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轎車夢待圓 裝備製造起新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2-17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上海大眾來了,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兩周年之際。

上海大眾來了,帶著新疆人的「轎車製造夢」。

上海大眾來了,填補了新疆乘用車製造領域的空白。

2012年5月28日,一個值得新疆人記住的日子。這一天,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新疆項目舉行籤約儀式。項目預計於2014年底投產,第一期年產能為5萬輛,最終將達到年產能30萬輛的目標。

奠基儀式上,紛紛灑落的泥土,宣告新疆不能生產乘用車已成為歷史,更為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打造西部汽車城的夢想奠基。

烏魯木齊市委副書記、市長吉爾拉·伊沙木丁介紹說,對開發區而言,上海大眾新疆項目的落地,不僅僅是每年數十億元的產值、巨大的稅收貢獻、千餘人的就業,也不僅僅是將吸引眾多上下遊配套企業落戶新疆,而是將直接帶動開發區(頭屯河區)汽車製造業的提質增速,為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產業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

如今,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的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業已經形成工程機械製造、農牧機械製造和汽車製造、風電裝備製造四大類,聚集了眾多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產業規模強大,體系初顯。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區委書記魏毅說,2008年,新疆天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開業奠基之時,發展裝備製造業的思路就破土而出。隨著發展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產業的思路不斷清晰,開發區(頭屯河區)裝備製造業迅猛發展、勢不可擋。

2011年4月20日,三一西北重工產業園項目在開發區(頭屯河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4月26日,陝汽集團年產5萬輛重卡產業基地項目在開發區(頭屯河區)開工奠基;5月13日,東風新疆汽車有限公司總投資6.1億元、年產整車10000輛、改裝車5000輛項目在開發區(頭屯河區)十二師兵地合作區開工奠基。

這些僅僅是開發區(頭屯河區)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業諸多亮色中的一抹。 魏毅描繪了開發區(頭屯河區)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圖景:今年4月底,陝汽在新疆生產的第一輛重卡正式下線;東風汽車9月投產;三一重工10月投產;兩年後,大眾在全球性能最先進、最漂亮頂級的A級轎車將從開發區(頭屯河區)駛向內地、駛向世界!

「十一五」期間,新疆裝備製造業實現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長速度,產業規模達到了300億元以上,佔全疆工業的比重從原來不到1%提升到4%。

未來5年,新疆將形成10大裝備製造基地,並以年均22%的增速,實現裝備製造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成為中國西部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譽滿全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長期以來,農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小農經濟是我國的主要經濟特徵,因此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化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工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主導地位顯著加強。201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高達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個百分點。
  • 河北邯鄲:延伸產業鏈條 加快結構調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雷漢發、通訊員程益聰報導:3月下旬,河北邯鄲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取得新進展,投資50億元的白色家電基地美的邯鄲工業園項目在該市東開發區正式奠基;投資69億元的新興鑄管特種管材生產基地項目在該市冀南裝備製造新城開工建設。
  • 小遊艇消費市場有多大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沈 慧 郭靜原 遊艇產業是海洋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產業。根據世界遊艇行業的發展規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遊艇經濟開始萌芽;當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時,遊艇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對我國而言,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7485美元,廣東、北京、上海等7個省市更是已經進入人均「1萬美元俱樂部」。
  • 科學發展好九連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一個戰士打開筆記本,清晰準確地念出一組1978年和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結合數據暢談了科學理論對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個戰士結合家鄉和自家實際,給大家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暢談了中央按照科學發展觀制定的涉農政策,對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發揮的重大作用。
  • 十年發展 日新月異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新媒體甚至在宏觀經濟的轉型提升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微博營銷和電子商務,生產製造企業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水平;通過與消費者的互動,真正準確地掌握了他們的需求;通過產品設計和品牌推廣拉高了「微笑曲線」的兩端。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新媒體更是「功不可沒」。
  • 良渚新城數字經濟「乘風起舞」
    當前,杭州正奮力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掀起數字經濟新浪潮。今年10月,餘杭吹響「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號角,聚焦「數字餘杭」高質量發展關鍵要素,推動數位技術與產業、生活、治理深度全面融合。作為餘杭五大平臺之一的良渚新城,是拉動餘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之一,肩扛餘杭「中部興盛」的時代擔當,推動數位化轉型迫於眉睫、勢在必行。
  • 經濟日報關注梅山灣新城!
    經濟日報關注梅山灣新城!△11月30日,經濟日報刊登新聞《寧波建設海洋中心城市》,關注梅山灣新城在寧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過程中的核心載體作用。寧波市委常委、北侖區委書記、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梁群告訴記者,北侖區到2025年力爭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700億元,要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北侖必須將各種優勢發揮到極致,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市場,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加快海洋裝備製造、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等各領域發展,優化梅山、北侖港綜合保稅區功能,形成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
  • 範敬宜:一生一世新聞情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老範與新聞有不解之緣,在「最可愛的人」的感召下,1951年大學畢業奔赴白山黑水,進入東北日報,即後來的遼寧日報當記者。然而,命運跌宕起伏,6年後被錯劃成右派,記者生涯中斷20年。「文革」再遭厄運,被下放到遼西最貧困的農村建昌。  建昌10年,對他來說是生命中的浴火重生。
  • 拓展海西物流中心 建設廈門現代新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廈門石油交易中心位於海滄新城中心區,總投資15億元,其中石油交易大廈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近日已動工,2014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  專家介紹到2012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煉油產能將達到7000萬噸/年,而自身需求量僅為1000萬噸,剩餘產品均需外銷。在廈門設立石油交易中心,不僅大大節省物流成本,還能滿足東南亞成品油消費日益增長的需要。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今年2月18日,蘭州軍區某給水團接到赴魯豫兩省抗旱打井命令,600多名官兵和113臺(部)先進野戰給水裝備,在12小時內迅速集結。 隊伍中,有提前結束休假趕回部隊的老兵,有新訓期未滿提前下連的新兵,有準備退休的老工程師,有在家養病的技術骨幹。「集結號」吹響時,他們列隊在軍旗下。隨著寧夏軍區政委王志宏少將一聲令下,給水團官兵千裡機動,緊急奔赴魯豫旱區。
  • 韓國仁川:把握中國發展機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現任市長宋永吉稱,仁川市已為吸引中國投資和遊客做好準備,仁川願意在未來韓中經濟合作中繼續發揮獨特的作用。 打造美緞新城 期待中國投資 仁川擁有韓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松島自由經濟區」,美緞新城就是這個經濟區的一部分。以香港力寶集團為主要開發商的美緞新城位於永宗島上,與仁川市隔跨海大橋遙遙相對,距離仁川國際機場僅10分鐘車程。
  • 發展文化生產力 增強文化軟實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記者在江陰採訪,看到了這座以經濟實力享譽全國的小城文化事業發展的喜人景象:無論是人頭攢動的書香夜市,還是廣受歡迎的文化下鄉;無論是正在崛起的文化創意產業,還是旅遊文化資源整合,無不展現「幸福江陰」對文化的認知、傳承、普及和發展。  正如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所說,經濟實力代表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文化實力反映一個城市的影響力。
  • 各界呼籲理性團結聚焦經濟民生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香港多家報刊、各界人士及民間團體,通過多種方式紛紛向暴力行徑說不,力挺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法履職、嚴正執法,並呼籲社會理性團結,重塑法治環境,聚焦經濟民生發展,共護香港繁榮穩定。 多家香港報紙3日發表評論文章,繼續聲討暴力行徑,呼籲守護法治核心價值,儘快恢復社會秩序。《大公報》發表社評說,7月1日觸目驚心的暴力現場,令所有港人猛醒,香港法治被踐踏。
  • 臺消費者有望用新臺幣付款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目前臺灣玉山銀行及第一銀行已分別與大陸淘寶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合作,但只能讓大陸消費者通過網購購買臺灣的商品;而目前臺灣消費者在淘寶網購買大陸商品付款手續繁雜。為此,臺灣銀行業者積極向主管機關溝通,希望能開放臺灣的銀行擔任代收代付行,處理臺灣消費者在淘寶網上的支付行為,達成「雙向開放」的目標。
  • 兩化融合:求實創新才有深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導讀:今年4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對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
  • 法國: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法國經濟受歐債危機影響疲態盡顯,實體經濟空心化現象突出,社會尤其是青年失業率高企問題嚴重。鑑於此,法國政府在重振實體經濟的同時,亦在大力扶持該產業中的優勢部門,同時加快相關產業的人才儲備培養,為經濟紓困計劃緩解壓力。 根據法國的統計與行業分類標準,服務業有廣義與狹義概念之分,廣義服務業基本與國內的第三產業定義範圍相當,狹義服務業則等同於國內的商品性服務行業。
  • 大韓航空是怎樣扭虧為盈的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編者按 作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航空業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也在逐步恢復增長,其中亞太地區的航空業發展尤為引人注目。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認為,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航空業客運量主要的增長動力。為此,本版對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亞洲航空等航空企業進行系列報導,深入探討其如何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獨具特色的經營方略以及如何應對油價高企等成本因素的上漲,以饗讀者。
  • 加勒高蹺釣魚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7歲的薩曼是村裡的釣魚高手,從十幾歲開始學高蹺釣魚,擔當起養家餬口的擔子。Koggala一帶海灣的珊瑚中長年生活著大量指頭大小的沙丁魚。與眾不同的是,他們的漁竿是沒有魚餌的,運氣好的時候,每分鐘都會有魚兒上鉤。雖然魚常釣常有,但即使在旺季,上鉤的魚兒數量也極為有限,因此漁民們釣魚主要是自己吃。
  • 本報記者 王小聰 龐彩霞 李紅光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經濟結構必須調整,早已成為佛山上下的共識。  調整經濟結構,應該從何入手?是淘汰傳統產業另闢蹊徑,還是開展改造升級,讓傳統產業的老樹開出新花?經過周密調研和論證,佛山市採取了後一種方式。「經濟結構調整必須因地制宜。」
  • 人間大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作為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喬傑院士與兄弟醫院同事到達武漢後,迅速組建起第一個危重症病房,由北醫三院與北大第一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及來自河南的醫護團隊共同承擔醫療救治任務。整個過程只用了30多個小時。這位看上去優雅而溫暖的「女戰士」,被同事稱為掌控全局的「鋼鐵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