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的勝利,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

2020-12-11 悠然的娛樂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129師、第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在河北山西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繫,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這次戰役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在1940年下半年, 彭德懷指揮 八路軍一二九師和 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20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 河北山西的 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鼓舞了 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繫,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 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 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 太行山,是連接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在 正太鐵路發起,因此開始稱為 正太路戰役。

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0天的戰鬥,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梁、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裡,我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鬥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在這段時間裡,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嶽、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

3個半月中,我敵後軍民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多次,計斃傷日軍二萬多人, 偽軍五千多人;俘日軍280多人、偽軍1.8萬多人;破壞鐵路九百多裡、公路三千裡;破壞橋梁、車站258處;並繳獲了大批武器和軍用 物資。從殲敵(日軍)數字看,八路軍獨自發起的百團大戰不亞於1939年蔣介石部署全國十個戰區71個師發起的對日軍冬季攻勢的戰果,如果加入殲滅偽軍數字,八路軍的戰果還高於國軍全軍在冬季攻勢的殲敵數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軍的政治地位。

彭德懷在自傳中寫到: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 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 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

相關焦點

  • 粉碎了國民黨的誣衊和謠言,「百團大戰」到底該不該打
    由於在百團大戰中日軍受到八路軍的沉重打擊,日軍認識到中國戰場特別是北方戰場仍然是其心腹大患,如果貿然南進將會在後方受到更大打擊。日本陸相東條認為:「不要考慮南方,要確立以中國和北方問題為主的方針」。於是,南進計劃被迫發生逆轉。在這一戲劇性變化中,百團大戰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貢獻。
  • 八路軍總部為什麼沒有公開宣布百團大戰結束的時間?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對日偽軍發起的一次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歷時三個多月,由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在華北地區2500多公裡的戰線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的大規模出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 百團大戰具體戰績如何?俘虜了多少日軍?不得不敬佩英勇的八路軍!
    百團大戰的背景 1940年夏,日本乘德國軍隊在歐洲迅速推進,英、美無力東顧的機會,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加強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討伐,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的後顧之憂。
  • 80年前,恢宏壯闊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百團大戰使得正太鐵路幾乎全部毀掉,這使得日軍往山西運送戰略物資的交通線就沒有了,而且不僅僅是正太鐵路被破壞了,包括井陘煤礦在內的幾座煤礦也無法生產,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因為中國的煤炭是他們重要的戰略資源。這場戰役對日本鬼子來說,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擊。所以,日軍把百團大戰稱為「挖心戰」,還把每年8月20日百團大戰開始的這一天,定為「挖心戰日」。
  • 曾經無比光榮的百團大戰 為什麼後面竟成了批判彭德懷的理由?
    而八路軍和紅四軍在敵後發展根據地,卻被說成是「遊而不擊」「保存實力」,這些謠言導致少部分民眾被迷惑,喪失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必須打一場大勝仗振奮人心。」彭德懷下定了決心。經過一陣討論,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懷、左權聯名籤署的破襲正太鐵路的《戰役預備命令》下發給聶榮臻、賀龍、關向應、劉伯承、鄧小平,並報中央軍委。
  • 百團大戰:並非彭德懷背著軍委擅自發動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為打擊日軍的「囚籠」政策,緩解國內日益嚴峻的抗戰形勢,爭取華北戰局有利的發展,影響全國的抗戰局面,克服國民黨頑固派妥協投降的危險,自1940年8月起指揮華北各地的八路軍(第115師和山東縱隊除外)對華北敵後的主要鐵路、公路交通線(主要目標是正太鐵路)展開了一次全面的大破襲,從而上演了一幕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
  • 【紅色文博系列微劇】百團大戰第四集:掃蕩與反掃蕩
    我是主編王萍,今天帶您繼續回望百團大戰。1940年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反「掃蕩」作戰計劃。據此,各地區軍民展開了反「掃蕩」作戰,百團大戰進入了最為艱苦的第三階段。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大小戰鬥1800多次,消滅日軍兩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摧毀鐵路400多公裡。公路1500多公裡,隧道橋梁炸毀260多處,炸毀火車站37個,繳獲炮50餘門,槍枝5800餘支。同時,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000多人的代價。百團大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日軍開展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正面作戰,在國際國內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
  • 百團大戰的主要內容介紹,百團大戰的影響……
    百團大戰,在後來受到人很多人的懷疑和爭議。認為這次戰爭其實是策略錯誤,發起得過於草率不夠成熟。但是,事實上,這也是由當時的形勢決定的,並非朱德,彭德懷的個人錯誤。因為,所有的勝利都是從失敗的教訓中走過來。日本的兵力戰鬥力,武器都優於生產力水平落後的中國,加上國民黨並不堅定的愛國心,導致在日本實行恐怖統治後,共產黨急於給被圍困的人們帶來希望。
  • 解碼「百團大戰」:粉碎了國民黨的誣衊和謠言
    從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八路軍在河北、山西等廣大地區,發動了一系列以破襲交通線為重點的戰役,因參戰部隊多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期間我軍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之一,然而,在戰後很長時間裡,有人對百團大戰的意義提出質疑甚至批評,認為百團大戰過早地暴露了我軍實力,引發後續的困難局面,是一場錯誤的作戰。那麼,百團大戰是在怎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發生的?到底該不該打?本文試予解讀,權作「一家之言」。
  • 百團大戰| 打破侵華日軍「囚籠政策」的「挖心戰」
    1940年百團大戰後,八路軍在太行山拆除日軍防禦工事。 (徐肖冰攝)1940年5月,世界形勢風雲突變:德國閃擊西歐,擊敗英法聯軍,法國投降,納粹德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戲劇性勝利,氣焰十分囂張。根據地被分割成無數井字形,好似一個個牢籠,妄圖把活躍在華北平原的八路軍禁錮起來。日軍還發動偽軍到處散布八路軍「是搞亂的軍隊」「專打友軍、不打日軍」「遊而不擊、只吃飯不打仗」等眾多謠言,來迷惑當地群眾。身處華北敵後的八路軍正、副總司令朱德、彭德懷及副參謀長左權,對全國的抗戰局勢、尤其是華北的抗戰局勢發展深感不安。
  • 紅色之旅 · 陽泉篇 | 百團大戰紀念館
    紀念館分上、下兩個展廳,展覽分「驚世壯舉,輝煌戰果」、「英雄史詩,宏偉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紀念百團大戰的書畫四大部分,以100多幅珍貴照片、圖片生動地再現了百團大戰的英雄業績。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
  • 百團大戰,這仗到底該不該打
    戰役點評    百團大戰到底該不該打?我軍之所以實施百團大戰,有著深刻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背景。    1940年,中國抗戰進入漫長的相持階段,同一時期歐洲戰局急轉直下,納粹的鐵蹄橫掃歐洲,這大大刺激了日本迅速壓服中國,進而爭奪亞洲、太平洋地區霸權的欲望。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據點為目的的大規模破襲作戰,歷時3個半月。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八路軍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105個團,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 殲滅日偽軍2.5萬,共產黨傷亡1.7萬,百團大戰什麼影響?
    百團大戰一開始就對這些日偽軍據點展開瘋狂攻擊,抓住他們渙散、戰鬥力查的弱點,一鼓作氣,接連拔掉了河北省、山西省境內的大量據點。據不完全統計,共殲滅日偽軍五千多人。共產黨指揮的各個戰鬥團體採取多種戰鬥策略,從交通運輸線、據點、軍火庫等方面對日軍展開進攻。日軍在一開始就嚴重低估了八路軍的能力,所以軍力準備不足,不能適應八路軍變幻莫測的戰鬥策略。
  • 百團大戰期間,閻錫山等國軍將領在此人的要求下派軍隊幫忙
    國民黨敵後抗日遊擊戰是抗戰時期國民黨正面抗戰的一種補充形式,其規模、影響和作用都不能同中共領導的敵後遊擊戰爭同日而語,在其中後期還出現大量製造國共摩擦和叛變投敵的情況。然綜觀其整個歷史,它仍然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牽制了一定的日軍,配合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戰。
  • 誰能橫刀立馬,揭秘百團大戰的前因後果
    這詩是當年百團大戰之後毛主席對於一個人的讚揚。而緣起就在於這百團大戰。為何當時要發動百團大戰呢?我們收穫又損失了什麼?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百團大戰是當時我們在敵人的後方發動的第一次比較具有意義的進攻還有對敵人的掃蕩進行打擊的戰役。聽名字就知道,參加人數眾多。那麼到底有多少人呢?一百零五個團。所以稱得上是百團大戰。
  • 遊百團大戰紀念地
    2020年9月16日,我與戰友一行三人,準備前往陽泉市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地參觀。革命戰士前赴後繼,永垂不朽,這是八路軍的雕像,看起來都英勇無敵。這裡是百團大戰紀念碑, 烈士們英勇的形象栩栩如生!面對兇悍強大的敵人,他們正氣凜然,威武不屈;面對惡劣的戰鬥環境,他們巧妙周旋;憑著革命一定勝利的信念,他們告別了生養他們的故土,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英勇殺敵,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這裡給無數革命烈士建立紀念碑!
  • 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在三個半月的戰鬥中,華北敵後戰場的數十萬軍民,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黃埔師生作為骨幹力量,在百團大戰中表現優異。那麼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
  • 八路軍「遊而不擊」?日本人說出真相:八路搞得我們要自殺!
    只是,網上有些雜音,嘲諷八路軍「遊而不擊」,此前甚至還有人編造出八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的惡毒謊言。歷史真相如何?讀一讀日本人自己寫的史料,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日軍:我先告辭了!抗戰初期,八路軍很難俘虜到日本兵,後者無比兇悍,死戰到底。「百團大戰」之後,越來越多的日本兵當了俘虜。他們不少人被送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本工農學校得到改造,徹底轉變了軍國主義思想,成為堅定的抗日戰士。他們後來把親身經歷寫成了書,今天再讀起來,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得知八路軍勝利的秘密。「1943年6月的一天早上,突然聽到飛機的轟鳴聲,這是日軍來轟炸了。
  • 百團大戰兩軍搏殺,八路軍將領為何救助收養兩名日本小姑娘
    百團大戰兩軍搏殺,八路軍將領為何救助收養兩名日本小姑娘   1940年,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129師、第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在河北山西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