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北方的寒夜裡大雪紛飛、霧霾四起。
梯面紅山村
赤坭藍田村
沒錯,上面就是我們花都梯面紅山村和赤坭藍田村,時值隆冬,卻是一片春意盎然,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長勢良好,再過一個多月,也就是3月份,這裡將有成片的油菜花海等著遊客的到來!
早在2008年,花都區就以梯面紅山村為試點,開啟鄉村遊模式。在不斷完善村裡的旅遊設施的同時,通過在閒置的農田上大量種植油菜花,一舉打響了花都鄉村遊名聲。
此後的幾年,花都區緊緊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地處廣州大都市周邊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示範點。
其中,
炭步鎮塱頭村被評為國家第六批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3A景區,
花山鎮洛場村利用華僑多、碉樓多的優勢,引進「花山小鎮」國際藝術村項目,探索文化創意產業與歷史傳統保護相結合的農村改造發展新路子。
花東港頭村,農村特色旅遊項目與「美麗鄉村」建設互促共進,成了撬動旅遊經濟的有力引擎。
赤坭藍田村,去年首次嘗試種植油菜花,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的效果,花開期間,遊客如鯽。
而作為花都區第一個吃鄉村遊這個「螃蟹」的紅山村,更是風光無限。從2009年至今,油菜花節在紅山村已舉辦了多屆,一屆比一屆火爆。2014年,僅過年期間和油菜花節期間,已經有超過20萬遊客到紅山村觀光。每天都有上萬人前來觀花吃客家飯,特別是周末,汽車連起的車龍長達十餘公裡。
除了紅山、洛場、港頭村,還有更多的村莊在美麗鄉村建設大潮中華麗轉身。這些村落以自己獨特的魅力,與鄉村旅遊、民生改善有機結合,顯示出強勁的活力。
這幾年,花都區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一方面順應了城鄉居民休閒消費高漲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美化了鄉村,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有效拓展了農民就業增收空間,致富了農民。從2009年開始,花都農村人均純收入連續6年高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
鄉村遊已在花都區遍地開花蓬勃興起,但作為一個產業來說還遠談不上成熟,還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鄉村旅遊產業結構不夠優化,沒有形成影響力較大的品牌,「遊」的項目也比較單一,僅限於觀光型旅遊,季節性差異大。此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相對滯後,還有待進一步改善,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和周邊的清遠、從化等鄉村遊發展相對較為迅速的地區相比,花都鄉村遊發展明顯還需要下一番苦功。
炭步塱頭村
「在鄉村遊強敵環伺的背景下,花都鄉村遊如何突圍?」
「鄉村是花都的一個重要旅遊資源。對花都來說,發展鄉村旅遊既是一種方向,也是一種責任。」花都區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認為,農民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鄉村旅遊是一個讓他們足不出村就能勞動致富的工程,通過發展鄉村遊,讓他們一起享受花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那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而且,發展鄉村遊能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的建設中。該負責人認為,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要把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結合起來,加強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和引導,加大對鄉村旅遊的扶持力度,讓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每個村民的自覺行動。
節慶帶旺山村農家樂餐飲消費
他表示,今後將重點支持鄉村民宿的發展,讓民宿成為花都鄉村旅遊的新支點。依託像紅山村、塱頭村和洛場村等一些美麗鄉村,開發一些中高端的民宿,讓外地旅客多一個留在花都的理由。未來的花都,特色民宿將成為旅遊的新亮點,成為外地遊客不得不來的原因。另外,在鄉村旅遊發展上,重視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完善旅遊廁所、休憩點和鄉間道路等設施,多栽樹栽花,美化鄉村環境,深入挖掘本土鄉村民俗,增加農耕體驗項目,豐富鄉村旅遊元素,統籌鄉村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讓遊客有更好的旅遊體驗。
洛場村花山小鎮國際藝術村
發展鄉村遊和美麗鄉村建設相輔相成。在花都區相關部門新一年的工作計劃裡,明確提出,將以「十三五」規劃為契機,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全區整體功能片區規劃,把全區作為一個大鄉村來規劃,與花都區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等的對接,編制各試點村和重點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的方式,大力推進梯面美麗鄉村示範鎮建設,在近年完成20平方公裡的炭步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示範園、花東流溪河沿岸生態文化旅遊區和花山山前旅遊大道沿線村生態觀光旅遊等四個區級美麗鄉村示範片區的規劃,為下一步有序發展我區觀光休閒美麗鄉村生態遊打下基礎。
梯面農家樂
根據各村的資源稟賦,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養長效機制。加快城鄉協調發展,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積極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體驗、古村落文化等特色各異的鄉村旅遊業,讓每一個鄉村都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鄉村遊作為一種休閒經濟,在國外早就不是新鮮事。在一些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嘗試發展鄉村休閒經濟了,其中德國和日本最為成功。
日本:城鄉互動的「食」與「綠」的結合
日本的休閒農業(又稱觀光農業)可分為自然景觀、高品質農產品和體驗型農業三種基本形態,有市民農園、觀光果園、觀光漁業、自然休養村、觀光牧場、森林公園、自助菜園、農業公園等多種類型。
以城郊互動型的都市農業著稱;
一日遊類型的觀光農業居多;
過半數的農業休閒觀光景點由政府機關或當地集體組織開發經營;
重視當地的特色和農業的多功能性。
•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型。
•景區邊緣與都市郊區型。
•閒置農地開發利用型。
代表案例:飯田市。
德國——市民農園:自家庭院的農家生活體驗
德國的休閒農業大致可分為度假農場、鄉村博物館及市民農園等三種類型。
主要是市民農園的形式出現,即由政府或農民將位於都市成近郊的土地出租給城市居民,以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為主。
市民農園土地來源於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鎮、縣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隨著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異質性愈加凸顯,農村對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也有不少地方發展鄉村遊成為樣板。
從江灣時代的古村遊,到江嶺時代的賞花遊,再到現在的篁嶺時代的曬秋遊,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歷程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婺源篁嶺景區在嚴格保護古村落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市場經濟槓桿進行產權收購、建設品牌鄉村景點,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閒度假、文化娛樂、民俗體驗、旅遊會展等轉變,實現旅遊轉型升級,產業鏈不斷延伸,百姓致富,企業得利,遊客滿意。
花都新聞中心 張金榮
通訊員 強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