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遊客開始追求生態旅遊,通過生態遊才發現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是多麼的重要,在選擇居住環境方面,開始向野生動物們學習,其實草原牧民自古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在有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放牧,在有石頭的地方安家」。
成吉思汗公園通道入口
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園,對於現在年輕的遊客來說,是一個集休閒、娛樂、健身、鍛鍊於一體的好地方,可以說它魅力無窮,周末還可以帶著,外地來此旅遊的小夥伴們,到這裡轉一圈,炫耀一下,因為它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周邊的房地產吸引力大增,四周高樓林立,連上市公司恆大也在這裡有一片正在建設的高樓,富人標配的高檔網球訓練中心,預示著這附近的房價不是普通人能染指的。
公園內生態環境優美
可是誰又能想到,也就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裡曾是呼和浩特市的建築採砂坑,當時這裡的生態被破壞殆盡,一到颳風季節,塵土四處飛揚,人們避之唯恐不及,再後來這裡又成了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地,那時這裡是無人問津的,只有撿垃圾的人才會聚集在這裡,寄希望能「沙裡淘金」,換取生活費用,雖然時日不久,估計已經很少有人記得。
境花源
隨著大青山南坡生態恢復工作的展開,這裡在2008年也開始打造生態恢復牌,在這裡建了一個生態公園,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吉思汗公園,因為它南北兩個區橫跨成吉思汗大街,估計是因此而得名,公園的建設屬於因勢而建,充分利用了這裡的地形和地貌特點,還打造出了溝壑、峽谷、湖泊、溶洞等地貌,把北方民族的粗獷體現的淋漓盡致,有很強的民族特色,還有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地方是,這裡有一片由蒙古國駐呼和浩特總領事館栽種的「中蒙友誼林」,非常值得一觀,比較有紀念意義。
中蒙友誼林
公園從2009年開園至今,生態環境持續變好,接連獲得非常多的榮譽,其中「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公園」分量比較重,也是對它生態改觀的認可,目前這裡綠化覆蓋率已達84%,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而且還有非常好的循環水系,確保這裡的假山噴泉、瀑布的正常工作。
成吉思汗公園設計巧妙,如果你沿著它指示的觀光路線行進,會在不知不覺中遊遍公園,因為處處有新奇,使得遊客不會感覺到視覺疲勞,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地底下跨越了成吉思汗大街,由一個區域進入另一個區域,同時又非常人性,從最初入園處的輪椅通道就能看出一般,這樣的通道在很多大景區是沒有的,更不要說一個城市的普通公園了。
人性的觀光路
說它巧妙,是因為它一改傳統北方公園的布局和內容設計,打造的溶洞和水蝕地貌在北方是不可能存在的,滿足遊客的好奇心,而人工打造的溪澗和瀑布更是聚集了大量的遊客,聚集了人氣,喊泉和桃花源等網紅創意也被頻繁使用,聽時髦的年輕遊客講「聰明人在這裡做直播,很容易把它宣傳成網紅公園」,很期待這樣的牛人UP主出現。
喊泉
如果你只是從附近路過,那麼只能看到一個白色的雕塑和一個人工打造的綠植假山、園林,可是一旦進入景區內部,尤其是來到「峽谷景觀」,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油然而生,絲毫感覺不到公園的面積其實並不大,56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被充分合理利用,如果非要用容積率一詞來描述,裡面的景觀佔據的就太多了,而絲毫沒有影響綠化面積,這就是設計的巧妙之處,立體式空間,利用得非常好,地下景觀可以讓你一下子找到避開鬧市的感覺,仿佛瞬間跟外界已經隔絕,正像裡面所描繪的一樣,進入了「桃花源」。
觀光長廊
由於北面是大青山,我們知道,過了大青山就進入武川縣,所以按照人們的傳統思維,會認為呼和浩特市的發展空間將會在城市的南部,不過「事在人為」一詞又讓人們學習了一次,大青山南坡生態恢復的如此之好,讓這裡成了真正的「青山綠水」,有這樣的「金山銀山」可靠,會生活的人選擇這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綠水青山
「平衡點」有個不好的習慣,如果見到一個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周邊被高樓大廈包圍,總覺得失去了美感,成吉思汗公園在這一點上非常嚴重,在公園內的高點向四周望去,幾乎全是高樓和在建的工地以及起吊機,有違這裡的生態環境,其實如果建築規劃和設計能夠跟這個景區和諧搭配就好了,而現在看到的有些格格不入,明顯脫離了這附近的生態規劃,就像是在草原上看到的不是蒙古包,而是高樓大廈的感覺,整個畫面缺少一定的協調感,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種感覺。
廣場上白色雕塑
成吉思汗公園位於呼和浩特新城區,北側是北二環,東側是展東路,而西側是呼哈鐵路,交通非常便利,同時成吉思汗大街從中間穿過,區位和交通優勢優勢非常明顯。
藍天白雲通道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經被周邊的生態公園所包圍,整座城市就像是被森林包圍,一個生態旅遊城市已經冉冉升起,那麼你是否了解內蒙古呢?對於夏季來這裡避暑有沒有好的想法?體驗一下敕勒川的美景呢?歡迎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