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華門景觀石給建文帝改了名
導讀:東華門,明代皇宮宮城的東門,也就是俗稱的內宮的東門。明故宮在明代滅亡後開始衰敗,到現在只剩下午門遺址、西安門、西華門遺址、東華門等不多的幾個遺蹟,並已經分別開闢為遺址公園。
「大明王朝存在了296年?建文皇帝的名字叫做朱允汶?」最近,讀者姚先生和記者取得聯繫,稱東華門遺址公園的景觀石上有兩個貽笑大方的錯誤,需要儘快改正。
東華門四周有景觀石
東華門,明代皇宮宮城的東門,也就是俗稱的內宮的東門。明故宮在明代滅亡後開始衰敗,到現在只剩下午門遺址、西安門、西華門遺址、東華門等不多的幾個遺蹟,並已經分別開闢為遺址公園。
東華門遺址公園,位於中山東路南側,斜對面就是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從公園入口進去,不用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座城門,城門有三孔,下有須彌座,全部用老城磚砌成,部分城磚上還留有清晰的銘文。
記者注意到,東華門四周的地上,有很多塊正方形的景觀石,上面鐫刻著文字,介紹南京歷代,尤其是明代的歷史。「錯誤就在第一塊景觀石上!」姚先生說。
記者看到,第一塊景觀石上鐫刻著:「大明朝歷二百九六年(公元1368-1644年),其中建都南京共五十四年(公元1368-1421)」,「建文惠帝朱允汶」。
大明國存在了296年?
「這裡有兩個明顯的錯誤,第一,大明朝建國276年,而不是296年,1644年減去1368年,就是276年!第二,明建文皇帝,也就是明惠帝,其名字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允汶!」姚先生說。
姚先生告訴記者,這是兩個和明史有關的常識問題。明朝的統治持續了276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這被史學界視為明朝的終結。雖然此後的南明出現了弘光、隆慶、永曆等地方小政權,但都很快覆滅,不能視為明朝的延續。
明朝皇族起名字有規律
而那個朱元璋的孫子、在朱元璋死後繼位的建文皇帝,他的名字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允汶,「對於明史有點稍微了解,就不會犯這個錯誤!」姚先生說。
明史專家告訴記者,明代皇室成員的名字看起來很難記,經常使用非常生僻的字,但背後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朱元璋生前給二十幾個兒子的後代,都定下了輩分用字。雖然各支的輩分用字各不相同,當年同輩之間的名字中必定有一個字偏旁相同(一般是最後一個字),而這偏旁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規律來排列的。
舉例說來,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這幾位都是當了皇帝的,其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規律起的。
姚先生說,建文皇帝是朱元璋太子朱標的兒子,他名字中最後一個字應該是「火」偏旁,而不可能是「水」偏旁,如果知道這個規律,就可能看出建文帝名字的正確寫法是「朱允炆」而非「朱允汶」。「東華門遺址公園位於明故宮遺址範圍內,不遠處是著名的南京博物院,可以說是旅遊區。景觀石上出現如此貽笑大方的錯誤,實在不應該,應該很快改過來!」姚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