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2020-12-15 天眼新聞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從熟悉的城市來到陌生的地域,心中沒有泛起一絲波瀾,我知道這裡需要我,我知道我的初心就是想為老百姓做實事。

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

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我得到了黃連村第一手資料:黃連村有18個村民組,372戶154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216人,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是缺技術、缺勞動、因學、因殘等。按照「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的扶貧思路,給貧困戶量身定製了幫扶措施,孤老病殘人員納入民政兜底,無法外出務工的半勞力動員申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缺乏勞動技能組織參加技能培訓,確保脫貧有門路,致富路上一個不掉隊。

王文杰與黃連村支書討論產業發展

我在走訪中得知,貧困戶唐元海的兒子離世多年,兒媳改嫁後將兩個孩子交給唐元海夫婦撫養。原本就沒有經濟來源的祖孫四人生活在破敗的小木屋,加上唐元海還患有精神殘疾,可謂是雪上加霜。  為了解決這戶家庭的困難,我按照相關程序為他們申請納入低保和易地扶貧搬遷房,並為其愛人申請搬遷小區物業清潔工崗位,同時開車帶唐元海去縣醫院鑑定,辦得一級殘疾證,獲得每年1400元殘疾補助,為他們一家人帶來了生活希望。現在他們一家人住房安全有保障,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不愁吃不愁穿,我心裡懸著的一顆石頭終於放下了。

組織幫扶幹部幫助搶收秋糧

激活內生動力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致富必由之路。我千方百計為貧困群眾出謀劃策,宣傳動員、組織他們參加種養殖等相關技能培訓,村民戚元品就是其中的種植受益戶,他還成為了村裡面的致富能手。   貧困戶戚元品家有6口人,其父親患有多種疾病,弟弟先天殘疾,女兒現讀大學,兒子在讀高中,家庭收入難以支撐支出。我勸他參加種植培訓和到鄰村參觀學習種植四季蔥技術,他在2019年種植的20畝四季蔥帶來了6萬餘元收入,幫助他成功撕掉了貧困戶的標籤。還有很多像戚元品這樣的貧困戶通過發展種養殖產業也走向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黃連村發展四季蔥種植

在幫扶過程中,我還參加太陽能路燈組裝和安裝,帶領工作隊、幫扶幹部和村幹幫助村民群眾搶收秋糧,確保群眾糧食顆粒歸倉……常常都是汗流浹背,雙手布滿血泡,但是看到村民臉上幸福的笑容,我覺得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不忘為民初心,繼續紮根基層,把國家的各項政策這顆種子種下去,用自己的汗水去澆灌,長出甜蜜果實。  【個人小傳】  王文杰,男,苗族,中共黨員,1985年2月出生,本科學歷,雷山縣人,2013年6月參加工作,現任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田旻佳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脫貧攻堅戰役中的一粒沙丨鎮遠縣羊坪鎮人社...
    我叫熊豔,是鎮遠縣羊坪鎮人社中心主任。自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戰在勞動保障戰線上,承擔著所在鄉鎮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就業再就業服務、勞動維權等具體服務工作。貧困戶吳學軍夫婦在家無事可做,我就帶著他們參加招聘會,聯繫用工單位,幫助其外出就業、申請務工補助,該戶在貴陽上大學的小兒子也在我的協助下從高中到大學都享受了專項補貼、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現在吳學軍戶家庭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小兒子即將大學畢業,大兒子也已成家立業,一家人對未來的日子也充滿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嶺的故事還在繼續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走進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天際碧空如洗,山腳下溪水淙淙,當地村民大多沿著小溪而居……  我叫成亮國,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工作人員。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山村人才輩出丨鎮遠縣金堡鎮溪頭村駐...
    我叫楊嵐,是鎮遠縣文物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金堡鎮溪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在溪頭村連續工作2年零7個月。   第一天到村裡報到,我就和另外2個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情。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走訪,我基本掌握了貧困戶家庭情況,發現大部分貧困家庭因學致貧或因個人文化水平較低而導致收入來源低。如何讓「知識改變命運」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成了我的頭等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侗寨路通了 群眾心齊了丨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駐村...
    走在鎮遠縣報京村報友溝的生產便道上,老百姓跟我聊得很開心。  我叫黃介武。2018年3月16日,我到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第二天一早,我便召集村支「兩委」班子了解村情民意。  村幹們告訴我,村民急切希望早日修建好報友溝兩條生產便道。我深知,有了生產便道,意味著老百姓可以不用肩挑馬駝穿梭在山叢中。  經過資金籌措、方案設計、佔地矛盾調處、積極施工等一系列努力,3個多月後,報友溝長3.8公裡的生產便道建成投入使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一種愛的傳遞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我叫李曉蘭,是黔東南州鎮遠縣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我幫扶的貧困戶是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春木樹組的村民。劉文光戶是我幫扶的其中一戶。第一次來到劉文光家時,我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黑漆漆的屋內各種雜物堆得凌亂不堪。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工作就要「軟磨硬泡」丨鎮遠縣金堡鎮秀地村...
    幫助群眾收割水稻我叫楊正琦,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人民政府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員。2018年5月起,來到金堡鎮秀地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作為駐村工作隊長,抓好產業發展是第一要務,我認為,村裡要發展就要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群眾要有長遠的眼光。2018年5月14日,我入村的第二天,秀地村正在修建高標準農田河堤整治項目,一個群眾跑到村裡說因為修建河堤,自家的田被佔得有點多,且農田進出水不方便。我隨即走訪了周圍的群眾,得知該農戶阻礙施工隊,導致多天都沒有施工了。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我叫李程逍,2017年,我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鎮扶貧開發工作站工作。面對質疑,我心中暗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組織召開院壩會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扶貧開發工作站,則是戰場「指揮部」。我來到基層的第一站,便是參與國辦系統數據清洗。「貧困戶家有多少人,收入多少等這些基本情況都不清楚,怎麼去幫扶?」這是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數據量龐大、邏輯關係複雜,是清洗的難點,需要業務員對扶貧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確實感到很吃力。
  • ...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建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永不變丨清鎮市麥格鄉原龍窩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叫王炎,兩年前,我被單位派到貴陽市清鎮市麥格鄉龍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清鎮市麥格鄉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在駐村工作中,我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村裡常年生活及生產用水基本都是靠挑水,而年輕力壯的人都已外出務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吃水、用水實在太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找路子,我帶著鎮村幹部多次到貴陽、遵義、以及省外先進的扶貧產業項目取經學習,跑項目、招客商、引資金,堅定地邁開了步子,尋找適宜當地發展的富民產業。  四年多時間裡,多次到北京、天津、鄭州等地招商引資,先後組織鎮村幹部赴貴陽、遵義、畢節、六枝等地實地考察了二十多個項目,並邀請了二十多個企業前來村裡考察。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我的第二個「戰場」丨鎮遠縣報京鄉貴灑村...
    在部隊,我奉獻青春保家衛國;退役後,我將一腔熱血灑在了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叫郭油志,2018年3月,我受組織委派,奔赴鎮遠縣報京鄉貴灑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初到貴灑村,映入眼帘的是崎嶇的山路,是滿山的荒蕪,是臭氣燻天汙水橫流,是垃圾成堆,是破爛的房屋。在深入走訪了解貴灑村的基本情況後,我越來越覺得,第一書記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種厚重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用情駐村|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第一...
    我叫李凱,2018年,我被派往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多的時間裡,我用汗水換來了椒子山村843戶2893人的幸福生活。  來到椒子山村以前,椒子山村基本沒有像樣的產業,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到椒子山村以後,我與村支兩委一起遍訪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根據村情制定相應幫扶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站好最後一班崗丨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駐村第一...
    2018年6月,我所在單位冊亨縣人民醫院,選派我到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有幸參加這次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民之舉,為善之勞,功在千秋,作為黨員幹部,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駐村幫扶已近三年。兩年多的基層磨礪,我更深知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更加堅定當初深入一線的選擇。有單位作為後盾支持,我的駐村幫扶也更加有力量。開展義診活動學醫為民,深入一線幫扶。駐村期間,我始終堅定「學醫為民,醫路跟黨」的信念。
  • ...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劉傑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仙人街上的旅遊大使丨石阡縣龍井鄉關口坪村第一...
    我叫楊光復,是貴州師範大學的一名教師。在脫貧攻堅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響應黨中央號召,經過層層選拔,於2019年初赴石阡縣龍井鄉關口坪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憑著知識分子的悲憫情懷和黨員幹部勇於擔當作為的精神品質,扎紮實實地推進了關口坪村精準扶貧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