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2020-12-16 同濟大學新聞網

      12月26日,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舉行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啟動會暨揭牌儀式。上海市科委和同濟大學領導、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全國知名口腔醫學院校及生命科學科研院所專家、合作企業董事長、全體理事會成員以及理事單位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會議。

      儀式上,同濟大學副校長葛均波院士致歡迎辭,強調了口腔醫學的重要性,並高度肯定了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新模式。他希望通過工程中心的建立,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將研究成果更好地進行臨床轉化應用,走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新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上海市科委基地處過浩敏處長代表市科委講話,他說:「上海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就是需要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樣的產學研緊密結合體,它們圍繞公共安全、著眼民生,連通創新鏈、產業鏈、產品鏈,更好地造福國家和民眾」。他讚揚工程中心技術指導委員會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專家團隊,希望該中心能在各位專家的幫助下做好頂層設計,堅決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色之路,同時建造一支強大的產學研團隊,並表示「3年建設到期時,我們樂見一個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高水平的牙科產學研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在會上發言,對工程中心產學研醫結合的模式表示充分肯定,認為是口腔醫學領域一種新的創新模式,提出口腔醫學未來應該走「仿生—再生—創生」這條發展道路,鼓勵中心在仿生與再生方面發揮作用,在口腔醫學領域實現突破,並表示期待中心能夠創造新的奇蹟。

      會上,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佐林教授對中心的建設進展和下一步研究方向進行匯報。他說,中心將致力於新型口腔種植體研發及牙髓再生等方面的工作,研製具有生物活性的、更適合中國人的種植體;促進牙髓組織再生,恢復牙齒活力和健康。同時,通過提出和建立種植牙及牙髓再生技術相關的行業標準,進一步帶動行業科學化、規範化發展,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口腔健康水平做出貢獻。

      啟動會上,工程中心技術指導委員會同時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院士擔任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會成員包括三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名全國醫學、生命科學和口腔醫學學科中的領軍人才。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心產學研結合的運作新模式,委員會還聘請前德意志銀行投行亞太區執行主席擔任顧問委員,並邀請中國民族企業的成功代表、國內知名企業威高集團和福隆控股集團作為理事單位加入,共同參與中心建設,為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轉化提供專業指導和支持。

      會上,專家們對中心的建立和產學研結合的運作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就中心定位與研究方向的凝練、中心運行制度的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基礎研究與轉化醫學之間的關係、企業產品開發與工程中心創新研究的有機結合、「產學研」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等方面展開積極討論,提供建設性指導和意見,會場氣氛熱烈。

      據了解,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以牙齒修復和再生新技術及新產品研發推廣為目標而建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年8月獲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項建設,該中心也是本年度上海市支持建設的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唯一一所醫藥領域的工程中心。中心落戶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依託高校的人才優勢和附屬醫院的專業資源,聯合關聯企業,致力於口腔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工作,搭建產、學、研創新平臺,實行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質量檢測控制以及產品推廣和市場開發,探索並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心運作新模式,推進口腔醫學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發展。

相關焦點

  • 專家:未來骨損傷組織工作修復再生有望在臨床規模化運用
    組織工程骨損傷修復再生模式。醫院提供中新網廣州6月15日電 (蔡敏婕 白恬)眾多實驗研究成果已證明組織工程可用於組織再生修復可行,但在臨床應用中卻面臨成本較高、細胞培養時間長等問題。廣州醫科大學再生醫學與3D列印技術轉化研究中心主任張智勇15日稱,臨床轉化成為其團隊現階段的核心工作,「未來5至10年,骨損傷組織工作修復再生有望在臨床規模化推廣」。當發生骨損傷時,運用生物材料修復缺損的組織在臨床上已十分常見,例如顱骨缺了一塊,用合適的生物醫用材料填補修復,這是大多數人對骨損傷修復的認識。
  • 上海海洋大學成立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近日,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主要進行海洋牧場領域相關的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將成為東海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揭牌儀式上,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章守宇對中心做了詳細介紹,他從「歷程回顧、當前形勢、面臨任務、發展目標」四個方面,詳細描述了中心成立的歷史與研究基礎,並規劃了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
  • 我校獲批9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近日,2019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情況公布,全市共有52家中心獲準立項,其中我校共獲批立項9個,立項數居高校首位。上海碳化矽半導體功率器件工程研究中心由我校新組建成立的超越照明研究所牽頭,聯合第三代半導體行業龍頭企業華大半導體共同建設。
  • 上海市區塊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區塊鏈最新資訊 > 正文 上海市區塊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
  •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
    12月10日,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島舉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該中心位於青島市市南區軟體園,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技術轉移轉化區、成果展示及文化交流區、創新服務配套區和生活配套區四大功能區,通過數據驅動的「線上+線下」體系,集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經貿往來於一體,深度融入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大局,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國家打造連結全球創新資源、展示全球先進技術、對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國際化平臺。
  • 上海綠色氟代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滬上高校啟動建設
    (許婧  董國文)上海綠色氟代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日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建設啟動並揭牌。  「上海綠色氟代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們學校推動產學研合作、加強應用創新、服務區域經濟創新的重要舉措,不僅可以加快學校相關製藥科技的成果轉化,培養更多優秀製藥工程專業科技創新人才及管理人才,也將拉動生物製藥、環保健康產業持續高效發展。」柯勤飛介紹,綠色氟代製藥技術是含氟藥物創製研發、工程放大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
  • 中石化石油工程酸性氣技術中心在川揭牌成立
    6月17日,中石化石油工程酸性氣技術中心在四川省德陽市正式揭牌成立。石油工程公司黨委副書記劉汝山到場為中心揭牌並講話。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張百靈與劉汝山一同揭牌。西南石油工程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田平主持會議。
  •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1 星期五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正式啟用。 徐常青 攝中外嘉賓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交流。中外與會嘉賓現場交流。    12月10日,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啟幕。
  • 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本報訊(記者 劉子語) 8月6日,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在雲南騰雲信息產業有限公司、雲南大學同時揭牌成立,並向研究中心理事、專家委員頒發了聘書。揭牌儀式上,還發布了旅遊商品區塊鏈數字身份證等研究成果。
  • 中石化石油工程勝利研發(技術)中心在勝利鑽井院揭牌
    中石化石油工程勝利研發(技術)中心在勝利鑽井院揭牌 2019-12-24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技術!可注射軟骨再生技術有望代替玻尿酸
    &nbsp&nbsp&nbsp&nbsp2018年1月,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全球用組織工程方法造出了人的耳朵,引發世界轟動。近日,這個團隊又對外公布,稱已實現可注射軟骨再生技術,可用於人體組織修復和美容。這種技術可有效避免玻尿酸所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最終有望代替玻尿酸。
  • 深圳創新醫學研究院暨深大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在樂土揭牌
    11月22日,由2019年諾獎得主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領銜的深圳大學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暨深圳創新醫學研究院,正式落戶於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樂土生命科技董事長劉如銀先生、深圳大學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周光前教授、深糧控股總經理胡翔海先生、中金資本劉書亦先生、浦銀國際劉寧寧女士、深圳山東商會執行會長伍柳江先生、深圳唐山商會會長李東存先生等嘉賓共同剪彩,200餘位特邀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並參觀了樂土抗衰老中心門診部、細胞存儲實驗室等設施。
  • 「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揭牌
    2014年9月,在科技部合作司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與UNDP共同設計了中國-加納/中國-尚比亞中非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和經驗分享,加強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項目自執行以來,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
  • 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分中心落戶暨南大學
    5月29日,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分中心落戶暨南大學,該中心將把幹細胞技術轉化為臨床治療,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據專家估計3至5年後,將可研發出幹細胞製品,甚至可以通過幹細胞培育出人體內臟,以解決器官移植的難題。「幹細胞技術目前仍是一項醫學技術,我們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將這項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能夠為病人治病。」
  • 西南交通大學BIM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BIM是什麼?
    西南交通大學BIM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BIM是什麼?9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學BIM(建築信息模型)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同時中心還與臺灣宗升數位有限公司、歐特克(autodesk)軟體(中國)有限公司、與達索系統(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籤署了合作備忘錄。該中心將契合工程業界行業需求,致力於解決政府、業主、設計、施工、運維管理各方面BIM應用關鍵問題,最終為成為國家級BIM重點實驗室和國際知名BIM研究中心而不斷努力。
  • 科學網—上海交大:「人耳鼠」技術真實成熟
    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軟骨」的科研成果經專家鑑定,是真實的 裸鼠背上成功再生「人耳軟骨」是國際公認的事實。1997年,曹誼林在美國哈佛大學時在裸鼠背上成功再生了人耳廓形態軟骨,首次向人們形象地展示了組織工程技術「再生」人體組織修復缺損的可能性。
  • 首屆防水及修復材料與工程技術研討會側記
    而地下工程因其長期受地下水作用,如防水措施不到位,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12月6日,為保證地下工程的防水設計和施工質量,實現防水使用年限與結構壽命等同,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防水及修復材料與工程技術分會主辦,中國矽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分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材料分會、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泥科學與新型建築材料研究院協辦的首屆防水及修復材料工程技術研討會在江蘇南京召開。
  •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啟幕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啟幕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12-10 21:27:18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2月10日,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島啟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這是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
  • 首屆防水及修復材料與工程技術研討會側記
    而地下工程因其長期受地下水作用,如防水措施不到位,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12月6日,為保證地下工程的防水設計和施工質量,實現防水使用年限與結構壽命等同,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防水及修復材料與工程技術分會主辦,中國矽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分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材料分會、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泥科學與新型建築材料研究院協辦的首屆防水及修復材料工程技術研討會在江蘇南京召開。
  • 致力雲南文旅「產學研」融合 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在昆揭牌
    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供圖)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供圖)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供圖)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供圖)8月6日,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下稱「中心」)在雲南騰雲信息產業有限公司、雲南大學同時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