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
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作為駐村幹部,不熟悉村情民意就是駐村工作的最大的失誤,於是我用半年的時間走遍了溪頭村的「坡坡坎坎」,心中銘記著1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現狀,每次低保評議和扶貧項目發展時,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和發展意願都會浮現在我眼前。 事非經過不知難。在溪頭駐村的500多個日子裡,村幹帶著我一組一組地召開群眾會議,一戶一戶地做思想工作,一遍一遍地講解政策,一路上都是驚喜。溪頭村的路燈亮了,進寨路硬化了,上千畝的中藥材基地建成了,搬遷戶入住移民房了……這樣的奮鬥歷程只有經歷了才會倍感欣慰。 全鎮貧困人口最多的就是愛和村,在254戶1032人的貧困大軍奮力減貧摘帽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義不容辭做好本職工作。
疫情期間核查外來人員信息
雜草叢生的入戶路,歪歪斜斜的木房子,雜亂無章的室內環境都是我想改變的現狀,但在少數民族村寨開展工作比我想像的要艱難得多。面對貧困戶捨不得親朋鄰裡,放心不下「一畝三分地」,不願易地搬遷至縣城;群眾對「扶貧先扶智」的政策宣傳置若惘聞,不認同「知識改變命運」時,我曾束手無策,每一個難題都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頭。 當辛苦付出換不來一絲成果和理解的時候,我也偷偷抹過眼淚,也曾自暴自棄,但黨組織沒有放棄我。分管領導姜敏積極開導我說:「人生就像一條河,沒有石頭的阻攔,怎麼會激起美麗的浪花。」再回想起自己的入黨誓言,我羞愧不已,不該在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退縮。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後,又像「打雞血」似的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哪有啃不動的骨頭?哪有解不開的結?2018年愛和村建起了新的衛生室,2018年愛和村完成90戶住房改造,2018年實現了脫貧摘帽。
給五保戶送過冬衣被
大雪封路,我們徒步五公裡到溪頭村給五保戶送過冬衣被;非洲豬瘟肆虐,我們不分晝夜地守好關卡;新冠疫情來襲,我們剛吃完年夜飯就奔赴工作崗位參加疫情防控…… 這些年我們在扶貧路上盡情地揮灑汗水和淚水,做了很多瘋狂而有意義的事情。家人心疼我的奔波和付出,但我更希望他們欣賞我的堅定和勇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