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外如何規制計程車行業
編者按:2015年剛開年,一些地方部分計程車停運引發各界關注。司機叫苦不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份子錢」太高。那麼,國外計程車是怎麼運營管理的?計程車司機需不需要交「份子錢」?又享有哪些保障?編輯選取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產業經濟學界一直在探討計程車服務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是否需要規制這個問題。政府規制一般體現在經營資質(如何取得計程車牌照)、價格限定、司機資質等多個方面,其中,運營者資格和司機需要承擔的費用是大眾比較關注的焦點。在這個問題上,國外的做法各有不同。
在日本東京,計程車的運營所有權分布在計程車公司和個人手中。儘管個人可以申請計程車牌照,但高標準的準入條件讓絕大多數司機望而止步。根據日本相關規定,個人若想自行運營計程車,必須擁有計程車或巴士駕駛經驗10年以上,且在自己希望運營的區域內擁有5年以上駕駛經驗,還要5年無事故、3年內無違章。此後還要通過一輪又一輪嚴苛的考試才能正式上路。目前,日本由個人運營的計程車約佔計程車總數的16.8%左右。隸屬於計程車公司的運營汽車,其購買、油費、保養、停車等費用均由公司方面承擔。按照政府規定,計程車司機每月無需向公司繳納固定的「份子錢」,只需按一定比例上交每月收入。這意味著多掙多交,少掙少交,司機們不用擔心因生意不好掙不夠「份子錢」而虧本。各出租汽車公司要求司機繳納運營收入的比例各有不同,大概在42%~55%之間。除了運送乘客的收入,計程車公司的正式司機每月還有固定工資。
在美國,由於政府實行計程車特許經營制度,使得計程車牌照成為稀有資源而擁有不菲價格。在紐約市,目前黃色計程車牌照拍賣的成交價格高達80萬~100萬美元,很少有計程車司機個人可以負擔這個價格,因此,他們大多選擇向持有牌照的計程車公司租賃計程車開展運營,數百家持有計程車牌照和營業執照的公司經營著約70%的黃色計程車。計程車經營雖然分獨立車主和公司車隊兩種,但無一倖免都要上交「份子錢」,在紐約叫車庫費,目前為每天90~120美元不等(實際上是包括車輛租金、管理費和公司利潤在內的綜合使用成本)。獨立車主(只擁有一輛計程車的人)如果沒有車庫,每天也要交100美元左右車庫費。在獨立車主與公司車隊所有的司機中,「份子錢」都佔到了毛收入的一半。
英國的計程車行業以個體經營為主要模式。計程車牌照的發放由政府統一管理,但並不做總量限制,任何有相關資質的個人都可以申請牌照。政府的規制主要體現在對計程車行業從業人員實行嚴格的考試和審查上。倫敦對計程車運營設置了很高的準入標準。在倫敦申請做一名計程車司機,必須通過嚴格的「倫敦知識」考試。考試者必須把市中心10公裡範圍內2.5萬條街道的名字和路邊建築爛熟於心,才能有望通過傳說中世界上難度最高的倫敦計程車司機考試。同時,必須身體健康、沒有犯罪記錄。考試合格的司機,除得到駕駛證外,還有一枚徽章。徽章分為綠、黃兩種顏色。倫敦交通管理當局把倫敦劃分為16個區域,持綠徽章者可以去倫敦城內的任何地點拉客,持黃徽章者只能在某一個固定區域內載客。由於大都是個體戶經營,所以不存在所謂的「份子錢」,車主大多也就是司機。由於考核和管理非常嚴格,倫敦計程車司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禮貌的司機,其服務堪稱世界一流。
在巴黎,計程車司機的身份主要分為四類:個體司機、薪酬司機、公司司機和股份司機。個體司機擁有獨立的計程車經營權,和東京、倫敦一樣,這類司機的準入標準也很高,而且需要自己購買價格10萬歐元左右的運營牌照。薪酬司機則是像巴士司機那樣全面受僱於計程車公司的「打工一族」,他們需要每天上交所有的運營收入,由公司發放固定工資和一定量的業務提成。公司司機需要上交高額「份子錢」,對他們來說,拉的活兒越多收入越高。股份司機則是以自己的車子入股的,其對車輛擁有全部產權,但由於租用了計程車公司的牌照,他們需要上交一定數量的牌照費以及其他費用,一般來說會少於公司司機的「份子錢」。他們類似於掛靠在公司名下,獨自承包車輛。
關於「份子錢」,我們還可以參考一下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的做法。
澳大利亞由於地廣人稀,而且很多人開私家車或乘坐公共運輸,所以計程車司機往往收入不高,不過他們不用交給公司「份子錢」。大部分司機和計程車公司之間的分成比例是50∶50,收入是每天結算的,計程車公司收取50%費用之後,會負責所有的開銷,包括加油的費用、車輛維修的費用、通訊費用和保險費用等等,而計程車司機獲得這50%,只需要向政府繳納自己的個人所得稅即可。
阿根廷的計程車司機每天給公司上交的「份子錢」幾乎佔收入的一半,而且工作時間長,比較辛苦。如果車子是公司的,那麼司機每天要繳納四五百比索給公司,以官方的匯率來換算的話是360塊人民幣,佔了他們每天收入的一多半,如果車子是司機自己的,僅僅是由公司調度管理,那麼「份子錢」就少了很多,一個月是600比索。(編輯整理 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