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創新,健康壽命再加10年不是夢。11月22日,由2019年諾獎得主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領銜的深圳大學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暨深圳創新醫學研究院,正式落戶於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
樂土生命科技董事長劉如銀先生、深圳大學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周光前教授、深糧控股總經理胡翔海先生、中金資本劉書亦先生、浦銀國際劉寧寧女士、深圳山東商會執行會長伍柳江先生、深圳唐山商會會長李東存先生等嘉賓共同剪彩,200餘位特邀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並參觀了樂土抗衰老中心門診部、細胞存儲實驗室等設施。
揭牌儀式由樂土生命科技財務長劉書含女士主持。深圳大學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深圳創新醫學研究院院長周光前教授為揭牌儀式做了精彩致辭。他說:人類自古到今都在追求健康長壽。我是一個科學的信仰者,我們工作依據的原理和技術,都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此次揭牌的抗衰老中心依託深圳大學抗衰老與生物治療科研團隊,其中包含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多位國內外院士。中心致力於實現的是抗衰老和延長壽命,尤其是健康壽命,人可以變得更年輕,和衰老相關的疾病可以延緩或避免。我們提出了一個「N+10」計劃,即現在起,就讓我們一同努力,並肩前行,率先實現每個人壽命+10年。
此次揭牌的深圳創新醫學研究院由英國皇家學會和醫學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爵士擔任名譽院長。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系標靶研究所所長,也是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臨床研究主任。2019年,拉特克利夫教授與其他兩位科學家因為共同發現了細胞如何對低氧氣水平(即「缺氧」)進行偵測並響應的關鍵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研究表明,細胞不僅可以感知和適應氧氣濃度變化,而且還能通過識別分子機制來調節基因的活性以應對不同水平的氧氣,這為我們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
最近有研究證明,細胞對氧氣的感知與細胞壽命有直接關係。來自以色列的一支科研團隊在Aging期刊上發表論文,介紹了一項臨床試驗的結果。在給健康老年人連續進行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後,短短三個月,就能顯著停止、甚至逆轉細胞衰老過程。根據兩個關鍵的生物學指標,這些老年人的血細胞變得比實際年齡年輕了很多。
我們希望,在拉特克利夫教授的領導下,研究院能夠在他的科研基礎上,探索新療法,儘快讓「健康壽命+10年」的目標成為現實。
有個有趣的小細節:沃森先生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合作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58年前共同獲得諾獎。而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最初的模版就是英國的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作為該所的臨床研究主任,此次拉特克利夫爵士通過深圳創新醫學研究院,橫跨歐亞大陸,將沃森和克裡克的名字再次聯結了起來。
樂土生命科技董事長劉如銀先生在致辭中說:感謝各位老朋友、新朋友長期以來對樂土的不懈支持。此次在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揭牌的深大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中心,擁有強大的科研背景,不僅僅著眼於有病治病,更致力於運用前沿生命科學技術實現無病防病。2018年,「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先生親臨深圳,選定了今天大家腳下的這土地,建設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2年間多棟建築完工,佔地170畝的中心一期工程初具規模。3000餘位科研和管理人員將會入駐,多條研發管線和產品將穩步推進,為大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抗衰老綜合解決方案。同時中心二期300畝也已開始規劃設計,最終五期工程全部完工後,將形成佔地1170畝的樂土生命科技小鎮。
隨後的活動中,在工作人員帶領下,200多位嘉賓陸續參觀了抗衰老中心門診部、細胞實驗室、療養居室和周邊自然環境,並在中心融合廳參加了午餐會,現場聽取了樂土服務介紹並參加了抽獎活動。多位書法愛好者嘉賓與樂土董事長劉如銀先生暢敘蘭亭,互贈墨寶。
活動結束時,嘉賓中一位來自中國平安的張女士表示:「我在保險行業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對樂土從事的生命科學領域很感興趣,我自己和我的客戶對抗衰老方面都有很大的需求,有存儲自身多種細胞的意願,接下來將進一步了解細胞存儲的相關技術細節,並持續關注樂土在這些領域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