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79
1958年底,我被任命為快艇1大隊大隊長,我的第一願望是希望能在大隊長位置上,多做一些對魚雷快艇建設和發展有益的事。到了這個位置,就有了種海闊天空般的興奮。古語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就像是魚,我就像是鳥,今天有條件展翅高飛了,能不特別興奮嗎?過去一年裡,儘管支隊長、副支隊長都在全力支持,畢竟那是身為參謀長而授予大隊長的指揮權。權力再大,我沒法自主,必須依靠拐棍,必須主動去上下協商。
我所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一種比喻罷了。舊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為的是立威,燒的是普通的平頭百姓,目的只是為升官發財而已。而今我燒三把火,實際上都是燒向自己的,是督促自己沒有退路,必須奮勇向前而已。雖說都是稱為「三把火」,燒的是誰卻大有不同。
我這「三把火」,既不是自吹自擂大造聲勢,更不是裝腔作勢給別人看的。這是我有自信的表示,這又是表達我「攻必成,戰必勝」的決心。
第一把火,自立軍令狀,自強不息。三天後,我和畢誠同志準時赴約。我明白地表態,請支隊給我一年時間,我保證有質、有量完成這批19名艇長的訓練任務。保證這批新艇長一年後,便可擔負戰備任務。張朝忠支隊長聽完我的回報後,當然表示十分高興,但他並未立即表態。我從他的習慣動作中,看出了他的疑慮。他猛然從座椅站了起來,背著手在屋子裡來回不停地踱步,他在思索問題。我知道,他對我的匯報,既有滿意和高興,又對在一年時間完成這麼多新艇長的訓練內容,感到任務過重。既擔心這副重擔會把我壓垮,又擔心新艇長訓練質量是否有保證。
此刻,屋裡就我們四位:張朝忠支隊長、作戰科王銀河科長、再加上我和畢誠政委。王銀河是快艇學校三期畢業學員,他長期從事參謀工作,是快艇6支隊的才子型人物。那時王銀河的話,在支隊長耳朵邊是很有分量的。而我與王銀河之間,說是好友也可,反正我與王銀河之間既很友好,又很隨意。
我認為,王銀河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敢講真話,又很正直,且聰明、能幹、思路很寬,辦事又很認真。他的快艇知識很全面,人又很好學,是位很難得的參謀人才。此時王銀河看出張朝忠支隊長的心思,在一旁提醒支隊長說:「支隊長,是不是先聽聽張逸民同志的實施方案,對支隊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需要支隊幫助的地方?」支隊長於是說:「也好,張逸民,說說你的困難?說說你對支隊有什麼要求?」
我說:「需要支隊領導機關支持和幫助的地方,不僅有,還不少呢。首先,這份新艇長的訓練計劃,必須打破大綱原有的訓練模式。說白了,就是不能完全按照原先的《魚雷艇訓練大綱》程式、方式、方法進行訓練。但這不是不遵照大綱的考核要求。最後由支隊按照大綱的要求,一項一項地進行驗收。希望支隊長和支隊司令部,給我這個機動或者說是個通融的權利。其次,在保障方面,因有19名新艇長訓練,1959年發射操雷的數量將要增加許多,甚至成倍增長。請示支隊長能否給予充分的保證?最後一點,就是19名新艇長訓練完畢,上級機關可能要從1大隊選調人員,希望首長能保證1大隊配齊全部12名新艇長後再行選調。」
支隊長馬上插話:「張逸民,你可不能搞本位主義喲。」他沉思一下後又繼續說:「張逸民,你的這個設想是不是沒給自己留一點迴旋餘地呀?你的設想不錯,很有新意,又很有挑戰性。這樣吧,你的要求我都同意,都答應。你的這個新艇長訓練設想,我也同意。為了保險起見,我再多給你半年時間,到1960年夏季,1大隊開始擔負戰備任務,你以為如何?」
其實,張朝忠支隊長是曉得我張逸民從不說大話的。凡是我答應的事,都能準時完成使命。他這次多給半年時間,是一種緩衝性的留有餘地的考慮。天有不測風雲嘛,要考慮全過程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會冒出來。說這是對我的愛護也行,說這是首長對我工作的一種特殊支持也行,無論如何認識,這多給半年時限是積極的態度。
首長對我的新艇長訓練計劃沒有保留,又給了我半年時間作為機動用,我真的很感謝首長這番好意。於是我向首長表態:「支隊多給的這半年時間,可以作為支隊要求完成時間的一條紅線,保留下來。執行和實施這個設想,仍按一年為限完成對19名新艇長的訓練任務。今天我鄭重向支隊長立下軍令狀:屆時,如完成了新艇長的訓練任務,請首長報告海軍、東海艦隊派工作組到1大隊來,按照《訓練大綱》驗收,成績良好算完成任務,成績優秀算超額完成任務,請首長予以表揚。屆時,我如果沒完成任務,我將向支隊長請辭大隊長的職務。」我這個表態是認真的,負責的,既然幹不好,絕不戀權。
軍令狀得到了首長的首肯。這第一把火,就這樣點燃了起來。我的幾位老戰友,得知我向支隊長自立軍令狀以後,都為我捏一把汗。見到我就說:「張逸民,你瘋了。幹嘛非要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你犯傻啊?」也有的戰友好心地問:「張逸民,你自己將自己逼上絕路,你曉得今後這路有多難嗎?」
其實,今後的路有多難,我知道,並且知道得很清楚。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嘛。今天我將自個兒逼上絕路,並不是為死而是為的更有活力的生。人的天性中,善與惡與生俱來的。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貪婪、懶惰皆存,所以在社會生活裡,少不了紀律的約束,也少不了對貪婪、懶惰的種種限制。我是革命軍人,對自己「嚴」字當頭是件好事,我敢立下軍令狀,說明我很有自信。一句話,在平時的安逸環境中安逸不得,我們這些青壯年時期的軍人,尤其安逸不得。
我之所以將新艇長的訓練時間定為一年,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這就是我們該為領導分憂,該為組織分憂。1958年底,自1大隊解除戰備任務後,有4個快艇大隊的快艇6支隊,就沒有1個大隊再擔負戰備任務。那是應該的嗎?是正常的嗎?這是一種無奈之舉。說實話,我真的心急如焚。
當時支隊的快艇31大隊正處在更換新裝備中,要恢復戰備值班,至少要一年半以上。快艇41大隊,因在福建發生出擊迎戰時全大隊快艇擱淺、觸礁的重大航行事故,還在整頓中。人事變動又很大,要恢復戰鬥力至少也得一年時間。快艇3大隊是剛組建的新大隊,裝備剛接齊,1959年內才能做到「齊裝、滿員、全訓」,怎麼也得一年以上啊。
我從張朝忠支隊長親自打電話,親自向我交待任務時起,就已感覺到了首長的那份急迫的心情,那份對快艇6支隊中無一個大隊擔負戰備任務的不安。我能不奮起為支隊首長分擔這份擔憂嗎?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在一年內,1大隊要快速恢復戰鬥力,迅速擔負起戰備任務。這不僅是1大隊的需要,也是東海艦隊的需要,更是海軍戰備全局的需要。
正當牛軛港將我自立軍令狀當成「閒話」傳播時,這起軍令狀超凡影響力卻凸現了出來。就在春節剛過,新艇長訓練的動員大會期間,新艇長們的積極表現,真令我吃驚不小。我覺得對此該這樣認識,這些新艇長中,絕大部分是志願軍中的基層幹部,首先有極高的戰鬥積極性。而這一點,正是我最喜歡的。他們一聽到在一年內,能完成訓練任務並能出海打仗,個個喜出望外。這正是這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今天新艇長們夢寐以求的期盼啊。
他們現在的年齡,跟我從陸軍調進海軍時極其相似,也就是廿三、四歲。當他們得知我為他們的訓練已向支隊長立下軍令狀時,都異口同聲地說:「大隊長立的軍令狀,就是新艇長立下的軍令狀,我們下定決心,不論有多大的困難,都要拼著命去幹,保證完成訓練任務。」從他們身上,我感到了並非是孤軍作戰,有新艇長們支持,這力量有多大啊!他們讓我看到了1大隊的希望所在。同時,這批新艇長鑽研業務的精神也非常的好,這一點,多像我當年當艇長時的那種勁頭啊。我始終認為,不論是一個人或一個單位,若缺少學習精神,沒有一點求知慾,整天光想著玩、想著跟朋友吃吃喝喝,我敢說,這個人肯定沒出息,這個單位非垮不可。學習是進步的柱石和基礎,沒有學習就不會有進步。
我敢於上任伊始就燃燒起這第一把火,也是我經過長期探索、深思熟慮之後的產物。我本人就是以《魚雷艇訓練大綱》為範本培訓出的魚雷艇長。不僅僅對《大綱》有深入的研究,還對《大綱》有詳盡的體驗。依我的認識與體驗,《訓練大綱》不僅訓練程序死板,而主要訓練重點,也不突出。且什麼是核心技術也不明確。我從當艇長起,就一直琢磨當一名好戰鬥艇長到底需要什麼技術?到底要有多長的訓練時間?若是海軍快艇學校畢業的,到部隊有一年時間的訓練,足能成為一名能打仗的艇長了。這一年時間都幹什麼?我總結出了當艇長必須掌握的要點。
一是駕駛技術。魚雷快艇既快速又有很強的突擊能力,但它又十分脆弱,真有點像紙糊一般弱不經碰。你若有很強的駕馭技術,避免碰撞,那就會讓快艇強上加強,就會成為讓敵人感到膽戰心驚的戰鬥力量。
二是航海技術。我認為,快艇是近海航行的小艇,沒有太多的複雜設備。學會使用雷達,學會使用羅經就足夠了。航行時航線要跑得直、跑得穩,還要跑得心中有數。最核心的就是熟知海區、熟悉海圖、熟悉航路指南。
三是魚雷攻擊技術。魚雷攻擊技術有一點特別重要:魚雷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就是說,只能射擊一次,沒有重複使用的機會。因此必須做到:
1、要佔領最理想的射雷陣位射雷。
2、射雷技術,這是魚雷進攻中最核心技術。魚雷打不中,一切都無從談起。射雷是核心的核心,重點的重點。這一技術的任務首先要弄清是否就是打擊目標。弄清楚了是打擊目標後,還要搞清楚打擊目標哪是頭、哪是尾,是在航還是漂泊。其次是測定射擊諸元,敵向角應該在45度~75度範圍方能射雷。敵艦航速是多少?雷速有明確試驗數據。然後迅速設定在瞄準具上。這時快艇已進入戰鬥航向,寧肯將戰鬥航向拉長,絕不在戰鬥航向不穩定時喊「預備--放」字口令。必須在穩定時喊「預備--放!」的口令。魚雷出管後,仔細看看運動軌跡是否正常,然後再轉舵撤出戰鬥。
從搶佔射雷陣位開始,好比是陸軍步兵連隊的衝鋒出陣。而射雷就是從衝鋒地發起衝鋒。這是刺刀見紅階段。艇長的勇氣表現在這裡,艇長的射雷技巧與勇敢戰鬥的決心要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三大技術,是當魚雷艇長的看家本事。有了這三大技術,不僅當艇長站住腳跟了,且會立於不敗之地。我當艇長時,這三大技術都是部隊最拔尖的佼佼者。大綱要求艇長學會十二方面技術,其實核心全是這三大技術。三大技術是紅花,餘下的九方面技術都是綠葉。要有,但都是陪襯。
我還認為,新艇長的訓練質量好壞,其關鍵在教練艇長身上,只有教練艇長質量高、技術作風要求也高,一招一式都有嚴格要求,嚴格規範,這才能訓練出好艇長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懂得嚴師出高徒的道理。這次,我就是新艇長們的總教練。理論課我親自講,教練艇長我親自選定。選定後,親自培訓教練艇長,親自給教練艇長示範。考慮到我個人精力有限,我讓大隊參謀長王銘擔任副總教練。說實話,王銘參謀長,不僅是我的好助手、好戰友。我與王銘相處三年不僅極為友好愉快,而且各項工作都能齊心協力去拼命幹。說句心裡話,沒有他的全力支持,我非拼垮了不可。
在我寫此回憶錄之時,再冷靜回想,我任大隊長後燃起第一把火時,既覺得這第一把火真的很有玩味的餘地,又覺得這第一把火把舊有的訓練老套套給攪和得七零八落,但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練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