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嗎?透視日本「哭窮」的背後

2020-12-14 日本頻道

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嗎?透視日本「哭窮」的背後

    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發表報告稱,日本經濟2002年將繼續惡化,200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0.75%,而2002年的增長率預計為-1%,就業、消費等形勢將更加嚴峻。

    眼下,日本舉國上下一致「哭窮」,並聲稱「受到中國經濟威脅」。然而,這後面的煙幕成分有多大?日本是否醞釀著又一次珍珠港式的經濟偷襲?

    「哭窮」背後的實情

    不少政治家和經濟學家擔心,如今日本人「哭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讓人放鬆警惕,從而為日元進一步貶值作輿論準備,把禍水引向其他國家。

    早在今年上半年,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速水優便表示,作為刺激經濟復甦的手段,可以考慮採取大幅度誘導日元貶值的政策。這在當時引起了輿論一片譁然。

    實際上,到年底,日元就一直在「悄悄」貶值。近幾周,日元大幅走貶,周最高價曾達到1美元兌126日元,周最低價也為1美元兌123日元。

    面對市場的壓力,日本政府仍堅持看空日元的態度。日本內閣財務次官黑田東彥最近的講話更給市場一個暗示,即:日本政府樂見日元疲弱走勢。

    摩根史坦利證券的研究指出,日元進一步貶值已對亞洲的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如果日元突破1美元兌130日元的關卡,並進逼1美元兌140日元,中國的人民幣將無法承受貶值的壓力,從而引發亞洲貨幣的不安。

    目前,亞洲地區都無法承受中國人民幣爆發貶值的風險。如此一來,亞洲競爭性貨幣貶值的可能性將隨之升高。顯然,「日元珍珠港」已對全體亞洲穩定構成極大威脅。

    真的不行了嗎?

    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嗎?據統計,1990年至2000年,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約為1.75%。同期,在7個主要發達國家中,公認為經濟增長「優等生」的德國,同期的增長率為2.25%,僅比日本高0.5%。

    日本經濟增長速度確實下降了,但目前,日本人均GDP仍居發達國家之首,仍擁有世界一流的製造技術,其研發投入居發達國家前列,對外收支順差居世界第一。此外,日本還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一些分析家認為,日本經濟並非陷入真正意義上的衰退,而是正處大轉折時期,這是由追趕型的經濟增長向成熟的、開拓發展型經濟增長的轉變。這種轉折,如同高速行駛的列車進入彎道,行駛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旦走出,會迅速再次領先對手。

    這種跡象在日本一些行業已有出現,如日本五大汽車企業2001年度乘著日元貶值的東風,營業利潤創歷史最高紀錄。五家企業上半年度營業利潤合計為10087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7%。預計全年營業利潤總額可達20000億日元,9年來首次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

    一方面,是日本經濟不行的新聞,另一方面,卻是日本科研開發經費增長創歷史新高的消息。據報導,2000年度日本科研開發經費總額為16.2893萬億日元(約為1357億美元),比上年度增加1.7%,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18%。調查還顯示,2000年日本技術出口為1.0579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0.1%;進口為4433億日元,比上一年度增加8.4%。

    百年未遇的大轉折

    1968年,日本的GNP躍居世界第二位。到20世紀80年代前後,日本在工業技術裝備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產業結構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這些表明,作為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的追趕時代在日本已經結束。以追趕為目標建立的經濟體制、生產關係以及經營思想等,面臨著深刻的調整。

    日本經濟目前正處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轉折時期,這是由追趕型的經濟增長向成熟的、開拓發展型經濟增長的轉變。但是,轉折的遲誤和泡沫經濟帶來的嚴重後果,加大了轉折的難度。世界經濟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響,對於日本經濟有如雪上加霜。2001年日本出現經濟負增長可以說毫不奇怪。

    其實,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有其客觀必然性,除了日本正處在轉折期之外,還有如下兩方面因素:

    其一,日本的經濟基數已經相當大。按照2000年中日兩國GDP的比值來算,如果日本GDP增長2%,中國要在GDP絕對量的增加上與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長速度。

    第二,後發展效應消失。後發展的國家在經濟起飛時期,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可以模仿和引進,往往有很高的增長速度,即所謂後發展效應。我國目前的快速發展,就是後發展效應的體現。但是,後發展效應不可能永遠存在。日本20世紀80年代後期經濟泡沫的膨脹以及90年代以來的經濟低迷,都與後發展效應消失有關。

    日本提供給我們的一條寶貴教訓是,作為一個後發展的國家,要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地增長,就需要在後發展效應尚未完全消失前,培育起自主開拓創新的能力與相應的機制。

    依然實力強勁

    日本的經濟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均GDP居發達國家之首。1999年美國的人均GDP為34047美元,而日本是35567美元,比美國高將近4.5%。2000年,美、日、德三國GDP分別為99631億、47496億、18724億美元,就是說,美國是日本的2.1倍,日本是德國的2.5倍。

    2、世界一流的製造技術。日本主要工業部門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能力已趕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在微電子、半導體、計算機、工業機器人、超導應用、光纖通信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領域,在碳纖維、精密陶瓷、納米技術等新材料領域業已具有相當的優勢。即使是傳統產業,日本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絕對優勢,例如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建造,日本幾乎100%地佔領著世界市場。

    3、研發投入居發達國家前列。20世紀90年代,日美兩國經濟發展的反差,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不如美國。但1996年,日本用於研發方面的經費佔GDP的比重為2.8%,高於美國的2.64%和德國的2.41%。

    4、對外收支順差居世界第一。日本商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近年來日本的貿易順差有所減少,但仍然是世界上貿易盈餘最多的國家。2000年,日本的貿易收支盈餘約為1166億美元,而美國的貿易收支卻是4361億美元的逆差。

    5、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2000年末,日本的外匯儲備達3616億多美元,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6個主要發達國家外匯儲備合計額(2778億美元)的1.3倍多。

    6、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其對外純資產額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長。2000年,日本對外純資產(純債權)餘額達11579億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2.53倍。

    「離岸經濟」獨步全球

    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字,到2000年年底為止,日本的海外總資產為346兆日元,約合32046億美元,相當於日本當年GDP總額的67.42%,並佔全球海外淨資產的5成以上。另外,在日本的海外總資產中,除去13280億美元為金融債券等投資外,剩下的18766億美元都是直接投資於製造業和不動產等各類產業。在這一點上,美國也只能望其項背,光是日本在海外製造業的銷售總額便可以超過中國GDP的總額。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大家都一門心思為增加企業的銷售利潤而努力時,日本人卻在利用資本經營的方式登堂入室,進而坐收漁翁之利。以兼併、投資、控股的手段參與全球各地熱門企業的發展;以購買別國債券的方式加入經濟增長地區的運行。全球哪個地方經濟熱絡,哪個行業銷售暢旺,哪個地方就有日本資金在運行。到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一舉增加3317億美元,達到32046億美元,光是海外證券方面的資產就達13280億美元,超過其海外總資產的1/3。

    日本2000年的海外資產投入只有26.63兆日元,而海外淨資產卻增加了48.3兆日元,一年的淨增長就達到21.67兆日元,相當於2000多億美元。如果單靠產品銷售來獲得2000億美元純利,至少需要銷售20000億美元以上的產品。而登堂入室你中有我的資本盈利,卻不必背負這20000多億美元銷售的包袱,也不用冒與其它對手競爭的風險,遠比產品銷售的一次性利潤更有價值。

    靜心研究日本

    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大談「中國威脅論」,以「害怕」的口吻宣稱中國經濟將取代日本,這未免使一些國人沾沾自喜。明眼人指出,這中間同樣有輿論煙幕。

    日本經濟產業部首席研究員關志雄就說,中國至少比日本落後40年。

    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對日本最大的威脅是在高技術領域。統計顯示,日本向美國出口的臺式計算機數量正在減少,而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計算機正在增加。但專家認為,這些數字反映的是僅在中國組裝的計算機的價值。而幾乎所有增值技術都來自日本和其他地區。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裡突飛猛進,而日本經濟卻每況愈下。但是目前中國的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日本的這一數字差不多是中國的40倍。中國的GDP僅為日本的25%。

    今天的日本仍是世界上國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教育的發達使其國民的平均素質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而中國人要達到這個水平可能還要經過幾代人。

    當前,美國經濟衰退,歐盟經濟低迷,日本經濟轉入負增長,亞洲面臨著比1997年貨幣金融危機還要嚴峻的經濟形勢。按現行匯率計算,日本的GDP相當於中國、印度、東協以及「亞洲四小龍」等15個主要亞洲國家和地區GDP總和的1.6倍多,因此,日本經濟恢復增長,將對亞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鄭理)

    《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 2001年12月18日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濟患上「疲勞症」(經濟透視)
    原標題:日本經濟患上「疲勞症」(經濟透視)   日本內閤府6月24日公布新的經濟改革方案,旨在釋放經濟潛力,振興日企、刺激股市,從而進一步提振經濟增長率。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日本經濟第一季度實際增長率為6.7%,2013財年高達2.3%,為近20年來少有。日本政界和媒體認為,這是「安倍經濟學」取得的巨大成果。仔細探究,其實不然。
  • 透視日本大尋兩高」背後的含義
    新華社記者任正來攝日本眾院選舉結果31日凌晨揭曉,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獲得308席,取得壓倒性勝利,打破自民黨50多年幾乎不間斷的壟斷性執政地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日本政壇雖現「變」局,但日本的改變之路還將面臨不少挑戰。 選情為何一邊倒透視數據,這次的選舉可謂有「兩高」。
  • 日本的動漫裡每家都住別墅,日本人真的那麼富裕嗎?
    問題:日本的動漫裡家家都住別墅,現實中的日本人真的那麼富裕嗎? 從小看蠟筆小新,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小櫻,小時候覺得日本人都好有錢,家家獨棟別墅,大雄廣志,小丸子還哭窮,現實中也可以看到動漫裡那種兩層別墅,所以日本這種房子是什麼生活水平的人住的?
  •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  ——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朱玉強   當今世界各地,都在說日本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失去了10年,20年,乃至30年。  作者認為,日本自1991年以後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於日本國內外環境的根本變化,另一方面在於日本戰後長期維持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已經難以適應當時發生的這個變化。以國內環境為例,作者強調了為其他學者所忽視的兩點。一是日本國內效仿歐美國家的追趕型政治、經濟、文化體制,已然走到了盡頭。
  • 日本人不生孩子背後,是美國的文化陷阱,透視日本少子化的西方性
    女人的子宮只是為了生孩子嗎?不是。到底生不生育,是國家有權幹預的嗎?也不是。回答前者的是時代,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也無須再像之前那樣仰人鼻息,但回答後者的卻是日本,只不過他是在幹預無果之後才承認了國家的無權幹預。
  • 為什麼日本女人和服背後有個包包?真的是方便休息用的嗎?
    日本和服後面的包真的方便休息嗎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如中國漢服、朝鮮韓服、日本和服等。在日常生活中,在一些重要的場合,穿傳統的衣服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漢族人不太流行穿漢服,感覺有些麻煩。但日本的大和國家是不同的。他們經常穿和服。
  • 經濟透視:日本經濟「新增長戰略」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8日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日本經濟2009年衰退幅度為6%,而2010年有望實現1.7%的正增長。報告指出,有跡象表明日本經濟走向穩定,該國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強勁表現,有望在今後幾個季度內提升日本經濟的增長。    多項指標也印證日本經濟有恢復跡象。
  • 透視日本:值得一去的世界文化遺產
    奈良(なら)在公元710年至784年是日本的首都,在那個時期,日本國家政府的結構確定了下來,並且奈良到達了其鼎盛時期,成為了日本文化的發源地。所以奈良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那500年中,琉球群島王國廣泛地與外界進行著經濟和文化交流,從而造就了這一獨特的文化遺存。因為齊文化的獨特性,因此在2000年的時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4.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
  • 【深讀】專訪徐靜波:日本經濟真的衰退了嗎
    「江歌案」是悲劇的個例「我是真的不願意再提起這件事,不是因為我自己受到多少攻擊,到了我這個年紀,這點還能扛得住。是那些曾經幫助過江媽媽的在日留學生、志願者也遭到了網絡暴力的攻擊,有個幫忙做籌款網頁的女生因此精神抑鬱,最後只能辭掉日本的工作回國。」
  • 旅遊消費帶動日本經濟(經濟透視)
    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最近宣布,明年夏季將開放該市古箭樓「懷柔櫓」,每天接待一戶三口之家體驗古代藩主的生活。不久前愛媛縣大洲市也宣布,將於明年4月開放大洲城,遊客可騎上身披甲冑的馬匹入城,品味當時的美味佳餚。以這種深度體驗型消費來吸引外國遊客,成為日本地方旅遊創新的新特徵。
  • 人民日報經濟透視:日本「新經濟政策」顧此失彼
    安倍的經濟處方能否使陷入慢性衰退的日本經濟有所突破,尚有待觀望。不過,短期刺激效果似乎可以期待: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會使市場的融資更加豐富;2%的通脹目標也可能使通縮有所緩解,企業實際債務負擔將有所減輕;日元貶值將提高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政府10萬億日元的財政投資,本身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自然會帶來一定的波及效果。
  • 「哭窮」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家裡再不濟,也別和孩子哭窮
    」,也許有的家庭經濟條件確實比較差,但是,也有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差的,但是,還是會像孩子「哭窮」,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哭窮」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果東西壞了的話,爸爸媽媽沒有錢賠給小朋友,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哭窮」,孩子就真的會以為家裡面真的很窮,也會一點點變得自卑,不是因為家裡面窮才自卑,而且因為父母給他們灌輸的理念就是他們不配擁有,而這種自卑的情緒會一直跟隨著孩子。
  • 植物工廠走俏日本(經濟透視)
    最近,日本宮城縣多賀城市向媒體公開展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LED(發光二極體)人工光型植物工廠。這個名為「未來畑」的工廠佔地面積約為2300平方米,使用1.75萬個LED照明燈,可全年進行生產,預計每天能收穫約1萬棵生菜。不久前,富士通公司也宣布,經過一年左右時間的準備,自家植物工廠生產的低鉀生菜開始投放市場。
  • 他題了一首哭窮詩,唐玄宗看了續寫了4句,他從此真的貧困潦倒
    古代文人都有哭窮的壞毛病。據郭沫若考證,杜甫生活其實還是不錯的,起碼也是中等的地主。可是我們看到杜甫詩裡哭窮哭得一塌糊塗。當然也有不哭窮的,比如李白,就是死也不哭窮,死都來點浪漫,也要捉月亮而亡。今天我們說的這位詩人,因為一次哭窮,徹底改變了命運——真的變得貧困潦倒,飯碗因為這首哭窮詩丟了,回家後生活極為貧困。等他的學生做了皇帝想重用他時,才知道他早就掛了,嗚呼哀哉!他叫薛令之,頗有才華。他是福建人,大唐時,福建還是荒蠻之地,還沒有人考取過功名。薛令之家境貧寒,但從小酷愛讀書。
  • 透視日本:當下傳統工藝品-嚴選長良川之好物
    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都經過當地工匠們反覆精心打磨,是長良川獨此一家的特產品,例如有用傳統的日本和紙製成的和傘等等 - 長良川出品的和傘佔到全日本生產量的九成。透視日本:深度解析日本古典園林透視日本:日本20個枯山水庭院合集營造視野:日本古建築發展概述視野:帶您重新發現日本建築及文化修繕的力量:透視日本古建築修繕前後對比分析
  • 日本電影為何不行了?-虎嗅網
    這難道是說明,日本電影不行了嗎?誠然,的確是已過巔峰的日本電影每當我們提起日本電影,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許多他們開創的「符號」,比如劍戟、怪獸、特攝英雄,它們不僅代表了日本的電影文化,同時也輸送到了全世界,時至今日也經常被各路電影應用和致敬。
  • 透視日本: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
    日本文化遺產(日語:文化財)是日本為保護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所建立的標準,其資格依日本《文化財保護法》訂立。
  • 透視日本:京都最大的禪寺東福寺古老三門
    日本人雖然在飛鳥、奈良時代就已經學會建造樓閣建築,但這些都是採用了一種更為原始的層間結構(「屋上摞屋」)的「偽樓閣」,如法起寺三重塔(下圖)。王南認為,這是由於日本沒有學去隋唐時期中國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日本沒有建造可登臨樓閣的需求。到了南宋時期,中日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日本來宋僧人得以學習到當時東南沿海地區最先進的建築技術,也就是可登臨的樓閣建築。
  • 走進日本——去日本打工吃飯住宿真的很貴嗎?
    「您好,請問去日本打工包吃包住嗎?」,「如果不包吃住一個月還能剩錢嗎」「聽說日本花銷挺大的,有沒有包吃住的工作」…………每天都會有小夥伴在後臺私信問這個問題,當然,出門在外,首先考慮的就是吃住問題,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今天咱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去日本打工的吃住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 日本「這樣不好嗎」運動:任何反常的背後,都有極為正常的原因
    就這樣,瘋狂的遊行狂歡,快意的歌唱舞蹈,一直持續了半年多,史稱:「這樣不好嗎?」運動(日語:ええじゃないか)。奇怪的運動,席捲全國,成為幕府倒掉前,日本一大反常跡象。日本,果然改世道了。出現這樣巨大的歷史變革,此時,再反觀「這樣不好嗎」運動,人們有理由相信,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或「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