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吾爾族和回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
回族和維吾爾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這兩個民族給人的感受卻有很大差別。首先從人種屬性來看,維吾爾族具有顯著的歐羅巴人種特徵,而回族人險些和漢族人長相無異。這就牽扯涉及到兩個民族的起源問題了。
在歷史上,人們為了區分內地的回民與新疆地區的維族,一般把新疆的維族和來華的阿拉伯與波斯穆斯林稱之為「纏回」,即纏著頭巾的回教徒,把內地的回民稱之為「漢回」,所謂「漢回」就是信奉了回教的漢族。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用,它是在7世紀初阿拉伯各部氏族制度瓦解的過程中,由穆罕默德創立的一種宗教。由阿拉伯商人至遲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即傳入我國。我國回族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屬於遜尼派,遜尼派自稱正統派,是伊斯蘭教教徒最多的一個派別。
維吾爾族的祖先是匈奴-突厥人,眾所周知,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為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繫,共同對付匈奴。張騫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區對西域的了解,密切了兩地之間政治、經濟聯繫,擴大了漢朝在西域諸地的政治影響,為漢朝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
回族的民族組成要比維吾爾龐大許多,主要來自於蒙古雄師中的色目人,也就是昔人常說的「回回人」。「回回」是古代中原人對中亞、西亞各民族的統稱。蒙古西徵後,大量色目人加入蒙古雄師之中,並立下汗馬勞績,因而成為元朝的第二大貴族階級。因為享受種種政治權利,阿拉伯等地商人不停來到中原,又加之為元朝鎮守各地的多為色目武士,所以才有了「元時回回遍天下」的說法。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後,勉勵色目人迎娶漢族新娘。長時間的回漢通婚使得兩個民族在外貌上險些沒有任何區別。
並且他們的語言不同,維吾爾族用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語言,即維吾爾語,回族一般使用漢語,部分時候使用阿拉伯語,宗教用語方面,一些伊斯蘭教專用詞彙,維吾爾族用波斯語,回族用阿拉伯語。舉個例子回族把真主叫做安拉(阿拉伯語),維吾爾族叫胡達(波斯語)。節日方面維吾爾族重視古爾邦節,回族更重視開齋節。現在的回族之所以與漢族沒太大分別,是因為後來的混血造成的,因為回回本來是軍隊,轉戰各地,造成各地分散分布,而沒有像維族集中居住,因此分散各地的回族與漢族不斷通婚才造成現在的回族大部分漢化,其實較純的回族,他們的皮膚往往比漢族白(我認識的都如此),這就是其血液裡混有東歐,中亞血統的遺傳證據之一。最早的回回軍漢人比率是非常非常低的,與漢人更是兩碼事。
總的來說,回族與維吾爾族同屬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內地回民也經常去新疆深造學經,雙方恆久保持密切交流。兩者之間的差別主要是所處情況所致,任何事物都是在於周圍情況的相互影響中生長的,正如季羨林先生說的那樣:「沒有文化交流,就沒有人類文化史,文化交流是人類文化生長的動力。」
維吾爾族和回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