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題目中的那句詩大家都基本上是耳熟能詳的。這詩是當年百團大戰之後毛主席對於一個人的讚揚。而緣起就在於這百團大戰。為何當時要發動百團大戰呢?我們收穫又損失了什麼?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百團大戰是當時我們在敵人的後方發動的第一次比較具有意義的進攻還有對敵人的掃蕩進行打擊的戰役。聽名字就知道,參加人數眾多。那麼到底有多少人呢?一百零五個團。所以稱得上是百團大戰。而這次的戰役對敵人後方的破壞,不僅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也對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戰場起了巨大的幫助作用。那麼,為何在敵後進行這樣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呢?
我們知道,二戰是有三個軸心國還有一個聯盟的。在百團大戰的前夕。德國入侵並佔領丹麥,然後轉向挪威,在那裡把英法聯軍打的潰不成軍。進而由此開展了西歐的徵服路程。隨後荷蘭還有比利時加上法國不約而同的投降了。而英軍在這個時候不得不放棄對於西歐戰略地位。
歐洲戰場的德國順風順水,刺激了日本。畢竟當時他們揚言滅亡中國的計劃並沒有成功。於是加派兵力和戰備進入我國戰場。這個時候日軍企圖以強有力的打擊迫使當時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投降甚至是幫助他們。而這個時候,英法等國也開始答應日本,可以封鎖在中越和中緬的邊境那條運輸線。這條輸運線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只要這條線被封鎖,我們本就為數不多的彈藥和裝備將要減少大概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少了一半!
再加上日軍在國內的掃蕩還有正面戰場上的壓力,彭德懷還有劉伯承,鄧小平,左權等人去當時的八路軍總部與聶榮臻開始商討此事。眾人認為當時的正太鐵路是一個十分要害的運輸線。恰逢一九四零年五月一日,日軍開始展開了棗宜會戰。這場戰役是自從武漢會戰以來的規模最大,最為殘酷的會戰。在廣東,日本也發起了良口會戰。全面戰線的展開對於我國的經濟還有軍事壓力空前巨大。
為了解決這樣的壓力,八路軍總部的老總們商討後決定把前不久商討的對於正太線路的打擊展開實際的行動。於是發起了百團大戰。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戰果。
有多豐碩呢?首先在敵後,不僅對於日偽進行了強有力的打擊之外,還讓很多當時的國人振奮了起來。我們有軍隊,我們可以打勝仗!然後對於正面戰場的壓力驟然減少,全國的局勢開始好轉起來。日本人掉轉頭開始對八路軍進行圍追堵截,對於正面戰場的國軍,倒是減輕了許多的壓力。
當時消滅了兩萬多的日軍,近兩萬的偽軍還有拔掉了當時近三千個據點,可謂是成果斐然。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筆糊塗帳。我覺得一點都不糊塗。因為在百團大戰之後,大家也都清楚。日軍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如果沒有打痛日軍,他們會狗急跳牆嗎?顯然不會。所以成果還是很顯著的。不過在後來的日本報復中又有很多戰士犧牲。致敬。你認為,百團大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