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聞1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宋書超 攝影報導)煙臺外向型經濟發達,國內外市場潛力巨大,服務外貿經濟發展稅務部門義不容辭。煙臺市稅務部門聚焦「激活政策、再造流程、優化服務、聯動共治」,全面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稅務「大禮包」惠及萬千外貿企業,2020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119億元,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為煙臺外經貿發展增添新動能。
自2019年以來,煙臺市稅務部門以煙臺保稅港區轉型升級綜保區為契機,成立一般納稅人試點政策工作專班,多次專門赴總局、省局請示匯報,與商務、海關等部門密切溝通,按照「用好已有的、借鑑別人的、探索更好的」要求,積極爭取符合外貿企業需求的個性化政策,最終成功爭取在煙臺綜保區探索實行一般納稅人試點政策。
「成為試點企業之後,我們既可以享受一般納稅人的稅收政策,又可以享受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特殊政策。」煙臺利時德拉索系統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長付表示,在成為一般納稅人試點企業後,企業的出口貨物勞務將可以實行免抵退稅政策,預計每年可實現免抵退稅額320萬元左右,可收到出口退稅款210萬元左右。這一政策的試點實施可有效降低企業稅負,便於企業統籌用好國外、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好「兩個市場」,實現雙循環發展。
不僅如此,為更好扶持外貿企業發展,煙臺市稅務部門始終把用好用活各類稅收優惠政策,擺在助力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在全省率先推行稅收專家顧問制度,組建出口退稅、「走出去」企業等7個重點事項應對團隊,賦予「一戶一議」最高監管類別和「容缺辦理」等特色措施,為外貿企業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務。
煙臺高新區稅務局的稅務專家顧問團隊在優化服務措施,加快出口退稅速度的基礎上,採取「輔導團隊+輔導專員」制度幫助企業快速實現「出口轉內銷」,為企業安排專人對接,通過稅收大數據分析,幫助企業尋找潛在的目標客戶,及時發現、協調解決出口企業轉內銷過程中遇到的政策難題和實際困難。「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公司今年的內銷的銷售額已經能夠達到1.5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300多萬元,極大地緩解了我們的銷售壓力,企業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煙臺同德食品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孫佔峰說。
「去年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工作停滯出現問題,唯獨在出口退稅這裡,速度不減反增,這一筆筆退稅款正好用在擴建一個年產12萬噸的豌豆深加工項目上,稅務局著實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緩解了我們公司的壓力。」在看到自己申請的619萬元水電氣退稅到帳後,山東健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張洪國由衷地感嘆道。
為幫助外貿企業更好地享受出口退稅便利化服務,煙臺市稅務部門堅持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精準對位,加快推進位度創新和流程再造,在減事項、降門檻、壓時限、簡流程等方面再提升。在辦稅服務廳推行「預審+分流+輔導」模式改革,涉及出口退稅的業務全部實現「一次辦好」,全市設立自助辦稅廳、智能微廳81處,配備自助辦稅終端447臺,184項涉稅業務包括非居民納稅人外匯支付實現「全程網上辦」「非接觸式」辦稅格局的持續擴大,讓企業足不出戶、隨時隨地即可辦理涉稅業務。同時,聯合商務、海關、外匯等部門,不斷精簡備案信息,擴大出口退(免)稅無紙化申報範圍,目前全市98%的出口企業實現「無紙化」申報,無紙化退稅額佔比達到96%。
同樣受益的還有萊州鴻源臺鉗製造有限公司。據了解,中美貿易戰以來,該企業的出口額和利潤受到巨大衝擊,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而煙臺市稅務部門通過推行減免退稅「先批後審」「批審分離」的審批模式,實現了對出口退稅信用良好的企業退稅款最快8小時到帳,速度為國內最快。企業負責人王緯表示,正是由於這「極速」的退款,才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退稅款到帳太及時了,不僅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盤活了帳面流動資金,還讓我們感受到了稅收政策和稅務部門的支持。」王緯表示,稅務部門貼心的服務,讓企業更有動力和熱情去創新、去研發、去提升出口競爭力,更有信心做大做強。
為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煙臺市稅務部門從防範涉稅風險、保障企業發展出發,實施稅收監管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運用大數據,把工作重點放在打擊出口騙稅等涉稅違法犯罪上,維護經濟稅收秩序;另一方面,審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試行「包容性」「保護性」稅收監管模式。「我們通過實行納稅人無過錯免責制度,明確對22項一般稅收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除涉及重大舉報和高風險事項外,原則上不開展大範圍的入戶清繳檢查,鼓勵一般違法企業自查自糾,實行有風險不放過、無風險不打擾,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煙臺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鄭舒東介紹說。
責任編輯: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