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捲軸屏」概念手機亮相「未來科技大會」時,網友們在驚嘆於可伸展屏幕的創造性之餘,也提出了靈魂一問:手機殼怎麼辦?
在手機愈發同質化的今天,每當廠商興奮地發布在形態上的新突破時,總有人會以貼膜、手機殼為武器給大家潑冷水,一時間竟分不出提問的人是煞風景呢還是真的關心能不能戴保護殼。
不管廠商如何想方設法在後蓋上做文章,凱夫拉、竹子、真皮全往上招呼,研發、設計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來的材料,迎接它們的往往是10塊錢3個的手機殼。比如Mate 40 Pro備受好評的的夏日胡楊和秋日胡楊兩款素皮後蓋版,大多數人在誇完其做工精緻、質感良好外,轉頭還是會給它套上保護殼,畢竟這麼好看的後蓋,磕壞了多可惜。
已有商家推出Mate 40 Pro素皮手機殼
所以有人調侃:廠商千辛萬苦給手機減少幾毫米厚度和幾克重量,一個十塊錢的手機殼又讓廠家的努力一夜回到解放前。
給手機戴套這件事,是什麼時候成為主流的?
世界上本沒有手機殼,買iPhone的人多了,就有了手機殼
有關手機殼最早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手機殼的火爆,和智慧型手機的興起密切相關,功能機時代雖然也有手機殼,但存在感並不強,畢竟那時候的手機都是硬得能砸核桃,能擋子彈的狠角色,就算不小心摔散架,撿起來把電池、後蓋裝好,又是好漢一枚。不僅耐操抗造,功能機百花齊放的造型也讓有心造手機殼的廠商無從下手,因為那個時候的功能機是長這樣的:
直到智慧型手機,準確來說,是iPhone的橫空出世,一統手機外觀的同時,也讓手機殼成了一門大生意。
一代iPhone 3.5英寸的大屏(相對那個年代而已)和圓潤優雅的外觀著實好看,卻也格外脆弱,以金屬為主的後蓋極被刮花,金屬邊框在磕碰下也容易留下劃痕,全貼合的玻璃屏幕更是進一步降低了其耐摔性,手機保護殼的生意應運而生。
蘋果為iPhone 4用戶提供免費手機殼改善信號問題
不過受技術和軟體生態的限制,前幾代iPhone並不成熟,手機殼真正成為產業,要從iPhone 4說起。iPhone 4的出現標誌著蘋果和諾基亞兩位手機界新老王者的交替,「天線門事件」也沒有阻擋這款經典手機大賣特賣,蘋果為解決信號問題贈送手機殼的舉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手機殼產業的發展。
後面的劇情大家都很熟悉了,正如下面這張圖所顯示的,自打iPhone問世以來,各家手機長得越來越像,華強北的山寨手機廠倒下了,千千萬萬的手機殼廠商站了起來。
為什麼要給手機戴套?
從理性、客觀的角度來講,就像前面提到的,因為設計和材料原因,智慧型手機的耐摔性遠不如功能機,廠商的設計和工藝水平都在提高,全面屏、曲面屏的使用讓手機的確更像一件藝術品,怎麼看怎麼脆弱,必須加一層保護殼才有安全感。
雖然前面提到廠商在手機後蓋材質上花樣翻新,但玻璃背板仍是主流,這又帶來一個問題:容易手滑。於是戴上保護殼,就成了減少手滑風險的不二之選。就算不小心摔了,也多一層保護。
若要追根溯源,給手機戴套,可能是我們一直以來習慣的延續,不信回爸媽家看看,遙控器、電視機、空調,哪個上面不是罩著一層保護套?給課本包書皮,更是開學前一天的必備功課。有人調侃說「你在華強北挑手機殼,像極了當年爸媽給遙控器戴套的樣子」。
一句話,不戴套爽,戴套安全。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殼起到的作用就不再僅僅是防摔、防滑,還承載了彰顯個性的角色。手機外觀的辨識度越來越低,多姿多彩的手機殼就成了為數不多能讓你的手機區別於他人的元素,價格也是豐儉由人,從9.9包郵的清水殼到19999元的LV手機殼都有,實在不滿意,還可以定製一個。
可以說,現如今,自我表達、突出個性才是手機殼的主要作用,保護手機反而成為順帶的事。
手機殼的生意有多大?
工業與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行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到15.7億,87%的手機用戶會選擇使用手機保護殼或保護套,也就是說,大約有11億個用戶都在使用手機殼。而在NPD GroupInc.de 預測中,到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保護殼的需求量也許將達到13.08億個。
手機市場有多大,手機殼的市場就有多大。一個手機殼可能沒幾塊錢,但當這個市場是10幾億的量級時,價值就很可觀了。就連LV、GUCCI、香奈爾等奢侈品品牌,也爭相推出iPhone手機殼,價格夠買好幾部手機。總之,這年頭品牌做周邊,手機殼幾乎是標配,成本幾塊錢的手機殼,印上了logo立馬身價倍增。
要問手機殼有多賺錢,看看蘋果官網動輒400、500百的手機殼便可略知一二。聽聽做錘子手機破產的老羅是怎麼說的:「你們可能不太清楚手機行業,我有1499的,1799,2299。1499沒什麼利潤,1799微利,但是不如賣背殼和保護套。」
在廠商沒有找到摔不壞、刮不花的屏幕和機身材料前,手機殼還會繼續成為必備品,不對,就算找到了這種材料,只要手機仍是數字世界最核心的入口,人類對手機殼的需求就一直都在。
這倒也拯救了選擇困難症患者,甭管後蓋顏色再多、材質再多,保護殼一戴,誰也不愛。不對,好像只是把手機款式的選擇困難轉移到了手機殼上,這麼一看似乎更難以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