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囧媽》帶火了K3次列車,能否帶火草原上的綠皮火車遊?應該有戲」。
《囧媽》是徐崢」囧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講述一趟六天六夜的莫斯科之旅,讓徐伊萬與盧小花母子回到了最純粹的相處模式。
不得不承認徐崢是一個很會調動全民情緒的人,他的「囧」系列電影每一部都能給中國人帶來了不少流行元素,每次都能掀起全民新的旅遊熱潮,這次的《囧媽》又帶火了K3次國際列車旅遊,從一個側面說明「旅遊的真正魅力在於沿途的風景,而不是目的地」,如果是目的地的話,就沒有人選擇乘坐K3次綠皮火車了,而是直接乘飛機過去,不是更快嗎?
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沒意識到,這趟綠皮火車居然途徑內蒙古的兩個火車站,一個是二連浩特站,是出國前的最後一站,另一個是集寧火車站,屬於內蒙古的交通要道,橫貫內蒙的集通線最早的始發站就是這裡,它也一個非常有故事的地方,有一種說法叫「先有集寧火車站,後有集寧市」,你們聽說過嗎。
集寧火車站在剛修建時,叫做「平地泉站」,是一個二級火車站,之所以選址在這裡,還涉及一個民國時期的「釘子戶」,它可能也是中國最早因「釘子戶」而改變設計線路的鐵路項目,這個項目就是由我國第一代海歸代表人物詹天佑先生設計的京綏鐵路,最初設計時這裡的站名叫「平地泉站」,而平地泉在當時已經因「庚子賠款」成為美國傳教士在這裡的耕地,他們在此招民墾種,由於他們反對佔用耕地建火車站,成了名副其實的「最早釘子戶」,沒有辦法,只能繞開了這片耕地。
車站向北移到了距離平地泉10公裡處的「老鴰嘴」,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沒有幾戶人家居住,修建也比較順利,不過明顯饒了一個彎,由於車站名在設計時已經備案過,所以這個站名只能沿用當時的「平地泉站」,為了便於區分,原平地泉被人們稱作「老平地泉」,再後來幾經變化,才改為現在的「集寧」,之所以叫「集寧」,還是因為在此地出土過一塊元代官印,上有「集寧」二字,大家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徵,遂起名為「集寧」,這是一個典型的因修鐵路而飛黃騰達起來的例子,而那些拒絕修建鐵路的地方如今已經變成了荒涼之地,可見眼光是多麼的重要,至少可以少奮鬥很多年。
2018年有一部紀錄片《乘著綠皮車去旅行》曾經讓人們開始懷念乘坐綠皮火車的日子,而在內蒙境內目前還有一趟綠皮旅遊專車,常年在大興安嶺中穿梭,終點是童話阿爾山小站,其實內蒙古省內鐵路線,集通線上跑著的客車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光綠皮火車,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有些站名也非常好聽,有的甚至用了日本地名「大阪」,經常讓外來遊客瞠目結舌。
從電影《囧媽》中可以看出,旅行的魅力就在於沿途的故事和沿途風景,而乘坐綠皮火車是中國幾億人的情懷,如今雖然列車還是綠皮,車內的舒適度已經遠超過去,乘著綠皮火車旅遊能不能被徐崢的《囧媽》帶火呢?內蒙會不會成為新的國內打卡地?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夥伴們,你們看過電影《囧媽》了麼?對這趟國際旅遊線路期待嗎?想不想嘗試乘坐綠皮火車出遊?歡迎留言,謝謝!
【小貼士】
內蒙古的夏季就是避暑勝地,乘坐省內綠皮火車來一次橫貫內蒙的旅遊,體驗一定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