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是黔靈山公園的一張靚麗的名片,部分遊客來此,就是奔猴子來的。但隨著獼猴數量越來越多,也發生了諸如傷人、破壞環境等問題,如何科學解決系列問題,10月13日有關專家給予了「控制種群,科學分流」的建議。
對此,貴陽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作為黔靈山公園的行政主管部門,也希望廣大市民就獼猴的科學管理,提出好的意見或建議。有此意向的市民,請登錄貴陽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官方網站(http://zhxzzfj.guiyang.gov.cn)公眾參與欄目,參與問卷調查。
◎觀點一
贊同將獼猴分流
對於黔靈山公園獼猴的分流,多數市民持贊成觀點。
市民錢軍認為,園內猴子數量太多,破壞公園生態環境,尤其是弘福寺附近的植被已被破壞殆盡。因此,十分贊同將獼猴分流,嚴格控制獼猴數量。捕捉分流後,還應該對剩下的猴子採取節育措施,控制種群數量。
「看猴子的遊客,主要是帶小孩來逛公園的。公園內的猴子多了,愛搶人、撓人,特別是愛抓娃娃和女性。」幾乎每天都去公園健身的徐福強老人說,黔靈山公園是個市內公園,有湖、有森林,空氣也好,他們老年人來公園的目的主要是鍛鍊身體,也希望公園內的猴子數量能夠得到合理的控制,更好地愛護這個人與動物共有的樂園。
◎觀點二
要禁止遊客對動物投食
相對於如何科學管理獼猴的問題,市民張薇建議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措施,禁止遊客對獼猴等動物投食,以及無良主播通過利用獼猴作秀或是賺取流量的行為。
在張薇看來,黔靈山公園的獼猴是貴陽市生態文明的一張「名片」,不僅僅具有普通的遊覽參觀功能,還兼有不可替代的科普教育的作用。雖然有工作人員會對遊客投食的情況進行勸阻,但仍存在遊客私自投食的現象。這既對猴子的健康產生危害,也會給猴子養成壞習慣,見到人們有包就搶。
◎觀點三
要加強人手管理
市民郭女士,前幾年就曾在黔靈山公園裡被獼猴抓傷過。
郭女士告訴記者,獼猴也是會「看人下菜」的。當時,她和男友經過麒麟洞,前面有幾名年輕的男遊客在逗猴子玩。或許是他們的行為導致猴子產生了應激反應,猴子轉過身就朝她抓來。還好抓傷並不嚴重,但此後她有了陰影。再去公園時,只要看見猴子基本就是繞道而行。
「一個公園有了動物,確實可以增加一些景觀效應,但也要注意保護遊客的人身安全。」郭女士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野生動物保護和疫病防控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相關部門能否加強人手,更好地對在園動物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全力確保遊客的人身安全。
「獼猴很可愛,但畢竟是野生動物,屬於靈長類,和人的親緣關係較近,共患疾病多,市民應充分認識到其可能帶來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一位動物保護專家說,人與獼猴的安全距離,至少應保持3米。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湯利丨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