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禁止Google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連接中國香港 背後到底...

2020-12-10 電子發燒友

美國政府禁止Google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連接中國香港 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代潤澤 發表於 2020-04-13 09:00:09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貌似想達到360度無死角的效果。

此前對中興、華為進行令人無語的打壓,最近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操作。

據環球時報報導,4月9日,美國聯邦司法部宣布,中國電信集團美國公司在美國的經營授權,將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與執法的風險。

因此,美國聯邦司法部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出建議,吊銷並終止中國電信集團美國公司在美國提供國際通信服務的授權。

發生在地上的組合拳已經讓許多企業備受牽連,現在居然連海底也不打算放過。

海底光纜的應用受到殃及

據華爾街日報4月9日報導,美國政府準許Google公司啟動連接洛杉磯與中國臺灣的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但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為由,要求該光纜不能與中國香港連通。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項決定凸顯出中美之間越來越緊張的關係。」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司法部於4月8日宣布該決定時表示:「允許美國和中國香港直接連通光纜存在重大風險,有可能嚴重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執法利益。」

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表示,美國選擇中國臺灣作為連接點,主要是認為中國臺灣在美國的控制範圍之內,而連接中國香港會顧慮有中資背景企業的參與。

「中國企業在海底光纜的份額越高,美國的全球監聽計劃就會越來越難實施。」

這樣的想法可以說非常幼稚,如此行徑,著實令人感到無語。這分明是為了遏制而遏制,進而放棄市場的迷惑行為。

這條光纜也有中國企業參與製造

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由Google、Facebook和中國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支持,該項目原計劃在中國香港和美國洛杉磯之間鋪設1.29萬公裡的海底光纜,其建設成本至少3億美元。

該項目承諾,將為太平洋兩岸的投資者提供更快的網絡連接速度,這本來也是一件利民的好事情。

作為建設者之一的中國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是正宗的中國企業,成立於1985年1月,早在1994年1月3日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目前,鵬博士擁有全球員工2.3萬人,覆蓋中國及北美210餘個城市,為1300萬家庭用戶、50萬政企客戶提供服務。

全球迫切需要提升網速

新冠肺炎疫情仍舊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讓員工在家辦公。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此前報導,Facebook、Google、推特、微軟等在加州設有辦事處的公司均指示員工在家辦公。

在家辦公的增多,勢必會要求各大遠程辦公應用提供商克服,用戶短期內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重重問題。

這也意味著,如今全球更迫切需求海底光纜來提升網際網路的傳播效率,而馬上到來的5G時代更需要高速的網際網路。

眾所周知,如今中國在通訊領域飛速發展,而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是全球領跑的主戰場。這個時候遏制中國海底光纜的發展,或將對全球通訊領域的發展造成衝擊。

該光纜項目意義重大

該項目本將是中國香港直接連接美國本土的唯一一條國際海底光纜項目。

該光纜的最初目標,是將美國與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菲律賓連接起來,從而使Google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公司能夠將大量信息從美國的數據中心轉移到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中。

該光纜也將滿足電信運營商、跨國OTT企業、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和大型跨國企業對中國香港至美國及跨太平洋區域高速、低成本、大容量的國際通信帶寬需求。

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可以帶來眾多的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高科技勞動價值。

如今美國拒絕此光纜與中國香港連通,對提升網絡效率的影響是非常負面的,會牽連許多為此光纜服務的企業,並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海底光纜承載大多數數據流量

海底光纜作為當代國際通信的重要手段,是全球信息通信的主要載體。作為網際網路骨幹的海底電纜,約300條就承載了全球99%的數據流量。

海底光纜是用以設立國與國之間的電信傳輸。由於海底光纜是用絕緣外皮包裹的導線束鋪設在海底,海水可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幹擾,所以海底光纜的信噪比較高。

海底光纜通信感受不到時間延遲,並且海底光纜的設計壽命為持續工作25年,而人造衛星一般在10到15年內就會燃料用盡。

Google與Facebook調整了部署

對於美國政府拒絕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與中國香港連通的行為,華爾街日報評論稱,

「這項決定可能會終結中國香港作為美國網際網路光纜首選目的地的主導地位,並危及正在進行的幾個項目,其中包括一條由Facebook公司支持的連接美國洛杉磯和中國香港的光纜,以及一個由Google支持的連接中國香港和美國關島的項目。」

美國政府批准啟用該光纜的條件是,Google應致力於亞洲的互聯站點的多樣化,包括但不僅限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Google和Facebook已於2016年聯手建造了美國加州通往中國香港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以延續矽谷巨頭長期發展的戰略,這條光纜將更好地控制連接Google數據中心的網絡管道。

儘管美國當局拒絕授權Google和Facebook啟用該光纜,但這兩家公司及其中國的投資夥伴仍在繼續建造該光纜,目前已基本完成海底線路及陸地錨測站的建設。

今年1月,Google重新調整了部署,請求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初步允許啟用不涉及中國香港部分的光纜,而美國司法部支持Google的申請。

Google和Facebook在上周再次調整了他們的思路。Facebook支持連接菲律賓支線的建設仍在繼續,這也快速推進了Google的中國臺灣支線。

美國多次遏制中國通訊的發展

路透社表示,美國對中國在處理網絡流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潛在的間諜活動表示擔憂」。

而在去年8月,美國政府的消息人士向環球時報透露,美國對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的中國投資者「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及中國香港的自治狀況「存在擔憂」。

擔憂什麼?無非是美國想進一步遏制中國通訊及中國通訊企業的發展。

美國近年來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企業或涉及中國企業的通信項目。

2012年,美國眾議院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兩家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進入美國系統設備領域;

2016年,美國表示,中興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處以8.92億美元罰款;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管制清單;

2019年5月,美國聯邦通信委會(FCC)拒絕了中國移動進入美國市場的申請;

2020年4月,美國政府將考慮撤銷授予中國電信北美分公司的營業執照。.. 。..

這將美國封鎖中國通訊發展的行為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美間光纜減少百害無一利

4月9日,光纜會科普作者張弛表示,通過海底光纜本身盜取信息的可能性很小,從具體操作上說幾乎不可能,但將光纜中傳遞的信號轉換成信息的運營商,最可能成為洩密源。

如今,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貿易的中轉已經到了瓶頸,目前最主要的是數據流的中轉,而數據流的中轉主要依靠海底光纜,所以海底光纜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區域間合作、經濟發展都有很大促進作用。

跨境數據的流動已經是全球化最重要的一個指標,而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對自身的傷害非常大。

全球經濟體系已經出現了歷史性的變化,全球市場的主體是企業,而交易的產品並不是成品,市場關係的內涵已經不是買和賣那麼簡單,而是供應鏈連接成的複雜網絡。

全球供應鏈網絡讓國家之間、企業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的共同體。如今,科技進步的動力不僅來自創新,也來自市場應用。

例如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將全球的創新、設計、製造、營銷等要素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全球科技發展的鏈條。這一強大的鏈條不屬於某一個國家,而屬於全球。

因此,美國遏制的不是中國通訊的發展,而是全球通訊的發展。中美間光纜越少,數據傳輸效率就會越低,這也會嚴重影響兩國的大數據、雲計算等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和科技巨頭的業務拓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全球網際網路繼續分解為區域網際網路」,美國網際網路技術網站TechCrunch於4月9日報導稱,太平洋光纜項目由於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面臨多年的延誤。

如今,這條造價數億美元,已經建有連接至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部分的光纜早已建好,但至今沒有啟用。

環球時報表示,美國一直強調「國家安全」,事實上,利用通信項目盜取其他國家機密、危害其他國家安全的正是美國。

2013年10月24日,英國衛報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了35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

其中,美國國家安全局可能已經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長達10餘年,而默克爾此前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歐洲最親密的夥伴。

如今川普政府通過「電信小組」的審查程序,在交易結構及其運作流程上「放了一個嚴格的放大鏡」,正如美國網際網路技術網站TechCrunch 所說:「這個安靜的官僚機構挾持了美國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wv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美國政府要求谷歌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谷歌臉書...
    海底光纜的應用受到殃及據華爾街日報4月9日報導,美國政府準許谷歌公司啟動連接洛杉磯與中國臺灣的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但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為由要求該光纜不能與中國香港連通。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項決定凸顯出中美之間越來越緊張的關係。」
  • 美政府要求谷歌: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只連臺灣不連香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報導,美國政府準許谷歌公司啟動連接洛杉磯與臺灣的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但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為由要求該電纜不能與香港連通。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選擇臺灣作為連接點,主要是認為臺灣在其控制範圍內,而連接香港的話會顧慮有中資背景企業參與。「中國企業如果在海底光纜的份額越高,美國的全球監聽計劃就會越來越難實施。」
  • 聲稱有「國家安全隱患」,美政府要求谷歌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只連...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叢超 於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報導,美國政府準許谷歌公司啟動連接洛杉磯與臺灣的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但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為由要求該電纜不能與香港連通。評論稱,「這項決定凸顯出美中之間越來越緊張的關係。」
  • 美國批准谷歌開通與中國臺灣的海底網絡光纜,前提是排除香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官員已批准谷歌公司開通與中國臺灣的高速網際網路連接,前提是與中國香港的連接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出於對美國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該報稱,這一決定凸顯了中美之間越來越緊張的關係。美國司法部在8日的決定中說,與香港之間的直接光纜連接「會嚴重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執法利益,存在很大的風險」。美國國土安全和國防部也支持美國司法部的這一決定。但這些機構敦促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授予谷歌公司母公司Alphabet許可,讓其啟用8000英裡的水下太平洋光纜中連接加利福尼亞州和中國臺灣的部分。
  • 臉書、谷歌參與建造洛杉磯至香港海底光纜
    新華社舊金山10月12日電(記者馬丹)美國臉書、谷歌公司、海底通信技術供應商TE SubCom及香港太平洋光纜數據通訊公司12日宣布,將共同建造連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與香港的太平洋光纜網絡系統(PLCN),這將是兩地間的首條超高速海底光纜。
  • 外媒:美用海底光纜監聽中國 韓國釜山成據點
    據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11月25日援引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的報導稱,新加坡攔截了從印尼發出的大部分電話和網絡信號,而韓國主要負責攔截來自中國的信息。報導稱,10月底,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稱本國國防通信管理局從事秘密間諜活動,參加美國領導的五國情報聯盟,即所謂的「五隻眼」情報聯盟。報導指出,除美國和澳大利亞外,加拿大、英國和紐西蘭也是「五隻眼」情報聯盟的成員。
  • NEC籤署連接香港與關島的海底光纜承建合同
    NEC與RTI Connectivity(以下簡稱RTIC 注1)籤署合同,承建連接中國香港與關島的長達3,900km的大容量海底光纜系統「HK-G(Hong Kong Guam Cable System)」。此海底光纜預計在2020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 美國警告太平洋島國提防華為參與海底光纜建設?外交部回應
    部分內容如下:彭博社記者:路透社援引兩處消息源稱,美國警告太平洋島國警惕華為公司參與海底光纜建設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華為海洋」目前由香港「亨通光電」控股。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
  • 中美海底光纜有多少?超詳匯總
    目前,連接亞太地區與其他市場海纜數量不斷增長,新天域互聯就連接中國與美國的海底光纜進行詳細整理:1. Trans-Pacific Express (TPE) Cable System。TPE由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華電信、Verizon、KT、NTT以及AT&A共同出資5億美元打造,於2008年8月啟用。TPE全程17,000公裡,是直線連接中國與美國的第二條海底光纜,旨在提高兩國之間的工作容量,並為亞洲其他國家及周邊地圖,提供便捷的數據通道。2.
  • 太平洋島國帛琉將新建一條海底光纜
    【電纜網訊】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將資助太平洋島國帛琉建造一條海底光纜,該項目耗資3000萬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71元)。 據日本外務省官員透露,這個項目將把帛琉與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纜連接起來,那條在建海底電纜長約1.5萬公裡,將連接新加坡和美國。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400多條海底光纜系統,海底光纜總長度超過120萬千米。
  • Google關閉Google.cn 正式退出中國 通過香港站提供服務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消息,Google總部宣布穀歌中國正式退出中國。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3:03,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官大衛•德拉蒙德公開發表聲明,再次借黑客攻擊問題指責中國,宣布停止對谷歌中國搜索服務的「過濾審查」,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
  • NEC承建香港-關島海底光纜系統
    2017年1月20日消息,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今日宣布將為負責承建連接香港和關島的海底光纜系統。據介紹,這條連接香港和關島的海底光纜系統HK-G全長大約3900千米,採用100Gbps光纖傳輸技術,設計容量超過48Tbps,計劃於2020年1月投入使用。不僅如此,HK-G海底光纜系統還計劃於連接東南亞與美國的SEA-US海纜系統相連,從而拓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與美國的通訊網絡容量。
  • Google及Facebook海底電纜計劃交新建議,確認放棄連接香港
    Google和Facebook連接美國及中國香港的海底電纜計劃,早前遭美方質疑危害國家安全,據《彭博》報導,兩間公司日前已提交新建議,連接美國及亞洲的「太平洋光纖電纜網絡」( 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PLCN)將改連接中國臺灣及菲律賓,放棄原來連接中國香港的打算
  • 連接阿曼、索馬利蘭、邦特蘭和衣索比亞的新光纜系統「海灣到...
    G2A將是一個新的低延遲光纜系統,目的是讓內容更貼近非洲的最終用戶,並為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提供急需的網際網路容量和全球雲服務及應用。海底光纜部分將從阿曼的塞拉萊連接到索馬利亞的博薩索和索馬利蘭的柏培拉。從塞拉萊開始,一條穿越阿曼的地面光纜將與阿曼電信的全部9條海底光纜(不久將達到12條)連接,其中部分光纜是連接中東與遠東、歐洲及北美的最重要的光纜。
  • MegaFon:香港到法蘭克福的「光速」連接
    MegaFon正在開展一項規模宏大的工程:建設一條橫跨東西方、連接中國到德國的「大陸橋」。這一陸上通信線路除了比海底光纜更加可靠以外,其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無與倫比的便利性,將賦予「端到端」這一概念以全新的涵義。
  • 美國欲吊銷中國通信運營商牌照 中美網際網路訪問或受影響
    6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參議院本周二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美國政府近20年來一直未能對中國電信(美洲)公司、中國聯通(美洲)公司和ComNet(美國)公司3家中國國有控股企業進行足夠監管,並敦促FCC迅速決定是否吊銷這3家中國電信運營商的運營牌照。
  • 《泛太平洋夥伴關係》不但遏制中國 也在遏制網際網路自由
    《泛太平洋(601099)夥伴關係》(TPP)協議被認為是歐巴馬政府亞洲轉移戰略的「旗艦協議」,目的就是在於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勢力增長、在「東協+3」之外構建環太平洋的美國經濟同盟。因TPP協議非常苛刻地限定了自由市場條件,政府很大程度上幹預經濟運作的中國,基本沒機會加入。
  • 印度啟動新一條海底光纜 連接金奈與諸多群島
    日前,印度正式啟用新一代海底光纜「Chennai-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Cable」,該系統位於印度東南部,並由沿海地區延伸至印度其他群島,橫跨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
  • 新加坡Vocus承建澳洲達爾文-提維群島海底光纜
    新加坡Vocus日前獲得海底光纜系統訂單,負責建造一個連接澳洲達爾文和北領地的提維群島之間光纜系統。據悉,該項目將獲得北領地政府提供的850萬美元資金補助,由Vocus負責建造、擁有和運營(BOT模式)。據介紹,Vocus將在西北電纜系統(NWCS)分支和提維群島之間建造一條新的60公里海底電纜。
  • 谷歌獲批連接加州與臺灣1.2萬公里海底光纖,香港以國家安全為由被...
    ,但前期是不能與香港聯接,理由是存在重大安全風險,有可能嚴重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執法利益。據悉,這一決定也得到了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的支持。  目前,這條海底光纖電纜連接至臺灣和香港的部份都已經建造完成,但一直未啟用。FCC擁有對海底光纜營運授權的最終決定權,但通常會交給有國安審查權的其它機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