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九龍口,九龍鬥惡蟒、魏徵斬老龍、南宋左丞相陸秀夫

2021-01-11 我愛大鹽城

九龍口位於建湖縣西南部,是國家溼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大自然以其無限匠心讓這裡神奇得讓人驚嘆!千百年來,九龍口有著說不完的傳說。從九龍鬥惡蟒、大禹治水、神奇的沉浮島到抗日傳奇故事,多少膾 炙人口的歷史神話流傳至今。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個關於九龍口的故事。

(一)九龍鬥惡蟒的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當地有一條黑蟒興風作浪,荼毒生靈,令周圍百姓們叫苦不迭。東海龍王聞訊後,遂派了他的九個兒子來降服黑蟒,龍子抱著為民除害的信念,與黑蟒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青龍與黑蟒同歸於盡。現在的九條河據說就是九條青龍與黑蟒搏鬥時留下的痕溝,在九條河道匯集的地方冒出了一個大土墩,當地人們為了感謝青龍的除害之恩,稱這裡為龍珠島,並修了一座龍王廟,香火極盛,可惜毀於戰火。這個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也最為群眾所認可。

(二)魏徵斬老龍的故事。古射陽河上遊有一條涇河。涇河南地勢高,常年乾旱,涇河北地勢窪,澇災不斷。傳說中,魏徵當年擺攤算卦,給一個打魚的每天算一卦,打漁的只要按照魏徵指定的線路下網,準能滿載而歸。這引起了涇河老龍的恐慌,生怕魏徵殺盡涇河水族,老龍就化為人身去刁難魏徵。魏徵看破了老龍身份,便與他打賭,說玉帝將會降旨讓他下幾尺幾寸雨,如果沒有這回事,魏徵願賭服輸,捲起卦席走人。老龍故意下錯時間和降雨量,於是被玉帝降罪將龍王斬首。老龍被斬首後,玉帝又重派九條小青龍前來涇河北鎮守射陽湖,這條龍化作九條清水河,從不同方位蜿蜒而來,日日夜夜守望著這片溼地,行風布雨,造福一方。九龍口就是九條小青龍交匯於此而得名。這個傳說之所以也被認可而非空穴來風,是因為射陽湖上遊淮安的涇口一來,歷來被民間認為是涇河龍王棲身之地。

(三)南宋左丞相陸秀夫的故事。公元1279年,元軍攻破廣東厓山,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負帝投海殉國。陸秀夫的死訊傳至家鄉建陽鎮,百姓們悲痛不已,深深懷念陸公精忠報國之壯舉,決定辦一場隆重的祭奠儀式。在選擇何處祭奠時,百姓犯難了,到厓山祭奠吧,路途遙遠,在長建裡(今建湖縣建陽鎮)祭奠吧,又缺少丞相蹈海時的水環境。最後,百姓們決定找一處水蕩地區祭奠,於是,就在八八六十四個蕩灘裡找開了,一直找到沙家莊西頭的九河口,就是今天建湖縣九龍口鎮小沙莊,這裡有九條河像遊龍一樣通向四面九方,眾鄉親就選擇了附近類似海邊的九河口,在這個島上為宋帝建立了龍祠。也是在那個年代,為紀念宋帝,不忘陸忠烈公,就把九河口更名為「九龍口」。

相關焦點

  • 陸秀夫與潮汕的不解緣
    文天祥入潮兩個多月是家喻戶曉的事實,而陸秀夫護駕宋帝昺是否在潮汕短暫停留過,卻爭議不斷,但桑浦山龍泉巖、南澳宋井、饒平海山小島都有言之鑿鑿的古蹟以及口口相傳的故事。  陸秀夫,字君實,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陽縣建陽鎮)人。1278年10月,文天祥再次聚集殘部義兵,輾轉進入潮陽,準備在此建立抗元根據地,迎接以左丞相陸秀夫為首護駕的帝舟進入潮陽。
  • 建湖九龍口風光片亮相央視一套《大美中國》欄目
    中國江蘇網8月7日鹽城訊 8月4日,鹽城建湖九龍口風光片亮相央視主題宣傳新媒體平臺「1號線上」,8月7日又成功在央視一套《大美中國》欄目播出。  建湖九龍口是古潟湖原生態溼地,遺存的地質地貌全國罕見,具有很高的學術及科研價值。
  • 建湖九龍口景區成功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月15日,江蘇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2018年第1號公告,公布鹽城市九龍口景區成功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九龍口地處古射陽湖腹部,是全國罕見、保護完好的生態溼地,面積7000公頃,九條自然河道輻射狀匯聚一小島,而呈九龍戲珠的獨特景觀。
  • 名家走進九龍口|走建湖
    走建湖之前目標不是建湖,而是九龍口。「九龍口」的名稱雄奇大氣,可我一直不知在什麼地方?向鹽城人曹文軒先生打聽,他平靜地告訴我:「一片原始的蘆葦蕩。屬於建湖。」九龍口屬建湖縣的沙溪鎮,建湖縣屬江蘇鹽城地區。鹽城我走過,寫過當地的一系列美食,從魚湯麵、板橋肉到八大碗,但建湖還真的被忽略了,因此江蘇作協邀請我參加「九龍口筆會」時,便興衝衝地答應下來。
  • 南宋並未亡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國家!
    它是由南宋大臣左丞相陸秀夫的兒子陸自立建立的!1279年宋將張世傑率領宋朝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進行最後的決戰。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最終張世傑率領的宋軍大敗,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義士追隨其後,十萬軍民拒不投降蹈海殉國,以生命書寫千古正氣悲歌。這就是「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來源!
  • 南宋遺民,在海外建立的華人國家——順塔國
    1279年,崖山海戰爆發,南宋軍隊戰敗,無奈之下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幼帝跳海殉國,南宋自此滅亡。後來有人在網上說南宋航海業發達,為何不帶領南宋軍民移民海外,比如臺灣、呂宋等地。其實的確有南宋的遺民逃到了南洋群島,建立了海外華人國家——順塔國。
  • 魏徵夢斬涇河龍與巨蟒渡劫
    《西遊記》中有魏徵夢斬涇河龍的故事,民間有巨蟒渡劫的傳說,這兩者之間有沒有內在的聯繫? 魏徵夢斬涇河龍是因為涇河龍王不想讓袁守誠算卦把河中魚的位置告訴漁人張稍,於是變作秀士和袁守誠打賭。袁守誠說:「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涇河龍王說:「此言不可戲。如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謝課金五十兩;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去你的招牌,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感眾。」
  • 六祖大師降服毒龍、丞相魏徵刀斬小白龍的故事(宣化上人)
    海裡的龍,是住居在龍宮裡,龍宮就在海裡邊;海裡邊的龍王,是做魚鱉蝦蟹的首領。又有降雨的龍王,又有守藏的龍。守甚麼藏呢?就是所藏的寶貝,或者有甚麼人,把很多值錢的寶貝東西埋到地裡邊;因為它太值錢了,把這個龍的貪心也就給引起來了,這個龍就跑到那地方去看著這珠寶,這是「藏龍」。這個龍,在古來很多很多的;不過現在一般人說沒有看見,就認為沒有龍,其實龍是很多的!
  • 地名故事| 南宋末代小皇帝,在古代深圳留下了什麼(音頻)
    還有坪山的「對面喊村」、龍華的「大腦殼山」,這些奇怪的地名,都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一周一次,請守候音頻節目《地名故事》。【本期內容】在中國歷史上,南宋雖然是偏安一方的小朝廷,但是在金國被蒙古消滅後長達五十年間依然屹立不倒,這段歷史非常讓人好奇。
  • 魏徵夢斬龍王,看似跟取經不相關,卻是大有文章!
    神算子說將監斬你的是人曹官魏徵,而這魏徵是唐王李世民的頂頭上司,所以讓龍王去找李世民求情。龍王也是這麼照辦的,可世事難料,這李世民也是想幫助龍王,可誰曾想這魏徵居然來了夢斬龍王這一出。這裡不禁就會想,龍王違反天庭的聖旨,為何會讓人間的魏徵監斬呢?神算子那麼神,為何沒有算出魏徵會夢斬龍王的招數,還要拖李世民下水呢?
  • 陸秀夫殉國紀念日 大學生陸公祠祭祀海國孤忠
    3月25日是二月初六,也是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陸秀夫背著宋帝趙昺赴海殉國的日子。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國色今人漢服社成員們為銘記歷史、追尋中國傳統文化,在市區陸公祠古法祭祀這位愛國先賢。祭祀儀式很莊重「今天我一大早就來開門了,要是平時,陸公祠的開門時間是8點20。」
  • 那個背著皇帝跳海的人,被世人銘記了740年|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在南宋流亡朝廷最應該同心戮力的時候,陸秀夫仍難擺脫大宋言官的悠悠眾口。關於這次貶謫,史書已難找到確切的記載,我們只知道陸秀夫得罪了左丞相陳宜中。
  • 江蘇鹽城九龍口,裡下河明珠,湖光水色,到底有多美?
    在江蘇,被譽為「東方溼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的美麗鹽城有這麼一處景觀,有玄幻奪目的神話傳說,令人好奇,有美麗動人的湖光水色,令人嚮往,那處迷人的地方就是有著「裡下河明珠」的九龍口。九龍口位於鹽城建湖縣蔣營鎮西南部,處於射陽湖腹部,由蜆河、林上河、錢溝河、安豐 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澗河、城河等九條自然河道匯集而成,就像九條龍,九龍戲珠,曼妙無限,故名"九龍口"。
  • 陸秀夫的背影
    可是那些石刻鮮有提及陸秀夫其人其事,讓人不能不心生遺憾。我也是在秀嶼工作十多年以後才偶然知道這裡竟然還藏有一處陸秀夫的衣冠冢,遺憾之餘,又多出了許多茫然。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十九歲考取進士,深得李庭芝賞識和器重。可是很快的,元軍的鐵蹄就踏碎了南宋讀書人的心。
  • 南宋的最後皇宮——林浦平山
    宋德二年(1276年2月4日),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天的杭州),5歲的宋恭帝和太皇太后謝道清被俘,南宋大勢已去。在眾臣的勸說下,幼小的宋恭帝趙㬎在臨安皇城裡舉行了受降儀式,宣布正式退位。但是,南宋殘餘勢力在陸秀夫、張世傑等重臣擁立下,以「益王」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趙昺為副元帥,率南宋軍民南移,圖謀再度中興。正副統帥在南宋數十萬將士的擁戴下,一路南逃,從水路在林浦邵岐渡登陸,進入福州南臺島駐蹕。福州南臺島,面積142平方公裡,為閩江中第一大島嶼。
  • 九龍口景區位於江蘇鹽城和淮安、揚州結合部,九龍戲珠,神奇壯觀
    江蘇省不僅經濟實力比較強悍,生態環境保護的也非常到位,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今天來介紹江蘇境內有一個被譽為「九龍戲珠」的景區,就叫九龍口景區。九龍口景區之所以叫「九龍口」,是因為景區由九條自然河道匯集而成,分別是蜆河、林上河、錢溝河、安豐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澗河、城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