被驚醒,看到此景嚇了一大跳,進到小天的臥室後又看到一大推散落在地的藥盒,趕緊叫了120救護車送至深圳市兒童醫院急診科。
小天被送到急診科時就像是得了癔症一樣,大哭、大笑,蹦蹦跳跳,嘴裡還念叨著一些遊戲名詞「救我啊,扔雷啊,東南165,開車,扔雷啊……」 。就在洗胃前,小天還在拉著護士在蹦迪自嗨!
小天被收治到消化內科住院治療後,醫生及護士連夜給小天進行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方面的檢查,發現患兒已有輕微的腎臟損害,經過護胃、輸液、促進排洩、利尿以及醫護的悉心照料下,小天的神志狀態逐漸恢復正常,當家長和醫護人員詢問小天時,小天默不作聲,羞愧的低下了頭。
原來,小天由於壓力太大,想著利用什麼辦法緩解壓力,突然他就想起在網上曾看到的一個消息,說吃了「暈車藥」會有著不一般的神奇感受……所以熊孩子就去「實踐」了。
本是救人藥卻成傷人劍
深圳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王煥煥醫生介紹,所謂的鹽酸地芬尼多片,其主要成分為α-α-二苯基-1-哌啶丁醇鹽酸鹽,是常用的抗眩暈類非處方藥。其主要機理為改善椎底動脈供血,調節前庭系統功能,抑制嘔吐中樞,有抗眩暈及鎮吐作用。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多種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眩暈,噁心,嘔吐,如乘車,船,機時的暈動病,成人口服用量為一次1-2片,一日三次,兒童慎用,6個月以下嬰幼兒禁用。這個藥是治病的,不是什麼毒品或者興奮劑,但由於服藥過量,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副作用主要包括心悸、嗜睡、胃腸道不適、幻聽、幻視、定向力障礙、憂鬱、甚至呼吸心跳驟停等。
正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所以被一些「無知少年」當做「興奮」藥物服用,雖然這些副作用只要停藥一段時間就可以消除了,但如果不能及時救治,仍可危機生命,會因為嚴重的精神錯亂發生意外,藥物性肝腎功能損傷,導致肝衰竭、腎衰竭等,所以說這位初三少年是死裡逃生,一點不為過。
除小天外,還有很多濫服藥物尋刺激或者自殺的案例。某文獻報導,19歲的患者張某(化名),因與人爭吵後購買了10瓶鹽酸地芬尼多片(25mg/片,30片/瓶)服用,服藥後1個半小時左右出現昏迷、抽搐、呼吸心跳驟停,經過「洗胃、氣管插管心肺復甦、多次電除顫、血液灌流」等搶救措施後好轉,但服藥後第2天,再次出現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國內還有兒童誤服中毒及成年人大劑量服用致死的報導。首都醫科大學及秦皇島婦幼保健院報導了644例誤服藥物的特點分析,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幼兒時期,1-4歲多見。青春期前後的孩子,濫服藥物多是由於心智不成熟,內心叛逆所致。
孩子誤服了藥物怎麼辦?
近年來,孩子服用藥物導致身心受傷的事情比比皆是,服藥後發生的事情也是讓人心頭一震。
「處於青春期的少年,隨著大腦及身體各器官的發育成熟,生活體驗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織,心裡極不安定,除了生理上的突然變化,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突然變化。」王煥煥醫生說。這時就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耐心的與之交流,避免釀成大錯。
如果在家中發現孩子誤服藥物,家長首先需要冷靜情緒,不要指責打罵孩子,應仔細詢問誤服藥物的過程,重視細小環節,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迅速將毒素排出體外,減少吸收量,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以下為誤服一些類別的藥物處理辦法:
1.錯服了滋補類藥物等副作用很小的藥物,不必特殊處理,只要多喝水,使藥物稀釋,從尿中排出。
2.誤服了劇毒藥、大量避孕藥、安眠藥、具有腐蝕性的藥物等,則應及時送往醫院,切勿耽誤時間。如果情況緊急,來不及馬上送醫院,必須迅速催吐,然後讓孩子喝杯牛奶和蛋清養胃解毒,再迅速送醫院;
3.誤服碘酒,應趕緊改孩子喝米湯,麵糊等澱粉類流質食物,組織機體對碘的吸收。
4.誤服強鹼、強酸類藥物,不易採用催吐法,以免使孩子的食管和咽喉再次受到損害。可先讓其喝冷牛奶、豆漿等。對於誤服強鹼類還可以服用食醋、檸檬水、桔汁等,誤服強酸,則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等以保護胃黏膜。
5.誤服藥物不明時,可使用木炭或饅頭燒成碳研碎加濃茶水灌服,以吸附毒物,起到解毒作用。
6.誤服有機磷農藥:可讓其喝下肥皂水。
【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深兒醫
【作者】 向雨航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