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肖亮在村裡的林下香菇種植基地採摘香菇
告別溫馨的家庭,我一頭扎進山溝裡的扶貧攻堅主戰場。 溫泉村屬省級深度貧困村,位於獨山縣玉水鎮北部,人口以水族居多,由於地處偏僻,交通條件差,村民文化程度低,全村以種植、綜合養殖為主,經濟收入單一,儘管有著天然溫泉,但也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多年來,溫泉村民生活一直處在貧困狀態。 上任第一時間,我迅速走訪了全村精準扶貧戶864戶,3838人,逐一摸清底數,建立臺帳,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通過深入調研,我深深感到,要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發展產業,才能助推當地群眾精準脫貧。 溫泉村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一塊一塊啃下硬骨頭。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先後爭取到6.5萬元省扶貧資金,解決溫泉村25盞路燈建設問題;到州交通局積極協調90萬元用於溫泉村公路建設;協調縣電信局查選基站點,在溫泉村新建基站點2個;又協調黔南州水務局為溫泉村解決飲水問題;協調省供電局、都勻市供電局600萬元建設35KV變電站,給當地用電、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五年來,這樣通過到處化緣解決群眾關切,我已習以為常,但這背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旁人難以想像。 但看著水鄉深處水電路訊逐步改善,我由衷的開心。
肖亮走訪貧困戶子女
一手抓基建,一手抓發展。找路子,我帶著鎮村幹部多次到貴陽、遵義、以及省外先進的扶貧產業項目取經學習,跑項目、招客商、引資金,堅定地邁開了步子,尋找適宜當地發展的富民產業。 四年多時間裡,多次到北京、天津、鄭州等地招商引資,先後組織鎮村幹部赴貴陽、遵義、畢節、六枝等地實地考察了二十多個項目,並邀請了二十多個企業前來村裡考察。 依託該村有黑毛豬養殖的傳統,我們採取「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的模式推動該產業實現規模化,逐漸形成產業鏈,帶動400多戶村民就業、創業。同時,向學院爭取了一個校內每年原租金30萬元的免費攤位,建立了「校農結合」直銷點,專門銷售溫泉村貧困戶的農特產品。 有了成功的第一次,村裡的產業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2015年2月,廣西人黃朝暉來到溫泉村種植柑橘,該項目每年用工1500多人次,付給村民勞務費250多萬元,惠及40多戶貧困戶; 2017年底引進浙江商人李桂英和廣西商人前來村裡種植2500畝白茶,共發放農民工工資500餘萬元,帶動貧困戶200餘戶成功脫貧致富;
肖亮(右一)在貴州警官學院銷售溫泉村的黑毛豬肉
2019年得到貴州警官學院支持,學院投資5萬元,村民自籌資金2萬元採取「致富能手+貧困戶」模式,發展食用菌種植,為下一步更多的發展林下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近四年的時間,我帶領村支兩委共銷售黑毛豬100多頭,價值30多萬元,農產品果蔬近十萬斤,價值20萬元,馬尾繡製品45件套,價值5萬多元。如今的溫泉村,產業遍地開花,村民的荷包一天天鼓起了起來。 駐村近五年,我用手機、像機等捕捉記錄下扶貧路上的近3萬張圖片,發布600多篇水鄉扶貧紀實,讓更多人能認識溫泉村、了解溫泉村、走近溫泉村。 我就是溫泉村的兒子,溫泉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深愛著水鄉深處的這片土地。每當看到鄉親們臉上掛著笑容,就是我心底最大的欣慰與滿足。
肖亮教村民用智慧型手機
人物相關資料:2016年,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2018年,在兩年期滿時,主動留任。先後獲獨山縣授予「扶貧先進個人」稱號,榮獲黔南州「抓黨建促扶貧先進個人」;榮記「個人三等功」兩次;2018年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多家媒體相繼報導了肖亮的駐村先進事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