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些創意都市農場是如何實現城市與農業完美融合的

2021-01-11 睿途旅創

近年來,集休閒觀光、高科技農業為一體的都市農業正在全世界興起。都市農業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世紀末就有類似的農業業態產生。而在現今消費升級、體驗經濟的時代下,安全高品質的食品、良好的生態居住環境,以及貼近自然的休閒娛樂生活方式成為了城鎮居民的新需求。

都市農業率先興起於歐美、日本等城鎮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基於對自然生態環境和農業社會責任的重視,在城市擴張和發展過程中,這些發達國家會有意識地保留都市圈內的部分農田用於種植或養殖。縱觀都市農業100多年的歷程,全球出現了各種都市農業發展模式,除了常見的市民農園、觀光農園之外,都市農場正在成為都市農業的新寵。本文搜集了一些最富有創意的「城市農場」案例,看看他們是如何實現農業與城市的完美結合的!

美國西雅圖Beacon Food Forest

城市中的林地生態系統

燈塔食用森林位於Jefferson Park西側的第15大道S.和S.Dakota St.西雅圖WA。這個佔地七英畝的食用森林目標是通過促進永續耕種樹木協會對城市農業和土地管理的方法,將豐富多樣的社區聚集在一起,為文化交流和理解,教育和娛樂提供機會。

燈塔食用森林是一種園藝技術或土地管理系統,旨在城市中打造一個多樣、生產力十足的森林,它通過替代食用樹木,灌木,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來模仿林地生態系統。水果和堅果樹佔上層,而漿果灌木,食用多年生和一年生的植物佔下層。

食用森林包括一個食用植物園,一個採摘園,一個提供樹蔭和寄託的森林,一個適合家庭種植的社區花園,一個用於慶祝活動和教育的集會廣場,一個供兒童玩耍和娛樂的兒童區以及一個生活門戶網站。不僅給居民提供共享的食物,也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讓人們與大自然接觸,療愈身心,同時還能給孩子們展示與自然協作的生活方式,為城市蓄水防洪,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

食用森林由義工自發維護,老人貢獻智慧,壯年人執行勞力,孩子們則負責當知識載體,準備在未來扛起責任。而專業之間,食物森林還需要廚師、幫大家照顧小孩的保姆,以及在勞動結束的食物派對上,演奏非洲鼓的樂手等。

食物森林最大特色是共享,只要你需要食物,不論是樹上果實,每個人都可以來免費採摘自己需要的食物,如同植物間共存互補。唯一的規則是,「別摘光,為別人留一些。」

為了傳遞食物森林裡的生態知識,創始人還通過調查選出五種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把它們通通放在境內所有的解說廣告牌上,供民眾參閱。

倫敦Mudchute Park and Farm

集農場、動物園、研學於一體的城市農場公園

Mudchute公園及農場(Mudchute Park and Farm)是歐洲最大的城市農場,位於倫敦東部的狗島(Isle of Dogs)。Mudchute公園及農場的佔地面積約32英畝,以關愛環境為核心目標,全年都對公眾免費開放。

Mudchute公園及農場擁有多重目標,包括:保護生態;為公眾特別是老幼和低收入群體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環境;促進動物福利;為年輕人提供自然保護、農業相關的教育培訓等等。因此,這裡是一個集農場、動物園、戶外自然教室和社區交流中心為一體的綜合體。

農場裡飼養很多稀有的動物和家禽,擁有包括羊、牛、馬、羊駝、兔子、火雞、鳥類等各種可愛的農場動物超過200種。大型動物在室外草場、田野上放養,小型動物比如兔子、花慄鼠、荷蘭豬等,則是室內「寵物角」的主角。一旁的大型鳥屋裡還有金絲雀、鑽石鴿子,鸚鵡、鴛鴦等這樣的小鳥兒。

農場公園同時也有大片的綠地可以野餐、滑草、活動等,擁有餐廳、馬廄、定時開辦陶藝課程、馬術課程,提供託兒所、課後俱樂部等兒童服務……這也是農場的主要收入來源。

因為距離城市居住區只有一步之遙,農場也租借場地給市民們,用來舉辦生日聚會、聖誕舞會、公司團體會議等多種活動。當然,公眾捐款也是農場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日本東京Pasona公司

開在辦公樓的都市農場

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大手町的Pasona總部公司,是一棟九層高,215,000平方英尺的企業辦公樓。Pasona的外層被「植物窗簾」包裹著,而內部則種植了水果、蔬菜、大米等超過200種作物,綠地總面積超過43,000平方英尺,涵蓋了280多種果蔬、花卉、糧食,提供給1500多名員工,構成了一個水泥森林中的「都市農場」。

走進這座大樓,一進門便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成熟的水稻還可以提供給九層的員工餐廳使用。據說,一年可以收割3次,每次有50公斤產量,總計能製作3000個御飯糰。

室內天花板纏著番茄和黃瓜的藤蔓,還有各種蔬菜水果環繞其中,檸檬和西番蓮果樹被用作辦公空間的隔板,會議室裡種著沙拉葉,長凳下種有豆芽。

內部的整修還包括新的照明設備、氣候控制系統,當然還有自動化的農業系統,員工發揚自給自足的精神,在稻田或菜園裡勞作,修剪果樹,採摘蔬菜,這些種植在辦公室的食物可在公司的自助餐廳品嘗到。

Pasona 公司希望大家通過各種農事,塑造與自然共生的態度、對農耕的興趣、以及對食物來源的敏感意識。

美國Farmery

貨櫃裡的都市農園

Farmery位於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城市Raleigh,是用回收的廢棄貨櫃改裝而成的微型城市農場。貨櫃的外壁是垂直菜園,內部則用來培育蘑菇,同時採用菜魚共生系統,有效的將綠色建築和有機食品銷售店鋪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化的種植和銷售體系,同時也和本地餐廳合作,為其提供新鮮有機的食材。

Farmery店面主體結構由4個貨櫃構成,建築整體長、寬均只有55英尺,對於擁擠的城市空間來說很適合。

Farmery的垂直菜園採用的種植板是其團隊用3年時間研發而成。種植板重量很輕,能夠隨意移動,非常節省空間;而且由於種植板材料的特性、以及植物本身的吸熱作用,能夠幫助貨櫃內部保溫隔熱,達到節能的目的。整個建築的取暖或者冷卻,也儘量藉助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熱水循環取暖裝置和蒸發冷卻裝置。

消費者可以直接從垂直菜園中採摘,在提升了產品價值的同時,也讓都市人和食物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對於孩子們來說,Farmery更是難得的農耕教育場所。此外,Farmery還是一個移動的健康餐車,他們把農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做出新鮮、健康的快餐供顧客直接購買。

紐約Brooklyn Grange

全球最大的屋頂土培農場

布魯克林農莊是一座佔地超過1萬平方米,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屋頂土培農場,這裡遵循有機生產方式,種植多種蔬果、飼養蛋雞、養殖蜜蜂,產品在當地農夫市集售賣,也供應CSA(社區支持農業)會員和幾家餐廳所需。

農場位於紐約市的兩座不同建築的樓頂,每年生產大約5萬磅以有機方式生產的食物。除了自己生產農產品,布魯克林農莊也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提供有關都市農業和屋頂綠化的諮詢服務及安裝服務。並且,他們還和紐約的眾多非營利組織合作,開展活動,致力於建立更健康、更穩固的本地社區。

布魯克林農莊於2010年5月開始創立。團隊的最初願望就是利用閒置的屋頂空間,創建一個能夠盈利的都市農業的範本,並且為本地社區生產出健康、美味的蔬菜,同時還發揮生態效益。到目前為止,農場已經總計售出了12萬磅蔬菜,而農場的顧客包括紐約市的餐廳、CSA會員以及農夫市集上的趕集市民。

布魯克林農莊並不僅僅滿足於種植蔬菜。現在,他們還養殖蛋雞,並且開始商業化的蜜蜂養殖、生產蜂蜜。一家非營利機構City Growers每個季節都組織針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活動,而其中一些就與布魯克林農莊合作開展。

此外,布魯克林農莊還會舉辦多樣的活動與公共項目,如每周一晚上的屋頂瑜伽項目,不定時的屋頂農場聚餐,屋頂農場婚禮以及電影放映等。

另外,自從2011年開始,每年夏天布魯克林農莊都主辦紐約市的「蜂蜜節」(NYC Honey Festival),這是屬於隊伍越來越壯大的「都市養蜂人」們自己的節日,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參與。

英國倫敦GrowUpBox

可持續商業城市農場

成長盒子GrowUpBox是由凱特·霍夫曼和湯姆·韋伯斯特在2013年建立的可持續商業城市農場,是一個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單元以及活動和社區參與空間,致力於以對當今和未來都有利的社區和環境的方式養活人們。

在一個20英尺的裝運容器裡,主要養殖的魚類是羅非魚。養殖池位於盒子的下部,有充足的空間供其,更能保證羅非魚的口感。而在盒子上部主要種植萵苣和生菜,利用垂直種植技術,將400棵植物分布種植在柱子中,植物們的養料則來自樓下魚兒們的排洩物,通過水循環和過濾系統維繫這個小型共生系統。GrowUpBox每年能夠生產超過435公斤的可持續色拉和香草以及150公斤的魚類。

從2015年到2017年,GrowUp還運營著一個商業規模的無水養殖城市農場「 84號機組」。該農場位於貝克頓的一個工業倉庫內,在循環系統中結合了兩種完善的養殖方式,水產養殖(養殖魚類)和水培法(在無土壤的營養液中種植植物)。每年8200平方英尺的生長空間可以生產超過20,000公斤的可持續色拉和香草和4,000公斤的魚。這些魚和綠色蔬菜會供應給當地的餐館。

巴黎Agripolis農場

全球最大的都市農場

巴黎都市農作機構Agripolis,主要以改變城市一些無用的土地作為種植農場,藉由一些極富生產力的航空電子技術生長柱,不須經過改造土地就能將屋頂、陽臺,或一些荒廢土地改造為有機農場,不僅環保綠化,又能產出無農藥的優質蔬果產品。

今年年初,Agripolis 於巴黎第15 區的Paris Expo Porte de Versailles 屋頂建構了一個佔地約14,000 平方公尺共有6層的有機農場,也將會全世界最大的都市農場。

農場內可種植大約30 種不同蔬果,20 名園丁共同照料,預計每年夏天可生產大約1000 公斤的蔬果。屆時,農場內大約可提供大約300 人入內參觀,也會設置餐廳和酒吧並直接使用農場直送的蔬菜製作料理,還能夠提供當地餐廳和旅館符合時節的新鮮食材,減少食物裡程,為可持續性農業建立一個世界典範。

Agripolis主席亞蒂說,他們目的是在附近地帶向當地公司、企業餐館和農業組織提供健康及不含農藥的產品。連同商業農務,當地人可把樓宇天台出租種植生果和蔬菜,訪客可在現場餐廳直接品嘗新鮮的農產品。

如今都市裡大多數人都是兩點一線地往返於住所和單位,難得見到一片自然風光,與綠色生活漸行漸遠。都市農場的出現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工作和居住以外的與傳統城市環境完全不同的第三休閒空間,有利於促進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

此外,在國家大力推進數字農業、智慧農業、5G技術、區塊鏈技術、生物技術的背景下,都市農業的科技將會逐步加強與擴大,尤其是都市農業的「菜籃子」功效將會成為重點,解決城市消費者「買菜難」、「買菜貴」的矛盾,進而帶動創意農產品的消費。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看這些創意都市農場是如何實現城市與農業完美融合的!
    文章經睿途旅創公眾號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近年來,集休閒觀光、高科技農業為一體的都市農業正在全世界興起。都市農業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世紀末就有類似的農業業態產生。
  • 如何完美融合一二三產業,成為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樣板?
    ,農業景觀及自然生態蝴蝶中心包括溫室及網室蝴蝶生態展示園、自然教室網室繁殖場、標本館、幼蟲培養室、誘蝶植物園、森林觀賞步道、賞鳥設施等,休閒農場研究發展及計劃保留區則是保留的發展空間。、建立都市農業發展的評價體系,二級指標的選擇要有代表性、同時要便於獲取,例如自然資源的二級指標,可選動植物資源,地形地貌特徵,水文降雨量,土壤氣候日照等。
  • 夢田都市農場 解析人與自然 城市與田園的共生共榮
    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與農業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城市人口不斷增長,農業人口大範圍減少,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於兒時的記憶已不再是瓜田李下,田間地頭、如何讓當代城市擁抱自然?如何為普羅大眾重拾我國光輝的農耕文化?本期贏商網獨家採訪夢田都市農場創始人劉波,為行業展示一個與眾不同的品牌風格,為當今社會注入新的自然活力,同時探討品牌背後的故事。
  • 垂直農場:城市與農業新連結!
    什麼是都市農場 提到都市農場,就要先了解「垂直農業」這個概念。這個專業術語最早是在 20 世紀初由美國地質學家吉爾伯特·埃利斯·貝利提出的,從那以後很多建築師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研究。
  • 空中農場,立體農業...老外們把都市農業玩的不像話!
    導語:近幾十年來,「都市農業」在發達國家日臻成熟,建在都市群之間的都市農場蔚為壯觀。而「都市農業」在我國內地的實踐也有十多年的時間,勢頭強勁,方興未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發展都市農業,有必要借鑑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紐約市近年來興起空中農場風潮,可謂如雨後春筍。布魯克林農莊就是有代表性的一個。
  • 【活動】臺灣農場考察:文創如何與生產、旅遊、體驗、產品有效深度融合?
    ;收穫價值五:學如何從環境體驗設計、產品文創和品牌故事方面吸引客源;收穫價值六:行業實戰大咖手把手教您如何做好休閒農業的運營管理;收穫價值七:深入臺灣各地的文化小街吸收臺灣濃鬱的文化創意,打開思路。 二 .和源味網一起出發去臺灣,您如何收穫這些價值?1:十位行業實戰大咖手把手與您分享休閒農業項目的運營十場分享全部結合農場實際案例與主題,通過農場負責人最直觀的教學方式,全體學員在生動有趣、激烈的課堂中獲取實戰乾貨。
  • 休閒農業如何挖掘創意金點子
    然而,向「創意」求發展的想法是有了,項目也上了,很多經營業主卻表示推不開市場,得不到消費者認可。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真正屬於創意精品的少,無特色自然無人問津。那麼,如何發掘創意的金點子呢?
  • 第四季臺灣休閒農業考察即將啟程:這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農業文化創意體驗
    震撼遊學考察之「第四季臺灣休閒農業考察—深入骨髓的農業創意文化體驗之路」2015年10月即將啟程,即日起開始報名,15人精緻小團,現在行動,搶佔限量席位!休閒農業的投資成為近期的熱點,然而國內的休閒農場普遍同質化嚴重,產品開發缺乏獨立性、創意性及文化感;經營模式雷同,效益不理想,那麼如何提升農場競爭力?如何盤活農場經濟?如何提高農場品牌價值?
  • 都市農業:9大經營模式、4個商業商業模式、10個案例剖析
    這個商業的基礎上,都市農業經營者也是在標準化和體系化之上的服務政府。其中,相關項目會包括整體技術的輸出和經營管理。比如,農業嘉年華、農業科技園等等。10個都市農業項目案例及經營模式分析未來,我國都市農業將從僅為城市提供農副產品的傳統生產性業態,躍升為深度融合加工物流、休閒旅遊、文化傳承、藝術創意等多種產業的高級業態。
  • 農場「變身」研學基地,蓬江這片山谷輕鬆實現都市田園夢!
    農場「變身」研學基地,蓬江這片山谷輕鬆實現都市田園夢!來到這裡能輕鬆實現你的田園夢~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農業興、百業旺,鄉村才會有活力。近年來,蓬江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培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了村民增收,促進了農業經濟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走進國內首個未來農場,看看關於農業的想像如何實現
    未來農場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大趨勢下,電商企業不滿足於搭建平臺,今年6月,阿里巴巴對外發布未來農場計劃,表示將在三年時間內,在全球建立包括水稻、棉花、臍橙等9大類作物的首批示範基地,應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 鄉村休閒旅遊:如何玩轉休閒農場?
    鄉村休閒旅遊的元素非常多,包括山水自然及田園風光、古村古街與古建築、農耕用器與農耕文化、民俗風情、民間小吃、民居、鄉村風水文化、民間娛樂文化、民間遺產文化、農業勞作過程與農業生產過程等。通過產業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兼容、工農城鄉融通,發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重價值。 多年來,國家支持鄉村休閒旅遊業的發展。
  • 休閒農場集錦 | 農業與旅遊該如何混搭?來看看這幾個案例吧
    近日,農業部推薦了三個休閒觀光牧場典型模式,指出休閒觀光牧場集現代畜禽養殖示範、科普宣傳、休閒觀光體驗於一體,是新形勢下畜牧業培育新動能、創造新業態、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手段。在呈現多層次創意化發展的大農業產業裡,究竟農業與旅遊該如何混搭,又該如何融合其他產業要素呢?本期奇創旅遊規劃整理了5個休閒農場的案例,供學習借鑑。
  • 上海松江:家庭農場點亮都市農業
    上海市松江區非農就業率達96.7%,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6萬元,其中工資性等非農收入比例高達88%,是典型的都市「三農」區,近年來,松江區以頂層設計為先導,開展了都市「三農」工作的各項創新實踐,其家庭農場模式贏得了民心,引領了都市「三農」工作新格局,受到全國關注。
  • 蔣文龍 | 臺灣農業品牌的傳播創新:三產融合,創造強大傳播場
    但這次考察了臺灣十多個休閒觀光農場,如大溪花海、臺一農場、飛牛牧場、清境農場、懷古咖啡莊園、蝴蝶谷等,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這些農場不僅都十分重視品牌,而且附加值都比較高。這不能不讓人深思,為什麼品牌的創建與傳播首先在休閒觀光農場中獲得成功?
  • 章繼剛: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
    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文/章繼剛今年3月,成都宣布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由此開啟成都新經濟2.0時代。、高效使用和空間生態資源共享;以鄉村場景創新、創業、創造,做到「買川渝、賣全球」,實現「交互式、生活化、沉浸式、智慧化」的博覽體驗,實現會展空間創新、博覽形式創新、博覽功能創新、會展周期創新。
  • 章繼剛:超過300萬家農場掘金創意農業,你準備好了嗎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重塑鄉村產業形態 培育鄉村消費增長點超過300萬家農場掘金創意農業,你準備好了嗎文/章繼剛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創意農業快速發展,推動傳統種養向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閒旅遊、電子商務等延伸,產業融合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湧現,有力帶動了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 ...北大荒農墾集團海林農場有限公司大力推進「農業+」深度融合
    日前,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發布公告稱,世界各國的很多鄉村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當前這些鄉村正急切期待重振旅遊業來推動經濟復甦。因此,今年世界旅遊日將以「旅遊與鄉村發展」為主題。   8月初,被譽為「大荒明珠」的黑龍江海林農場,也迎來了疫後第一批團體遊客!
  • 臺灣休閒農業將產業與體驗完美融合(下)
    ECOLAND易蘭國際副總裁唐豔紅也參加了此次臺灣休閒農業考察,她表示,臺灣鄉村休閒旅遊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休閒農場「情景消費」———創造出大量的奇觀、氛圍、風景和主題,讓遊客樂不思蜀。由規模化的休閒農場引發周邊出現大量的鄉村酒店和民宿,形成了鄉村民宿、觀光農園、休閒農場、教育農園、休閒牧場、市民農園等自成體系的鄉村旅遊度假產品,產業化程度較高,善與國際接軌。
  • 「垂直農場」:又一場新農業變革?
    美國普渡大學園藝學家卡瑞·米切爾介紹說,垂直農場的初衷是通過向空中發展的農場,解決農業生產發展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設計者期望,在城市摩天大樓和高層建築上種植的各種植物,可以滿足整個城市人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