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口位於建湖縣西南部,是國家溼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大自然以其無限匠心讓這裡神奇得讓人驚嘆!千百年來,九龍口有著說不完的傳說。從九龍鬥惡蟒、大禹治水、神奇的沉浮島到抗日傳奇故事,多少膾 炙人口的歷史神話流傳至今。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個關於九龍口的故事。
(一)九龍鬥惡蟒的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當地有一條黑蟒興風作浪,荼毒生靈,令周圍百姓們叫苦不迭。東海龍王聞訊後,遂派了他的九個兒子來降服黑蟒,龍子抱著為民除害的信念,與黑蟒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青龍與黑蟒同歸於盡。現在的九條河據說就是九條青龍與黑蟒搏鬥時留下的痕溝,在九條河道匯集的地方冒出了一個大土墩,當地人們為了感謝青龍的除害之恩,稱這裡為龍珠島,並修了一座龍王廟,香火極盛,可惜毀於戰火。這個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也最為群眾所認可。
(二)魏徵斬老龍的故事。古射陽河上遊有一條涇河。涇河南地勢高,常年乾旱,涇河北地勢窪,澇災不斷。傳說中,魏徵當年擺攤算卦,給一個打魚的每天算一卦,打漁的只要按照魏徵指定的線路下網,準能滿載而歸。這引起了涇河老龍的恐慌,生怕魏徵殺盡涇河水族,老龍就化為人身去刁難魏徵。魏徵看破了老龍身份,便與他打賭,說玉帝將會降旨讓他下幾尺幾寸雨,如果沒有這回事,魏徵願賭服輸,捲起卦席走人。老龍故意下錯時間和降雨量,於是被玉帝降罪將龍王斬首。老龍被斬首後,玉帝又重派九條小青龍前來涇河北鎮守射陽湖,這條龍化作九條清水河,從不同方位蜿蜒而來,日日夜夜守望著這片溼地,行風布雨,造福一方。九龍口就是九條小青龍交匯於此而得名。這個傳說之所以也被認可而非空穴來風,是因為射陽湖上遊淮安的涇口一來,歷來被民間認為是涇河龍王棲身之地。
(三)南宋左丞相陸秀夫的故事。公元1279年,元軍攻破廣東厓山,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負帝投海殉國。陸秀夫的死訊傳至家鄉建陽鎮,百姓們悲痛不已,深深懷念陸公精忠報國之壯舉,決定辦一場隆重的祭奠儀式。在選擇何處祭奠時,百姓犯難了,到厓山祭奠吧,路途遙遠,在長建裡(今建湖縣建陽鎮)祭奠吧,又缺少丞相蹈海時的水環境。最後,百姓們決定找一處水蕩地區祭奠,於是,就在八八六十四個蕩灘裡找開了,一直找到沙家莊西頭的九河口,就是今天建湖縣九龍口鎮小沙莊,這裡有九條河像遊龍一樣通向四面九方,眾鄉親就選擇了附近類似海邊的九河口,在這個島上為宋帝建立了龍祠。也是在那個年代,為紀念宋帝,不忘陸忠烈公,就把九河口更名為「九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