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2020-12-09 天眼新聞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肖亮在村裡的林下香菇種植基地採摘香菇

告別溫馨的家庭,我一頭扎進山溝裡的扶貧攻堅主戰場。  溫泉村屬省級深度貧困村,位於獨山縣玉水鎮北部,人口以水族居多,由於地處偏僻,交通條件差,村民文化程度低,全村以種植、綜合養殖為主,經濟收入單一,儘管有著天然溫泉,但也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多年來,溫泉村民生活一直處在貧困狀態。  上任第一時間,我迅速走訪了全村精準扶貧戶864戶,3838人,逐一摸清底數,建立臺帳,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通過深入調研,我深深感到,要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發展產業,才能助推當地群眾精準脫貧。  溫泉村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一塊一塊啃下硬骨頭。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先後爭取到6.5萬元省扶貧資金,解決溫泉村25盞路燈建設問題;到州交通局積極協調90萬元用於溫泉村公路建設;協調縣電信局查選基站點,在溫泉村新建基站點2個;又協調黔南州水務局為溫泉村解決飲水問題;協調省供電局、都勻市供電局600萬元建設35KV變電站,給當地用電、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五年來,這樣通過到處化緣解決群眾關切,我已習以為常,但這背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旁人難以想像。  但看著水鄉深處水電路訊逐步改善,我由衷的開心。

肖亮走訪貧困戶子女

一手抓基建,一手抓發展。找路子,我帶著鎮村幹部多次到貴陽、遵義、以及省外先進的扶貧產業項目取經學習,跑項目、招客商、引資金,堅定地邁開了步子,尋找適宜當地發展的富民產業。  四年多時間裡,多次到北京、天津、鄭州等地招商引資,先後組織鎮村幹部赴貴陽、遵義、畢節、六枝等地實地考察了二十多個項目,並邀請了二十多個企業前來村裡考察。  依託該村有黑毛豬養殖的傳統,我們採取「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的模式推動該產業實現規模化,逐漸形成產業鏈,帶動400多戶村民就業、創業。同時,向學院爭取了一個校內每年原租金30萬元的免費攤位,建立了「校農結合」直銷點,專門銷售溫泉村貧困戶的農特產品。  有了成功的第一次,村裡的產業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2015年2月,廣西人黃朝暉來到溫泉村種植柑橘,該項目每年用工1500多人次,付給村民勞務費250多萬元,惠及40多戶貧困戶;  2017年底引進浙江商人李桂英和廣西商人前來村裡種植2500畝白茶,共發放農民工工資500餘萬元,帶動貧困戶200餘戶成功脫貧致富;

肖亮(右一)在貴州警官學院銷售溫泉村的黑毛豬肉

2019年得到貴州警官學院支持,學院投資5萬元,村民自籌資金2萬元採取「致富能手+貧困戶」模式,發展食用菌種植,為下一步更多的發展林下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近四年的時間,我帶領村支兩委共銷售黑毛豬100多頭,價值30多萬元,農產品果蔬近十萬斤,價值20萬元,馬尾繡製品45件套,價值5萬多元。如今的溫泉村,產業遍地開花,村民的荷包一天天鼓起了起來。  駐村近五年,我用手機、像機等捕捉記錄下扶貧路上的近3萬張圖片,發布600多篇水鄉扶貧紀實,讓更多人能認識溫泉村、了解溫泉村、走近溫泉村。  我就是溫泉村的兒子,溫泉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深愛著水鄉深處的這片土地。每當看到鄉親們臉上掛著笑容,就是我心底最大的欣慰與滿足。

肖亮教村民用智慧型手機

人物相關資料:2016年,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2018年,在兩年期滿時,主動留任。先後獲獨山縣授予「扶貧先進個人」稱號,榮獲黔南州「抓黨建促扶貧先進個人」;榮記「個人三等功」兩次;2018年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多家媒體相繼報導了肖亮的駐村先進事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幹群齊心,村民喝上了放心水丨獨山縣玉水鎮玉水村...
    我叫蒙陽馳,2019年2月份,獨山縣對脫貧攻堅這場戰役發起了總攻,再次增派幹部到村真蹲實駐,我就是其中一員。帶著激情的我來到了玉水村,本想著大展身手,卻在第一個月就碰了壁,讓我知道,基層的群眾工作也沒有那麼的好做,明白了想永久消除貧困,只有提高群眾思想和改善群眾的生活水平。
  • 「脫貧攻堅 扶貧故事」溫泉村:水族山鄉「椒」響曲
    汪偉介紹說,這是溫泉村的300畝辣椒種植基地,於今年5月開始種植,現在已經進入了採收期。「今年辣椒價格不錯,最高2塊7毛一斤,賣得挺好的!」據了解,溫泉村是玉水鎮水族人民核心聚居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產業單一,是一個深度貧困村,除了水稻、玉米等傳統種植外,基本沒什麼像樣的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讓群眾老有所依丨獨山縣玉水鎮本寨村黨...
    我入村工作的緣分,要從2004年說起。那一年我28歲,我居住的玉水鎮塘腳村村支兩委換屆。我畢業後因父母常年多病不能外出務工,在家種植烤菸增收的我在鎮村領導動員下參加了2004年塘腳村村委會選舉,當選為村主任,這一幹就是十七年。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像治病丨開陽縣雲開街道溫泉村第一書記羅建
    四年前,受縣委組織部委派,我到開陽縣雲開街道溫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駐村第一天工作座談會上,我向所有參會人員當場表態:「溫泉村不脫貧,我絕不離開!」   我始終堅信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和他的交談中,我體會到他對生活的無奈,但同時,也發現了他對改變貧困的意願。   2017年,陳登賢靠兩頭扶貧豬賺了第一桶金,於是我鼓動他搞規模養殖。陳登賢有一大片林子,這是林下養雞最好的環境,我幫他聯繫雞苗,「遊說」他越做越大。三年時間,陳登賢已成為養雞達人,今年靠著500隻雞和雞蛋就賺了8萬餘元。
  • 「我的扶貧故事」巴臺村給了我歷練成長的機會丨獨山縣百泉鎮巴臺...
    2017年5月18日,我作為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幹部,被安排到百泉鎮巴臺村開展駐村工作。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到如今駐村已有3年多時間了。一路走來感觸頗深,收穫很多;我始終以工作職責要求自己,傾注了真情,使出全身力氣參與駐村扶貧工作,與廣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挖掉窮根奔小康丨綏陽縣溫泉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輝,是綏陽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幹部,2018年受組織選派到綏陽縣溫泉鎮溫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團結村支監「三委」班子成員,克難攻堅,全面摸清掌握村情,指導村、群眾理清發展思路,千方百計的增加群眾收入、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自駐村以來,我深知群眾事無小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賽道上,我跟所有一線扶貧幹部一樣,都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自己的汗水澆灌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希望之花。
  • ...扶貧故事」挖掉窮根奔小康丨綏陽縣溫泉鎮溫泉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輝
    我叫張輝,是綏陽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幹部,2018年受組織選派到綏陽縣溫泉鎮溫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團結村支監「三委」班子成員,克難攻堅,全面摸清掌握村情,指導村、群眾理清發展思路,千方百計的增加群眾收入、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 獨山溫泉村:山上茶飄香 田裡種「草」忙
    三月的春風吹到獨山縣玉水鎮深處的溫泉村,2500畝茶山上,安吉白茶新芽正嫩,將昔日的荒山裝點成生機盎然的綠色;溫泉村中安組的水田裡,一股股清泉浸潤著剛剛種下的海花草;茶山上,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圓了大學夢丨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村民譚文翠
    國家扶貧好政策,駐村幹部好服務。扶貧圓了我兩個孩子的大學夢,讓孩子前途變得更加光明,扶貧給了我一個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盼頭。我叫譚文翠,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住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麻球組。我們母女倆抱在一起痛哭起來,看到懂事的女兒,我告訴自己,只要孩子想讀書,能讀好書,即使砸鍋賣鐵我也要供他們,不能讓孩子們像我一樣吃沒文化的虧。  不久,村委會上門向我們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在了解國家扶貧政策後,我向村委會提交了貧困戶申請書,經過開群眾會、公示等一系列程序。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扶貧路,一生開寨情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2017年11月15日,我來到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開始駐村工作,擔任上開寨網格員。  記得第一次到上開寨組織召開群眾會,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一切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講完以後,問了一句「大家今後對村裡、對駐村幹部工作有什麼期待和要求。」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大山拼未來丨獨山縣百泉鎮旗山村駐幹部莫光浩
    我叫莫光浩,來自獨山縣投資促進局,2019年2月組織選派駐百泉鎮旗山村駐村尖刀排,成為一名光榮的尖刀排戰士。第一次到旗山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道路遠、陡、險。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但是在進入旗山村的那一刻,還是被這裡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所震撼。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之路,回味甘甜丨獨山縣麻尾鎮南門村駐村幹部...
    我叫黎成運,獨山縣麻尾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6年7月剛畢業的我,當年11月份開始接觸精準扶貧工作。   剛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我,懵懵懂懂,被鎮裡安排協助泗亭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為摸清底數,我與同事們一戶一戶的走訪、了解家庭情況算收支臺帳。那時,我有些迷惑,有必要把收入算得這麼細嗎?前輩們笑著對我說,就是要算得這麼細,你才真正的了解農戶的家庭情況,才能因戶施策,制定幫扶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大山拼未來丨獨山縣百泉鎮旗山村駐幹部莫光浩
    我叫莫光浩,來自獨山縣投資促進局,2019年2月組織選派駐百泉鎮旗山村駐村尖刀排,成為一名光榮的尖刀排戰士。第一次到旗山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道路遠、陡、險。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但是在進入旗山村的那一刻,還是被這裡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所震撼。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姑爹」書記丨獨山縣百泉鎮鳳汝村...
    2017年8月14日,那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我的人生中永遠不會忘記,因為,那是我從一名普通幹部變成「書記」的日子,從那刻起,「書記」的名稱便陪著我,它不僅造就我在脫貧攻堅路上傾情奉獻、忠誠擔當的故事,同時也成就了我人生的轉變。
  • 「我的扶貧故事」真蹲實駐 傾情駐村丨西秀區新場鄉勇江村駐村第一...
    「何書記,你上班沒有啊,幫我問問,這個月的低保發沒有。」「我問問民政辦的同志,有消息了就立馬給你回話。」「何書記,我家小娃兒在學校老師說要打什麼貧困證明,明天中午就要交,這個我不懂,要怎麼弄啊?」我叫何妍,2019年6月,受組織選派從安順市婦聯到西秀區新場鄉勇江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剛到村時,天天圍著會議轉、圍著表冊轉、圍著材料轉,還要入戶走訪,整天忙得焦頭爛額,還真有些不適應。但我沒停下腳步,更沒有打退堂鼓,而是靜下心來,牢牢的駐紮在村裡,與村民朋友們同吃同住。
  • 「我的扶貧故事」回望扶貧路,我倍感自豪丨獨山縣百泉鎮堯梭村駐村...
    2019年2月,為了響應貴州黔南獨山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奪取脫貧攻堅勝利」的號召,我按捺下對家中93歲高齡老母親的牽掛,主動請纓,毅然奔赴扶貧一線,成為獨山縣百泉鎮堯梭村駐村幹部。  2月16日,早上剛到堯梭村尖刀排駐地報導,在開見面會上,我就被安排負責距村委會最遠的第十八網格(新寨組,播撈組)。吃好午飯,我馬不停蹄到網格走訪。一進寨子,映入我眼帘的是垃圾遍地、汙水橫流,還有村民住在破舊不堪的危舊瓦房內。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把握「雞」遇齊力戰貧|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黨支部...
    「看雞身體好不好要注意頭部,雞得沒得病要看腳……」每次到合作社我總會把養殖知識說給村民們,我叫馬仕俊,是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的黨支部書記,在這裡我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養雞達人」,是一位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的農村共產黨員。